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目送》讀后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目送》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目送》讀后感 篇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這是寫在書的封底的話,也是我看這本書的初衷。
不喜歡離別,更不用說目送,無論是送與被?傆X得親友離別很難過,這個送別的形式更讓人傷感。所以我遠行是很少讓人來送的,我害怕在我的`一個轉(zhuǎn)身會看到落淚的雙眸;我也很少去送別人,我恐懼自己那種無奈的不舍。但龍應臺讓我對目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龍應臺已經(jīng)年過半百,她的閱歷要多過我很多。作為一個媽媽,她在機場送兒子去美國做交換生。他在長長的行列里,等候護照檢查;她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著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終于輪到他,在海關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護照,閃入一扇門,倏忽不見。其實這位媽媽一直在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也沒有。
這讓我想到我的媽媽,在我年少離家求學的時候,她是否也期待我遠去的背影能回頭看她;她是否會在我坐的汽車啟動的時候追過來,和我能多呆一會。但是我卻和龍應臺的兒子一樣,棄媽媽的感受不顧,做著一切我該做的并且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次去機場送我媽媽,我也是看著她排著長隊去安檢。我就這么看著看著,希望她能一切順利,身上的化妝水不要因此被攔截。等她結(jié)束以后,微笑的回望了我一眼,仿佛是告訴我都OK了,我走了。原來目送中的一個回望會讓一個人心安。
龍應臺在經(jīng)歷父親的去世時,是個雨天。她沒有想到可以站的那么近,距離火葬場爐門也不過五米。雨絲被風吹斜,飄進長廊里。她撩開雨失了前額的頭發(fā),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記得這最后一次的目送。他們父女的這一別,只有在下輩子才能再續(xù)前緣了。
這又讓我想到我的父輩們,我現(xiàn)在所經(jīng)歷的目送,都是很簡單的凝望。雖然摻雜著不舍和無奈,至少我們都知道歸期,至少我們可以聚首,至少這都不是最后一次的目送。其實這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看著龍應臺的一次次目送,想著自己的一次次目送。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對父母有著如此之多的虧欠,只有珍惜才不枉他們對我們的一次次目送。。。
《目送》讀后感 篇2
今天,我在家里讀完了《目送》這本書,感覺對我的寫作文有很大的幫助。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一篇,他講的是龍應臺目送她的孩子——華安小學到大學,然后作者的父親住院還有火葬!拔衣、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边@段文字讓我得到了感悟:當大家長大了的時候,家長們應該學會放手,讓我們自己闖出一片新空間,而不能扼殺在對孩子的.溺愛的搖籃里。和她父親的去世,在火葬場最后一次目送他——父親的時候,明擺她和他的緣分也就終止了。
原來,龍應臺的“落寞”與兒子、父親有關。兒子逐漸得長大,離“我”愈來愈遠,機場龍應臺目送兒子的背影一寸一寸地往前挪,直到消失。兒子都不愿意回頭看“我”一眼,感到非常失落。當龍應臺大學教授的那一天,父親開車送“我”,但是父親并沒有把“我”送到大學的大門口,而停在側(cè)門的巷邊,因為他認為,這種廉價的小貨車不是送大學教授的的車子。父親生病住院,“我”每個禮拜都去看父親。有一次,龍應臺幫父親清理排泄物,結(jié)果讓自己的裙子也沾上了糞便。父親對“我”對我的愛和“我”對父親的愧歉都告訴了“我”不必追。
最讓人感動的是最后一篇文章《魂歸》,它說了龍應臺的父親死了,村民們說,根據(jù)家鄉(xiāng)的習俗,兒女不能親手埋了父母,但是,但是作者——龍應臺和她的母親卻說:“最后一次接觸父親的機會,我們不會以任何理由給任何別人代勞!边@一天清晨,“父親”上山了,當司儀長長地唱“拜”時,他深深跪下,眼淚決堤。讀到這里時,我不禁發(fā)現(xiàn),全國各地的人們,對自己的長輩都是無比的孝順,因為,沒有了他們,就等于沒有了他們自己。這也是都長輩的一種尊敬。
雖然我可能還沒有真正的讀透這本書,但,它卻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里,一輩子也不可能忘記。
《目送》讀后感 篇3
斷斷續(xù)續(xù)地讀完了龍應臺的《目送》,被譽為二十一世紀的《背影》,這一評價確實很貼切。
中學讀朱自清的《背影》并沒有什么太深的感受,可能是那時年紀太小,也可能和朱自清生活的時代隔的太遠,總之,朱對父親的那種感情,在當時的我的心中沒有產(chǎn)生太大的共鳴。
可《目送》不同,因為80后的我們開始準備成家立業(yè),準備擔起責任,父母能為我們做的漸漸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開始思考怎么讓他們安度晚年。所以,讀她的故事仿佛可以看到10年后的自己。
龍應臺,從她的文字中感受到這是個堅強的女人。精通英法德多國語言,在政壇中叱詫,可光鮮的背后她也是個普通人,為人子,為人母。面對中風最后離她而去的父親,面對老年癡呆的母親,面對在法國的孩子,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這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的辛酸和溫情。
當把整本書都讀完,回頭才開始明白《目送》這個名字的.意義。一家人的悲歡離合就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目送。小時候,總是父母目送我們離開,那種目光出現(xiàn)在學校校門口前,出現(xiàn)火車月臺上,出現(xiàn)在機場安檢口,我們總是高高興興地離開了,他們不能挽留,只希望自己的目光能在孩子的背影上多停留一秒。
現(xiàn)在,當孩子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事業(yè)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了,才發(fā)現(xiàn)父母正在漸漸走遠,在我們的生命中。
想帶著她看電影,電影院里的只有武打,恐怖,懸疑,充斥著荒唐的喜劇,適合老年人的柔和的電影少的可憐;勸她買幾件新衣服,她說沒有合適的,我不相信,拉著她走進百貨商店,琳瑯滿目的服裝,淑女裝,男士專柜,兒童天地,唯獨沒有老年人!袄稀保馕吨槐魂P注,從人們的心中消失。
想為他們做很多事情,想留他們在身邊,可每次回家看到他們變白的頭發(fā);看到忙碌的廚房里少了以前利落的身影,多了一些凌亂;看到手上的老年斑,心里就是一陣陣酸楚。歲月正清楚地告訴你,他們在離你遠去,而你無能為力,唯有目送。這種折磨,是一種痛。
《目送》讀后感 篇4
第一次看到《目送》這本書是在母親的書架上,瞥過那些書時,目光在這本書上停留了一會,我開始好奇,龍應臺在《孩子你慢慢來》之后寫了一本什么樣的書!澳克汀,只是一個傷感眼神、一個普通的動作,而在龍應臺的筆下會是怎么樣的呢?《目送》中有73篇散文,寫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她寫盡了幽微,如燭光冷照山壁。
翻開《目送》的第一篇,第一篇就是《目送》,這一段中有一段話深深地震到了我:“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弊x到這一段我的心像被針狠狠地扎了一下,雖然我沒有經(jīng)歷過離別,也沒有目送過別人,但是在作者的字里行間中,我讀到了那一抹憂傷,但也就是這一抹淡淡的憂傷,深深地刺到了我。
從和父母的離別中走出,繼續(xù)讀著作者的文章,我又停了下來,我現(xiàn)在看到的一篇散文是《胭脂》。這篇散文的文筆十分細膩,細致地描寫了母親那滿是皺紋的手像蛇蛻掉棄置的干皮,讀到這里我不禁十分痛心,母親為了孩子們操勞了一輩子,最后就像是蛇蛻掉棄置的干皮一般,這個世道真的太殘酷了,被母親帶出來的孩子,有成就了,就各奔東西,遺留下了苦苦操勞的老母親,淚點極低的我不禁潸然淚下。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在目送自己?生命是一場漫長的旅途,長到無法衡量。你目送著從前的那個青澀的孩子慢慢地遠離你,一點點,一點點走進柔和淺淡的光里。你凝望著眼前的那個自己,跌跌撞撞地走向遙遠的未來,未來是一片漆黑還是無限光亮,你無從得知。親愛的你,站在生命的中點,目送著從前的,新的自己漸行漸遠。時間一點點蒼老,背影-----清晰,模糊,變淡變淺,終究還是不見了。目送著一個個和你有交集的人在稍作停留后又遠去,卻毋庸置疑的帶給你溫暖與美好,他們用背影告訴你:不用追。站在旅途的中點站,你向左看,向右看,不斷地目送著形形色色的人離開,也目送著自己越走越遠。
《目送》讀后感 篇5
一直很愛看書。
得一本好書,如遇一知己。為它,可不食、不睡,不理世事,只想找一個角落靜靜地與它相伴。
曾有幾次,睡前開始看一本新書,入了迷,索性熬個通宵讀個痛快!待到東方既白,鳥兒歡唱之時,書看完了,人卻垮了!
這樣的看書方式,心靈得到了滋養(yǎng),身體卻遭了殃。不可取也!
后來決定改變閱讀方式,睡前盡量只看散文或雜志。
說到散文,在此向大家推薦一本好書:龍應臺的《目送》。
一直不太關注暢銷書,因為我自認是個守舊的人,新東西往往不合我的胃口。那日上當當為孩子購書,不知怎么就進入了暢銷書推銷頁面,看這本書評價極好,鼠標一點,就把它買下了。
過兩天書到貨,打開,在扉頁上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突然就怔住了!一種道不清的.憂傷從心底漫漶開來,眼眶漸漸濕潤了……
這是一本描寫親情的書,一本溫暖的小書。作者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小細節(jié),描寫了她作為女兒、作為母親的幸福、困惑、無奈……
從這本書里,你再也看不到那個筆鋒犀利的女子,她變得溫婉、柔情。
作者在書中寫到了父親的死亡、母親的衰老和失智,寫對父母的憐惜和體恤,寫兄弟的“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寫孩子對自己由依賴到獨立,寫一個人的走路、賞樹、觀鳥、拍照、生活……《目送》中處處是我們感同身受的親情滋味,篇篇感人肺腑。
親情常常是平凡的、瑣碎的,有時甚至是令人厭煩的。但當風雨來臨的時候,它卻總是你最強有力的支撐。親情,雖不如愛情綻放時那般熱烈,卻更持久、更無私。
無力抓住、無法回報的親情,會成為永遠的痛。
你離愛你的父母越來越遠,你愛的孩子也離你越來越遠……看著你最愛的人漸去漸遠的背影,你只能在背后默默地目送。有些心酸,有些無奈,卻難以改變。
有多久沒給父母打電話了?那么,馬上行動,打一個吧!告訴他們,你有多愛他(她)!
有多久沒好好陪子女玩一玩了?那么,放下工作,陪他(她)好好過一個周末吧!
《目送》讀后感 篇6
父女母子之間的緣分,是將你和他手上系了一根線,他的漸行漸遠不能拉動你,卻有了一絲痛楚,是牽掛,是回憶,是生的意義。
其實很多時候不是我們?nèi)タ锤改傅谋秤,更多的時候,是我們承受愛的人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舍得,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但我們從小到大只管一個人離開,從未回頭張望過。
記憶最深的一次,每次回老家,出去玩的時候:總會看見奶奶一臉不舍的神情,雙手急促纏著圍裙,那時的我總以為:
又不是不會回來,擔心什么。便一臉不耐煩走開了。卻不曾想這卻是最后一次見面。奶奶因為摔了一跤,不幸走了。我十分傷心當生命里最關心的人走了,我們才知道我們失去了最珍貴的東西,再也找不回來了都不再會有人為你留戀,為你掛牽,等待。就算有千萬次的回頭,會有誰人在一直目送著我的離開,哪怕轉(zhuǎn)了彎仍舍不得收回目光。
再多的遺憾都只不過是生命的過程,我們只能往前走,用現(xiàn)在來填補過去的空白和傷口。帶著愛與釋懷與生命的和解。
小時候,每當遇到兩難時候。我們總是喜歡問爸爸媽媽:你說我選哪一個好?我們總是喜歡把問題丟給父母,當我們長大了,父母老了。我們必須學會一個人面對,去解決。
昨兒女的要明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里,讓他們的眼睛多落點在我們的臉龐上,而不是含淚看我們漸行漸遠,做父母的也要知道,孩子不是你的附屬品,有些路,只能一人走,你給孩子的只是些精神上安慰與支持,讓他自己體會孤獨,挫折,失敗等種種坎坷。這才是真正的愛。因為有些事,只能一人過。有些關,只能一人過。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見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目送》讀后感 篇7
《目送》由父親的逝世、母親的蒼老、兒子的離開、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寫出失敗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寫出纏綿不舍和絕然的虛無。
當我讀到“我送他到機場,告別時,照例擁抱,我的頭只能貼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長頸鹿的腳。他很明顯地在勉強忍受母親的深情。”時,我的心有種難以言喻的痛楚!當讀到“我一向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可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我的心再一次被刺痛,“即使同車,他戴上耳機…只一個人聽音樂!蔽覀兒寥憧囵B(yǎng)大的孩子對我們是如此的排斥與冷漠!
于是“我慢慢、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可是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并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任誰看到這樣的文字,都不免在心里發(fā)出一個共鳴的震顫,這讓我想起現(xiàn)實中的自我,此刻我們總在抱怨孩子粘人,總期望能讓自我多一點自由的空間,少一點孩子的糾纏,可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當孩子一天天長大,我們想要跟她們親近都將成為一種奢望了。
我們的`此刻就是孩子的將來,今日上午我還在跟表妹埋怨老媽太過嘮叨,我都三十好幾了還管三管四的。從上學到工作再到成家,我不明白留給了母親多少落寞,我每次都匆匆的離家,留給父母的僅有背影!當車輪啟動我目視前方,完全忽略了身后那深情的目光!每一次離家,母親都會把我送到車上,幫我找好座位,而我卻只留下淡淡的一句:“媽,你快回去吧”,但每次媽媽都會固執(zhí)的等到車子啟動,直到我完全脫離她的視線……
感激龍應臺的這篇散文,是她讓我讀懂了老人內(nèi)心的凄涼與無奈!是她讓我明白在以后的日子里應當怎樣去對待我的親人,愛人和孩子!怎樣讓我們的人生少一些不必要的遺憾!
《目送》讀后感 篇8
在成長的路上,我們總會跌倒或勝利,我們或喜或悲,或苦或甜。正如書中所說的“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彪m然在路上,總會人來,也有些人離開。就像父母,但他們會不停支持我們,鼓勵我們正確的向前走,如雪中送炭,也如錦上添花。
時間如白馬過隙。時間荏苒,我不禁回首,發(fā)現(xiàn)正如龍應臺說的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我想到了我與我的母親,從小她就對我嚴格,因為她總是給我布置一些看上去絕對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我沒有完成,她就會打我。用一句話囊括就是“我天不怕,地不怕,就只怕我老媽。”
讀完龍應臺的《目送》后,我卻想起了母親頭發(fā)上沾染的絲絲霜華,這其中也有我一半不聽話而長出來的吧?總會想起在每次我媽打完我以后,總會自己先消氣來和我說抱歉;會想起我小學多調(diào)皮,總?cè)堑梦覌寪琅;會想起我媽總為我學習操心,對我語重心長的說一番,我卻總沒聽進去的時候。
我明白,將有那么一天,我也會如親愛的安德烈一般伸展出知識與思想的翅膀,駕著長風,乘著飛云,開拓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天空。這途中,也許會有彷徨,也許會迷失前進的方向,也許會被狂風暴雨折斷翅膀。但,人生是一條不歸路,時光只是一個匆匆過客,注定了再疲乏,也不能停滯步伐;再困頓,也不能喪失希望。有些時候,只能一個人流浪,一個人天涯。只是一個人。
但是我卻想說,能在人生這條漫漫長河中能遇見你們,真的是我一生中莫大的幸運。若說在佛前一千次回眸才能換來今生一次擦肩而過,那么我愿意在佛前回眸一萬次,一億次再讓我來世做你們的女兒。
一生目送——我的理解也許并不夠深刻,并不夠成熟,還沒有經(jīng)歷深思熟慮的錘煉。但我知道,無論有多大的風風雨雨,總有兩雙熱切的眼睛跟隨著我,他們會無言的支持我,鼓勵我。他們是我一生雪中的碳,錦上的花,無論是禍是福,他們都會欣然與我共擔。謝謝你們,老爸老媽!
《目送》讀后感 篇9
作者龍應臺的《目送》是一篇父親,母親的逝,兒女的大概。看到這本書時讓我懂得,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事物、人物不讓自己后悔而成為遺憾。這是一次親情的談話。一生中我們一直在目送是父母一直目送著我們。一直都是我們走在前面而他們在后面,途中我們可能跌倒,是他們在后面看著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再下一個拐角處目送著我們。我們一直往前走卻忘了后面的父母,他們期待,渴望著我們的回頭一笑或者一句問候,我們不知道走在后面的他們是否跌倒。
之前看到一篇小文章講述的是一位十七八歲的男生回去老家過年,當要回老家時,他的奶奶含著淚告別表現(xiàn)的是十分的不舍他走,而男生心想的是:又不是不回來了,干嘛那么嚴肅。之后的幾天他聽到了一個壞消息,他的奶奶走了,離他而去了。這時的他才知道自己的錯誤,為什么當時自己不好好珍惜呢。
其實我們自己也是如此,小時候總是盼望著趕緊長大來保護家人,可是越長越大,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矛盾與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大,他們有時很煩,很多話,甚至小到每一件事都要管,就越反感他們厭惡他們,但是他們有些事情對我們卻很關心,吃了嗎?天冷了多穿衣甚至去超市也按照著我們的口味來買東西,不論那件東西有多貴,他們總是舍得。
而我們有時卻忘了這份他們對我過分的關心,我們不懂得如何去體諒他們,珍惜他們對我們的這份關心。
我們都應該自己慢慢的`走,等后面的父母走上來,不應該讓自己的背影漸行漸遠。讓他們看著我們目送到下一個路口。還記得小時候不去上幼兒園,父母是一步一步鼓勵我去上回家后還有當天的獎勵,如果獲得小紅花,還會帶我出去玩兒,其實這些都是她盼望我們早日學成,但之后越長大就越不懂珍惜。
珍惜可以挽留,不是嗎?我們應該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事物,所擁有的每一天,珍惜父母對我們的照顧。
《目送》讀后感 篇10
有人說,龍應臺寫的親情散文遠比她的政論文好的多。讀完《目送》方知此言非虛。出生于臺灣的她,遠渡重洋,去美國負笈求學;也曾旅居于歐,在東南亞小憩,于香港、韓日逗留。流離不顛沛,其文不談遠大宏旨,唯念人生情長。
于是乎,我們看到了硝煙彌散處,昔日戰(zhàn)場荒蕪,野草凄凄下有白骨;生離死別后,我們看到太陽照常升起,可驍勇的士兵被歲月侵蝕成羸弱的老人,泣血的傷口已風干,留存下難以磨滅的痛!叭漳亨l(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鄉(xiāng)愁難消,故土難回,夙愿難解,死難瞑目。現(xiàn)實中悲劇的重點不是生活中突遭變故,而是變故后日復一日的重復,身上瘡疤的`痛,回憶中的痛,游子的痛在月明星稀夜一一襲來,孤島中的老兵,你可曾尋到安寧的夢境?
于是乎,我們看到父母之愛,是從小心翼翼的呵護開始,到慢慢放手,到目送,到消失。記得去外地求學時,每次的歸來與離去,都有巷口熟悉的身影,當你告訴父母你已長大不必再送時,他們還是提起你的書包,從家門到巷口,一路的叮嚀囑咐,直到你上車后,目送你離開才戀戀不舍的回去。那時候真正體會到了家永遠是最溫暖的港灣,父母在,何其幸哉!
于是乎,我們看到人類的狹隘的世界觀并不準確,大自然自有圭臬。在那套理論里,白鴿不一定能夠代表和平,狼也并不是兇殘和狡黠的代名詞,三生萬物,共存共生,人類想憑借自己的小聰明為大自然立規(guī),猶如螻蟻絆大象,自不量力。
于是乎,我們從普通人的善惡,看到了文明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一扯即斷。戰(zhàn)爭這臺人類的絞肉機,從未歇息過。主義之爭,政見之爭,膚色種姓之爭,資源之爭,利益之爭都可以是借口,一番屠戮廝殺,當勝利者踩在失敗者的尸骨上志得意滿時,那尸骨余溫尚存。戰(zhàn)后的傷痛更是難以愈合,正如作者所說: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直視。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這就是這本書的意境,當某個黃昏,落日的余輝照亮窗前,你獨自一人,品一杯香茗,在《目送》里,龍應臺會與你細細訴說父母之愛,別離之苦,家國之殤。
《目送》讀后感 篇11
前段時間去朋友家做客,在書柜中發(fā)現(xiàn)了這本人生之書,然后在朋友的極力推薦下,我拜讀了臺灣作家龍應臺先生“人生三書”之一的《目送》,這本書用七十三篇散文寫出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它是一本生死筆記,文字間更透漏著深邃,憂傷和美麗,更被稱作二十一世紀的《背影》,跨三代共讀的人生之書。
讀完這本書,令我最感動的還是第一篇。作者目送兒子華安從小學到初中再到大學的成長,到最后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然后目送父親的衰老和逝去,在火葬場爐門前的最后一次目送。正如“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保苍S這就是生命的輪回,一個生命的誕生,見證生命的成長,陪伴生命的逝去。
當我閱讀《目送》,想起自己的父親時,我的眼淚不自覺地流了下來。印象中的'父親身材挺拔無所不能,但歲月的流逝,父親慢慢衰老,而身體也逐漸彎曲。還記得這次元旦假期結(jié)束時,父親送我到車站,當我放好行李,上車和父親臨別后忍不住透過窗戶望向父親,映入眼簾的畫面瞬間讓我淚目,父親一手扶腰,然后斜歪著身軀佝僂著身體一點點向回走,突然覺得父親真的老了,常年的操勞讓他身體已經(jīng)變形,但他在我面前還是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
少年的我們正如華安一樣,在成長中總想脫離父母的懷抱,奔向?qū)儆谧约旱奶炜,留給父母的只有漸行漸遠的背影。長大后的我們有了自己的家,有了孩子后,當我們作為父親或者母親時,也許才能體會到那時父母對我們的愛永遠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
突然想到前段時間看到的一篇文章,文中寫到“現(xiàn)在呀,好像只有春節(jié)這七天才可以真正回家陪陪父母,其實每天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的時間也就五六個小時,一年也就四十個小時,就算二十年,也就三十天左右!。我們總覺得二十年還很長,當子欲養(yǎng)親不在發(fā)生時,我們才意識到時間不夠用。所以趁現(xiàn)在多回家看看,多陪陪父母吧。
《目送》讀后感 篇12
對于龍應臺的了解是由她的《目送》一文。后來才知道,《目送》是一本散文集。集子里,滿滿的都是作者對于人生的感悟。其中龍應臺將對親人真摯、又很復雜的情感表達得十分真實。
朱自清在《背影》中寫道,因看到父親為自己擔心操勞的背影而油然而生的心酸;龍應臺則寫了兩種背影。一種是目送父親離開人世,另一種則是看著兒子慢慢長大。漸漸只能遠望兒子高大的背影。文章抒發(fā)的是一種不舍,卻又不得不舍的心情。作者身為人子,身為人母,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回首往事,內(nèi)心泛起點點漣漪。
“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碑斪髡哔康匕l(fā)現(xiàn)當年的小男孩已經(jīng)長成大人、自己也無法隨時隨地的陪在兒子身邊了,心里有幾分落寞。
全文的'感情基調(diào)有些壓抑,語言卻十分真誠。如今我們也生活在父母庇護的翅膀下。卻未曾報答過什么,小時候我們總自顧自地一往直前,好像探險之路絲毫不艱險,我們?nèi)ネ嘶仡^看看保護著我們的父母。我們快要在社會中變得獨立,在將來又會目送我們的孩子;蛟S真的像龍應臺所說的那樣,我們間的緣分就是在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中行漸遠——記得回頭看看關心我們的人。
這本集子里更有作者內(nèi)心的獨白——由這個社會聯(lián)想到的。對于任何事情的相信與不相信,都沒有絕對的說法。說愛國、歷史、文明、正義、理想、愛情、?菔癄的永恒都讓人不可相信,揭露出社會的黑暗面后話鋒一轉(zhuǎn),提出:雖然我們改變不了過去,干可以控制未來。哪些我們不相信的東西其實有他自己的定律。使得文章一下子明朗起來。作者經(jīng)歷了許多、想要教會我們的是超脫的看待這個塵世。的確,有時候需要的是繼續(xù)往前走,而有時,需要停下來。正如“相信與不相信之間,仿佛還有令人沉吟的深度。”這便是我們的生活:相信了便是這樣,不相信便非得刨根問底,親身試驗?傊,我們每個人都要有信心地做事,而不要拒絕困難、甚至拒絕生活……
這本書自始而終,像是人生的一個輪回。將人間酸甜苦辣一一嘗遍。
《目送》讀后感 篇13
”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這便本書從一開始告訴我這個道理。無論如何即使是現(xiàn)在你至親的人們還是要目送這你一個人單行到最后能自己成長。
這整本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的書中,《目送》這篇文章便讓我看到了將來我的父母和我的影子。我仿佛身臨于那個華安背著小書包與母親對視的茫茫人群中;仿佛置身機場看到母親緊緊依偎著那個有些排斥深情的少年,和他再沒回頭時母親的失望神色;又似乎能感受得到那個凝重、難以輕快呼吸的車間氛圍和那顆難以被愛去打開枷鎖的'心。每每看到這里,便想到了那個自己。那個曾經(jīng)放學看到父母便興奮地呼喊著沖入他們的懷中的我。那時的我,用最純凈的心吝嗇地汲取著他們對我的愛,毫無保留地表現(xiàn)著自己。后來也就是現(xiàn)在,縱然他們再想擁我入懷中,無非被我推開或是不情愿的靠著。真情并非在表面流露,心里的那種小叛逆便抑制著原先的熱情。我知道那似乎是冷淡卻依舊沒法改變這樣的自己。或許有一天會成為華安青年時的模樣,但我卻努力成為讓人舒適的人。這或許就是成長吧,但在我獨立的路上,我會回頭去看看他們,或許那時他們也正注視著我。
后篇文章是父親和她。這又是另一種父母與子女的感情。父親對她無微不至的關切和照顧卻依舊覺得十分愧疚不能給她更好的生活。而子女即是在父母垂垂老矣之時,能不懼困難去守護在他們的身邊。這是別的無法去替代的愛。父母總有一天會老去、死去,而我們只能在他們的有生之年去回報他們的對我們的滿滿的親情。直到最后目送著他們離去,盼他們在另一個世界安好。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們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我還不能用一生去感受這種極致的深情,但我一定會用這跳動且溫暖的心用一生去目送著。
【《目送》讀后感】相關文章:
目送的作文03-22
目送的作文04-20
【薦】目送的作文09-30
目送優(yōu)秀作文08-14
龍應臺《目送》心得04-02
目送優(yōu)秀作文(精選)08-13
關于目送作文05-24
目送優(yōu)秀作文08-14
目送讀后感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