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范例[14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論語》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論語》讀后感 篇1
我想,像佛教一樣,每一部經(jīng)典,每一種思想,它之所以能流傳千古,不是因為他有多么高深,一定是它抓住了人性的某種弱點,從長遠來看,人是很沒有記性的一種動物。論語講的主要是兩部分,做人和治學,但是做人和治學不同于科學知識的積累,知識可以通過媒介傳承積淀,但是對于人,每個人生下來都是一張白紙,即使是有關于做人的知識,他也要自己親身的實踐與體悟才能真正有所收獲與進步。而從另外一個方面,人對于自己的認識與控制往往并不像科學知識那么客觀和理性,或者說,要想干點實事兒并能有所成就就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什么是自己的性子,就是人性的一些弱點,自私,貪婪,欲望,懶惰?鬃痈嬖V我們的,就是要克服弱點,終有所成。因為人性的弱點是永恒的,所以論語二十篇,雖經(jīng)千年歲月,卻仍歷久彌新。要克服這些本性,走向克己復禮,走向仁義禮智則必須要付出一些努力,所謂“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就很好的說明了這個道理。
無論現(xiàn)今的人如何推崇或批評孔子,或是他的思想被政客們?nèi)绾蔚陌侔沲遘k,不可否認的是,以《論語》為代表的孔子思想已經(jīng)作為烙印深深地刻在了中國人的心靈中,體現(xiàn)在人們的舉止行為中。但在現(xiàn)實社會中,隨著社會的轉(zhuǎn)型和思維的改變,在數(shù)千年不斷拉大的'歷史差距下,孔子的思想被淡化似乎是必然趨勢。
論語給我的啟示太多太多,關于交友,關于養(yǎng)身…… 論語中的人文精神,是我們永恒的追求。希望大家多關注國學。對一些著作多一些見解,讓我們共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
《論語》讀后感 篇2
寒假期間,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論語”。“論語”共有20章是孔子弟子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書。它主要講述了人們?nèi)绾蜗嗵,如何努力學習,如何在社會上努力工作,以及如何孝順他們的父母。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學習,第一個朋友從遠方來。在生活的道路上,朋友的力量是必不可少的。俗話說,一巴掌不響。單靠你自己的力量是遙不可及的。因此,我想到了關仲和鮑叔雅的友誼故事。關仲和鮑叔雅小時候是好朋友。當關仲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他的家庭很窮,所以他經(jīng)常偷包叔雅的錢,但是包叔雅不僅不恨他,而且對關仲更友好。幾十年后,關中差點殺了他的兒子小白,因為他為他的兒子爭奪王位。
當兒子小白繼承王位時,鮑叔雅也成了總理。鮑叔雅不顧以前的懷疑和建議,關中可以看到鮑叔雅的心有多寬。另一個關于博雅和鐘子的`友誼故事是,當鋼琴家的牙齒在荒山中彈奏鋼琴時,伐木工的鐘子可以聽到高聳的山巒和海洋的野心。薄亞很高興找到他的知己,但是當他死的時候,他再也找不到知己了,所以他掉下鋼琴,發(fā)誓不再彈鋼琴了。可以看出,在你的生活中,友誼是多么寶貴和重要。這些例子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我的好朋友小東來到我家,一開始我們相處得很好,但幾天后就結(jié)束了。我們經(jīng)常為一件小事爭吵。最后,我母親告訴我們,為了做好一切,我們必須團結(jié)一致,告訴我們朋友們從遠方來。幾天后,我的朋友肖揚來到我家,我學會了和肖揚一起快樂地度過一天。生活中的友誼無處不在。只有在經(jīng)歷了磨難之后,我們才能真正體驗到友誼的價值。我從閱讀“論語”中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和我的朋友交往。我必須做得更好。
《論語》讀后感 篇3
我在寒假的時候看了《論語》這本書,知道了很多關于學習.道德修養(yǎng).為人處事的一般原則。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他若干弟子言行的書。這部曾經(jīng)統(tǒng)治中國社會思想兩千多年的儒家經(jīng)典仍然能成為現(xiàn)代人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建立和諧社會的有力思想勸導。
孔子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墩撜Z》是孔子在教學生的時候片片斷斷,留下來的課堂筆記,他的學生把這些給編起來,后來就成了論語。
看了《論語》后,我從中悟到學習應腳踏實地外,還從中得到不少的學習方法。比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句話的意思是告訴我們經(jīng)常溫習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就會從中領會更多的新知識。“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也是很快樂嗎?別人不了解,卻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養(yǎng)的人嗎?它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態(tài)度和為人的態(tài)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边@句的意思就是:幾個人走路,一定有可以當我老師的人在其中,選取他們的長處來學習,改正自己的缺點。這句話也告訴了我們無論我們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都要虛心向別人學習,同時要有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段話的意思是:我每次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誠實呢?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復習過了呢?這些話都告訴了我們要重視品德的修養(yǎng)。
讀完了《論語》的我,從書中收獲的人生哲理,將會在我今后的生活中不斷的自我吸收和體會,它將伴隨著我成長,成為我人生的指路標。
《論語》讀后感 篇4
《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的一部重要經(jīng)典,是孔子弟子及后學記述孔子言行的語錄體著作。這部書大約最后編定于戰(zhàn)國初期。因其成于眾手,具體作者已難考定,但它是一部最集中地記載孔子思想的著作。
《論語》的原文都是文言文讀起來很吃力,在爸爸媽媽的幫助下,我只讀懂了一些。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句了: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誠實可信了呢?老師傳授給我的學業(yè)是不是復習了呢?”
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曾子殺豬的故事。這個故事講了:孔子有個學生叫曾子。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我,回來給你殺豬燉肉吃。”妻子回來,見曾子正磨刀霍霍準備殺豬,趕忙阻攔說;“你怎么,你真的要殺豬給他吃?我原是哄他的`。”曾子認真地說:“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影響,我們說話不算數(shù),孩子以后就不會聽我們的話了。”他果真把豬殺了。這個故事中的曾子很誠信,雖然兒子可能忘了,但是也要說話算話,不能撒謊。
在生活中,我們也要像曾子學習,誠實守信。有一次,我答應吳彥容下星期一給她一些紙,一回到家,我就把這些紙放到包里,以防忘記。星期一,當我把一些紙給她是,她說:“哦喲!我已經(jīng)忘了,你還記得。 蔽艺f:“當然!我答應過你,就一定要做到!”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成為一位講誠信、說話算話的人!
《論語》讀后感 篇5
“閉上眼用自己的道德與良心來感知這個世界,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夢想,做品德高尚的人!
青春,是與七個自己相遇,一個明媚,一個憂傷,一個華麗,一個冒險,一個倔強,一個柔軟,最后那個,正在成長。《論語》就如我成長路上的明燈,給在黑暗中徘徊的我一點光亮,給心靈一點開闊。
我總是憂慮、困惑、不安,于那復雜的人性、交際,于那社會的`黑暗與光明,于那前途的未知渺茫,我在尋找一種真理,抑或是信仰,為了一種不流于俗的人生。這太詩意。物欲橫飛的年代,普遍趨同的價值觀,追求效益的生活方式,金錢至上的成功學,人們的精神家園荒蕪一片。我未踏入社會,身在校園也深感這一趨勢之猛,覺得也終將不會免于隨波逐流。因為不安,獨樹一幟就有危險感,本就沒有安全感可言,因此獨步之日艱難又漫漫。
盡管現(xiàn)實險峻,但還是不想放棄,就像孔子面臨當時道德世風同樣不好的社會,即使各國都不接納、認可自己的政治主張,他還是以一顆海納百川的心去包容這個世界,用愛和這個世界和解,不管他人怎樣,以一身正氣去做一名正人君子!爸钦卟换螅收卟粦n,勇者不懼”,從開始學習論語到最后,我一直深有感觸: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是自己的心太狹小。孔子對待一切不仁不義之人之事,縱然生氣,但都不至于將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淵,而是用寬容的心,仁厚的愛去和他們和解,這也就是為什么他是教化無數(shù)人的先圣的原因。
《論語》讀后感 篇6
從小我就喜歡讀書,對書愛不釋手。每次手中捧著一本書,我心中就感到無比的欣慰。尤其是遇到好書,總是百讀不厭。
有一天,媽媽給我?guī)Щ匾槐尽墩撜Z》,我高興極了。我早就從電視里看到不少地方興起學習《論語》的熱潮,早就希望自己也能讀到這本書,沒想到現(xiàn)在就能一飽眼福了,真是快哉!
《論語》歷行了兩千多個春秋,是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它是一本記錄了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其中有不少言論頗具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薄墩撜Z》被歷代當朝者治理天下所用。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了又按時溫習,不是很愉快嗎?自從閱讀了論語之后,我對學習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每天放學都會認真地把學過的知識再復習一遍,果然。我的成績越來越好,我也越來越有成就感。這可都是論語教誨有方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歡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我十分羞愧,因為以前,不論是發(fā)試卷或是發(fā)作業(yè)本我都要最新最干凈的,這是私心在作怪,論語使我認識到了錯誤,讓我明白了要為別人付出。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心胸寬廣,小人經(jīng)常憂愁。我明白了,要做一個心胸寬廣的人,不要為一點小事斤斤計較。
論語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讓我的生活充滿陽光,也許每個人讀論語都會有不同的心得,我也不例外。在這個浮燥的社會中,我只想企圖尋找一片寧靜的歸宿,尋找一片文化的凈土。做自己能做之事,行自己能行之事。上無愧于天,下無愧于地,足矣!我喜歡讀《論語》。
《論語》讀后感 篇7
我喜歡經(jīng)常翻閱家里的《論語》,其中有一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話對我的感觸十分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孔子站在河邊說:“流逝的日子呀,象水一樣,晝夜不停!笨鬃釉诤舆,必須是先抬頭看天,看到斗轉(zhuǎn)星移,晝夜交替,一天一天過去了,想到花開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過去了。再低頭看看河里的流水,晝夜不停地流,一經(jīng)流去,便不會流回來。這時孔子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所以李白有一首詩: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感嘆時間像水轉(zhuǎn)瞬即逝。
我們有時是這種感覺:時間過得真快。∠袼粯涌。當我們和朋友相處愉快,天南地北地談論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很開心的時侯;當我們很認真地聽課的`時侯;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這天就變成了昨日。有時是另一種感覺:當我們玩電腦的時侯;當我們只做一些無聊的事情的時侯;當我們在課堂不認真聽講的時侯;時間過得真快。就在我們后悔自己老是浪費時間,厭惡自己的時侯;時間又過去了。就像水一樣,在我們不知不覺時剛流來的水就又流走了。我們的時間每一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沒有一件事不用時間。奈覀兂鍪酪詠砭吞焯炫c時間賽跑。∷晕覀円煤煤美米约旱臅r間,也好好珍惜別人的時間。不要再讓時間像流水一樣無聲無息地流走了!
《論語》讀后感 篇8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叫《論語》的書,就仿佛回到了古代,里面一句一句含有精華的句子,似乎都在告訴我在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論語里里面蘊含的道理實在太多了,而且都是精華。我的理解雖然有限,但也理解了好些句子: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句話就是說,光讀書不思考,你是不會體會到其中的精華;光思考而不去學習,也體會不到其中的精粹的。就像我們吃東西一樣,如果我們不去細細品味,就不會嘗到它的'精華所在。若光去品味,而不去嘗它表面的味道,那也沒用。兩全其美,那才叫好。,還有一句,我非常喜歡: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意思是說學習后在再溫習一下,不是很好嗎?如果不去溫習,那么你就會把所學的一切全部都忘光的,所以每次學習到的知識再溫習一下,那么這些知識就會留在大腦里,不會忘記了。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边@句話中的道理就是:見到品德高尚的熱愛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像那種人學習;見到品德低下,不熱衷于學習的人,我們就應該問問自己有沒有像那種人那樣。有時,我的看拼音寫詞語考了一百分,自我感覺不錯,因為有許多同學在我后面呢,后來看了《論語》這本書后,,想想這也是不對的,要虛心學習,不能驕傲。因為有句話:“只有更好,沒有最好。所以我要努力把它做到更好。如果還保持這種心態(tài),那么我就沒有前途了
我十分佩服孔子的智慧,沒想到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jīng)有這么深奧的道理了,在我們這么發(fā)達的社會都需要它。
論語的內(nèi)容實在太深奧了。一時是理解不過來的。在以后的成長過程中,我會慢慢的體會到它的精髓。
《論語》讀后感 篇9
孔子講究孝道,孝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今天的人們卻在褪色,對其講孝是非常必要的,讓他們明白孝是為人之本。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事父母能竭其力;”等。即孔子說;“當他父親在世的時候,要觀察他的`志向;在他父親死后,要考察他的行為;若是他對他父親的教誨長期不加改變,這樣的人可以說是盡到孝了!边@里講了什么是孝,同“事父母能竭其力”有些不同。雖然事父母能竭其力,但在社會上做事,或是貪污或是搶劫,觸犯法律,使父母擔心、憂心,這也不能算是孝。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強,具有良好的品德,這是父母教育子女的出發(fā)點。所以為父母提供豐厚的物質(zhì)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夠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誨行事做人,對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為不知,不知為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W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舍的治學態(tài)度嗎?治學的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覺得學而實習之不亦說乎!蓖瑫r孔子認為“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可見學習的重要性,治學是仁信的基礎。
《論語》讀后感 篇10
這周,同學們學習了《(論語)十則》這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二千多年前的偉大教育家,也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和他的弟子的一篇語錄。這其中給我感受最深的兩則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爸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前一則是說幾個人在一齊行走,那么他們之中必定有人是我的老師;后一則告訴我們要實事求是,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要以誠實為先,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這才是真正的智慧。這兩句話雖然出自二千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這天,是同樣具有教育好處。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這句話包含著一個道理:能者為師。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一天都要接觸到許多人,而每個人都有許多長處,值得學習,能夠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拿我們的班來說吧,在這個60人的群眾里,就有許多小“能人”:有的擅長繪畫,有的寫著一手好字,有的是籃球場上的闖將,有的是象棋盤上的英雄,有的富有數(shù)學家般敏捷的'思維,有的具有歌唱家的天賦……多向他們學習學習,多向他們的長處靠攏,正所謂“揚長避短”。這樣不就能夠使我這株置身于萬頃細田中的小苗增添一些知識的養(yǎng)分嗎?
如果你想具有大海般淵博的知識,就應善于從生活中尋找良師益友,吸取他們的點滴長處。如果說拜能者為師是理所當然的話,那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就容易做到了。首先,你得放下自己那份強烈的虛榮心,不要為了一時渴望得到榮耀,而不懂裝懂,其結(jié)果只是無聊而又可笑的。
朋友們,讓我們拜能者為師,且不要不懂裝懂。這樣,成功的大門才會時刻向我們敞開!
《論語》讀后感 篇11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边@句話出自《論語》中為政篇內(nèi),意思是:一個人不講信用,這樣的人還能做什么呢?就好像大車沒有、小車沒有軏一樣,它們靠什么行走呢?
如今,信譽已成為一個人的無形資產(chǎn),沒有它,我們將寸步難行。一個人的信譽千金難買,它既是一種品質(zhì)的外在體現(xiàn),也是無法衡量的財富。我們的`信譽決定了許多方面自己所處的地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等。信譽即信用、名譽,一個守信的人,經(jīng)過不斷與別人交往,自己的信譽越來越高,那么人傳人,名譽便有了。這樣的人,別人與他(她)交往時一定是愉快,放心的,同時。尋求別人幫助時也一定會容易許多,別人少了猜疑、不安、擔憂,自然會盡力幫助。反之,不守信的人,只會在不斷的成長中失去別人的信任,無論做什么,都不能順利完成,“信譽破產(chǎn)”一定會成為絆腳石。
“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做到,做不到或不確定的事別輕易答應!北M管別人表面上看去無所謂,心里卻可能將你列為“失信人”。我也曾違約過,且耽誤了對方的時間,現(xiàn)在想起,不僅慚愧,且感到羞恥:一個人連守信誠諾都辦不到,還能成什么事?我將自己以前的失約當作一種警示立于心中,并且引以為戒,保證自己對別人的承諾一定要達到,即使再有意外搗亂,也要遵守。如果真有突發(fā)情況,實在脫不了身,就要嚴肅地向?qū)Ψ降狼福乙皶r說明情況,征得諒解。
人若無信,舉步維艱。
《論語》讀后感 篇12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這一段,是我學的最好的,接下來,我為你們解釋一下:
子貢說:“貧困而不對人阿諛奉承,富貴而不驕傲自大,這怎么樣?”孔子說:“這樣也可以,但還不如貧困而樂道,貴富貴而好禮的人!
子貢說:“《詩經(jīng)》中說:“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就是說明這個道理吧?”孔子說:“賜啊,現(xiàn)在可以與你談論《詩經(jīng)》了,因為我告訴你這一層意思,你能進一步領會到那層意思了。”
現(xiàn)在,我們社會中,也有這樣的人:
有些人家庭貧困,卻沒有對人阿諛奉承,卻在那里歡樂,一人一種對生命,對生活樂觀的激情。有些人富貴,但并沒有驕傲自大,而對別人實施好禮的人。之后,我們社會的`小朋友們都在背《詩經(jīng)》,《詩經(jīng)》這本書給我們很多道理,教導我們怎樣做人,怎樣面對生活,所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我們只要領會了這個一個意思,以后的路,我們就會領悟更多道理,在我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例子。
在學校里,老師也給我們教做人的道理,不要阿諛奉承,也不要驕傲自大,這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所以這句話值得我深思: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論語》讀后感 篇13
當然,沙漠區(qū)自然少不了仙人掌,那些仙人掌個個挺起葉子上的刺,像一頭頭好斗的公牛,好像在警告我們:“離我遠點兒,否則別怪我不客氣;”大人繼續(xù)喝酒,我繼續(xù)吃菜。剛回到我的位置,ZCY就捅,我一下叫我雅豬大媽,我剛準備和他罵個‘昏天黑地,日月無光’就有兩個字在我頭上飄——淑女,我立刻換了個嘴臉。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鄰!保ɡ锶剩┤嗽谏鐣胁豢赡苁枪铝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從外部看,考察一個人所結(jié)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斷出這個人屬于哪種類型。從內(nèi)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間才能找到歸屬感。這種歸屬感不同于家的感覺。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還有天然的血親關系加以維系。朋友圈則不同,友情不僅可以滿足情感表達交流的需要,還可以使人獲得價值上的認同。純粹的友情總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維系的。一方面,我們通過朋友這面鏡子,了解自己是誰;另一方面,我們在與朋友的交往中產(chǎn)生共鳴。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子曰:“益者三樂,損者三樂。樂節(jié)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季氏)純粹的友情帶來的是超脫功利的快樂。
《論語》讀后感 篇14
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的經(jīng)典。今天,我就來向大家推薦一本書《論語》。
《論語》是孔子的學生,根據(jù)老師的言行編寫的。這本書中有很多名章名句值得一提!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薄拔崛杖∥嵘,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這些名言警句,直到現(xiàn)在還在鞭策著我們。
孔子有個故事:孔子的學生顏回給大伙兒煮粥。顏回煮好了粥,揭開鍋蓋,有;覊m掉進了鍋里。他想:扔了灰塵會扔掉很多米。而這粒灰塵,誰吃都不好,便自己吃了灰塵和米?鬃涌匆娏,心想:平日里我教他的禮節(jié)他都忘了!不知情的顏回盛好了粥,第一碗給老師?鬃诱f:“我剛夢見了神靈,第一碗粥,要先給神。”顏回聽出了話里的意思,說明了事情的原委,孔子也像顏回道了歉?鬃舆@種知錯就改的態(tài)度,我們應當學習。
還有一件不得不提的`事,在《論語》里有一句話“言必行,行必果。”現(xiàn)在這句話用于表揚。但是如果背了后面的話,你就懂了。這句話連起來是“言必行,行必果,鏗鏗然小人哉。”這其實是一句批評的話。孔子的意思是:只知道聽信,一定去做,沒有正義感,不區(qū)分正義和邪惡的人,真是個小人。
最后我希望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華經(jīng)典瑰寶成為每一位中國人心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把它放在心靈房間最顯眼的地方時常拿來擦拭。這樣,中華經(jīng)典才會世代傳承,中華民族昌盛久遠。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的語錄11-13
經(jīng)典論語的語錄11-16
論語的句子02-05
論語的作文02-27
《論語》讀后感01-05
《論語》讀后感 12-22
論語的讀后感12-16
論語的讀后感05-25
《論語》讀后感06-18
論語讀后感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