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精品8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1
閱讀就如同你行駛在茫茫大海上,有一個燈塔在指引著你前進,讓你明白心中的方向跟目標。沒有讀過《如何閱讀一本書》就不會明白,原來閱讀的學問也是很深。
本書作者有兩名,分別是艾德勒和范多倫,艾德勒以學者、教育家、編輯人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查爾斯·范多倫將本書1940年初版內容大幅度增補改寫。因此,本書1970年新版由兩人共同署名。
1000個讀者就會有1000個哈姆雷特,所以面對眾多書目時,如何選擇我們讀的書籍,他會因為每個人讀書層次不同,所以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閱讀有4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較高層次的閱讀也包含著較低層次的閱讀。
第一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基礎閱讀。這個閱讀是小學階段可以達到的,只要可以讀書認字就可以達到這個階段。
在熟練這個層次的過程中,一個人可以學習到閱讀的基本藝術,接受基礎的閱讀訓練,獲得初步的閱讀技巧。在這個層次的閱讀中,要問讀者的問題是:這個句子在說什么?
第二個層次的閱讀,稱之為檢視閱讀。它的關鍵詞是時間觀念。我們有系統(tǒng)的略讀或粗讀,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看書名—目錄—索引—快速翻書,在一個小時內需要發(fā)掘書中所有的東西,很難抓住一本書的重點,但至少你知道作者重要的主張是什么,讀者在這個層次要掌握的問題就是:這本書在談什么?
第三種層次的閱讀,稱之為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優(yōu)質的閱讀,讀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閱讀方式。如果說檢視閱讀是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那么分析閱讀就是在無限的時間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閱讀。
分析閱讀就是要咀嚼與消化一本書。如果讀者的目標只是獲得資訊或消遣,就完全沒有必要用到分析閱讀。分析閱讀就是要分類,然后找到書中的主旨,最后評價。
第四種,也是最高層次的閱讀,稱之為主題閱讀。在做主題閱讀時,閱讀者會讀很多書,而不是一本書,并列舉出這些書之間相關之處,提出一個所有的書都談到的主題。
但只是書本字里行間的比較還不夠。主題閱讀涉及的遠不止此。借助所閱讀的書籍,主題閱讀者要能夠架構出一個可能在哪一本書里都沒提過的主題分析。
因此,很顯然的,主題閱讀是最主動、也最花力氣的一種閱讀,也是收獲最多的閱讀,所以絕對值得讀者努力學習如何做到這樣的閱讀。
作者講了在眾多書籍中所涉及的四個基本問題是什么?第一,從整體看這本書在講什么?比如從《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作者提出閱讀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怎么去解決?學到了有所行動才是學到,如果只體現(xiàn)在理論知識,那是沒有學到的。第二,作者詳細說了什么?怎么說的'?第三,作者說的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如果作者描述的與你生活經(jīng)驗差不多,你就得承認他是有道理或者是部分有道理的。第四,這本書對于我有什么意義?接受了書中的宗旨及建議,有了對一般事物的看法調整,這就是個人的收獲。
作者還講了如何閱讀實用性與理論性作品、想象的文學(抒情詩、史詩、小說、戲。v史、科學與數(shù)學、社會科學與哲學,以及參考書、報章雜志,甚至廣告。
最后作者講了閱讀與心智有什么聯(lián)系?我們的身體是有限制的,而心智卻可以通過閱讀去得到很大能力的提高,所以我們去可以通過讀書,只在讀書中獲得豐富的知識,提高我們自己的心智。
讀過這本書后我自己分析,自己的閱讀應該是在第二個階段,檢視閱讀,就是知道這本書講了什么?“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此事要躬行”。沒有真正的花時間去做到,所以這是我自己需要深刻反思的。未來的時間要花時間做到分析閱讀以及主題閱讀,這樣才能夠真正的把一本書讀懂。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2
本書是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創(chuàng)作的工具類書籍,作者向我們展示了一種令人震撼的全新讀書方式,一種從求知到融會貫通再到持續(xù)探索,再去求知的一個獲取知識與信息的閉環(huán),而我們則是“被動”的享受在其中。作者通過淺顯易懂的比喻、案例結合自己實際操作的圖片,讓初學者很容易養(yǎng)成這種好的讀書習慣!爸两駷橹梗阕x過那么多書,到底記住了多少內容呢?”作者用這樣的靈魂拷問把我們帶入到了他的讀書筆記世界。
“在此時此刻覺得沒必要記錄的東西,在未來可能會影響你的態(tài)度和即將發(fā)生的事件的結果,甚至為工作提供啟示。”憑借著這種對“隨時記錄令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這一點達成的共識,作者很容易的把我們帶到了閱讀之前就開始記筆記的道路上。因著一段時間內自己的愛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動選擇想要閱讀的書,在閱讀積極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接下來作者通過案例介紹了記讀書筆記的幾種技巧:可以書寫任何內容、按時間順序書寫、附上日期、靈活運用速記或略記、可以粘貼任何跟筆記內容相關的文字、剪報、照片等等。這樣自己用心制作摘抄的過程會有一種儀式感,幫助自己把記讀書筆記的習慣延續(xù)下去,另外,按格式標注統(tǒng)一的日期不僅對以后的檢索有幫助,它還回避了時間的壓力,無需給自己定任務,減少了記筆記的抵觸感。
不僅如此,當你抱著要記點什么的心態(tài)去讀書時,往往會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達的內涵,往往會再思考一下作者寫這個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圖。當你讀完一整章而什么也沒記的時候,你會突然發(fā)現(xiàn)“呀,怎么就到下一章了”然后,放下書仔細思考這一章,問自己“難道沒什么收獲?”或者回看這一章的目錄仔細回想……這樣堅持記讀書筆記的感覺太美好了。
當我們被作者引導而體會到了記讀書筆記的好處時,他緊接著告訴我們:別急,還有更妙的。如何讓讀書筆記真正融入我們的思想和知識系統(tǒng),使你自然而然的變成了一個博學、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是的,這很很神奇,但作者用案例告訴你這也許一點都不難。
“所謂創(chuàng)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組合而已!泵绹鴱V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揚在《創(chuàng)意的生成》一書中如是說。可能很多人跟我一樣,對“創(chuàng)意”、“設計”、“營銷方案”等字樣兒保持著相當?shù)摹熬次贰敝椋驗榭傆X得這些都需要“靈感”之類的神秘力量垂青,才會在你腦子里“咔嚓”一聲蹦發(fā)出來。讀了這本書之后我的信心增加了,因為像我一樣“不怎么受垂青”的人通過信息的積累,科學的存儲,養(yǎng)成良好的回顧習慣,找到信息與信息之間正確的碰撞方式,我們都可以做到在自己需要解決問題的時候,拿出有用的信息,使之發(fā)揮作用,變成你腦中一個不錯的注意,或者筆下一篇應題的文章。所以,有感興趣的問題時不要無動于衷,應該馬上查找、翻閱筆記。在參考讀書筆記的同時回想當時的思路,再與現(xiàn)在更成熟的思想相比較,從而獲得更多的知識和信息。這樣的讀書方法才能真正讓書融入自己的思想,是普通的重讀無法比擬的。
憑著自己感興趣的點選書是自己有意識的去獲取信息,比盲目的拿起一本書來讀,做到思維集中要容易的多。帶著寫讀書筆記的目的.來閱讀,更加有效的迫使你思考,盡可能多的獲取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并使之升華。經(jīng);仡櫾(jīng)的思維火花——讀書筆記,把握任何讓自己思考的時機,有感興趣的問題,有靈光一現(xiàn)的感悟,有工作上的需要,都可以憑借著檢索系統(tǒng)快速的找到對應的筆記,對照自己當時的想法跟現(xiàn)在信息碰撞出新的創(chuàng)意,這就是讀書筆記的回饋,它成為了你自己的思想,并隨時準備著接受新的信息,不斷的學習、成長。如果檢索發(fā)現(xiàn)沒有這一類的筆記怎么辦,那么恭喜你,又可以去找書了,再一次投入到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這一美好的過程。
就是這樣,本書介紹的讀書方法會讓你不停思考,不;仡櫍煌L剿,永遠處在獲取智慧的快車道當中,一路狂奔!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3
書,如何走進你?
我們都知道:閱讀,很好;閱讀,要多。
我買書是從不手軟。書架上一排排的書,各種各樣,看著就心情舒暢。而這邊,又是一箱書寄到。心里天天想著、念著今天看什么,明天要看什么。但可惜的是,那幾本書還一直安靜地躺在那里。
于是,我困惑了。我喜歡書是毋庸置疑的。我想要閱讀的動機是充分而強烈的。那么,為什么我離閱讀卻越發(fā)遠了呢?到底是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差錯?是書?還是我?
在這個時候,《如何閱讀一本書》跳入了我的眼睛,鉆入了我的耳朵?吹綍囊凰查g,我驚恐萬分——閱讀是有方法的,而我卻從來沒有意識到。想起那些半途而廢的書,難道是我閱讀的方法有誤?帶著這個疑問我開始閱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果然收獲頗豐,不禁后悔之前那錯過的時間和書籍。
這是本什么書?
一本書出現(xiàn)在你面前,有骨、有肉、有血。肌肉包著骨頭,血液在其間流動,衣服包裹著肌肉,可說是,書是盛裝而來。作為一個閱讀者,你的責任就是要找出這個骨架。你用不著揭開它的外衣或是撕去它的肌肉,但是你一定要用一雙X光般的透視眼來看這本書,因為那是你了解一本書、掌握其骨架的基礎。
一本書,用它的名字、副標題、目錄,用它“母親”的序言、摘要介紹及索引,以及書衣上出版者的宣傳文案向我們介紹自己,我們能夠知道作者向我們傳遞的訊號,大概了解到“這是一本什么書?”。但我在閱讀中常常忽略這些直接、明確的訊號,以致于閱讀完一本書,也無法說明“這是一本什么書?”。而這將對未來的閱讀造成很大的障礙。
如何與你相處?
弄清楚了你閱讀的對象,那我們就可以選擇正確的方法進行閱讀。如何閱讀實用型的書,閱讀想象文學,閱讀故事、戲劇與詩,閱讀歷史故事,閱讀科學與數(shù)學,閱讀哲學書,閱讀社會科學,這本書都給出了具體、可操作的建議和方法。
比如說,閱讀故事書的第一個建議是:快讀,并且全心全意地讀。理想上來說,一個故事應該一口氣讀完。想想那些擱置一邊的故事書,還真都因為各種事情搶占了讀書時間,結果前后連不上,喪失了味道,最終導致它們的“早夭”。
詩,一直是天邊的云霞,美而不可及。我總認為自己讀不懂詩,雖然我覺得它很棒。閱讀抒情詩的第一個規(guī)則:不論你覺得自己懂不懂,都要一口氣讀完,不要停。否則會因為無法立即了解這一行詩,便以為整首詩都是如此而放棄了。規(guī)則二:重讀一遍——大聲讀出來。說出來的字句可以幫助你更了解這首詩。最后,多了解關于作者及背景的資料。當然,最重要的'是一遍又一遍地讀?磥砦曳噶恕安环怕、反復讀”的錯誤,讓我的詩集落上灰塵了。
《如何閱讀一本書》就這樣明確、清晰地指出我的錯誤,告訴我正確的閱讀方法。想象一下,我用閱讀詩的方法去讀哲學書,用閱讀想象文學的方法去閱讀社會科學,用閱讀實用型的書的方法去閱讀歷史故事,結果不言而喻。所以,知道“這是本什么書?”,再結合正確的閱讀方法,才不會讓書長困于書架上。
同你一起行走
世界上千千萬萬的書,但真正能與你一起并肩前行的卻少之又少。閱讀一本好書,會讓你的努力有所回報。越是好的書,對你的回饋也越多。當你成功閱讀了一本難讀的一本好書,你的閱讀技巧必然提升。更重要的是,一本好書教我們了解這個世界以及你自己。
重讀一本書時,你發(fā)現(xiàn)書與你共同成長了。它讓你看到全新的事物,你在以前的閱讀中沒有看到過的。那么,請欣喜吧,你遇到了一本好書。珍藏它,時不時地與它對對話。因為,對于獨一無二的你來說,這樣與你共同成長的書,很少很少。
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能與我們共同成長的書,尋找對我們又特殊價值的書。然后利用《如何閱讀一本書》教給我們的方法,閱讀它們的內容,品味它們的內涵,體會它們的深意,最后,獲得自己的理解。
與書同行,與好書同行,路上定能披荊斬棘,收獲美麗與幸福。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4
記得在中南讀書時,導師給我們列的書單中,第一本書就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當時在圖書館粗略的翻讀了一下,覺得太理論化,也就沒太用心去讀。今天,在孩子學校的推薦下,專門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只有借的書看起來才有動力,因為有歸還日期,要是自己買的,就會變懶)。
打開目錄,一覽下來,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很好的工具書,教導我們如何去閱讀一本書,不過別小看這本300余頁的圖書,并不容易閱讀,尤其是第一次閱讀本書,大部分人會感覺非常吃力。建議反復閱讀這本書的目錄,有耐心的思考幾遍,理解目錄的結構關系和大體含義后開始閱讀。
我閱讀本書目前的收獲是了解了閱讀的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前三種閱讀方法是針對圖書類型,主題閱讀是針對閱讀目的。其中分析閱讀作為一項最為核心的能力,需要重點掌握。而主題閱讀則是閱讀的最高境界,只有真正掌握了主題閱讀才能深刻、快速的研究某個特定主題。
其實,《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主旨就是要告訴讀者:讀書要主動。主動閱讀——這是一個我認為最重要的觀點。書中說:任何學習都不應該沒有活力,就像任何閱讀都不應該死氣沉沉。閱讀時越是帶著自己應有的積極、主動態(tài)度,以及盡量讓自己閱讀得更加有活力,才能夠更有所得,閱讀的效果才會更顯著。道理的確如此,要培養(yǎng)孩子積極主動閱讀的態(tài)度與習慣,家長們必須做好持之以恒的.準備。
"增長理解力"是我們閱讀的最終目的,書中說"知識(Knowledge)不等同于理解(Understanding)"。但我覺得,理解力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的,沒有知識信息的積累,何來的理解力?所以,主動閱讀加經(jīng)常閱讀,才能幫助我們"從粗淺的了解推進到更深入的體會,此時就像自我的破繭而出。"
"有些書可以淺嘗輒止,有些書要生吞活剝,只有少數(shù)書要咀嚼與消化。" 在選擇閱讀內容時,要養(yǎng)成閱讀目錄的習慣。不要被書中文法或文章結構阻礙,不必要每詞每句都讀得透徹,重要的是在最少時間內掌握書的重點、主題框架等,再以此來判斷一本書是否是自己想要閱讀的書籍。
挑書的步驟:
1、閱讀書名、副標題、序,總結主題并歸類。
2、細讀目錄頁,概括性地理解書中內容的基本架構。
3、檢閱索引,可以評估書中的主要涉及點,再細讀重要詞目的內容獲取第一感受。
4、挑幾個跟主題相關的連續(xù)段落讀下去。
一本書讀完之后,我們應該提出的4個問題:
1、該書整體上談些什么?
2、書中具體講了什么,怎樣講的?
3、書中的內容有道理嗎?是部分有理還是全部有理有據(jù)?
4、書中內容跟我有什么關系?
最后,我覺得這本書的翻譯質量特別差,很多地方發(fā)生詞義不當、很多句子用詞、語序怪異,不符合中文習慣。如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資訊"一詞,其實翻譯成"信息"多好;第八章的"單字"最好改譯成"詞語"; 第九章的"主旨"最好改譯成"句意",在中文中,主旨通常是對一篇文章而言的,不能用于單句。第十章的"修辭"最好改譯成"勸說技巧",因為修辭是一種表現(xiàn)手法,指"比喻、擬人……"這些東西,用在那里我一開始還沒反應過來,究竟怎么理解,等等。
當然,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應用指導類書籍。也許第一次會感到晦澀,而在你第二次閱讀這本書時,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出現(xiàn)。好的閱讀即主動的閱讀不只是對閱讀本身有用,也不只對工作或事業(yè)有幫助,它更能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5
六年過去了,我也已經(jīng)由當初那個“自以為是”者成長為“潛心讀書者”。作為一個愛讀書之人,這些年我也看了不少書,家里的書柜由1個變?yōu)?個,各種類型的書堆滿了書柜。對于我特別喜歡的家庭教育和心理學方面的書,我都是認真地逐字閱讀,并及時抄寫讀書筆記,對于娛樂性質的小說,我選擇一目十行地讀,掌握故事梗概便可。當然,如果文筆特別好的,我也會放慢速度,領略文字之美。對于學術類的書,因其往往晦澀難懂,我經(jīng)常反復的研讀。同樣的方法也用在讀推理類作品上。各種方法不一一例舉。最初,我是抱著“陪孩子讀書”和“完成每月的讀書任務”的心態(tài)讀這些書的,但是在看過這本書后,我確實學到了很多知識,也發(fā)現(xiàn)了自己值得學習和探究的空間還很大。
首先,我意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我讀書一般不看第二遍,當然個別我非常喜愛的書除外。一本書我往往看過一遍便歸入開頭提到的“讀完的書”那一類,并不再會去翻閱。就像在這本書中說的一樣,這樣的人“不值得羨慕,而應該同情”。因此,我在看書時不再給看過的書“判死刑”,而是時不時的拿出以前看過的書來回顧。堅持一段時間后,我發(fā)現(xiàn)不僅僅是個別好書值得一讀,即使是哪些自己曾經(jīng)因為枯燥無味的書,在第二遍讀的時候也能體會到它有趣的一面,真可謂收獲不小呀。
其次,書中所提及的閱讀的4個層次也讓我耳目一新,刷新了我的閱讀觀。這四個層次,分別是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所謂基礎閱讀是關注每個詞句的含義。這點并不難理解。檢視閱讀則是通過限時地、有目的地快速閱讀找出書中談及的重點、主題的分類、基本組織框架。接著是分析閱讀,即帶著問題全盤閱讀、完整閱讀,該階段不計較時間的長短,目的在于盡量消化書中的系統(tǒng)性知識概念、論題等。最后是主題閱讀。主題閱讀又稱比較閱讀,意思是通過閱讀多本相關主題的書籍,最終從比較中提煉出自己的理解。
這四種層次對于我來說并不陌生,只是我沒想到它們是被歸為層次,而非方法;A閱讀幾乎每本書都在做著。而分析閱讀和檢視閱讀則多用在做閱讀理解時。主題閱讀則會用于寫讀后感或比較時。但作者的意思明顯不是這樣的。除了基礎閱讀,其他幾種我都是在課業(yè)需要或有目的的進行,并不是自發(fā)地以這些方式閱讀。
可以這么說,曾經(jīng),我的讀書方式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而選擇的.,并非為了閱讀而閱讀。
讀懂,讀得有效,這真的是需要方法的。這本書就給了我們很大的參考價值,不僅講了閱讀方法,還有參考書目。正如書里面所說的,好書都是經(jīng)歷過歲月的洗刷而留下來的,經(jīng)典也是人們千挑萬選留下來的。這本書的作者可以說是知識淵博了,不然也不會寫出這樣的一本書來,這里涉及了很多學科,無論是人文社會學科還是自然科學學科,作者都信手拈來,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敬佩的。
美中不足的是翻譯問題,這個。雖然大部分的情況下還是可以讀懂的,這本書本身邏輯就很嚴密。但我還是要不得不說一下個人認為一個地方的不妥之處:莎士比亞的經(jīng)典悲劇《哈姆雷特》里的那句經(jīng)典獨白:“生存,還是毀滅?”在這本書里譯成了:“要死,還是要活?”[捂臉][捂臉]?說實話,我自己看到這句翻譯的時候有點憤怒了,畢竟之前看過好的翻譯之后,看到這樣的翻譯難免有些轉換不過來。
整體來說,這本書還是不錯的,老師推薦我們閱讀的。加入書架之前有看到過書友在讀,當時沒在意,后來看舍友買了這本書,她說是為了湊單。但我還是加入書架了,后來并沒有開始讀,直到上課的時候老師提到過,推薦我們去讀這本書,然后才開始閱讀。閱讀過程有點艱難,在零碎時間來讀這樣一本邏輯性強的書還是比較艱難的,建議做一下筆記,我打算再回去補一下筆記。推薦給更多的書友,如果有機會的話,買紙質版的會比較好操作。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6
北宋詩人黃庭堅曾說:“三日不讀書,則義理不交于胸中,對鏡覺面目可憎,向人亦語言無味。”指的是讀書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在生活,教學中都離不開讀書。而如今信息時代的普及,真正靜下來會讀書的時間和精力少之又少?觳褪较R已經(jīng)成了接受知識的常態(tài)化了,這樣的無效讀書是不能稱之為“會讀書”,所以翻開這本書,傾聽作者給我講解如何閱讀。
打開目錄,瀏覽下來,發(fā)現(xiàn)這其實是一本實用性的工具書,和蘇霍姆里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樣,和字典放在一起,當閱讀中有困難時,可以借閱書中的建議,從而重新閱讀。這本書它是把我們從一個“教者”轉變成一位會讀書的“讀者”,教導我們如何去真正的閱讀一本書。
寒假第一次閱讀,讀目錄就讓我有點想放棄讀完它,確實有點難理解。但硬著頭皮不停地翻看書中內容時,不得不反復又讀了幾遍目錄,當然也不是一段時間里不停地翻看目錄,而是每次閱讀時,都翻看目錄從而思考之前的內容,在理解目錄的結構關系和大體含義后閱讀里面的內容才有了一些輕松。
兩位作者開篇就指出了任何一種閱讀都是一種活動,因此必須要有一些主動的活力。他們認為,人們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是因為閱讀缺乏主動性。我認為,這里可能會指大部分不愛閱讀的成人,或者說,是并沒有掌握好閱讀的方法與技巧。比如剛讀這本書的我,看目錄時,就有點困難,缺少閱讀的主動性,甚至放棄讀它。但是當我讀到第五章閱讀的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時,我才有了想要更快了解書的內容沖動,這才有讀這本書的沖動,或者說是興趣。
在第五章中,兩位老師提出主動的閱讀基礎需要一個讀者提出四個基本問題,并且在閱讀過程中必須嘗試去回答的問題,(1)整體來說,這本書在談什么;(2)作者細部說了什么,怎么說的?(3)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都有道理?還是部分有道理?(4)這本書跟你有什么關系?除了這四個問題,還遠遠不夠,還需要在閱讀過程中要不停地提醒自己提出這些問題的習慣,才能成為一個有自我要求的閱讀者。我想之所以一開始讀目錄時不能一下子投入,是因為,我讀目錄時,就沒有認真思考,這本書到底在講些什么內容?我與它僅僅是書本和讀者的關系?讀到這里,不經(jīng)就想到孔子曾提出提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蔽覀冊陂喿x過程中不停思考和探索,作者所提出的觀念帶給我們的`到底是什么?就是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懂得如何讓書本教導我們。
作者將閱讀分做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這四個層次是漸進掌握的,上一層次包括下一層次方法。第一層次基礎閱讀,其實就是最簡單的對句子的理解,只要識字即可,這就是低年級孩子的水平,同時所收獲到的知識也是最少的;第二層次檢視閱讀便是要求讀者將眼光從句子放到全書的格局上,這樣讀者所獲得的便不僅僅是單句的知識,而是全書所寫的內容,這便高出了一個層次;第三層次是分析閱讀,如果僅僅是追求消遣或者娛樂就不需要用到這一層次了,比如說看娛樂雜志、廣告之類的。這一層次就要求我們在對書中表面的內容了解后,對作者想表達的深層的思想進行咀嚼和消化,著重于理解和提升;第四層次便是主題閱讀了,這一層次對讀者的要求很高,此時讀者的眼光就不再局限于一本書之上了,而是要從多門數(shù)中尋找相同的觀點,進行總結、磨合以及升華,我想這應該是最高層次的讀書方法了。
我經(jīng)常自詡是一個喜愛閱讀的人,似乎也讀了不少書,然而懶人如我,真正主動的時候真的很少,無論是書的選擇,還是閱讀過程中與作者的交流,還是閱讀過后對自己的交代,經(jīng)常讀了,散了,忘了。作者說“閱讀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的規(guī)則應該以達成某種深沉的經(jīng)驗為目標”。如今無論作為教者還是讀者的我,都應主動閱讀,幫助我們的心智保持活力與成長。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7
《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之前在很多地方看到過推薦,比如某某大學推薦的大學生必讀的50本書目、還有微博上看到的一些推薦等。當時也是因為覺得自己不懂得如何有效的看書,所以便打算看看這本書,希望可以從中得到一些關于如何有質量的閱讀一本書的建議。 20xx年的時候買到了這本書,剛拿到手時一打開就給我一種教科書的感覺,作者的目錄寫的非常詳細,厚厚的兩百多頁的書里除了文字幾乎看不到其他的圖片或者表格等內容,而且在書本的最后一部分,還附有作者為了幫助讀者練習書中提到的技能的文章和練習題目,當然還有答案,這讓我更加肯定的認為這是一本教科書!
這本書是翻譯的,有些內容翻譯的比較生澀,讓人讀起來不是很容易理解;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使得整本書很容易讓人覺得枯燥。我起初讀到第二篇之后,就擱淺了,感覺自己實在是讀不下去了。直到今年7月份,因為在電腦安裝了Kindle,也在亞馬遜購買了這本書的電子書版本,所以就利用上班的空余時間,堅持把整本書看完了。
看過整本書你才能夠理解:目錄之所以寫的詳細、整本書之所以有很多文字、以及最后的練習題的存在,都只是因為作者太想讓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得到讀者的理解,所以才會使用這些“手段”來盡可能的達到自己的目的。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寫作與閱讀的東西就像那只球一樣,是被主動、有活力的雙方所共有的,是由一方開始,另一方終結的。”,閱讀和寫作是信息傳遞的兩個參與者,作者要求讀者要仔細閱讀,認真理解,而他也在為了讀者可以準確的理解而努力著。
全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應該是書中作者對一個優(yōu)秀的閱讀者的定義:一個主動閱讀的讀者。對我個人而言,我有些時候讀書就是過目而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看書是為了看完一本書而看書,似乎心里面想的`不是從書中得到什么,反而是為了讓別人知道我看過這本書;讀到書中作者的這個觀點時,我對自己讀書的這種功利性心態(tài)有深刻的反省,甚至帶些自我批判,也正是因為這樣,我開始對自己所讀的書有一個要求:盡量總結書本的內容、書中的重點以及自己對書本的收獲和感想。這就是這篇讀后感誕生的緣故。
作者認為: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進理解力,然后才是獲取知識;為了增進理解力,那么讀者需要用心閱讀書本的內容,以達到準確理解作者所要傳遞的信息的目的,為此讀者便要成為一個有主動積極的心態(tài)、明確的閱讀目標的主動的閱讀者,而全書所圍繞的關于閱讀的規(guī)則其實就是幫助讀者掌握一套可以幫助自己成為一名主動的閱讀者的方法。
書中對閱讀的四個層次的介紹應該是整本書中關于閱讀方法的核心內容,其中對于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介紹、講解應該是幫助讀者達到閱讀比較高的境界的一種有效工具。我個人對這部分的理解是:分析閱讀就是幫助你從深層次徹底的吃透一本書的表面和內在意義;主題閱讀則是為了幫助讀者學會如何就一個主題問題,從不同的相關書本中獲取準確客觀的依據(jù),讓自己可以提取出解答這個主題問題的答案。
當然,閱讀完整本書之后,還是看到了這本書本身的一些局限性;雖然書的標題為“如何閱讀一本書”,但是從書的整體內容來看,全書基本圍繞的是如何閱讀一些論說性的書,就比如一些比較有邏輯性、有條理的論述性書本,包括科學、哲學、方法論等類型的書,但是對于如何閱讀詩集、小說等就沒有過多的介紹。我想作者應該是傾向于認為:“閱讀是為了幫助人類增進理解力”的這一論點,所以書本的內容便有所傾向了。當然這雖然算是局限,卻不能說是缺點或者不足,畢竟這本書還是為讀者提供了一些閱讀的方法和技巧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8
讀書在古在今都被人們世代推崇,這是一個經(jīng)久不衰的“時尚”。不管你是功利性的閱讀還是消遣而讀,既然都花了時間和精力,那就應該把它利益最大化。想從閱讀中獲利,那你首先就要知道該如何正確的閱讀,因為如果你連閱讀的方式都是錯的,一味的追求數(shù)量而忽視了質量,那談何利益?正確的閱讀是什么樣的?你的一直以來的閱讀方式是正確的嗎?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你會找到答案。
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的《如何閱讀一本書》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想成為一個更好的閱讀者,就不能摸到任何書或文章就讀,我們要有判別好書壞書的能力,同時閱讀是分階段和層次的,而且不同的讀物閱讀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在作者看來好的閱讀應該是主動的閱讀,不僅獲得知識和答案,還能幫助我們保持心智的活力和成長。
《如何閱讀一本書》是莫提默·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兩位作者的用心之作。其中艾德勒是一位極具行動力的傳奇人物,早年輟學跑去報社打工就為了能當記者,后來為了提高寫作能力又回歸大學課堂。他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目標的果敢和勇氣,真的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如何閱讀一本書》把閱讀分成了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其中基礎閱讀分四個階段,分析閱讀有十五個規(guī)則。同時還介紹了閱讀不同讀物的方法。這本書唯一的缺點就是有點啰嗦,很多觀點是可以簡潔說明的,卻花了很多篇幅。下面讓我們結合思維導圖,具體介紹下這四個層次和一些注意的點。
第一層基礎閱讀
即初級閱讀或者基本閱讀。這個層次在我們小學三年級前就能達到:擺脫文盲狀態(tài)。
閱讀能力是隨著人類生理發(fā)展而發(fā)展的。0-6、7歲是閱讀的第一階段也是準備階段,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啟蒙階段;第二階段的孩子大概是小學的`水平,可以自己讀一些簡單的讀物;第三階段是積累詞匯的階段,這個階段的孩子除了學習已經(jīng)會主動閱讀一些課外讀物;第四階段是成熟階段能從書中提煉觀點鏈接或轉化其他觀點,是青少年就應該達到的水平。
第二層檢視閱讀
分兩種方式:有系統(tǒng)的略讀或粗讀和粗淺的閱讀。
有系統(tǒng)的略讀:1看書名和序;2看目錄;3看索引;4出版者的介紹;5從目錄中選幾個有用的章節(jié)看;6隨意翻翻書。
粗淺的閱讀:從頭到尾看一遍,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停,也不要回頭看。
檢視閱讀中注意控制速度,這個層次的閱讀是快速閱讀,短時間內判斷這是一本什么類型的書以及是否值得我們做更深入的閱讀。接下來我們來看下更深入的閱讀。
第三層分析閱讀
就是我們平時說的精讀。精讀的過程需要我們掌握15個規(guī)則?偟膩碚f就是書上說什么?怎么說?以及怎么正確評價一本書。
第四層主題閱讀
這是最高層次的閱讀,結合了檢視閱讀和分析閱讀。主題閱讀是選定一個主題之后閱讀和主題相關的幾本書。用檢視閱讀來挑選書單,用分析閱讀進行知識內化。主題閱讀分五個步驟:
1、找相關的章節(jié);做主題閱讀時,無關緊要的章節(jié)可以快速略讀,找到和主題相關的章節(jié)進行分析閱讀。
2、帶引作者與你達成共識;建立一個共通的詞匯,使幾本相關主題的書用你的詞匯達成共識。
3、厘清問題;建立一組不偏不倚的主旨。幾本書的作者不會用一樣的方式回答你的問題,可能會有許多答案,我們需要厘清這些問題使主旨不偏不倚。
4、界定議題;一個問題不同的作者會有正反面的答案,這時還會引出更多的議題我們需要界定清楚哪些議題才是圍繞我們這個主題的。
5、分析討論。是這真實的嗎?與我何干?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相關文章: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06-22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09-19
讀《如何閱讀一本書》有感04-10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15篇04-13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15篇)04-13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6篇10-06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10篇)02-11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9篇04-04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9篇)04-04
《如何閱讀一本書》讀后感(精選6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