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定風波》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定風波》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定風波》教學反思1
挫折是人生路上的必修課,這門課成績的高低決定人生幸福和人格是否完美。作為一個語文教師,怎樣能利用課堂教學引導學生正確對待人生道路上出現(xiàn)的挫折?正好蘇軾的《定風波》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對這首詞,我定的教學目標是:
1、反復誦讀,抓住重要意象及關鍵詞語,分析思想內(nèi)涵。
2、通過了解蘇軾的人生經(jīng)歷及一些詩歌,全面了解蘇軾。
3、了解蘇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取向。
教學重點是抓住重要意象及關鍵詞語,分析思想內(nèi)涵。教學難點:了解蘇軾的`人生觀,樹立正確的人生取向。在設計難點突破時,我考慮到先要對蘇軾有一個到位的了解,給學生提供了一些關于蘇軾的生平,接下來給學生展示一些蘇軾的其他詩詞,我的目的是通過這種群文式閱讀的探索,讓學生從蘇軾的詩詞中,揣摩品味蘇軾的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從而引導學生建立自己正確的人生取向。
開課了,開始的時候很順利,誦讀、理解重點詞語、把握詩人情感。然而到了拓展閱讀這一環(huán)節(jié),有些冷場。這時我只好引導學生分析意象來理解詞句,進而去理解蘇軾的精神世界。
這節(jié)課下來,我總是覺得自己上這節(jié)課時,還是準備不充分。作為教師,上課之前要備課。備什么?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我還是在備學生這一塊沒有做到位。我?guī)У膶W生是農(nóng)村高中理科班的學生,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學習狀況參差不齊,而且每個學生的思想、心態(tài)、情緒都可能對學生造成影響,這些都是上課前要考慮到的。還有想讓學生對蘇軾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并不是分析一兩首詩詞就可以做到的,還要幫助學生在課下多做準備,
作為一名教師,不能脫離學生把一篇課文就只當一篇課文去講,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當好學生的引路人,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呈現(xiàn)學生精彩紛呈的思想碰撞。
《定風波》教學反思2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
2、合作探究,體會本詞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朗讀詩詞,體會詩歌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3、感受作品曠達的意境,體會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本詞以小見大的表現(xiàn)手法。
教學難點:感受作品曠達的意境,體會作者豁達的人生態(tài)度。
三、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聽音頻);朗讀法(指名讀、分組讀);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溫故知新法:以接龍的方式,回顧學過的蘇軾詩詞。(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今天,我們再來學習蘇軾的一首詩詞,看看這首詩詞蘇軾又為我們展現(xiàn)了什么樣的畫面呢?(板書:定風波—蘇軾)
。ǘ┏踝x詩歌,初悟情感
1、教師伴樂范讀;學生大聲地、有感情地朗讀。
2、指名學生回答初讀的感受。
。鞔_:從詩中能夠感受作者的積極與樂觀。)
(三)品析語句,深入情感
1、自讀小序,提問:從小序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明確:作者遇雨,時間—三月七日,地點—沙湖道中,人物:拿著雨具的仆人和蘇軾。
2、教師出示寫作背景。
明確:《定風波》這首詞是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第三年所做。
3、你們是從哪里感受到蘇軾積極、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的?以語文興趣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板書:曠達)
明確:
①“沙道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
提問:作者和同行人遭遇了怎樣的雨呢?
明確:“同行皆狼狽”“穿林打葉聲”。能夠看出雨非常大。
、凇澳牎薄昂畏痢边@兩個詞語也可以體會到作者的`樂觀,途中遇雨,作者仍安然處之,“我行我素”。(板書:莫聽、何妨)
、邸爸裾让⑿p勝馬!贝┲菪、杵著拐杖在大雨中行走,仍比騎馬覺得輕松。并不是作者身輕,而是心輕,體現(xiàn)了作者超然外物的精神。(板書:輕)
、堋盎厥紫騺硎捝,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庇赀^天晴,回去吧,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4、看來同學們都已經(jīng)體會到作者的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再次有感情朗讀詩歌并同桌交流:作者用了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呢?
明確:
“雙關”:“風雨”指的是途中所遇到的風雨,也是人生當中遇到的挫折。
“以小見大”:一件小事卻傳達出獨到的人生感悟。
。ㄋ模┩卣寡由,小結作業(yè)
拓展:手繪蘇軾遇雨的情景,進行展示,感受作品曠達的意境,體會作者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
小結:全班齊讀詩詞,結束課堂。
作業(yè):背誦詩歌;完成手繪圖,下節(jié)課分享。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首詩詞,因而重在朗讀。本節(jié)課的教學以情感基調(diào)為切入點,以“讀”促悟,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抓住詞、句體會作者曠達的情感,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設計了“手繪圖畫”的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各學科的聯(lián)結,也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
《定風波》教學反思3
從確定要開課的時間到正式上課,只有一個星期,比我預設的日期提前了一個多月。加上剛好開課前兩天是月考,我在這個星期里要上新課趕進度,要做梳理赴考試,還要試講公開課,壓力倍增。幸虧有姚佩瑯老師的細心指導和備課組同事們的積極配合,我的課從起初的以指導朗誦為主到最后的以讀帶學,從起初的平均用力到最后的層次分明,實現(xiàn)了質(zhì)的飛躍。
對一節(jié)課來說,合適的切入口是成功的基石。切入口沒有絕對的好或者不好,主要看適合不適合學生,適合不適合課文。
我這節(jié)課的切入口是介紹蘇軾一生的三個特點:一,仕途坎坷;二,心態(tài)豁達;三,才華橫溢。這部分是我的教案中改動最小的地方,在幾次試講中也都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第一,從詞作本身的特點去考慮。學生從上學期學唐宋散文到本學期學習唐詩宋詞,每篇課文在講到“作者介紹”部分時,學生雖較有興趣,但從柳宗元韓愈到李白杜甫,幾乎都是仕途坎坷懷才不遇。蘇軾的仕途命運雖然也是坎坷,但進入課文前不介紹,學生已經(jīng)忘得差不多;介紹了,要怎么為詞作中作者面對人生第一次重大打擊卻能泰然處之瀟灑豪放造勢,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挑戰(zhàn)。在研讀了蘇軾的相關傳記、評論等資料后,我發(fā)現(xiàn),蘇軾很多時期的作品其實學生在以前都學過,只是不一定能把它們按照蘇軾的年歷進行串聯(lián)而已。所以,我選了一些較有代表性的蘇軾作品作為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心態(tài)的寫照,有了這樣的感性認識,學生在探究蘇軾遇到風雨時還能“吟嘯且徐行”等情感態(tài)度時自然可以感受他對困難挫折無所畏懼的態(tài)度。
第二,從學生的心理規(guī)律上考慮。剛剛結束月考,還沒有時間給他們調(diào)節(jié)就上公開課,對于面上中學的面上班的學生來說,確實有點勉為其難。以年齡跨度之大(22歲考中進士到62歲還被貶儋州)渲染蘇軾的仕途之坎坷,以耳熟能詳之詩(《飲湖上初晴后雨》、《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食荔枝二首(之二)》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突出蘇軾態(tài)度之瀟灑,以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的造詣表現(xiàn)蘇軾才華之出眾,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在這不知不覺中被激發(fā)出來,很快就進入學習狀態(tài)。
教學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是改動較大的。
一開始,因為學生已經(jīng)學了一個多月的詩歌,對詩歌的字面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基本能通過課本注釋和輔導書進行疏通。加上《定風波》本身相對比較容易理解,我就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大致為:一讀明大意,二讀學朗誦,三讀享啟發(fā)。結果一試講,發(fā)現(xiàn)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花費的時間就已經(jīng)很多,結果指導學生掌握朗誦的一些技巧的目的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進行到第三個環(huán)節(jié)更是強弩之末,課堂氣氛活躍不起來。
在姚老師的指導下,結合備課組同事們的建議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在“讓學生扎實地掌握這首詞”,“真切地從作者身上學習他的優(yōu)秀品質(zhì)”,“從這首詞拓展到豪放派詞的特點概括”這幾個方面下功夫,雖然比較平實,但在提問學生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時學生能較好地表述出來、在提問“啟發(fā)”時學生能根據(jù)文本聯(lián)系實際回答、特別是在課堂結束前有幾個學生能像以前的課堂一樣在下面輕輕地說“我會背了,老師!”盡管沒有機會讓他們展示,但我還是很欣喜,課堂是落到實處了。
而一堂課的結尾,如果能詩意一點,又能呼應開頭,還能把《定風波》的詞眼“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在學生的心目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那當然是最理想的效果。但要呼應開頭又不是重復開頭,是需要花費比較多的心思的。我倒是最先設計的時候就選中了那幾句膾炙人口的名句,所以這部分也是在幾次試講中改動最小的,也許正是如此,在正式上課時到了這個環(huán)節(jié)可以說是最為順暢自然的。
當然,正如姚老師所說,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如果我一開始就把教案確定修改好再進行試講,相信正式上課時會自信很多。也由于應變能力仍需加強,在開頭話筒音量不穩(wěn)定時,我的表述顯得投入不夠,激情也不足。到中間開始要進入狀態(tài)時,又突然發(fā)生電腦重啟的情況,雖然后來同事說我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定,但我當是還是忘了一些精彩的串詞了。還有,因為給學生討論的時間比預計的長了一點,導致最后沒有機會讓學生展示以讀帶學的效果——當堂背誦,確實是很可惜。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在工作室各位老師的指導幫助下,我會抓緊每一個磨練的機會,多聽好課,多學理論,多向前輩請教,多和同輩討論,爭取在學習中不斷完善自己,取得更好的進步!
《定風波》教學反思4
蘇軾創(chuàng)作詞的時候,面對的正是有井水處皆歌柳永詞的局面,蘇軾以雄健之筆,使豪放詞異軍突起。
教授蘇軾的詞,最重要的是在鑒賞的基礎上理解蘇軾曠達的情懷。
通過品詞品句,完成對蘇軾詞的鑒賞后,我就帶領學生了解理解蘇軾的豪邁。我先教授的.是《念奴嬌·赤壁懷古》,后教《定風波》。在上《定風波》之前,我讓學生總結蘇軾豪放詞在寫景、抒情上都有什么特點?的特點,師生統(tǒng)一認識:一開頭,詞人便以千鈞之力,大筆揮灑,只用“大江東去”四個字,便繪畫出萬里長江波瀾壯闊、浩浩東去的雄偉氣魄,然后用“亂”、“拍”、“卷”等字,有聲有色地描繪出一幅雄壯奇美的江山畫卷。蘇軾描寫周瑜的建功立業(yè),發(fā)出功業(yè)難成、花發(fā)早生的喟嘆,但這不是哀婉細膩的抒情,而是壯懷激烈的感慨。從而得出結論:寫景:博大壯闊、氣象恢弘;抒情:豪邁奔放。正所謂蘇軾的詞“須關西大漢,執(zhí)鐵板”而唱。這首詞的出現(xiàn),對于盛行著纏綿悱惻之調(diào)的北宋詞壇,起著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在此基礎上,我進一步告訴學生,豪放派的詞是不是就僅僅只有在寫景上:博大壯闊、氣象恢弘。在抒情上:豪邁奔放這一類。還有一種豪放,豪放在詞人豁達的精神和情懷。于是我引導學生一起來鑒賞一首并沒有博大壯闊的寫景,也沒有豪邁奔放的抒情,但卻充滿著詞人豪放情懷的詞——《定風波》。通過品詞,改寫,學生很好地理解了《定風波》的內(nèi)涵。
通過蘇軾詞兩首的學習,讓學生明白:我們談論蘇軾,不僅要品其文,還要悟其人,以一種坦蕩從容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風雨。
《定風波》教學反思5
課上完了,可我的思考還在繼續(xù)!疤骄啃詫W習方式”讓我們更深地思考:如何的學習方式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張教授說,“學習方式是多種因素構成的復合概念,是學習的行為過程,心理過程(包括情意過程和認知過程)和達標過程的和諧統(tǒng)一體。”“探究性學習方式”提出以“觀察-思維-遷移”三個層次要素的依次展現(xiàn)來構成課堂的基本認識層次,這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也是和新課改精神一致的。
整個學習過程中我始終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合作,開展討論,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學生學有所得。學生在朗誦中學會了抓住關鍵詞句由表及里的感受詞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感悟詞人獨特的人格魅力,獲得知識、能力和精神的多重財富,學生自主探究,勤于思考,善于鉆研的能力,互相切磋,互相協(xié)作的習慣得到了培養(yǎng);蘇軾那豁達的心胸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在學生當中引起了震撼。學生在談到蘇軾對自己產(chǎn)生的影響的時候,都談出了深刻的體會。學生暢所欲言,共同分享自己的感受。我想,這堂課給予學生的不僅是知識的財富,也是人生中難得的精神財富。學生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或許還會時時想起蘇軾,想起他的“莫聽穿林打葉聲音”,想起他的“也無風雨也無晴”。
在學習過程中,我比較注重誦讀這一環(huán)節(jié),并設計了“學生反復誦讀——聽配樂朗誦——教師范讀”的教學流程。通過反復誦讀,使學生獨立思考,自我體驗,自覺想象,進入到字里行間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去;聽配樂朗誦,創(chuàng)設情境,渲染氣氛,可以啟發(fā)學生的再想象,再造意境;而教師的范讀采取背誦的方式,并放在學生反復誦讀的環(huán)節(jié)后,既起到了“身教勝于言教”的.作用,也符合探究性學習方式主張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教師起引導作用這一規(guī)律。教學實踐證明,這樣的學習方式效果是明顯的。
這節(jié)課使我深深地感悟到,學生主體地位的精華是“學貴善思,學貴善悟”。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思考、學習的過程,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這一點。而在課堂上,應是表現(xiàn)為一種學習的方法、形式或手段,使得學習更主動、更深入。因此,我們應上的,是真正意義上的、有用的、高效的課,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的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堂課的不足表現(xiàn)在:課堂時間把握得還不夠好,很多學生發(fā)言時間不夠充分,學生意猶未盡。由于時間關系,未能與全班同學分享,我要求他們課后繼續(xù)充實,寫在作文本上。別外,引導學生結合實際談從蘇軾身上得到的人生感悟時,應結合學生多方面的實際(如交友問題,與父母相處問題,學習壓力問題等)引導他們更深入地認識自己,直面人生,從而使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人生觀。
總之,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努力,不斷探索,希望我的努力能讓更多的學生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定風波》教學反思6
蘇軾的《定風波》向人們展示的是自己面對人生逆境時的那種曠達自如的胸懷,這一富有哲理意味的宋詞,如果只讓學生停留在對文本的翻譯上,那么領會哲理思想的目標就難以實現(xiàn),于是我對這堂課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首先“看”,開場以視頻吸引學生,結合原先對蘇軾的人物了解,我又向?qū)W生補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紹和創(chuàng)作背景,看得出來,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其次“讀”,運用錄音范讀,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們找到了重要詞語,讀出了內(nèi)容,更讀出了內(nèi)涵。再次“品”,抓住關鍵詞語“莫聽”、“誰怕”、“何妨”、“任平生”,幫助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領會這些詞語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學生逐步領悟到作者面對人生風雨時的那份豁達心態(tài)與不凡氣度。
總之一堂課下來,從學生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到他們是有所得的,我想:這主要得益于自己對這堂課準備得較充分,也或許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一下子給他們帶來了新鮮感的緣故吧!課雖上完了,但教學的延伸與拓展還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這些成長中的學生們正確看待挫折、怎樣戰(zhàn)勝困難,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每次上課都在想,應該怎樣上才讓學生真正的有所收獲,不論是文學上的還是能夠結合他們的考試,但往往總是準備了一大堆,想了很多卻感覺無從下手,所以只有去聽課,去請教各位有經(jīng)驗而又優(yōu)秀的老師。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想法,設計教學內(nèi)容,但上的時候有感覺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樣,想想,想的總不是現(xiàn)實,課堂更需要的是老師能夠隨機應變,抓住學生回答的契機來駕馭課堂,但能做到這點的前提條件就是要充分的準備。
但即使認為自己準備很充分了,還是一樣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是自己感覺不到的,所以,匯報課就成了讓自己更好的成長進步的舞臺。各位老師聽課的評價,對我這個缺乏經(jīng)驗的初涉者是一種饋贈,句句充滿鼓勵和真誠的話語暖到了我的心底。問題和優(yōu)點都明顯顯的呈現(xiàn),我也頓感明朗。知不足而進,才是真正的報答。
《定風波》教學反思7
《定風波》向人們展示的是詩人面對人生逆境時的那種曠達自如的胸懷,教學中,如果只讓學生停留在對文本的翻譯上,那么就難以完成領會哲理思想的這一目標,于是,我對這堂課進行了以下的設計:
首先"看"。開場以視頻吸引學生:結合學生原先對蘇軾的人物了解,我又補充了作者的生平介紹和創(chuàng)作背景。這樣的感官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其次"讀"。運用錄音范讀,帶領學生走進文本,了解文本、熟知文本。在一遍遍的朗讀中,學生們找到了重要詞語,讀出了內(nèi)容,更讀出了內(nèi)涵。
再次"品"。抓住關鍵詞語"莫聽"、"誰怕"、"何妨"、"任平生",幫助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領會這些詞語的深層含義,從而使學生逐步領悟到作者面對人生風雨時的那份豁達心態(tài)與不凡氣度。
總之,一堂課下來,從孩子們的眼神中,我感覺到他們是有所得的。我想:這主要得益于自己對這堂課準備得較充分,也或許是因為多媒體的運用給學生的直觀感覺!課雖上完了,但教學的延伸與拓展還有待于我的進一步思考:如何幫助這些成長中的孩子們正確看待挫折、怎樣戰(zhàn)勝困難,這才是我們教育的最終目的!
反思二:定風波教學反思
人生是一堂課的功夫,它讓你經(jīng)歷著,感受著,痛苦著,收獲著;人生也是一場雨的功夫,淋漓的考驗,總會讓你走向成熟,回首曾經(jīng)的迷蒙,總會讓你有所悟,那么就將《定風波》這節(jié)公開課的反思寫下來,因為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旅程走過深深淺淺歪歪扭扭的腳印,那么這節(jié)課會是其中堅實的那一步。
元氣淋漓而又富有生機的人總是讓人難以理解的,像東坡這樣的高士,林語堂說他是人世間不可無一又難能有二的,其實林先生說出了民眾的心聲,東坡是那樣令萬人傾倒卻又無法企及,能讓他在宦海浮沉中如清風般度過一生的是在他混合的人生觀中脫穎的曠達情懷。而《定風波》又集中的體現(xiàn)了他這個人物形象。那么讓學生認識他的曠達情懷就是重點了。
在這節(jié)課上介紹蘇軾,時間又及其有限,所以我把這一環(huán)節(jié)放在了講《念奴嬌》之前,結合蘇軾作品(有些是初中學習過的),認識那個時代那個偉大而又豐富的人。如果他不是生在北宋,那個有大場景大風云的既出英雄又扼殺英雄的大時代,就不可能有現(xiàn)在我們心中的蘇軾,他渴望仕途有作為,又一生在政治旋渦中浮沉,可用他自嘲詩概括:身似已灰之木,心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事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他總說"萬事到頭都是夢","人生如夢",可是他始終以出仕的`心態(tài)做著入仕的事業(yè),即使在無路可走的情況下也能絕處逢生,別在洞天,讓學生認識到人生再多的風雨經(jīng)東坡的過濾也都變晴空了。
第二步是結合《定風波》文本,鑒賞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讓學生在品味涵詠語言時認識理解蘇軾的曠達情懷,而本詞情景交融的方面就必須淡化,因為本詞是借遇風雨的小事襯托人物的胸襟。所以問題引領就設置了"蘇軾是如何對待風雨的?"這個問題。既放手讓學生找自己體會深的句子,又緊扣蘇軾對待風雨的態(tài)度,也就是在理解他的曠達胸懷,而這環(huán)節(jié)又落實了>高考"煉字"知識目標。
第三就是語文詩詞鑒賞要有支撐點,本課就是"風雨"的象征意義,而比較鑒別應該更明顯,通過與其它詩詞中的風雨比較,看出本詞中的風雨指的不僅是自然風雨,更是政治風雨,人生風雨。
畢竟這是一堂課的功夫,畢竟宋朝離我們太遠,畢竟仕途坎坷學生還沒有經(jīng)歷過,曠達又是我們?nèi)松谋匦拚n,我想有一個課題將貫穿教育始終,那就是如何教會學生笑對風雨,這也是我一直不放棄的目標,那么就讓這節(jié)課,讓蘇軾,讓《定風波》成為一個起點。
以上都是關于這節(jié)課想說的話,不知算不算反思,我想,只要一節(jié)課讓你有所想,有所感悟,那就是收獲。
《定風波》教學反思8
事前預料到學生可能會對定風波的含義解讀失誤,教學過程也確實是按照預設的步驟有序進行。反思其原因有三:其一是受到蘇軾是豪放派這一刻板觀念的影響,其二是受到第一遍朗誦者對定風波詮釋的影響,其三是“風雨之后有陽光”之類的道理學生較易理解。不過在另一個班上課時在解讀“吟嘯”“徐行”所體現(xiàn)的心態(tài)時,已有學生解讀為“從容”。雖然已準備了預案,但把預案整合到課件里還需做進一步的工作。
培養(yǎng)學生的'質(zhì)疑精神和突破思維定式這一目的基本達成。不過很容易形成新的思維定式。另一個班上課時,把蘇軾創(chuàng)作《定風波》后不到一個月又寫的《黃州寒食詩》介紹給學生,學生都表示想不到,可見他們也已形成了另一思維定勢——蘇軾一直很曠達,不會發(fā)愁傷心。
學生對“烏臺詩案”和蘇軾被貶黃州這一段背景已較熟悉,對解讀本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教材中所選蘇軾作品較多,可以進一步就蘇軾生平與創(chuàng)作整理個專題。對一個詩人了解充分比了解幾首詩作用要大得多。但需看以后的部編教材對蘇軾詩文的選取情況再作安排。
高二學生正處在人生觀形成的時期,如何來應對人生中的風雨是他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蘇軾的人生態(tài)度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借鑒意義。在講到這一部分內(nèi)容時從課堂表現(xiàn)看對學生應該是有所觸動。課后也發(fā)現(xiàn)有學生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發(fā)布了本課所引用《菜根譚》中的那幾句話。相對于學到知識提高能力而言,這方面的影響意義應該是更大。
附:《黃州寒食詩》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云里?这抑蠛,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定風波》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定風波作文10-28
《定風波》詩詞04-02
《定風波》詩詞賞析10-22
定風波作文(通用8篇)06-22
對教學反思的“反思”03-03
《假如》的教學反思 假設教學反思08-14
教學教學反思03-22
小班反思教學反思01-07
關于教學反思的反思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