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
本單元而第一部分是圓柱體的認識、表面積、體積。我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始終,始終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表面積、體積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
在反饋練習階段,我設計了針對性練習基本練習和有拓展性的發(fā)展性練習,在形式、難度上比較靈活。有針對性的判斷題有利于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鍛煉了學生對知識的靈活應用能力。
在教學方法上,充分利用圓柱形實物,讓學生自己去動手觀察,拼、切、轉、摸等在動手操作中認識了圓柱的特征,并利用課件輔助教學,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征、表面積、體積有了直觀的認識和理解,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當然我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在認識圓柱上下兩個底面完全相同時,部分學生不能說出道理;在學習圓柱的側面展開與長方形各部分的關系時,部分學生對知識理解比較困難,演示不直觀、操作不到位。在以后的幾何與圖形的教學工作中,一定要設計小一點的符合實際的教學目標,在實施中一定要落實到位。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2
本單元的大頭就是圓柱的認識。圓柱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的立體圖形。并且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打小就認識圓柱并對圓柱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毋庸置疑,這樣為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好基礎。對于本節(jié)課的重點圓柱特征的`認識和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我應該注意和反思這么幾點:
1、利用班班通中現(xiàn)成的資源課件展示生活中的圓柱形物體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一方面初步感受圓柱行物體的特征,另一方面控制老師多言或暗示的頻率,學生會直接告訴我們像這樣的物體就叫做圓柱。
2、圓柱特征的認識要全面,比如讓學生說說對圓柱的感覺;借助圓柱體實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親自感受體驗;同學之間互相交流;最后在學生感知、操作、交流的基礎上學生集體的力量就小結出了圓柱的基本特征。
3、借助煙囪解決圓柱側面積計算的推導貫穿始終!具體操作為在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征后,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煙囪側面展開可能會是一個什么圖形呢?”然后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討、互相交流。認識到了圓柱煙囪的底面周長相當于長方形的長,圓柱煙囪的高相當于長方形的寬。接著質疑問難,要想知道圓柱煙囪的側面積,你有何高招?這樣一個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趣味盎然的貫串首尾!對學生而言,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就如同久別重逢的老朋友般親切!圓柱側面積計算方法的推導也一定有種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敞亮感!還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3
一、對圓柱的認識進行重點引導
認識圓柱時,由于學生對圓柱已有了一些直觀的認識,教學中我先讓學生從情境圖中找出圓柱,讓孩子明白生活中的圓柱和圓錐,在此基礎上,結合圓柱的直觀圖,介紹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的含義。并對圓柱的側面教學作了重點說明。
二、注意學習方法的遷移:圓錐的認識和圓柱的認識在研究內(nèi)容上有其相似之處。認識圓柱后我及時地引導學生進行回顧。通過交流學生對學習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地遷移,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有效地激發(fā)。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觀察、研究之中。對于圓錐,不同的同學有了不同的認識。然后,通過適時地交流和組織閱讀課本,學生對于圓錐有了較好的認識。
三、注意對比:圓柱和圓錐認識以后,我讓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的特征進行了有效的對比。從而使學生對于圓柱和圓錐的面、高有了更深的`認識,完善了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
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在我們的教學中要注意有層次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雖然課前鉆研教材,準備學具、教具花的時間多些,但看到孩子們那一張張可愛臉蛋,我心里和孩子一樣樂滋滋的。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4
圓柱是人們在生產(chǎn)、生活中經(jīng)常遇到的幾何形體,教學這部分內(nèi)容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進一步應用幾何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成功之處:
1. 經(jīng)歷立體圖形的抽象過程,認識圓柱。在教學中,首先呈現(xiàn)了現(xiàn)實生活中具有圓柱特征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認真思考:“這些物體的形狀有什么共同特點?”然后從具體實物中抽象出圓柱的立體圖形,給出圖形的名稱,讓學生對圓柱的認識經(jīng)歷由形象---表象---抽象的`過程。最后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還見過哪些圓柱形的物體,豐富學生的頭腦中圓柱形象的儲備,加深對圓柱的認識。
2. 通過觀察和操作發(fā)現(xiàn)和總結圓柱的特征。在教學中,首先要從整體上把握“圓柱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通過學生的觀察交流指出:圓柱的兩個圓面叫做圓柱的底面,周圍的面叫做側面;其次要深入各個部分的研究。通過動手操作發(fā)現(xiàn)圓柱的底面、側面和高各有什么特征,讓學生依據(jù)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驗證,如證明上下底面是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可以剪下來比較,也可以把圓柱的一個底面畫下來,再把另一個底面放在畫好的圓上,看是否重合,還可以量出直徑和半徑來比較。
不足之處:
在揭示圓柱的高含義時的過渡比較牽強,應該出示兩個高矮不同的圓柱體,讓學生思考圓柱的高矮與圓柱的兩個地面之間的距離有關,從而得出圓柱的高,若這樣設計就比較好一些。
再教設計:
在原有課件的基礎上添加上兩個高矮不同的圓柱,教學起來就比較流暢了。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5
在認識圓柱體的課堂上,我設計了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的教學形式。學生的小組活動各不相同,比較突出的優(yōu)點是學生對圓柱的特征認識都是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體驗到出現(xiàn)的主要問題:
、賹W生對自己所探索的知識不會歸納,表述;
、趯W生的探研學習是無序的,隨意的;
③各組的各位成員對知識的`探究和思考,差異很大;
、軐W生的自學能力較差;
、輰W生不會交流學習。
研究“圓柱的認識以及表面積”是在學生已有的有關圓面積和長(正)方體的表面積等有關知識,已具有了獨立研究表面積的能力,而且圓柱形在小學生的顯示生活中處處可見,比較熟悉,因此,我們備課組將此學習內(nèi)容作為學生進行探索,研究學習的材料。
通過試驗課:我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反思:
1、這樣的課,讓學生進行探研學習,教師進行引導的關鍵是設計好一張讓學生有序進行知識歸納和理解的表格。
2、這樣的課還要多讓學生上逐漸培養(yǎng)學生交流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分析的能力。
3、在學生動手探索的過程中,教師要做的是幫助,不是引導、指責,指導也應是在學生需要的時候,再給予
4、這樣的課,有利于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
只有看清了學生的學習,才能有方向努力做好我們的教。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6
這節(jié)課是由觀察、觸摸、猜測、操作驗證、鞏固、應用這幾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組織學生通過觀察手中的圓柱實物,初步感知圓柱特征,是直觀感知層面的活動中,對圓柱特征有一個較為完整的把握。在反饋中,我注意了對方法的反饋。實際教學中出現(xiàn)了兩種情況:一是部分學生把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方法遷移過來,比較有序地說出圓柱的某些特征,二是更多的.學生還不能遷移方法,而是從自己最感興趣或最為明顯的特征著手進行說明。
操作驗證是本節(jié)課的關鍵,為體現(xiàn)活動教學中學生“主動探索”的特點,我從問題入手,組織學生圍繞觀察感知后圓柱的有關特征展開驗證性的操作活動。學生以活動小組為單位選擇一個問題進行驗證。從活動反饋來看,活動效果較好。學生思維活躍,方法頗有創(chuàng)意。
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活動的過程,也是起到鞏固新知的作用。這一活動的目的是強化學生對圓柱整體的認識,從高層次上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此同時,伙伴合作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協(xié)作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合作能力。
整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標的理念,如學習方式:自主、探究、合作,評介多元等等,但課中教師的語言還可簡潔、生動:如學生在驗證兩個底面面積相等時,一個同學舉用圓柱形杯蓋擰下直接與地面重疊,其他同學沒有補充時,教師可說:如果圓柱物不是杯子上底擰不下,該怎么辦?學生的思維肯定會一下子活躍起來…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7
一、設計理念
新一輪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學習的內(nèi)容應當是實現(xiàn)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nèi)容有利于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二、教學策略
1.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2.創(chuàng)建探究空間,主動發(fā)現(xiàn)新知。
3.自主總結規(guī)律,驗證領悟新知。
4.解決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圓柱的表面積》是小學數(shù)學十二冊的內(nèi)容,包括圓柱的側面積和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及其計算方法。例2是求圓柱的表面積。先說明圓柱的表面積的意義,在給出圓柱表面積的展開圖,讓學生了解圓柱表面積的組成部分,求表面積。例3是讓學生運用求圓柱表面積的方法求出做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的用料,使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并讓學生了解進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學目的
使學生理解圓柱體側面積和表面積的'含義,掌握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運用公式計算出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
五、教學難點:理解和掌握求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六、教具準備:圓柱表面積展開模型電腦課件學具準備:易拉罐、白紙殼、剪子
七、教學過程
。ㄒ唬﹦(chuàng)設生活情景,激勵自主探索
在導入新課時,老師用孩子們喜歡喝飲料的愛好創(chuàng)建生活情景:“同學們愛喝飲料嗎?”“愛喝!薄敖o你一個飲料罐,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提了很多問題,“有的問題以后在研究,今天我們來解決用料問題。假如你是一個小小設計師,要設計一個飲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鐵皮?”
。ㄔu析: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實際,因此,用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去創(chuàng)設情景,很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激活學生已有知識與經(jīng)驗,使其自主地積極探索新知,解決問題。)
(二)創(chuàng)設探究空間,主動發(fā)現(xiàn)新知
1、認識圓柱的表面
師:我們先來做一個“飲料罐”(出示模型)薄紙殼當鐵皮,你們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個圓筒,要剪兩個圓粘合在圓筒的兩邊就行了。師:用什么形狀的紙來做卷筒呢?(有的學生動手剪開模型)生:我知道了,圓筒是用長方形紙卷成的!
師:各小組試試看,這位同學說的對嗎?
。ㄆ渌〗M也剪開模型,有的得到了長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邊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師:還有別的可能嗎?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話,就不是這種圓柱形的飲料罐了。
。ㄔu析:學生能拆開紙盒看個究竟,說明學生對知識的渴望,學生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完成了對圓柱各部分組成的認識。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2、把實際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
師:我們先研究把圓筒剪開展平是一個長方形的情況!扒筮@個飲料罐要用鐵皮多少?”這一事件從數(shù)學角度看,是個怎樣得數(shù)學問題?
學生觀察、思考、議。
生A:它是圓柱體:兩端是同樣的兩個圓,當中是長方形鐵皮卷成的圓柱。
生B:求飲料罐鐵皮用料面積就是求:
圓面積X2+長方形面積
生C:必須知道圓的半徑、長方形的長和寬才能求面積。生D:我看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積。師:我們讓這位同學談談他的想法。
生D:長方形的長與圓的周長相等,長方形的寬與高相等。所以只要知道圓的半徑就可求出長方形的長,也可求出圓的面積。
師隨著板書:長方形=長 ×寬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
(三)自主總結規(guī)律驗證領悟新知
讓學生就順利地導出了圓柱的側面積計算方法:S=2rh師:如果圓住展開是平行四邊形,是否也適用呢?
學生動手操作,動筆驗證,得出了同樣適用的結論。
。ㄔu析: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由學生得出結論,又讓學生驗證,極大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學生個性得到發(fā)展。)
。ㄋ模┙鉀Q生活問題深化所學新知
師:大家談得很好,現(xiàn)在小組合作,計算出“飲料罐”的鐵皮面積。
生匯報。
師:通過計算,你有哪些收獲?
生E:我知道了,圓柱的則面積等于地面周長乘以高,圓柱的表面積等于則面積加上底面積和的兩倍。
生F:在得數(shù)保留時,我覺得應該用進一法取值,因為用料問題應比實際多一些,因為有損耗,所以要用進一法。
。ㄔu析:教師讓學生合作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交流解決。)
八、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的教學,同學們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積極主動,課堂上他們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終于發(fā)現(xiàn)了知識,領悟了知識,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學生自始至終在自主學習中發(fā)展。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重視上:
1、重視學習內(nèi)容的生活性
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到處有數(shù)學。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數(shù)學問題,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興趣和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參與的有效方法。在第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創(chuàng)設了“飲料罐”情景,你想學什么?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的愿望。第二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根據(jù)已掌握的數(shù)學知識大膽探索,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
2、重視學習主體的創(chuàng)造性
著名數(shù)學家、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fā)現(xiàn)!币驗檫@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nèi)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學生獨立思考,相互討論,辯論澄清的過程,就是自己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造的過程。本節(jié)課中,首先以現(xiàn)實生活問題引入,根據(jù)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從實際出發(f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對問題進行獨立探索、嘗試、討論、交流,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圓柱體的側面積就推導出來了。
3、重視學習過程的實踐性
創(chuàng)建“生活課堂”,就要讓學生在自然真實的主體活動中去“實踐”數(shù)學、在實踐中探索,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的第二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發(fā)現(xiàn)圓柱側面展開的三種情形,在實踐中推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從而得知圓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8
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圓柱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所以在教學《圓柱的認識》時,我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發(fā)現(xiàn)和掌握圓的柱的基本特征,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步驟地展開研究和探索,同時讓每個學生都樹立能夠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在導入時,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出示圓柱),我直接揭示課題,同學們,你們看到過這樣的物體嗎?你能舉一些生活中像這樣的`物體嗎?學生一一展示自己課前收集好的圓柱形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們細心的去觀察,圓柱形的物體還是到處可見的。學生對新知識是好奇的。在教學圓柱的特征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比一比,采用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等形式,讓學生多角度、多形式地表達自己的思維過程,整體地感知圓柱的特征。在學生知道了圓柱的側面積是指哪部分后,我設置懸念,先讓學生猜一猜:“這個圓柱的側面展開可能會是一個什么圖形呢?”通過猜測再進行驗證,學生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互相交流。認識到了圓柱的底面周長相當于長方形的長,高相當于長方形的寬。接著又問,要想知道老師手里圓柱的側面積,你會算嗎?學生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周長×高。把教學重難點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猜想、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本節(jié)課我主要體會如下:
1、加強動手實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認識底面的特征時,學生先是猜想,再讓學生想法證明;探究側面展開圖時,先讓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全班演示證實后,學生再次動手操作,把一張長方形的紙或一張正方形的紙分別卷成一個圓柱體的側面,卷成前后圖形之間的關系就不言而喻了。對比較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親自動手去體驗,既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讓學生輕松愉快地掌握了新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2、我打破了課本的局限,讓學生動手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圓柱的側面展開圖,雖然剪出的圖形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有增加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整節(jié)課學生都處在愉快、寬松、有趣的氛圍中,雖然內(nèi)容不多,也還簡單,但卻很充實。
因為打破了這個局限學生的思維就拓展了,出現(xiàn)了很有深度的幾題。
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1、能否形成圓柱。2、如果能形成,底圓周長是哪一條。3、高又是哪一條。
三個問題的提出一下子升華了全課,讓我的思路也豁然開朗,也讓我真正體會了還學生思考的空間,將會有意外的收獲。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9
生活中的圓柱體很多,學生看到的也很多,所以茍老師采用了先學后教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本課的重點是認識圓柱的特征及圓柱展開圖的研究,所以在教學時,茍老師通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茍老師發(fā)現(xiàn)來掌握圓柱的基本特征的。
茍老師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圓柱,從大家熟悉的實物引出圓柱的各部分的組成,通過動手去摸一摸手中的圓柱,再和同學交流一下,你知道圓柱各部分的特征是什么?
茍老師認為茍老師在這節(jié)課教學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能始終圍繞學生的思維和操作探索研究在轉,而不是學生圍繞教師在轉,因為在備課時就想到學生發(fā)現(xiàn)的問題與預案中的教學順序未必相同,所以當學生說發(fā)現(xiàn)了上下兩個圓面是“相等”時,茍老師們就先研究兩個底面,這時茍老師反問一句“你怎樣證明這上下兩個圓就是”完全相同“的`嗎?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帶進探索的境界中,學生在課堂中能不能進行探究,關鍵還是要教師的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方法證明了上下兩個圓是”完全相同'后。
對于高的探究,因為高在圓柱中是比較抽象的,如何讓學生體會高的無數(shù)條及高的存在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茍老師圍繞著學生的思維走,學生基本能做出側面上的高,所以茍老師根據(jù)學生提出的高讓學生去思考高的特征,在研究完高時,茍老師反問一句“除了這些高以外,還有嗎?”把學生再次帶入探索的境界。關于圓柱側面剪開的教學,茍老師做了一些處理。茍老師給學生準備的圓柱都是用一張長方形跟兩個圓包裝的,所以在打開時,學生的答案都是統(tǒng)一的,在這時茍老師出示了一個圓柱打開是平行四邊形,反問“這是什么原因?”這樣就點燃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就會主動地去思考。
通過動手做,本課的難點就迎刃而解,真是實踐是檢驗“知識”的唯一標準。∵@樣就將教學重點、難點化抽象為具體,并把“觀察、操作、發(fā)現(xiàn)”的方法貫穿課的始終,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0
本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上課開始,采用游戲導入,當學生從袋中摸出比較陌生的物體時,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這個過程雖然看似簡單,但并不是流于形式。因為學生在觸摸中初步感受了圓柱的特征,因而能準確地把它與學過的立體圖形區(qū)別開。
第二,注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課堂上留給學生更多的自主空間,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合作交流,提高了自主探究的實效性。讓學生結合實物閱讀教材進行自學,很好地利用了教材,并且把學生學習的全過程用“看一看”、“摸一摸”、“議一議”、“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等幾個活動連接在一起,使整個教學過程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教學整體。
第三,注重學生多樣化的思考策略。
教學中,充分為學生提供思考和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通過多種方法解決問題。例如。在讓學生驗證“圓柱的上下兩個底面是兩個完全相同的圓”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的思維也迸發(fā)出智慧的火花。課堂上我們聽到學生說出了4種不同的方法,教師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評價,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力爭讓每名學生都有所收獲,體現(xiàn)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shù)學這一教學理念。
第四,注重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課堂結束時為學生布置了一項“實踐性作業(yè)”:讓學生為罐頭廠家設計一個外包裝。這是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既豐富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又體現(xiàn)了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的這一理念。
但精彩中難免也會有些遺憾:一是,語言有時不太準確。如:指著圓柱說“圓柱旁邊有一個面是側面”。過于急躁,如果說“圓柱除了兩個底面還有一個曲面,它是圓柱的側面”就會更好了。二是,應該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如:當有一個小組匯報出側面展開后是一個不規(guī)則圖形時,應該就勢引導學生演示,讓學生發(fā)現(xiàn)它通過割補法也可以轉化為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
反思了本節(jié)課,我有了一點教學重建的設想:對于“圓柱的高”的教學同樣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應再深入一些。上課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親自動手測量一下手中圓柱的高。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體驗到它的高有無數(shù)條,而且知道測量外側的高比較方便,同時也為后面布置的實踐作業(yè)奠定了基礎 。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1
圓柱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因此在導入階段時,關鍵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我從主題圖“雖然它們是不同的物體,但是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數(shù)學特征,那就是都有部分的形狀是圓柱。說明圓柱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在一年級時,我們就已經(jīng)初步認識了圓柱,今天我們還將進一步認識它”來揭示課題。
在小組合作探究中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操作、討論、探索的過程。學生得到的結論很多,如圓柱體側面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我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展開圖與圓柱體側面有怎樣的關系。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探索研究、自我發(fā)現(xiàn)等過程,掌握了圓柱的基本特征,加深了學生對圓柱認識,還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本節(jié)課以“活動”為基礎,組織學生“經(jīng)歷”了一個探索圓柱特征的.過程。教學中,無論開始的觀察交流活動,還是后來的操作、比較、驗證活動,都是在一個讓學生“經(jīng)歷”、讓學生“體驗”、讓學生“探索”的思想指導下完成的。從而使學生對圓柱的特征從不完整、表面的認識向整體上的把握、較深層次的理解和深化。
縱觀整節(jié)課,以活動為中心,不只是為了有效地組織學習,更重要的是想通過這一形式還原數(shù)學的本質,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帶給他們的樂趣,讓學生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讓學生在做數(shù)學中體驗到成功。
本節(jié)課美中不足的是,在上課過程中有兩家小區(qū)的居民結婚,這是我課前沒有預料到的。但盡管“噼噼啪啪”壓住了學生發(fā)言的聲音,但絲毫沒有減弱學生積極發(fā)言的熱情。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2
圓柱是學生在學習了長方體和立方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是一種比較常見的立體圖形。在實際生活中,圓柱形的物體很多,學生對圓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認識。因此在導入階段時,關鍵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因此,我直接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認識一種新的立體圖形——圓柱(出示圓柱),同學們,你們看到過這樣的物體嗎?你能舉一些生活中像這樣的物體嗎?讓學生一一展示自己課前收集好的圓柱形物體。告訴他們在我們的生活中,只要你們細心的去觀察,圓柱形的物體隨處可見。這樣一來,既豐富了學生的感知,又調(diào)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隨后,很自然的過渡到讓學生簡單地說一說:圓柱是一個怎樣的圖形,再舉例說說日常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圓柱體的,使學生對圓柱有個更進一步感覺。接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和急于探究的心理,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圓柱體實物,使學生從對圓柱的初步認識到慢慢地發(fā)現(xiàn)其中的知識。再把各自的發(fā)現(xiàn)進行對比、證明,這樣一來,使學生從實物中直觀地認識了圓柱,并很容易的就抽象出圓柱的特征。
因為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圓柱的特征和圓柱側面積的計算。所以在探索圓柱體側面的特征時,特別注重學生自己操作、討論、探索,學生得到的結論很多,如圓柱體側面展開后得到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然后再給學生時間去發(fā)現(xiàn)展開圖與圓柱體側面有怎樣的關系,學生的思維得到了很好的培養(yǎng)。這樣讓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和探索研究、自我發(fā)現(xiàn)和掌握圓的柱的基本特征,并能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有步驟地展開研究和探索,加深了學生對圓柱各部分名稱和特征的認識,又有效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同時讓每個學生都樹立能夠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和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整節(jié)課,我以為最突出的地方是教師始終圍繞學生的思維和操作探索研究在轉,而不是學生圍繞教師在轉,學生被教師牽著走。學生學的輕松、掌握的靈活,為學生構建優(yōu)越的知識認知結構奠定了基礎。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3
〔教學片斷〕
師:你對圓柱有哪些了解?
生1:圓柱有兩個底面
生2:圓柱的底面是圓形
〔學生舉手的人不多,有點冷場〕
師:看來大家對圓柱有了一些了解,下面我們來進一步探索圓柱的特征。
。ń又處煶鍪拘〗M學習要求,讓學生通過觀察圓柱實物,圍繞3個問題,探索圓柱的特征)
師:通過觀察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發(fā)現(xiàn)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圓形。
生2:我覺得圓柱的兩個底面面積相等。
師:你們有辦法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嗎?
生3:〔該生是學困生,但在公開課中回答問題一向很積極〕如果圓柱的兩個底面不相等,那么圓柱就會一頭大,一頭小。
師:恩(停頓),你能再說說嗎?〔這時我聽得不太清楚〕
生3:兩個底面不相等,一頭大,一頭小,會東倒西歪。
師:(沒有做出評價)還有別的方法嗎?
生4:我是通過把上面的蓋子取下和底面相比,得出兩個底面大小相等的。
師:說得太好了。(露出滿意的神情)
(之后,老師拿出一個有蓋的茶葉罐,按生4的方面演示了一遍)
板書:面積相等的兩個圓
師:圓柱的面還有什么特征?
生5:我發(fā)現(xiàn)圓柱的表面摸起來很光滑,永遠也“摸不到頭”。
師:為什么“摸不到頭”?你覺得圓柱的這個面和底面有什么不同?
生6:底面是個平面,而這個面不是平面。
師:我們就說這個面是曲面。(板書:曲面)
〔反思〕
一、學生不是一張白紙。
“學生不是空著腦袋走進課堂的”,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不僅僅在數(shù)學課堂上,在生活中他們也在不斷地積累數(shù)學的知識和經(jīng)驗。因此“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把“數(shù)學教學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之上”。圓柱形的物體在生活中可謂太常見了,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一定在生活中或多或少積累了一些有關圓柱的知識和經(jīng)驗;凇白鹬貙W生的已知,引導學生的未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的思想,我提出了“你對圓柱有哪些了解?”的問題,試圖通過這個問題,找到學生學習新知的生長點和聯(lián)結點,達到“立足舊知,激起學生靈動思維”的目標。從學生的回答不難看出,學生對于圓柱的整體把握顯然不感興趣,他們更多的關心是某個局部,如兩個底面,底面的形狀等。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對于我的這個安排學生并沒有領情,舉手回答的學生不多,我所想要看到的“各抒己見”、“百花齊放”的情景并沒有出現(xiàn)。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學生的冷場?除了學生進入高年級,由于生理、心理的諸多問題導致不愛回答問題,羞于表達,或懶于表現(xiàn)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我們平時的課堂上,為了追求所謂的“教學質量”,所謂的“高效”,犧牲了給學生說話的機會。漸漸的,學生也就習慣沉默了。
二、給學生發(fā)現(xiàn)的機會
弗賴登塔爾說:學習數(shù)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學生親自把知識發(fā)現(xiàn)出來。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老師并沒有把圓柱的特征“教”給學生,而是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觸摸圓柱體實物,用他們自己的眼睛和雙手去發(fā)現(xiàn),去感悟圓柱的特征。特別是在有一位學生發(fā)現(xiàn)了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后我并沒有就此作罷,而是讓全體學生想辦法證明這個發(fā)現(xiàn)。通過匯報我們不然看出,由于老師給了學生這個機會,其結果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學生從各自的視角出發(fā),證明了圓柱的兩個底面相等,展示了學生有個性的學習方式。
三、生成需要互動
證明“圓柱的兩個底面大小相等”這個環(huán)節(jié),在備課時預想學生可能會有以下幾種證明方法:1、將圓柱形容器的蓋子取下與底面相比較;2、用圓柱形實物的底面在紙上畫一個圓,然后將另一底面和畫好的圓作比較;3、用尺子量出兩個底面的直徑或半徑作比較。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有許許多多的意想不到,生3的說法就沒有在我的預設之中。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想法?如何把握生成?是對教師把握課堂水平的一次考驗。在這個過程中,令自己感到惋惜的是在生3回答之后,我竟然沒有做出任何評價。我用沉默這盆冷水,澆滅了該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我的無動于衷,擊退了該生答題的熱情。這樣一來,創(chuàng)設一個敢于質疑,樂于表達的課堂學習氣氛的想法也就成了一句空話。在后來的評課中,教研組長陳老師評價說:“生3的回答,從反面論證了圓柱的底面積相等,應該得到鼓勵和表揚!睂W困生這樣一次精彩的回答,獨辟溪徑的思路,我卻視而不見,至今我還后悔不已。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我當時沒有聽懂該生的意思,沒有馬上反應過來;另一方面,暴露出在我的思想深處,關注課堂的進程比關注學生多一些。因為學生的回答在我的預設之外,便敷衍了事,心里更想聽到的是預設中的答案。后來這位學生的回答,我之所以滿意,我想也是這種心理在作怪吧。以學生為主體,具體落實到課堂上,教師應該關注每一位學生表現(xiàn),重視教師評價對學生所起到的激勵作用。課堂因生成而精彩,而生成離不開師生之間的互動,只有互動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生成,課堂才能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4
本節(jié)課我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主動學習新知,突破難點、疑點,能解決實際問題。
1、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經(jīng)歷猜想、操作、驗證、討論、歸納等數(shù)學活動。比如,我從圓柱模型拼成長方體入手,強調(diào)它們是等底等高長方體。由長方體體積公式V=Sh,猜想圓柱的體積公式。再通過學生的具體實際操作、小組合作探究,從而探索出圓柱體積公式,并掌握圓柱體積的計算方法,能解決與圓柱體積計算相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在活動中進一步使學生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比如,回顧上學期所學的圓的面積推導公式,從而理解圓柱的底面積與長方體底面積相等。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本節(jié)課中,我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采用多媒體課件。但我認為一節(jié)好課就非要使用多媒體課件嗎?其實不然。當然,今天我在教學中,確實有許多的不足。比如,將圓柱體切割成若干等份,等份越多,分得越細,就越接近于長方體。倘若使用了多媒體課件演示,或許效果更明顯
總之,今天教學中的不足,我會不斷改進。既面向全體學生,又注重不同學生的不同發(fā)展,設計更精、更符合學生發(fā)展的梯度問題,讓他們在有限的時空內(nèi)愉快學習、成長! 《圓錐的體積》教學反思
一節(jié)課下來,我靜心思考,有以下幾點反思:
1、一節(jié)好的課,在教學時要層次清楚,步步深入,重點突出。
在教學“圓錐的體積”時,我首先從實物圖形講解到空間圖形,采用對比的方法,不斷加深學生對形體的認識。然后要學生用自己的學具動手做實驗,從實驗的過程中得出結論:等底等高的圓錐體體積是圓柱體體積的三分之一,從而推出圓錐的體積公式。這樣,就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然后,利用公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加深學生印象。
2、一節(jié)好的課,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新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察,先猜測圓柱和圓錐的'大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在應用公式的教學中,又把問題轉向到課初學生猜測且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引導學生計算出圓錐的體積,終于使懸念得出了滿意的結果,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3、一節(jié)好的課,要有全體學生的積極參與,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由于我平時非常重視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因此,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表現(xiàn)也相當?shù)某錾。我在教學中注意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分組觀察、操作、討論,動手做實驗等方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15
本課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良性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學內(nèi)容特點與學生認識特點,盡可能地做到“數(shù)學教學應該盡可能展現(xiàn)數(shù)學怎樣從實際背景材料中抽象出來,又怎樣應用于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做到了:
一、方法滲透拋磚引玉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不能依靠機械記憶,而應該是老師幫助學生真正理解知識,獲取學習的能力。為此,我在開課復習舊知牽引出新知時,刻意強調(diào)要以研究長、正方體組成及特征的方法去研究圓柱體。因為與知識,技能相比,方法顯得更為重要。教師要敏銳地予以捕捉,應用,有時還必須外顯化,刻意放大,并在課堂中予以傳遞。設計一個適當?shù)慕虒W方式,并有意調(diào)控,努力營造師生互動的氛圍,從而形成高效有效的數(shù)學學習活動,對于教學目標的達成至關重要。這樣既揭示了數(shù)學知識前后,內(nèi)在的密切聯(lián)系,又讓學生知道怎樣去學習,怎樣去思維,讓學生掌握“非言語程序性知識”的思維方法。
二、合作探究推波助瀾自主合作探索學習,學生是知識的直接探索者、建構者和發(fā)現(xiàn)者。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充當?shù)腵是組織者、引領者和激勵者的角色。引導與組織學生動手合作,通過觀察、思考、想象、概括、分析、優(yōu)化等數(shù)學思維活動探索出圓柱體側面展開后長等于圓柱體底面周長、寬等于圓柱的高這一結論。力圖使學生不被動接受數(shù)學概念,而是通過“頭腦創(chuàng)造”去探索、發(fā)展、生成數(shù)學概念,去再現(xiàn)數(shù)學概念的形成路徑。因為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有激情的課堂能夠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兒童的思維是同他的感受和情感分不開的”。
三、理解運用
《義務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年版)》告訴我們:“數(shù)學課程還要特別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讓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蘊藏著大量與數(shù)量和圖形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抽象成數(shù)學問題。用數(shù)學的方法予以解決”。此設計是全課的升華和結晶。旨在讓學生通過前段的學習運用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讓學生從具有原始背景的數(shù)學素材中抽象出其中包含的數(shù)學問題。是“用”數(shù)學,是一種提升與完備數(shù)學能力的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以數(shù)學的眼光去審視、挖掘出數(shù)學信息,并運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描述,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的形成來源于實際的需要與數(shù)學內(nèi)部的需要”。
總之,數(shù)學教學是一種“去情境化,去個人化和去時間化”的過程。數(shù)學教學的終極目標是通過生動、活潑的學習發(fā)展學生思維,提高數(shù)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考的習慣和能力,并努力將“文化落實到人格”,直至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思維方式與價值取向。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0-31
《認識圓柱》的教學反思02-11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01-24
圓柱認識教學反思04-10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02-19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24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24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09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15篇)01-09
《圓柱的認識》教學反思(精選20篇)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