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絲綢之路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絲綢之路讀后感1
此書是由國外的作者編著,中國人學者翻譯,一本關于絲綢之路的帶有一定學術性的書籍。初讀下來,前半部分感覺比較專業(yè),晦澀難懂,涉及到大量的地名、語言、地名,后續(xù)到國內(nèi)敦煌和西安部分才有點感覺。文章是通過絲綢之路的路上各個結點發(fā)現(xiàn)的考古材料進行大量的描述,借用材料得出分析的結論,這種方法理論上是可行的,但也不夠嚴謹,一是我們發(fā)現(xiàn)的未必是事實的全貌,二是作者知曉的材料也未必就是考古材料的全貌;
通過此書,側面印證了我國最偉大的歷史朝代乃是漢唐,漢唐對西域文化的影響久遠,也感謝清朝為我們保留下了這么大的疆域面積;漢唐對西域的影響以軍事實力為先導和實力,再以文化滲透為主流,輔以經(jīng)濟影響;任何時候,如果沒有了軍事實力,那么就是喪失了地區(qū)影響力,就會被更強的軍事組織所替代。
通過大量考古材料顛覆我們對絲綢之路的傳統(tǒng)印象,但正值我國大力推廣以對外貿(mào)易為目的的.“一路一帶”關鍵時期,如無其他目的,純屬學術討論范疇亦無矛盾。絲綢之路概念源于西方德國學者,新史也來源于西方,望我國學者多有建樹,多做這方面的貢獻。
本書展現(xiàn)的多民族融合、歷史的變遷還是值得深思的。不管歷史如何已不再重要,更多的是現(xiàn)在的人和未來的人如何去繼續(xù)創(chuàng)造歷史,遵循歷史的規(guī)律,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一點點東西。
絲綢之路讀后感2
一條絲綢之路,正是一部東方和西方的交流史。經(jīng)過15個世紀的使節(jié)往來、貿(mào)易、戰(zhàn)爭或航海,人們終于懂得馬可波羅筆下的契丹。古代羅馬人口中的賽爾國,原來就是葡萄牙人到1513年才發(fā)現(xiàn)的中國!
絲綢之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武帝時期,張騫出使西域,正因如此,他才開通了這樣一條道路。原本這條道路只是為了找大月氏國結盟,一起打敗匈奴,但是雖然沒有成功,也結交了許多小國,讓漢朝變成了當時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經(jīng)濟大國,隨后這條道路上便開始了貿(mào)易與經(jīng)濟的往來。漢朝的絲綢不斷的出口和各種飾品、蔬菜也從西域領回了汗雪寶馬。以及許多漢朝沒有的許多寶貝,起初這條路并沒有名字,但是到19世紀以后有一位學者來到中國,并給這條路命名為絲綢之路,因為這條路上銷售最火熱的商品是絲綢,所以叫做絲綢之路,F(xiàn)在有許多的商家在絲綢之路上采購,所以中國有了兩條絲綢之路,路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的絲綢之路。絲綢在古代使非常珍貴的,所以古羅馬人特別喜愛絲綢。因此,也間接導致了古羅馬帝國的.衰敗,國王也曾一度下令了好多條禁止禁止絲綢令,但是也毫無作用!
在絲綢之路上不止買賣絲綢。后來還買賣了茶葉,最后佛教也傳了進來、印度教和各種宗教信仰都傳入了中國,使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在絲綢之路的過程當中,中國的航海技術也隨著變得更加強盛,也從絲綢之路傳到了外國。
就是因為這條絲綢之路連接了曾經(jīng)一樣的國度,東方之博,中國陀生兩番,開啟了交流的傳奇,讓中國與外界擁有了聯(lián)系,歷史需要重新開始,重新發(fā)現(xiàn)的中國,也需要重新發(fā)展走向輝煌。
【絲綢之路讀后感】相關文章: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8-19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8-02
有關絲綢之路的詩歌02-22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3-19
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1-12
《絲綢之路》的教學反思02-19
絲綢之路的教學設計08-15
絲綢之路教學設計08-07
絲綢之路教學案例08-15
張騫與絲綢之路教學反思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