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云霧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jīng)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廬山云霧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云遮霧罩。
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腵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男女生分讀、小組接力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云霧的特點的。使學生明白這段采用先總后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shù)谋扔鳎鷦有蜗蟮拿枋龀鰪]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結合學生的回答,我用簡筆畫在黑板上表現(xiàn)出不同方位的云霧的形態(tài),加深大家對廬山云霧特點的感悟。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從“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等等語句加以文中的省略號,感悟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豐富并引發(fā)學生的想象,用上文中的句式“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也來想象一下云霧還會有哪些變化,學生由于學過《云房子》,并有了一定的閱讀量,進行過同類的想象,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表現(xiàn)相當活躍,他們的想象也非常豐富,回答常常能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說云霧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像一只兇猛的老虎等等。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2
教材分析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S版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寫景課文。本文語言優(yōu)美明快,采用比喻聯(lián)想等手法,描繪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廬山、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
全文層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總——分”的構段方式,具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特點。第四自然段寫人們對云遮霧繞的廬山的喜愛與流連忘返。文章景物特點鮮明,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情境的“形態(tài)美”和文章的“語言美”結合起來,情境交融,為豐富學生語言積累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是很容易并且樂于學習新知識,具備較良好的學習習慣,但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想象力不夠豐富。
在第一課時學習,學生已認識課文生字,熟悉課文內(nèi)容,本課學習中將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廬山云霧的美。
教學目標
A知識和技能: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詞句的意思,積累詞語。
3、 初步認識總-分結構,重點學習第二、三段的寫法。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B過程和方法:1、抓住重點詞句,想象、了解廬山的`云霧。
2、讀懂段的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描寫方法。
C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讀出喜愛廬山云霧的美麗景色,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激發(fā)學生觀察、描繪云霧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yōu)美的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
教學難點:寫法指導:了解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習抓住特點,把事物寫具體的寫法。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3
本課意境十分美好,在段落構成和語句表達上比較獨到,非常值得學生模仿寫作。
于是在教學本課時,我首先請學生自讀課文,概括的說說自己對廬山云霧的感受,然后以學生為中心,隨著學生的'興趣朗讀課文精彩句子,以句子為發(fā)射點,擴散到全文。在本課教學時,我加強了讀中感悟方法的指導,也就是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指導。從哪些詞中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劃出來,細細品,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在這樣的指導下,能對課文內(nèi)容有清晰的了解,在讀時就有地放矢了。
遺憾:積累時候,我沒有注意指導孩子積累本課中變化較多,出現(xiàn)較多的比喻句。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4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對于教學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別喜歡運用課件,通過課件給學生展示了廬山的圖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從學生那種充滿歡喜的表情,學生一定愛上這廬山的云霧了!而且有的學生都會情不自禁地說:"哇!真美啊!"廬山的云霧有兩個特點: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課文的重點也是這2個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繪的廬山的云霧的姿態(tài)都是比較抽象的,所以我通過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在進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廬山云霧的哪些特點?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這
些特點的?通過采用打比方的寫作方法,體現(xiàn)了云霧靜態(tài)時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讓學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轉化為頭腦中的具體圖像。通過這樣的圖文結合,對于學生的理解是很有幫助的。
在進行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時,我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大家都知道云是會動的,在我們生活中有時候看天上的云也會覺得它特別像一個動物,這段的云霧特點是瞬息萬變,說明云霧變化速度之快及變化的種類很多,我引導學生從省略號中展開豐富的想象,讓學生走出教室,在走廊上先觀察會今天的云(幸好今天的天氣還不錯),把學生從課堂上拉到生活中,等學生觀察完后同學們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有的說云霧像一只可愛的小白兔;也有的說像一條龍......總之,學生的想象之門已被打開,課堂也特別活躍。
本篇課文用了許多優(yōu)美詞語,語言形象生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加強朗讀指導,希望學生能把對美好事物的的贊美之情表達出來。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5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秘、變幻無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總分的寫作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的景色秀麗、云遮霧罩。這篇課文的重點在于對文章的解讀,感知語言文字和滲透寫法,我在教學中有以下感悟。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在本課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開頭用古詩文《望廬山瀑布》導入課題,在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廬山云霧優(yōu)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感受廬山云霧的美,然后在感悟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的特點時,在教學中,通過默讀、自由讀、指讀、齊讀、誦讀等方式讓學生感悟文章的語言之美,讓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另外在使用PPT時,我將我在課堂上所提問的.所有問題幾乎都展示了出來,放大了PPT作為一個教學輔助工具的作用,將教師的主導性有所忽略,雖然問題是我提出來的,但不應該在PPT上將所有的問題和答案都展示出來,應該展示出教師的要求和文本段落,通過教師的語言提問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思考和解決問題。
在眾多的講課模式中,要選擇相對靈活的教學方式去引導學生思考。在對問題的提出時,要有指向明確的目標,不要詢問學生無用的問題,通過有效的問題,促進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在此次教學中,在重文本的同時,讓學生學會理解、積累、運用字詞句,通過對感情的把握,讓學生升華感情、陶冶情操。同時也要超越文本,要讓學生在不同的方面、不同層次得到發(fā)展,有所收獲。最后語文就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在把握文本的同時也應給孩子培養(yǎng)多種審美能力,我更應該不斷督促自身,在日后的教學中多思考、勤反思。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6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在本課第二段的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要想 展現(xiàn)云霧的姿態(tài),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了“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jié)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發(fā)揮,使他們懂得了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xiàn)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7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S版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在教學本文中曾現(xiàn)了幾個教學亮點:
一、抓住想象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tài)。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如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詞句,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奶炷弧钡日Z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拉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就從中感受到了廬山的美。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時,我給學生提示的圖片不夠豐富、給學生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學生的思維欠活躍,在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時,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圍內(nèi),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發(fā)揮想象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8
《綱要》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fā)揮,使他們懂得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xiàn)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學生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睘榱苏宫F(xiàn)云霧的姿態(tài),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jié)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性。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9
《廬山的云霧》是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根據(jù)課文的特點,在教學中,我進行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利用課件,激發(fā)興趣
展示廬山風光圖,讓學生初步感受到廬山風景的秀麗,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多媒體出示了廬山云霧的圖片,學生情不自禁地發(fā)出 :“哇!”“哇!”“哇!”的聲音。
二、借助想象,進入文本
課上,我引導學生結合多媒體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跟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景,感受漫步山道的感覺:“云霧彌漫眼前;云霧流淌身邊;云霧踩在腳下;隨手就可摸到云霧”。通過圖文結合、展開想象,把離學生生活實際的遙遠空間拉近,使學生順理成章的進入文本。
三、以讀為本,培養(yǎng)能力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對廬山的云霧作了精彩的描寫,是一篇很適合用來訓練朗讀的材料。在課堂上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自由讀、范讀、指名讀、男女讀、師生讀等等。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的目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體會到了文中所描繪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以文為例,教給方法
這篇文章的條理特別清晰,第二、三兩個重點段都是“總—分”結構。而這一構段方式正是三年級學生要掌握的重點構段方式,我便把學會“總—分”的構段方式作為了教學目標。
在達成這個目標的過程中,我采用了分層遞進訓練。圍繞這點,我先指導學生精讀第二自然段,感悟構段方式。課上,我先請學生找中心句(總寫)及句中的中心詞;然后找通過哪些句子具體寫(分寫)的;接著點明“總——分”結構;再逐句品讀,每品過一處分寫,便點回中心句,強調總分;最后根據(jù)文本來總結此關系的'構段方式,這樣逐步明確“總”與“分”的關系,使學生在頭腦里對此關系一清二楚。
學過之后,便要鞏固,于是讓學生自學第三自然段段,再一次清晰這一構段方式。在巡視的時候,我很高興地看到幾乎所有學生都找出了“總寫”的句子,學生還有滋有味地品讀著句子。弄懂之后,便要運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導展開豐富的想象,以“廬山的云霧還會變成什么樣子”為話題引導學生練習用總分的構段方式來寫話。這樣從學到用,逐層深入,可以說學生學得明明白白,用得輕輕松松。
五、品味比喻,感受美景
文中作者展開豐富的想象,運用精當?shù)谋扔靼炎兓脽o常的云霧呈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白色絨帽、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縷輕煙、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一座座冰山……從生活到虛構,從天上到海上,如此豐富的想象,著實讓人感受到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與瞬息萬變。于是,憑借這點,我把學會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辭作為另一個教學目標。
在達成這一目標的時候,我主要讓學生找出作者都把什么位置的云霧比作了什么,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文中的“……”想象說話。說說廬山的云霧還會變成什么樣子?開始的幾個學生說像小狗,像小鳥,像老虎等等。我一聽,學生都想到動物了呀,于是我引導:廬山的云霧除了像這些“動物”,還會像什么?學生很聰明,馬上就更大范圍地想開去了,植物也出現(xiàn)了,房子也出現(xiàn)了,汽車也出現(xiàn)了,還有很多(這些都來自于生活)。學生思維開開闊了,想象也就豐富起來了。所以說教材來自生活,教學也應來自生活。聯(lián)系生活實際來教,學生容易接受,也能生發(fā)出精彩的思維碰撞。在教學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時,結合上個自然段想象的事物,我引導學生說話:“眼前的云霧,剛剛還是——轉眼間——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這樣既降低了學生說話的難度,又使學生體會到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
六、由文轉畫,檢測理解
在教學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這個特點時,讓學生們一邊讀一邊想,看腦子里出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然后,教師在黑板上畫了四個山峰,請四位同學分別在山峰上畫出云霧籠罩山頭、纏繞半山、彌漫山谷、遮擋山峰的樣子。學生畫對了,就說明他們已經(jīng)讀懂了。學生把文字轉化成畫面,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
七、析文寫話,提升能力
在拓展環(huán)節(jié),我設計了一個讓學生分析段落的環(huán)節(jié),重在檢測學生對“總分”構段方式的掌握情況。還設計了一個看“黃山奇石”說話,寫話環(huán)節(jié),重在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情況。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這個特點時,用時太長。整節(jié)課教學不緊湊。對于主題教學來說,該節(jié)課還應再多拓展點課外類似的文章或片段。在設計的學以致用方面,學生寫作時間不夠。
每一次公開教學,都能有所提高,是我最大的愿望!這次公開教學,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要刻苦鉆研教材“備教材”,還要充分“備學生”。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0
近日,我面向本校老師上了一堂公開課——《廬山的云霧》,全班師生收獲頗多。
這堂課我的設計理念是:以讀為本,讓學生充分地朗讀課文;以讀促寫,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掌握寫作方法,產(chǎn)生寫作的欲望,做到讀寫結合。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作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積累和運用語言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圍繞廬山云霧的特點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悟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的美,
并通過事先收集的有關廬山云霧的圖片資料,學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廬山云霧的美。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默讀,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語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深入體會廬山云霧的形態(tài)美,體味課文的.語言美。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在讀中揣摩課文是怎樣具體形象地寫出云霧的特點的。如:發(fā)動學生小組討論,再組織交流,教師同時參與學生交流,做適當?shù)狞c撥,使學生明白這段采用先總后分的方法,運用了許多恰當?shù)谋扔鳎鷦有蜗蟮拿枋龀鰪]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最后,我又讓學生上講臺畫簡筆畫,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霧的形態(tài),加深大家對廬山云霧特點的感悟。
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從"剛剛還是......轉眼間就變成了......"、"明明是......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變成了......"等等語句加以文中的餓省略號,感悟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一方面體會廬山云霧變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豐富:將變幻莫測的云霧想象成"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動地描繪出廬山云霧的動態(tài)美,使人如臨其境,如見其形。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1
《廬山的云霧》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本文通過對廬山云遮霧罩景象的描寫,展現(xiàn)了廬山景色的秀麗。抒發(fā)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情懷。在教學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tài)。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自由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從中體會文中所描繪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讀詞句,理解感悟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結合課文的圖片,使學生在頭腦里初步把文字描寫變?yōu)榫唧w的圖像。然后再引導抓住重點句和重點詞去進行進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明白這段用先總后分的方法描寫了廬山云霧“千姿百態(tài)”的特點,然后引導學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頂上的白色絨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間的一條條玉帶”、茫茫的大!薄熬薮蟮奶炷弧钡日Z句,邊讀邊想象,入情入境,體會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在有所感悟的基礎上,圖文結合,并展開想象,拉近學生的生活實際,這樣,學生就從中感受到了廬山的美。教學第三段時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讀一遍,故意把“剛剛、轉眼間、明明、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這幾個詞給漏讀了,然后讓學生說老師讀得怎樣,學生就說老師把這些詞漏讀了,教師順勢說,這幾個字老師剛才不讀,課文不是也很通順嗎?讓學生討論這幾個詞能不能不要,學生體悟出不能不要,因為它寫出了廬山云霧變化的快。然后又讓學生在具體的語境中體會廬山云霧變化快,即: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剛剛()(學生快速接著說)轉眼間又()(學生又繼續(xù)快速接著說)明明( )(學生繼續(xù)快速接著說)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 )(學生接著快速接著說)如此反復幾次,除了書上云霧變成一縷輕煙、一瀉千里的九天銀河、四蹄生風的白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還可以發(fā)揮想象讓學生說云霧變成其它的樣子。這樣教學既把廬山云霧變化快的特點突出來,又訓練學生用這些詞進行說話,學生的思維在快速轉動,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學完這兩段后,我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準備以導游員的身份向游客們介紹廬山的云霧。這樣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并積累了語言,將書本的語言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為積累奠定基礎。
當然,這堂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引導學生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時,我給學生提示的圖片時機不太準、給學生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學生的思維欠活躍,在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時,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圍內(nèi),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抓住文本的空白處,充分引導學生利用各種資源發(fā)揮想象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2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文章,像本單元的前兩篇課文一樣。作者緊緊抓住廬山云霧的神奇絕妙,運用聯(lián)想、比較和比喻等方法,用優(yōu)美的語句,傳神的文字,描繪了廬山云霧秀麗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變的景觀,作者借景抒情,把對廬山云霧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出來,全文的字里行間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濃而不俗,含而不露。
昨天,上了第一課時,上下來,感覺很失敗。在引入部分,我請學生來介紹自己去過的名山大川。由于是三年級的學生,所以不會很系統(tǒng)條理的闡述。我就讓他們講講留給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孩子講到了廬山:廬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當我達到最高峰的'時候,除了空氣格外新鮮,更覺得周圍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腳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覺得廬山很漂亮。我就接著她的話引出了課文: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作者也和我們小涵一樣,喜歡廬山,這不你看,他還將自己游覽廬山時的所見所想寫了成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這就是我們要學的第三課:廬山的云霧。接下來,就是學習生字詞,通讀課文。以上環(huán)節(jié)都完成了,教學任務中還有一項是完成第一小節(jié)的講解。因為幾個問題出示順序的顛倒,使我整個第一節(jié)的教學很失敗。我是這么來問的:作者為什么喜歡廬山?你從哪里看出來的?除了云霧以外,還有什么景色呢?作者為什么特別喜歡廬山的云霧呢?它和其他云霧有什么不同呢?這樣的順序,當然學習效果會不盡人意,學生的思維被打亂了,一會兒上面,一會兒下面,講句開玩笑的話,就像在廬山的云里霧里繞啊繞的,找不到出口的方向了。無奈,下課鈴聲響了,只能帶著遺憾結束了這節(jié)課。
今天,我決定彌補昨天的遺憾,亡羊補牢一次。我隔夜將第一課時的問題重新整理了一下,就當復習導入了:廬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歡其中的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學生一下子就將“神秘”這個詞找了出來!白兓脽o常的云霧是怎么來展現(xiàn)它的神秘的呢?重點抓住“隨手摸到”、“騰云駕霧”、“飄飄欲仙”,體會云霧的多與美。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廬山頂上,身邊、腳下全是云霧,置身云海的感覺。因為在講解詞語的過程中,我插進了一句話:《西游記》當中誰會騰云駕霧呢?雖然有很多神仙,但是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孫悟空!”那么騰云駕霧是什么意思呢?“腳踩在云上飛來飛去”。“如果你們也像孫悟空一樣腳踩浮云,飛行在云端,會有什么感覺呢?”“我感覺自己就像傳說中的仙人一樣,漂浮在天空中,真是自由自在啊!”我心里頓時為這樣一個回答鼓掌叫好了。
有了一個好的開頭,下面上下來基本上能很順了。二、三兩小節(jié)按照總分的寫法描寫了廬山云霧的兩個特點: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通過“絨帽”、“玉帶”、“大!、“天幕”體現(xiàn)了云霧靜態(tài)時作者的想像,里面我還帶到了“明喻”、“暗喻”的寫作手法,不知道是不是有必要。而第三小節(jié)的“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通過“隨風飄蕩”、“四蹄生風”、“漂浮”來體現(xiàn)云霧的動態(tài)的美。特別最后一個省略號,學生講了很多自己的想像,有幾個還真不錯:一會兒變成連綿起伏的長城,一會兒又變成飄落在大地上的京杭大運河,一會兒是星羅棋布的島嶼,一會兒是威武兇猛的巨龍,一會兒是惹人憐愛的小白兔……
最后總結了全文:正因為廬山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瞬息萬變,所以令到那里游覽觀光的人們流連忘返,贊不絕口。
在孩子們情緒高漲的積極發(fā)言中,一節(jié)課不知不覺地就結束了。但是課后想到,我還漏掉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讓孩子們來自己來總結全文,復述課文的內(nèi)容,指導背誦,只能下節(jié)課講了。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3
《標準》明確指出,“要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索、勤于動手”。在課文第二自然段教學中,我讓他們努力尋找方法去表現(xiàn)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如何使自己所畫的云霧更美”,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了充分地發(fā)揮,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僅鍛煉了動口能力,也鍛煉了動手能力。
新課程中指出,“要加強學科的綜合性,要重視學科知識、社會生活和學生經(jīng)驗的整合,加強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為了展現(xiàn)云霧的姿態(tài),光憑老師的講解和觀察書中的圖片,難以使云霧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學中我借助學生在美術課中所學的繪畫本領,結合學生平時所見的晨霧,讓學生用筆來“說話”。一下子,同學們的思維變得活躍起來,個個都在認真地讀著每句話、每個詞語。在接下來的.交流中直觀的畫面使他們快速地理解“籠罩”、“纏繞”、“彌漫”等詞語的意思,通過鼓勵他們進行想象繪畫,學生明白了想象還需要合理。
總之,通過美術技能在語文課堂中的運用,使這節(jié)課充滿了生趣,學生更具有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性。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4
這幾天,心里一直想著周一被聽到的那節(jié)語文課,每每想到,總是覺得無名的失落中還夾雜著些許的幸運。失落的原因在于自己沒有享受那節(jié)課的教學,孩子沒有享受到學習的快樂。而些許的幸運是,得到了老師的幫助,讓我真正懂得了,課堂上的老師和學生都要懂得“享受”。享受該是一種讓人很向往的心境吧!
《廬山的云霧》,聽過的人,都知道,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如此美的文章,我在備課的時候,產(chǎn)生了矛盾的想法。一則,如果盡情的讓孩子去看圖去欣賞去達到那種美的意境,
那課堂上的氣氛一定很好!而如果一味的去欣賞去感受那種美,是否學不到語文知識?想來想去,還是將兩者結合,于是乎,也做了課件,圖文并茂,這樣,孩子該算是能體會到美的同時,也能學到本課要達到的語文目標吧!并且在備課的時候加上了些煽情的語言在里面,這些都是為了讓孩子體會到美!可是,在上課的時候,自己根本沒有進入到那種美的意境中去,一味追求的是孩子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把本來很美的文章上的一點不美了,連自己都感受不到美,享受不到美,又怎么去要求學生達到那美的意境呢?
課后,反思著的同時聽取了市教研室汪老師對自己提出的意見。她首先讓自己說說,如果再上這樣一節(jié)同樣的課,現(xiàn)在又會怎么去上?當時說了許多,也的的`確確感受到了許多的不盡人意。自己的一番話說完,汪老師開始了她的點評:這是一篇很美的文章,要突出孩子感受美的能力,首先就要感悟課文,淡化知識教學,要讓孩子真正體會到美。在讓孩子體會美的課文內(nèi)容時,可以通過老師的情感去感染他,也可以通過老師的語言和圖片去繪聲繪色的描述,這樣孩子同樣可以感受到美。當然,汪老師說的還不僅僅是這些,但是,從她的點評中,我切身體會到,感受美,是這課的關鍵所在。從各方面去感悟課文內(nèi)容,想盡方法去讓孩子體會到美。曾經(jīng)自己好像寫過關于教師帶著怎么樣的情緒上課會影響到孩子情緒的反思,今天同樣要進行反思,如果當時自己帶著一種美的心境去上課,也許課堂上的孩子會享受到美;如果當時自己享受著教學的快樂,也許孩子也會享受著學習的快樂;如果的如果……那一節(jié)課,已經(jīng)結束了,可反思沒有結束,恰恰是另一個階段反思的開始,究竟怎樣才能讓孩子去享受著課堂上的學習,包括課堂外的學習?!教師享受教學的同時孩子享受學習,那真的是令人期待的一種課堂氛圍,努力著!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15
近日,我上了《廬山的云霧》這一課,全班師生收獲頗多。
一、抓住想象的點,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重要的是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發(fā)展學生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樂于想象是兒童的天性,學生的學習也總是伴隨著想象。在本課中有二處想象的訓練點:一、想象登山路上廬山云霧瞬息萬變的情景。二、看圖想象廬山云霧有哪些動人的姿態(tài)。為了誘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動人的畫面,讓學生大膽想象廬山云霧的不同姿態(tài),感受廬山云霧的壯美。課件動畫的設計,不僅刺激著學生的視覺,還豐富了學生的語言,激發(fā)了情趣,活躍了思維,發(fā)展了智力。
二、朗讀感悟,體會文章語言的美。
《廬山的云霧》是一篇寫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在游覽途中,觸景生情,以情觀景,情景交融,不僅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瞬息萬變,而且寫出了廬山云霧的神韻,讓讀者身臨其境,賞心悅目。為了讓學生能好好體味文章語言文字的美,我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的展示,那色彩斑斕、千姿百態(tài)的`云霧,再配上優(yōu)美抒情的樂曲,深深吸引了學生的眼睛,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讀書欲望。我還采取多種多樣的讀書形式來激起學生讀書的興趣,有男女生賽讀,個人讀,小組讀,范讀,齊讀等。學生們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讀得津津有味,聲情并茂。
三、審美表達,豐富學生的語感。
瞬息萬變的廬山云霧,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想象,還特別適合審美教育。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說過:“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的和審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全面的智力發(fā)展------教育,如果沒有美,沒有藝術,那是不可思議的!眱(yōu)秀的文章都符合美的規(guī)律,語文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實現(xiàn)審美主義和審美客體的和諧統(tǒng)一,讓學生借助范文,進入美的境界,與文章產(chǎn)生共鳴,在聽說讀寫訓練中熏陶感染,潛移默化地受到審美教育,逐步提高自己的審美水平。如我用課件呈現(xiàn)多幅廬山云霧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看和想象,體驗美感。看后老師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讓他們這樣的句式來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在這樣的情境之下,學生的感受是十分豐富的,例如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馬上來到這里,感受你的瞬息萬變!
有的學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親自站在大天池畔,伴著夕陽,欣賞絢麗多彩的云海!庇械膶W生說:“美啊,廬山云霧,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畫筆,畫下你壯觀美麗的身影。”
【廬山云霧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7-22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4-06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3-15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04-17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5篇01-09
《廬山的云霧》教學反思10篇04-16
《廬山云霧》說課稿08-20
描寫廬山云霧的句子09-20
小學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01-10
初中語文《廬山的云霧》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