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讀后感7篇(精選)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史記》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史記》讀后感1
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是榮幸的,這是一個有著優(yōu)秀傳統(tǒng)的神秘國度,這是一個物華天寶的泱泱大國,這是一個人杰地靈的文明古國。先賢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作為后世子孫的我們在茫茫書海中尋覓古賢人的蹤跡,感慨曾經(jīng)的驚心動魄,思量曾經(jīng)的紛紛擾擾,而作為華夏兒女的我在品讀《史記》之后,也真切地感受到3500多年歷史中充塞的豪邁、悲壯與辛酸。不過在“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同時更體會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史記》不但是中國史學(xué)上第一本記傳體通史,而且是
司馬遷走遍大江南北,經(jīng)受住了各種打擊,嘔心瀝血在公園前91年完成的曠世巨作。這本書中,最吸引我的是撰些時代中各領(lǐng)域英雄豪杰和記載國內(nèi)外少數(shù)民族的列傳。是它讓我感受到了歷代英雄人物的氣概與豪邁。但此書之意義,我理解的,卻并不在于它是開了紀傳體的頭。相反,它的意義在哪兒?我看,倒是在于它不是一部以朝代為斷限,干巴巴羅列帝王將相,孳孳于一姓興亡的狹義史書,像晚于它又模仿它的其他二十多部現(xiàn)在稱為“正史”的書。我欣賞它,是因為它視野開闊,胸襟博大,早于它的事,它做了
總結(jié);晚于它的事,它開了頭。它是一部上起軒轅,下迄孝武,“究天人之際,窮古今之變”的“大歷史”。當時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當代史”,它都講到了。特別是他敘事生動,筆端熔鑄感情,讓人讀著不枯燥,而且越想越有意思。 從秦始皇到唐朝這一段期間,是這本書的重點在這里面我的印象最深的是:李廣為將廉潔,常把自己的賞賜分給部下,與士兵同吃同飲。他做了四十多年俸祿二千石的官,家里沒有多少多余的財物,始終不談購置家產(chǎn)的事,深得官兵愛戴。李廣身材高大,臂長如猿,有善射天賦,他的子孫和他人李廣學(xué)射箭,但都不及李廣。李廣不善言辭,與人亦以射箭來賭酒為樂,一生都以射箭為消遣。李廣愛兵如子,凡事能身先士卒。行軍遇到缺水斷食之時,見水,見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邊;士兵不全吃遍,他不嘗飯食。對士兵寬緩不苛,這就使得士兵甘愿為他出死力。李廣射殺敵人時,要求自己箭無虛發(fā),所以非在數(shù)十步之內(nèi)不射,常常是箭一離弦,敵人應(yīng)聲而亡。也由此多次被敵人圍追,射猛獸時也由于距離太近而幾次受傷,但李廣從不畏懼。 這么一位可敬的大將,在最后還是自盡了,哎,這是可惜中的可惜. 歷史風(fēng)云,世間百態(tài),一次次迷離了我的雙眼;百轉(zhuǎn)千回,人情冷暖,一點點冰封我的思緒。可我從不曾懷疑這個繽紛的世界,重耳在外流亡十九載,卻終登帝位,名垂青史;勾踐臥薪嘗膽,終于報了滅國之仇;孫臏臏足,撰述了《孫臏兵法》;呂不韋流放蜀地,留下了《呂氏春秋》有生亦有死,有正亦有邪,有戰(zhàn)爭亦有和平,事物總有兩面,我深信上天的公正。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談中 我敬佩司馬遷能把《史記》寫得那么深動敬佩《史記》當中的每一個英雄人物敬佩中國擁有那么豐厚悠久的歷史,史記的讀后感。今天我終于把厚厚的一本《史記》讀完了讀完這本書后我的收獲還真是不小。
《史記》讀后感2
燈下讀《史記》,當讀到荊軻刺秦的故事時,不禁撫卷長思,感慨不已。
閉上雙眼,靜靜品味著這個千百年流傳久遠的故事,心潮澎湃,熱血烈烈。窗外,大風(fēng)呼號,偶然夾雜低沉的雷聲。一道閃電劃進狹小的書屋,燈下的我,瞑目而坐,恍然間走向那遙遠的故事中……
天空布滿了厚厚的烏云,如同千噸巨鼎系在毫發(fā)之上,危懸在我的心頭;瑟瑟秋風(fēng),如同封存了千萬年的寒冰,令我手足冰涼。
我是荊軻,是此番前去刺秦的俠客,亦是拯救大燕國的.勇士!
我雖非燕國的子民,卻胸懷著一顆報效燕國之心。如今,秦欲亡我大燕,置大燕于岌岌可危之地,大丈夫,豈能坐視不管!
我憤怒的心如同深埋在火山底滾燙的熔漿,帶著大燕子民的滿腔熱血,帶著他們的國仇家恨,帶著千萬戰(zhàn)死沙場的燕兵的英魂沖了出來,沖碎了懸掛在我心頭上的千噸巨鼎,融化了令我寒戰(zhàn)的萬年寒冰!
舞陽手持地圖卷,緊跟在我身后。我手捧著將軍樊於期頭顱的鐵函,心情低沉。樊將軍,你雖是秦國的叛將,卻是大燕的烈士,你為了此番刺秦的行動能夠成功,竟不惜拔劍自刎,你用你那沾滿了自己鮮血的利劍,宣告世人:你非貪生怕死怕死之輩!你用你的軀殼告訴我: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身上穿戴著白色衣帽的太子丹等人前來為我送別,那白色的衣帽,在這蕭瑟秋景中,格外顯眼。我深知,此番無論成敗,定是有去無還,他們既是與我送別,亦是與我訣別……
在這烽火連天的歲月里,我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對我而言,生亦何歡,死亦何懼!
但,我也有著血肉,在這生命最后一程,我又何嘗無半點留戀之情?我昂首望了望天空,依舊烏云密布,仿佛同此時我的心情一般,壓抑而又惆悵……我感到空氣在凝固。
一曲筑音激越而起,方才密布的烏云漸漸被撥散開來,南飛的雁排成“人”字緩緩飛過。我的知音高漸離此時正在河岸旁為我送別。我含著淚,環(huán)視著四周為我送別的人,欲言又止。沉默了片刻,我忽然和著漸離的節(jié)拍,昂首挺胸,對著秦地的方向,引吭高歌:
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
唱罷,飽含在眼里多時的淚水奪眶而出,兩行熱淚順著臉頰滴在了燕國的這片土地上,前來為我送別的人也紛紛留下了眼淚,漸離更是痛哭失聲,甚至連兩岸的悲鳥也同我們一樣,對著古木,幽幽哀鳴……
渡過冰寒的易水,我同舞陽來到了河對岸。懷著一份留戀,我回首望了望:天是那么的藍,兩只欲南飛的孤雁在燕城上來回盤旋著,久久不肯離去。遠山如黛,遍地霜寒。送行的人群依依相隨,白衣如雪。筑音轉(zhuǎn)為低咽,悲壯而凄惻。
我同舞陽帶著行李,頭也不回地徑直朝秦地方向策馬奔去,為了這破損的大燕山河,我想:我們只有對強秦奮力一擊。我的生命即將如曇花一般,在秦庭短暫而又燦爛地綻放……
《史記》讀后感3
《史記》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本書,當我拿起這本書的時候,就為司馬遷的文筆所折服。都說《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我認為這個稱號確實很值。
《史記》中記載了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故事,其中發(fā)生過很多驚心動魄的故事,我比較感興趣的有很多,今天就來講一下關(guān)于我讀到的《史記》項羽本紀。在一般的歷史書中,只有皇帝才能有本紀,而司馬遷在這里給一個失敗的英雄也作了本紀,實在是難能可貴。
項羽是楚國大將項燕之后,擁有重瞳子,這樣的長相就注定他一定不是一個平凡人,從小就有遠大的理想,當他看到秦始皇的車馬經(jīng)過時,說了一句很震撼的話——彼可取而代之,而那個時候項羽只是一個小孩,等到秦始皇去世以后秦二世昏庸無道,陳勝吳廣起義,天下諸侯云集響應(yīng),此時項羽也積極參加。項羽擁立楚國先王的后裔,并和劉邦約定誰先入關(guān)中,誰就是關(guān)中王?墒且驗轫椨鸬牟筷犛龅降腵是比較強大的秦軍,最終劉邦先入關(guān)中。
但是項羽實力強大,劉邦最后也讓出了關(guān)中王。為了穩(wěn)定天下他自稱霸王,意思就是要展開一場霸業(yè)。眼看天下初定,項羽不顧群臣的勸阻遷都彭城。并且對大臣說:富貴不還鄉(xiāng),就像穿著華麗的衣服在夜里行走。于是項羽拋棄關(guān)中沃野千里,又有天然屏障的咸陽,回到無險可守的彭城。
之后劉邦開始起兵造反,項羽就這樣和劉邦打了四年,把劉邦打的丟盔棄甲,放棄妻兒逃走。然而在連年的征戰(zhàn)中,劉邦和項羽都不想打了。并且項羽還對劉邦講,要不我們單挑,誰贏了誰就是大哥。其實項羽也是非常幼稚的一個人。終于在和劉邦講和以后,項羽率部西歸,然而由于劉邦違反盟約,終于項羽的軍隊受到韓信,劉備,英布,彭越等幾十萬大軍的包圍,并且劉邦使用了張良的計策,令漢軍士兵唱楚地歌曲。這時項羽以為楚軍已經(jīng)被滅,于是率八千殘兵倉皇出逃。
最后項羽只有二十八名士兵跟隨,在層層包圍下項羽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然而項羽卻想放棄,他告訴手下的士兵,我項羽打仗從來沒有失敗過,今天的失敗是上天要亡我。項羽在繼續(xù)逃亡的過程中被一個老農(nóng)所騙,軍隊陷入澡澤,好不容易逃到了烏江邊,烏江亭長告訴項羽渡過烏江以后可以東山再起,然而這個時候項羽卻猶豫了,他很悲傷,八千子弟兵無一人歸,他自覺無言面對江東父老,于是將自己的寶馬送給亭長。后來項羽獨自沖進漢軍之中,在斬殺一百多漢軍以后,看到一個故人,于是說既然你是我的故人,那我的頭顱就給你拿去領(lǐng)賞。最后一代英雄烏江自刎。
讀完這個故事,我看到了項羽年輕氣盛經(jīng)不起失敗,試想人誰沒有缺點呢。劉邦說自己帶兵打仗不如韓信,出謀劃策不如張良,所以就算經(jīng)過無數(shù)次失敗劉邦都能勇敢的站起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不少的挫折,希望我們不要學(xué)習(xí)項羽經(jīng)歷一次失敗就放棄,我們應(yīng)當要越挫越勇。
《史記》讀后感4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是魯迅先生對《史記》的精妙評價。20xx前多年前,司馬遷在肉體和心靈收到了巨大傷害后,忍辱含垢,寫下了《史記》這一部皇皇歷史巨著。
《史記》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記錄了大量的歷史名人與重大史實:從三皇五帝到秦皇漢武,有“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趙氏孤兒”、“商鞅變法”、“將相和”、“荊軻刺秦”、“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劉邦建漢”……其中,“楚漢爭霸”這一段歷史最讓人驚心動魄、蕩氣回腸。這一段主要講述了楚王項羽和漢王劉邦爭天下的故事。其間,英雄豪杰輩出,如陳平、張良、蕭何、韓信等等,但最讓人扼腕嘆息、唏噓不已的非項羽莫屬了。
項羽這個人物十分復(fù)雜。在群雄逐鹿的秦末,背負國仇家恨的項羽立志圖秦,舉兵起義,志向高遠;巨鹿之戰(zhàn)中,他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以少勝多,可謂武功蓋世,勇氣超人。正是這種志向、勇猛與霸氣使項羽逐鹿中原,問鼎咸陽,裂土封王,終于成就了一代霸王。但他身上也有致命的缺點:鴻門宴中,他優(yōu)柔寡斷,婦人之仁,沒有聽從亞父范增的建議,錯失了殺掉劉備的最佳時機,養(yǎng)成后患。項羽攻破咸陽之后,思念故鄉(xiāng)想回去,說:“富貴不歸故鄉(xiāng),就像是穿著錦繡衣裳在黑夜中行走,有誰能知道呢?”可見,項羽的虛榮心極強。韓生譏諷他:“人說楚國人像是獼猴戴了人的帽子,果真是這樣!表椨鹇牶笫謶嵟,把韓生扔進鍋里煮死,由此可見項羽心胸狹隘,殘暴無常。正是這些致命的缺點最終導(dǎo)致一世英雄終的悲劇命運——兵敗垓下,四面楚歌,最終自刎烏江!烏江渡口的那一道長劍血光,為項羽的悲劇命運劃上了一個令人遺撼的句號。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項羽連同他所處的那個金戈鐵馬的時代已經(jīng)被歷史的`滾滾紅塵所湮沒了……但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nèi)钥梢越韫艖呀,以史明鑒。從項羽的身上,我學(xué)習(xí)到人生應(yīng)該有高遠的目標和挑戰(zhàn)困難的勇氣。《論語》說過“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蹦闷苼鲆舱f過:“勇敢堅毅真正之才智乃剛毅之志向!惫磐駚恚灿写笞鳛檎弑赜写笾鞠、大氣魄、大勇氣,古有秦始皇、項羽、劉邦……,今有康有為、梁啟超、周恩來……遠大的志向和無畏的勇氣引領(lǐng)他們的人生綻放出絢爛的光芒。
我們不僅要學(xué)習(xí)古人的優(yōu)點,同時還要以史為鑒,不要重蹈前人的覆轍。如我們不要學(xué)習(xí)項羽的優(yōu)柔寡斷,而應(yīng)該有謀略,有主見,學(xué)會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我們不應(yīng)有虛榮心,好面子,而應(yīng)該實事求是,腳踏實地,做真實的自己!我們更不應(yīng)該心胸狹隘,動不動就發(fā)火,遷怒于人,而應(yīng)該修養(yǎng)心性,寬和待人……
歷史是一面鏡子,《史記》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值得我永遠珍藏!
《史記》讀后感5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聰慧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浩如煙海的古文典籍,在書海中我選擇負有盛名的《史記》作為本次假期的閱讀書籍。我在品讀《史記》后真切地感受到中國歷經(jīng)的滄桑與深藏的豪邁。
先不談書中的故事,最讓我敬佩的還是《史記》的作者司馬遷。司馬遷自幼好學(xué),博聞強記,積累了豐富的文化知識。他繼任父職做了太史令,隨后開始編纂《史記》。專心寫作的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而被漢武帝下獄并遭腐刑,他的身心受到極大的摧殘,痛苦之中,數(shù)欲“引決自裁”,但恨《史記》未能成稿,出獄后歷經(jīng)16年終于完成對史記的寫作。是司馬遷的堅持才有今天的鴻篇巨作,他的經(jīng)歷不僅使人們得以在閱讀中思考人類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如何對待生活的各種矛盾與困境,而且對于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有著無盡的啟發(fā)。當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我都會想起司馬遷那種堅持到底的精神,是它讓我明白了堅持的意義,是它讓我看到了堅持過后的光明。
在《史記》中,我敬孔子。禮崩樂壞,動搖不了孔子“克己復(fù)禮”的決心和毅力;周游列國,顯示出孔子“仁者愛人”的胸懷;縱使棲棲遑遑,孔子也有“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執(zhí)著!編訂《春秋》《詩三百》孔子將文明教壞的火種傳承,廣收門徒,有教無類,孔子的思想照亮了萬古長夜。
在《史記》中,我憐李廣。張弓搭箭,躍馬瞋目;一代名將,李廣所向披靡,遠征匈奴,建功立業(yè),從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但是,性格決定命運,李廣的剛愎、獨斷竟與他的勛業(yè)一樣的鮮明,所以才有了“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萬年遺憾……
在《史記》中,我佩荊軻。易水高歌,穿越了千古的悲涼慷慨;素衣單車,卷揚起凝重的長河落日。千金雖重,卻重不過荊軻的那份承諾;匕首雖寒,也難比荊軻炯炯目光。一劍,承載國之重負;一歌,詠盡生死離別;一笑,彰顯英雄本色。
司馬遷以酣暢淋漓的筆觸,濃墨重彩地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用一系列故事塑造了無數(shù)性格鮮明的人物!妒酚洝芳仁菍ο惹匚幕闹匾偨Y(jié),也是后人了解西漢社會的.第一手資料!妒酚洝凡徽撌窃谥袊穼W(xué)還是中國文學(xué)上,都堪稱是一座偉大的豐碑。
不僅如此,《史記》在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上的影響力,可以說從古至今,任何一個人、任何一本書都無法與之相比的。它最重要的影響是,《史記》對于中華民族精神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民族精神不是抽象空洞的,是由無數(shù)個實實在在的個體的精神而形成的。一個民族大廈需要全民族的人來支撐,而《史記》中大量的優(yōu)秀人物、脊梁人物在支撐中華民族大廈的過程中起到了中堅作用,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貢獻。
《史記》所展現(xiàn)的先秦至漢代的中華民族精神并沒有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消逝,也沒有隨著歷史的過去而凝固,相反它經(jīng)過不斷的“揚棄”“凈化”成為了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讀《史記》 不僅是我們在精神上、美學(xué)上的享受,更能以史為鏡,古為今用。時代到今天,我們既要弘揚《史記》中的傳統(tǒng)精神,更要指向未來,呼吁更高層次的民族精神,為民族的復(fù)興和中華文化的傳承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史記》讀后感6
看完了王立群先生的新作《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心中有一種感動,仿若穿越時空的界限,將項羽的影子投射在了我的心中,依稀看見那個時代的殘血夕陽……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是他身上具有的素質(zhì)斷定了項羽這一生成就不了統(tǒng)一中國的帝業(yè),辛苦打下的天下只能拱手讓給劉邦。姑且不論項羽霸業(yè)未成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但是讀完此書后,覺得項羽乃至楚漢爭霸對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有如下啟示:
1、單打獨斗永遠團隊作戰(zhàn):“一個好漢三個幫”這句古語在項羽和劉邦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前者是失敗的淋漓盡致,后者是成功的淋漓盡致。君不見,劉邦身邊人才濟濟,文有張良、陳平、蕭何等,武有韓信、樊噲、彭越等,也正是這些文臣武將充分彌補了劉邦個人能力的不足,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型團隊,最終成就了帝業(yè)。而反觀項羽,絕對是當時的單打冠軍,名副其實的霸王,但身邊真正派得上用場的得力助手又有幾人。我們能記住的好像只有“亞父”范增和“堂叔”項伯,前者說實話也不是什么高水平的謀士,后者更是“吃里扒外”,不下三次救助了深陷危機的“親家”劉邦。
2、最高領(lǐng)導(dǎo)人永遠應(yīng)當戒驕戒躁:項羽是霸業(yè)的創(chuàng)造者,同樣也是霸業(yè)的摧毀者。由于自身能力超強,所以在項羽的眼中和心中幾乎看不見能人,幾乎看不到別人的長處。項羽的“不容逆耳”、“剛愎自用”、“心胸狹隘”、“所封不當”早就婦孺皆知。這里只想特別指出他性格上的'一個致命弱點:易發(fā)怒?v觀《史記》,有關(guān)項羽的記載用得最多的兩個詞就是“怒”和“大怒”。整個《項羽本紀》記載了項羽一生中只有一次笑,那就是烏江自刎前的仰天大笑。實際上,項羽身上的弱點同樣在很多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者和最高管理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體現(xiàn)。無論如何,即使昨日如何偉大,如何成功,都應(yīng)當戒驕戒躁,永遠不要成為企業(yè)繼續(xù)創(chuàng)造輝煌的絆腳石。
3、戰(zhàn)略永遠>戰(zhàn)術(shù):對照項羽和劉邦,項羽是一個缺乏戰(zhàn)略大局觀的人,而劉邦在張良等人的輔助下則步步為營,很好地實現(xiàn)了起初的戰(zhàn)略布局。滎陽會戰(zhàn)就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在這場耗時28個月的楚漢爭霸中最長的一場戰(zhàn)役中,項羽的疲于奔命就是“只重戰(zhàn)術(shù)、沒有戰(zhàn)略”和“注重一城一池,沒有大局觀念”的鮮明體現(xiàn),雖然滎陽大戰(zhàn)從表面上看是以項羽的勝利而告終,但是真正的勝利者卻是劉邦,除了雙方“中分鴻溝、楚河漢界”,韓信還控制了整個黃河以北的廣大區(qū)域,形成從北面、東面包圍項羽的態(tài)勢,為最終的十面埋伏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石。
4、虛心學(xué)習(xí)競爭對手的優(yōu)點:論個人天賦,項羽應(yīng)當強于劉邦。但為什么二流的劉邦最終戰(zhàn)勝了一流的項羽,關(guān)鍵因素之一就是劉邦的“三善”:善聽、善用、善賞罰。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劉邦是一個從諫如流、善于傾聽;能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崗位;獎賞分明的優(yōu)秀領(lǐng)導(dǎo)人。而反觀項羽,這三個要素沒有一項能得“及格分”。因此,最終的勝負可想而知了。這點同樣適用于現(xiàn)代企業(yè)和企業(yè)家,重視競爭者研究,無論是系統(tǒng)的“對標”、“競爭者分析”還是“競爭者情報收集”永遠都應(yīng)當是企業(yè)的一項重要工作。因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不殆!
《史記》讀后感7
今天開始休假,在開車回老家的路上聽《王立群讀史記之漢武帝》,其中我覺得很值得思考和學(xué)習(xí)的觀點有:
情商低,好運也無法長久 - 王娡和栗姬
栗姬無疑曾經(jīng)是個好運的女人,年輕貌美的時候就交給漢景帝,深得寵愛,又在薄皇后無子無寵的情況下,生下的黃長子被立為太子。看起來她的地位是無可動搖的,她的心里也一定是這樣想的,再加上她單純,幼稚,沒有什么心機和政治頭腦,于是為了吃醋而對常給老公進獻美女的長公主冷漠,為了吃醋在皇帝病重托付的時候出言不遜。
運氣好的人最容易犯的錯就是,以為自己會一直幸運,因為自己的幸運不會被別人搶走。而運氣不好的人往往從更卑微的處境起步,但是更懂得籌劃與經(jīng)營;運氣不好的人也更懂得舍棄可以不計較的,專注努力抓住最關(guān)鍵的。王娡就是很會經(jīng)營,她是在生下一個孩子之后離婚改嫁,嫁給了漢景帝,生活的閱歷一定已經(jīng)給了她超過栗姬的成熟和智慧,有著一種與單薄的年輕貌美不同的成熟魅力。王美人的孩子是漢景帝的'第10個兒子,但是她步步為營最后讓自己的兒子成了太子,并且漢景帝晚年能夠為了讓她的兒子做一個平安太子而花費那么多心思。在這個過程中,不僅要幫助兒子PK贏比他年長的9個皇子,又要防止新得到皇帝寵愛的美女和皇子不會取代他們母子。
能笑到最后的人也必須是個不與命運里改變不了的部分做無謂斗爭,懂得抓住重點去改變你自己能夠改變的方面的人。栗姬糾結(jié)得是和皇上之間的所謂專一的,山盟海誓,?菔癄的愛情,她用無用的怨恨去與改變不了的命運做無畏的斗爭,怨恨咒罵漢景帝,長公主,漢景帝寵愛的其他美人,漢景帝的兒子們。與栗姬犯了同樣錯誤的就是同樣結(jié)局悲慘的漢武帝的皇后陳阿嬌。而 王娡是更看得清自己的處境,她不糾結(jié)于爭風(fēng)吃醋,步步為營地爭取能夠支持自己的人,把處境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轉(zhuǎn)變。薄太后和呂太后都曾經(jīng)面對被丈夫冷落的艱難處境,但是她們都懂得適時忍耐,適當謀劃自己的人生。
蒙曼對武則天的一句評價就是,“一般人是有好機會也不一定能抓得。荒苋耸怯袡C會就能抓得;而強人是沒有機會也要創(chuàng)造機會的人”。無聲勝有聲,無招勝有招- 漢文帝和漢景帝
他要面對的是后宮里機關(guān)算盡的幾代人,包括竇太后,他的姐姐長公主,他寵愛的美人們,他的兒子們;還有前朝有著各自價值觀和打算的大臣們。 他默默地看著后宮,朝臣等一切的明爭暗斗,默默地按照自己的打算隨機應(yīng)變地利用可以利用的資源,所有的這些人都成為他手里這盤大棋局的棋子,可見他是個 深諳權(quán)術(shù)的人 。
不是每件事你都要各自折騰,四處親歷親為的,你要學(xué)會用腦子,合理規(guī)劃和利用資源。 懂得如何經(jīng)營,比使蠻力要重要的多。不是你越辛苦,做的越多,就能得到的越多,離你的目標就越近。選擇,方向,或者叫策略比你的努力要重要的多。
【《史記》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讀《史記》有感:身殘志堅 功成《史記》05-06
讀史記心得08-31
《史記》的閱讀心得02-11
史記閱讀心得04-07
《史記》閱讀心得03-20
《史記》的讀后感08-16
《史記》讀后感05-17
史記的讀后感12-20
史記讀后感05-08
史記讀后感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