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說新語》讀后感 推薦度:
- 世說新語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推薦)《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當(dāng)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是時候?qū)懸黄x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世說新語》的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1
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并恒自經(jīng)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有人詣見料視財務(wù)物,客至,屏當(dāng)未盡,余兩小麓,著背后,傾身障之,意未能平;蛴性勅睿娮源祷鹣炲,因嘆曰:“末知一生當(dāng)著幾量屐!”神色閑暢。于是勝負始分。意思就是:祖少士貪財,阮遙集愛好木屐,都是經(jīng)常自己籌劃管理。同樣是一種毛病,可是還不能由此分出兩人高下。有人到祖少士家里去,看見他正在清點查看財務(wù),客人到了,還沒收拾整理完畢,剩下兩只小木箱,便放在背后,側(cè)著身子遮擋,心神無法平靜。又有到阮遙集家里去的?匆娝谟H自用口吹火給木屐涂蠟,因而嘆息到:“不知這一輩子會穿幾雙木屐!”神態(tài)安閑自在。于是兩人的高下才分出來。
讀完這一則我不禁為祖少士的毛病而笑出來。錢乃是身外之物,人死了不能把錢帶走,人活著也不能把錢看的太重。錢雖然是人人都渴望的得到的東西可是不能把每一塊錢都看的十分重要
那樣的'話將會先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一團糟再把別人搞亂。這就成了得不償失。不僅會搞亂生活而且還會有偷盜的心里總覺的不滿足。這樣最后還會害了自己。“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人們喜歡錢可以,但要光明正大的得到。我們要學(xué)會以一種視金錢如土的方式去看待金錢。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些人把金錢當(dāng)作一種工具去做壞事。收買人心。錢會使人走向犯罪的道路。錢畢竟不是萬能的。所以還是讓我們以一種正確的心態(tài)去正確的認識金錢不能夠被金錢所迷惑不能被金錢所利用。
我們只有正確的看待金錢才不會讓生活被金錢所搞亂。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2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本書。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xué)等三十六門,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讀了《世說新語》里的一篇文章。這則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的反對。王朗不解地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呢?”華歆最后答應(yīng)了。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又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世人便根據(jù)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作的德行優(yōu)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于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現(xiàn)更貼近喜歡的答案。但是,后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那個想拋棄那個人的真正寡情人卻是王朗!關(guān)鍵時刻,心里只想著自己,沒有責(zé)任心,太自私。而華歆,雖一開始拒絕,但一旦答應(yīng)了就堅持到底,這說明他既是一個重誠信、守承諾的君子,又是一個遇事深思熟慮、穩(wěn)重靠譜的.人。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fù)也!本褪钦f,只有合理的的承諾,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承諾之前必須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不能為了沽名釣譽而輕易許下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負責(zé)到底,因為承諾即意味著責(zé)任。
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華歆一樣才行,做一個有責(zé)任心、敢擔(dān)當(dāng)?shù)娜,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3
這本書是初二時老師發(fā)給我們的,班里人人一本,起初,捧著她我并不開心,我不喜歡文言文,因為每每語文考試時,最令我頭疼的不是繁瑣的閱讀,不是麻煩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簡短的文言文。就是這一小段文字,我卻幾乎看不大懂,半猜半會的勉強去寫題目。
《世說新語》這本書是一部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的書,一個個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這本文言文體現(xiàn)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幾個字卻能表達出豐富的內(nèi)容。敘事簡明,精煉生動。對于這本好書,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說新語》的過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讀一個故事我就能有心得體會。這樣摘抄久了,借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譯和導(dǎo)讀,我能了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測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譯,查漏補缺,在文言文閱讀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等三十六類,我領(lǐng)悟最深的是《德行》。《舍生取義》中的荀巨伯面對胡賊攻郡,“寧以吾身代友人命”,雖然我不太相信最后的結(jié)局“遂班軍而還,一軍并獲全”。但我想已經(jīng)是對荀巨伯很大的贊美了,危難之中不棄朋友,可謂是充分展示了舍生取義的意思。胡賊的撤軍也展現(xiàn)了東漢以德為上的人物評價標準。宋劉辰翁云:“巨伯固高,此賊亦當(dāng)入德行之選矣!边@種品德是珍貴的,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
在看過《國寶之忠》的正文后才知道,這個忠理應(yīng)打上雙引號,奸邪的王國寶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撓孝武帝見王徇之事可見他的陰暗心理和卑劣行為。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們應(yīng)該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錯誤。對待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應(yīng)該尊之敬之,向他學(xué)習(xí),憑借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礙他為國家作貢獻,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脅到自己,這是自私愚昧的行為,孝武帝親近他,是一種可貴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對這一信任的踐踏。
《世說新語》是一本好書,對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好處,讀過它后,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4
在《世說新語·方正第五》中,講到了丞相王導(dǎo)剛到江南想結(jié)交攀附吳地人士,就向太尉陸玩提出結(jié)成兒女親家,陸玩回復(fù)說“培塿無松柏,薰蕕不同器!蔽覀兿葟乃尼屃x入手:培塿是土丘;薰為香草;蕕為臭草。小土丘是長不了大樹的,香草和臭草是不可能裝在同一個器皿中的。這句話也就是告訴我們正決不與邪同流合污,前句意味著環(huán)境與事物成長的關(guān)系,后句則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道理。那我們是否可以在生活中也運用這種思考?
設(shè)想兩個不同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一個烏煙瘴氣、嘈雜、每個人自私相處,另一個則是書聲朗朗,遵守紀律,每個人之間充滿了友愛,大家互相包容,互相幫助。那么哪一個更適合學(xué)習(xí)呢?我想應(yīng)該是后者。環(huán)境對一個人很重要,特別是自控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的,我們?nèi)绻在那種惡劣的環(huán)境中學(xué)習(xí),不但不可能進步,反而很可能會斷送自己的前途。我們應(yīng)尋找適合學(xué)習(xí)又適合自己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去學(xué)習(xí)。想想“孟母三遷”,為什么孟子的母親要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不就是為了給孟子一個良好的學(xué)習(xí)環(huán)境嗎?在生活中,環(huán)境造就人才。
同類的物品常常聚放在一起,只有興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才常在一起,我認為后句更深的意思應(yīng)該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边@就是在告訴我們交友時擇友的重要性。呂德勝說“要成好人,須尋好友!比绻阌幸晃黄沸圆辉趺礃拥呐笥,那么你應(yīng)該遠離他,因為你們朝夕相處,他的惡習(xí)很容易就會“傳染”給你,但如果你有一位善良且品德良好的.同學(xué)、朋友,你會被他優(yōu)良的作為所影響,久而久之你也會踏上一條通往優(yōu)秀的路。我們交朋友時要有自主的判斷力,不能因為兩人愛好相同就不看別的方面,這是“管中窺豹”。
瞧啊,《世說新語》的句子,短短十幾個字卻耐人尋味,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去解讀!妒勒f新語》告訴我:環(huán)境造就人才,交友須擇友。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5
讀完了《世說新語》,我不禁對書中的人物充滿了敬意,他們的品質(zhì),是常人所不可及的;他們的言行,是世人所不可表達的,是世人應(yīng)歌頌贊美的。
中國語言文化博大精深,短短的幾句卻足以表達千言萬語,這也是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所在。而《世說新語》中的第二門,言語門,更是讓我感受深刻,受到許多啟發(fā)。
“鐘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藥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鐘毓而后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庇謫枙我圆话荩瑫唬骸巴当痉嵌Y,所以不拜!边@則文言文說的是鐘毓和鐘會兄弟兩小時候,一次正趕上睡覺,一起偷藥酒喝。他們的父親已經(jīng)睡醒,但暫且裝作睡覺看看他們想干什么。鐘毓先行禮,然后在喝酒;鐘會只喝不行禮。父親問他們這樣做是為什么?鐘毓說:“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我不敢不行禮!倍姇⻊t說:“偷酒本來就不合乎禮儀,所以我不用行禮!
看完之后,我覺得二人的'回答精彩絕倫。鐘毓的回答很妙,鐘會的回答更妙。就是用來完成禮儀的,喝酒卻不行禮,就是一種不禮的表現(xiàn)。不過,偷酒本身不合乎禮儀,怎還稱得上上有禮或無禮呢?他們兄弟兩雖然還只是小孩,可是他們說出的話卻如此深奧,正是體現(xiàn)了他們兩個的思維敏捷。短短兩句話,卻可引發(fā)人們深刻的思考,這難道不讓人贊嘆嗎?
可這點也引發(fā)了我的思考,為什么古代人能說出如此有哲理的話語,而我們卻不可以?我覺得,歸根到底,還是在于我們學(xué)的不夠多。“學(xué)無止境”,學(xué)習(xí)是沒有到底的境地,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擁有的知識量是多么的渺小。我們這短短幾年的學(xué)習(xí)時間,才相當(dāng)于在知識的大道上邁了一小步!盎畹嚼,學(xué)到老”,后面學(xué)習(xí)的漫漫長路,還需要我們一點一點地去征服。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6
魏晉時期,有許多故事反映了當(dāng)時的名士風(fēng)度,主要表現(xiàn)在:清淡、飲酒、服藥和隱逸!妒勒f新語》這本書大多講的是清淡,類似于現(xiàn)在的談?wù)撘恍┦隆?/p>
令我記憶猶新的就是鄧艾口吃的那篇,鄧艾善于辯論,別人嘲笑他一直說:“艾……艾”到底有多少“艾”時,鄧艾說:“鳳兮鳳兮,也只不過一只鳳罷了”。不愧是當(dāng)年的晉國大將!
另一篇就是《陳太丘與友期》。陳元方還小,卻也能言善辯,當(dāng)他父親陳寔的朋友毀約,并對著他本人罵他父親時,元方向這位“友人”指出:“你不僅毀約遲到,還沒有信用,對著別人家的兒子罵父親,則是沒有禮節(jié)!庇讶酥e后,想與陳寔握手致歉,可元方進了家門口頭也不回。雖說這樣不不好,但試問,如果有人當(dāng)著你的面把你父親罵得狗血淋頭,你會與他握手嗎?如果是我,我就會和元方一樣“入門不顧”!
而我認為《世說新語》與我做過得最像的一件事,也許是“荀巨伯遠看友人疾”那一篇呢!我也曾經(jīng)為了朋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只不過沒有荀巨伯那樣的“死心眼”而已。其實古代人還是挺講義氣的,朋友病了,又逢故人來襲,荀巨伯沒辦法,只能到胡人面前代朋友死;若換成我,我一定帶著朋友逃跑,卻無代死之心。正因為荀巨伯的那種“愿陪死”之心,打動了野蠻的.胡人。胡人是游牧民族,不懂禮節(jié),但被荀巨伯打動后,說自己這不講道義的人進入了講道義的地方,便撤退了。原來一個人的道義可以具有這樣大的震撼力!
《世說新語》故事大大小小約一千多個,例如《言語》中的“一覽無馀”、“千里莼羹”,《文學(xué)》中的“才高七步”、“相煎何急”等等,篇篇都能給我們以很大的啟迪。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7
《世說新語》作者是劉伶,西漢時期著名的文學(xué)家。他留下的詩篇流傳了千古,為人生性放達任情,與阮籍關(guān)系頗密,是為摯友。身為劉伶摯友的阮籍作為竹林七賢之一,想必擁有著世人都知曉的高尚品行和節(jié)操。但恰恰相反,他有著與劉伶相近的性格,阮籍作為西漢時期豪放不羈的代表人物,與他一同出現(xiàn)的往往是不行于禮,品行不端。這種性格除了表現(xiàn)在了阮籍的日常生活之中,更是表現(xiàn)在了他的為人處事中。
按照古人的習(xí)俗,親近之人去世之后是需要進行服喪,以表達自己作為子女的孝心和悲傷,通常服喪期是三年,且在此期間不可以喝酒吃肉,否則便是不敬。但阮籍的母親去世后,阮籍并沒有按照這個規(guī)矩進行,仍然參加宴席,并喝酒吃肉。有一次在晉文王宴請眾賓客時,阮籍一如往常的參與,何曾覺得這樣不得體,是不孝,并告知晉文王讓其罷免阮籍的官職。晉文王沒有這么做,反而維護了阮籍。阮籍是真的不懷念母親嗎,并不是,他只是不善于表達,沒有把自己的悲傷表現(xiàn)出來,在《世說新語》中有這樣一句話是寫阮籍知道母親去時候的表現(xiàn),“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哀嚎一聲,并因此吐血,萎靡不振了很長時間,這種悲傷并不假,是當(dāng)時大多數(shù)人都無法比及的,那種流于形式的孝子行為,真的要大力推崇嗎?那種悲傷可能就不會是悲傷了,只是向世人證明的一種形式,形式上的.悲傷遠比實際的悲傷更為不恥。
阮籍的內(nèi)心是悲傷的,卻也是慶幸的,他可以在母親在世的時候盡孝,而不需要再母親去世的時候做一些沒有必要的悲傷,他無疑是豪放的,更是灑脫的。只是他的行為在當(dāng)時并不被認可,只能在后世被我們稱贊,著實可悲可嘆!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8
《世說新語》是一部專門記敘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高士名流之言談舉止的小說集,向來被視為魏晉“志人”小說的典范。
在世說新語以前,也曾出現(xiàn)過不少軼事小說。今天所見的世說新語雖然已失去原來面目,但從其流傳來看,還是較為完整的,也透露出它在歷代普遍受到重視的價值。在魏晉南北朝的「志人」軼事小說中,世說新語因其廣泛豐富的'內(nèi)容涵量和純熟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被推為當(dāng)之無愧的佼佼者,也確立了他在中國古代小說史上承先啟后,不可忽視的地位。
我對德行方面有一些初步的認識。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dāng)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后來有一次,兩人曾經(jīng)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于是管寧拿刀割斷草席,分開而坐,向他說:“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為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
《世說新語》是一本難得的好書,可以一遍又一遍的讀它。它不但讓我們能快速了解魏晉時期的風(fēng)流人物、時代精神和各種歷史知識,它總能在不經(jīng)意間給我們指引做人的道理、處事的方法等。最重要的是它還培養(yǎng)我們對古文的閱讀興趣。
愛上它——《世說新語》很容易。
只要你愿意走近它,相信你一定對它愛不釋手——閱新語、明事理!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9
暑假期間,我喜歡上了一本名叫《世說新語》的書,我被里面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文言文的魅力所吸引,簡短的文字,蘊含了無窮知識,它讓我眼界大開。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編寫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我覺得最富有哲理的是《言語》,寥寥數(shù)語的小故事卻訴說著發(fā)人深思的大道理。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fā)展到必須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戳恕妒勒f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資料和形式了。也能夠說它是一部魏晉風(fēng)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fēng)流是一種人格美。當(dāng)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dāng)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因此名利面前很容易看出一個人的品性。舉例來說,管寧與華歆是好朋友,有一天他們共同在菜園里種菜,勞作中他們翻出了一塊金子。管寧沒有撿起金塊,而是把金子視作土塊,繼續(xù)干活。華韻卻把金子拿在手里,反復(fù)地看不忍丟棄,導(dǎo)致管寧對他心存芥蒂。還有一次,兩人一起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路過,引起大家圍觀。華韻丟下書本也去湊熱鬧,管寧心里十分不滿。于是,他拿刀割斷草席,和華韻分席而坐,說:我們不是朋友!因為管寧發(fā)現(xiàn)他們兩人的價值觀截然不同,華韻太看重金錢和名利。而華韻因此失去了一位人生路上的`真正益友。這就是著名的管寧割席的故事。
這個故事雖簡單但道理很深刻。我絕不會學(xué)華韻,不是自己的東西,我絕不存占有之心,我絕不為名利失去自己的良知!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我要依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真正的人生價值。
因為《世說新語》里面這些短小精悍的小故事,我的整個暑假才變得意義非凡!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10
“我是李府君親!奔韧ǎ白。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dāng)了了!”韙大踧踖。
譯文:孔文舉十歲時,隨他父親到洛陽。當(dāng)時李元禮有很大的名望,任司隸校尉;登讓拜訪的都必須是才子、名流和內(nèi)外親屬,才讓通報。孔文舉來到他家,對掌門官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苯(jīng)通報后,入門就坐。元禮問道:“您和我有什么親戚關(guān)系呢?”孔文舉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jīng)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這佯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李元禮和賓客們無下贊賞他的聰明過人。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文舉的應(yīng)對告訴他,陳韙說:“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未必出眾!蔽呐e應(yīng)聲說:“您小時候,想必是很聰明的了。”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讀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我認同,亦對此感慨良多。
我想到了古時方仲永早慧的故事。方仲永的父母教孩子學(xué)會了耍小聰明:“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逼涓改覆恢雷约鹤尯⒆影崖斆饔迷诹瞬磺‘(dāng)?shù)牡胤,這是一種短見的'聰明,父母無視這點,就極易會讓孩子把小聰明的習(xí)慣內(nèi)化為他們的人生觀,這也直接導(dǎo)致了方仲永的悲劇命運。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凡是有大成者,皆認為耍小聰明終究會讓自己栽跟頭。那是因為耍小聰明的人會在成長中離大智慧愈來愈遠。因為愛耍小聰明的孩子,他們會習(xí)慣性地不愿意付出、不踏實履行自己應(yīng)有的責(zé)任、不認真完成自己應(yīng)該完成的事情。芥川龍之介說,天才的悲劇在于被小而舒適的名望所束縛。門捷列夫說,沒有加倍的勤奮,就既沒有才能,也沒有天才。德懷特說,所謂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一句話:天才來自勤奮。
天才未必早慧,大器多半晚成。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11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認為這是一本現(xiàn)代書。但事實并非如此,據(jù)說《世說新語》編于南北朝時期,是一本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最終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啊?這本書不是收錄故事嗎?怎樣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并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稍倩仡^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先《世說新語》分為三十六章,每個章節(jié)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為,收錄了必須篇數(shù)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頭,都標有注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么,《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么?它里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比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獲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也許會后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首先,這本書編得十分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diào)的歷史記載。并且它把諸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讓人查閱起來很方便,一目了然。
其次,它經(jīng)過故事傳播著道理,看著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我們就會明白,哪些人是學(xué)習(xí)的典范,哪些人是“負面教材”。
最終,這本書讓我收獲了許多知識,不僅僅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xué)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其中有的規(guī)律,進而了解了古文的規(guī)格與韻律。明白了古文的.字代表什么意思。這樣一本好書,誰會不喜愛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有想到歷史遇見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識的火花。真心期望大家一齊來讀這本好書,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禮貌歷史!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12
本想以一句“無甚意思,不讀也罷”作為對這部書的評價,但細想之既然費了些氣力去讀,不妨多花點筆墨來談一談這部名氣不小的《世說新語》到底講了什么。
《世說新語》為南朝人劉義慶編撰的一部志人小說,按內(nèi)容分類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xué)、方正等等三十六篇,共一千一百三十則小故事,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二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言談風(fēng)尚和瑣聞軼事,內(nèi)容涵蓋政治、思想、道德、文學(xué)、哲學(xué)、美學(xué)等諸多方面,簡言之,這是一部記錄魏晉清流名士的.小小說,其中很多故事我們要么在中小學(xué)學(xué)過,如“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要么早有耳聞,如“阿堵物”等。
那么,讀此書的意義何在?私以為更傾向于研究魏晉歷史文化的學(xué)術(shù)資料,或作為了解該時期文人精神的佐據(jù),而名士思想非我等后人學(xué)習(xí)的榜樣,至少大部分不是。究其主要原因在于當(dāng)時動蕩的社會和政治背景,名士的很多思想和行為為避世之舉,如過度飲酒、縱欲享樂、清談、服藥、隱逸等,看起來接近于道家的出世精神,其實與道家之內(nèi)核遠矣。名之為名士風(fēng)度,實則是消極人生,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相悖。又其中人物太過繁瑣,關(guān)系復(fù)雜,很多篇讓人摸不到頭腦,不知所云。
以下?lián)裥┢苛兄⒑喺撝?/p>
德行第一、規(guī)箴第十、賢媛第十九:可讀,包含慈、儉、謙、孝、義、禮,直接讀譯文即可。
雅量第六、識鑒第七:可讀譯文概覽。
言語第二、品藻第九、捷悟第十一:除卻抖機靈之語,便是拍馬屁之言,巧言令色,鮮矣仁,鮮矣仁,諸君豈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乎?此中名士修為已差矣,草覽即可。
政事第三、賞譽第八:機巧偏多,實義偏少,況且過時,實無趣味,不讀也罷。
文學(xué)第四、方正第五、夙惠第十二:無甚意思,不讀也罷。
錢穆先生在《中國思想史》中這樣評價魏晉名士:“他們的人生陷入虛幻玄想,最多是一種“藝術(shù)人生”,沒有“道德人生”積極向前奮斗努力的一種堅強精神”,余深以為然。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 篇13
滕梓帆《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等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里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則,每一篇小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或獲得財富,應(yīng)該通過自己的誠實、努力。而華歆呢卻總想著不勞而獲,對于有著華麗車馬的貴人非常羨慕,而把自己應(yīng)該做的,努力讀書提高自己的能力,實現(xiàn)人生目標忘到了腦后。這樣的人喜歡投機取巧,為達到目的',什么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所以,管寧看不起他,選擇了和他斷交。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愛貪小便宜,愛慕虛榮,總想不勞而獲。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耙淮绻怅幰淮缃稹保鳛閷W(xué)生,我們上課時一定要提高效率,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認真聽講,及時消化吸收所學(xué)的知識。學(xué)習(xí)之余,還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我們身邊有些人,卻不懂得之個道里,課堂上盡管一聲不吭,但始終處于游離狀態(tài),什么也沒聽進去,還不得不靠課后很辛苦地花大量時間低效率地補課。
就拿“管寧割席”一文來說,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在一起鋤地種菜。他們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把金子當(dāng)作瓦片一般,視而不見,依舊揮鋤種地,而華歆卻想要拿起來,據(jù)為己有。其二是,兩人在一張涼席上讀書,有華麗的馬車經(jīng)過,管寧不予理睬繼續(xù)讀書,但是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門外湊熱鬧。管寧于是割席和他絕交。
“學(xué)弈”這篇文章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之一。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聽弈秋的教導(dǎo);另一個雖然看似在聽,心里卻想著有天鵝飛來,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兩個在一起學(xué)習(xí),效果卻天差地別。其實這并不是他們的資質(zhì)有差異,而是因為做事的專心程度不同。
《世說新語》中盡管都是一個個小故事,但是都蘊含著很深的哲理,讓我們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書。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世說新語》教學(xué)反思04-21
世說新語教學(xué)反思02-16
世說新語讀后感06-03
《世說新語》讀后感07-12
世說新語讀后感10-31
【精選】《世說新語》讀后感09-03
《世說新語》讀后感09-03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12-09
世說新語的讀后感09-13
世說新語讀后感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