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本紀》讀后感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項羽本紀》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項羽本紀》讀后感1
中華民族的歷史源遠流長,翻開司馬遷著述的《史記》,它顫動著我的心靈。
其中《項羽本紀》更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風云際會,一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后即大落,大喜過后即大悲。從笑傲天下,碑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項羽,字子羽,出生在一個世代將門的貴族家庭,他不愿讀書,不學習擊劍,更不愿學識字,只學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兵法,這為他能成為統(tǒng)帥,完成他滅秦的夙愿成了堅固的基礎。年僅二十四歲,擁有如此的雄心壯志,如此遠大的抱負,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嗎?沒有理想沒有抱負的人往往不能成功。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共鳴。
他的叱咤風云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
秦二世二年,一個眼色,立刻拔劍殺死了殷通。混戰(zhàn)中,以一殺百。他的果斷,他的勇猛不得不使我震驚!傲耗苏俟仕览,諭以為所為起大事”他出色的表現在司馬遷眼中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這位光明磊落的千古義士令我顫動。
“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霸王別姬的故事,無不體現到項羽柔情的一面。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愛美人。項羽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認為他既愛江山也愛美人。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因為美色而在四面楚歌時,不開個例會,但試問,面臨生死一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何況項羽身后這個如此乖巧的女子,難怪得到他歡心。這出于項羽的.柔情,他的重情義。這位柔情似水的猛將令我佩服。
兩軍對戰(zhàn),拼死一搏,“所當者破,所擊著服,未嘗敗北”這十二個字是在項羽本紀里,項羽對自己的評價。項羽的一往直前,視死如歸的精神,如果能在如今社會中發(fā)揚,那么會多好?地震當中如果官員也秉著這種精神,那么我想也不至于有那么多的傷亡人員。這為破釜沉舟勇往直前的滅秦功臣讓我感動。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欲,剝削員工的實例比比皆是,為什么就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項羽的果斷,細膩,勇猛,感悟了我。讓我明白到時機是多么重要,情誼是多么的可貴,精神是多么可嘉。
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鼠目寸光,殘暴不仁,妄自菲薄。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對于項伯私訪張良,泄漏軍機,項羽卻沒有誅殺,導致往后與劉邦在求封漢中成了憂患之處。!為了所謂的信任而重用無能的親信,特別是在事業(yè)成敗個人生死的重大問題上重用無能的親信,是如此愚蠢的行為!
項羽在每次戰(zhàn)爭之后,必定屠城;钌匕讶寺窳,人家都已經投降了,還要這樣涂炭生靈,難道這值得肯定嗎?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難道知道贊揚嗎?
劉邦,一個市井之徒,能把一代將相項羽打敗,這似乎是出乎預料。但我覺得是在情理之中!項羽自伺高貴,能力超群,看不起劉邦,就是因為他的嫉恨上頭,才被劉邦看準了弱點,擊得他落花流水,才使賢才都歸心于漢。這使我悟出一個道理,要成為英雄一定要忍耐。做人也一樣,因為一時得暴躁而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是如此的可恨!是如此的后悔!三思而后行!
項羽的濫用私情,殘暴,沖動,無一不警戒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在一個盛行“勝者王侯敗者”的觀念,竟然還有一個失敗了的項羽受到如此的禮贊。他讓我嘆息,讓我感概,讓我傷感,讓我敬佩。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揮之不去,詠之不足。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地評價著。
《項羽本紀》讀后感2
“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臥龍”和“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后世對于司馬遷和《史記》的評價。而項羽又是史記十二本紀中唯一一個沒有統(tǒng)一中國而被列入帝王行列的人物。
項羽本紀從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起兵到最后自刎烏江,歷史跨度八年。期間不乏被廣為流傳的“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最后楚漢相爭并于漢。歷史在這里沒有用最通常的評價標準:“成王敗寇”去評價項羽,而把他和劉邦都評為英雄。劉邦更偏向梟雄,而項羽則更是本色的英雄。從看見秦始皇巡游時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項羽便展開了他敢愛敢恨的一生。
因為不忍看到士卒忍饑受凍而主帥卻置酒高會,他奮起殺帥奪印,帶領楚軍破釜沉舟九戰(zhàn)破秦軍于鉅鹿城下;因為看不慣天下黎民飽受征戰(zhàn)之苦,他竟然在兩軍陣前要求劉邦出來與自己單挑來決一雌雄;因為一個紅顏知己他甚至猶豫不決,打算放棄突圍的機會;因為自己沒能把當年跟自己一起起兵的八千士卒帶回去而只把跟隨自己的烏騅馬交給了亭長,自己卻寧可自刎于滔滔烏江前。項羽的`一生活的更像一個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歷史書卷上的人。
以古觀今,雖然已歷千年,但是人們談起項羽卻還是唏噓感嘆。為什么,因為雖然時一切已過,英雄也有江水這歸處,也許這是一種榮耀。長江邊李清照是否為項羽嘆息,“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笔欠褚嗍嵌嗌偃说母醒?只因那亂世不滅的光華。
項羽有太多的遺憾,或者說本該成為英雄的人卻無法成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亂世中綻放了未有的光華,他的傳奇讓人覺得劉邦、韓信只能做亂世的配角。
有人說項羽除了打仗其它都不行,于當時的百姓無益,這樣的人出任首領注定就是個悲劇。
他本可騎馬追風。他的自負讓人羨慕,但風中的低語卻訴說著自負所帶來的危難,項羽的死是歷史的遺憾,他未能有完美的結局,畢竟這不是故事。
《項羽本紀》讀后感3
說起項羽,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在他24歲時舉起千斤大鼎,由此有了“力拔山兮氣蓋世”。通過巨鹿之戰(zhàn)中的神勇表現,又有了“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但我想說的是項羽只適合當一個小卒,或者是一個百夫長。項羽的神猛,是毋庸置疑的,在當時秦軍是非常強大的,但是在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憑借幾萬楚兵與十幾萬秦軍對抗,結果打敗秦軍。殺蘇角,俘王離,涉間不降,自燒殺。而且項羽還憑此一戰(zhàn)留下了“破釜沉舟”這樣的成語。在那時,項羽的人氣大漲,有許多人都投奔他,在他的帶領下秦國很快就滅亡了。
以上都是項羽一生中最輝煌的戰(zhàn)績了,但我想說的是項羽太過魯莽,在巨鹿之戰(zhàn)時,他直接進軍敵人的內部,可他卻沒想過,如果兩翼的敵軍包圍起來了,那么項羽就會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中。那么他也只能戰(zhàn)死沙場了。當在“鴻門宴”那一個場景。項羽在軍事上的不足已經被暴露得很明顯了。在自己的勢力中有謀略家,而且還是對于自己比較親的親人---范增。但是項羽卻不聽自己的義父范增的意見,而是去聽信劉邦的謊言,這是很不明智的。應為在當時,咸陽已破,劉邦的軍隊雖在霸上,但當劉邦的任何舉動有反常時,項羽就應該小心提防著劉邦啦,應為在這時一般是有野心的侵略家現身奪權的時候了。所以項羽應該立即殺掉他,永除后患,不給劉邦任何可以活著出去的'機會。再者說,父親是不可能會傷害自己的兒子的。但是項羽還是相信了自己所為的兄弟。這表明了項羽的重義氣,同時也體現了項羽的單純。
總而言之,項羽只適合當一個小兵。他用他的勇氣,可以鼓舞我方的士氣,但是他的軍事謀略很差,如果有一個不小心就可能斷送幾千條生命,所以他不適合當一個謀略家,在軍事中,不是所有人都會上陣殺敵,但有時只他一人之力可破敵方十萬大軍,由此可見軍事策略的重要性。而且項羽也不是一個愛才之人。張良,韓信等當代名人從他的手中溜向了劉邦的手中,變成了劉邦的心腹,這是令人感覺非常惋惜的。
《項羽本紀》讀后感4
大概是以前電視連續(xù)劇“神話”看多了,總是對項羽有著莫名的崇拜感。他是那般神勇,他一出現便可改朝換代;他是那樣的有魄力,即使力量懸殊也照樣戰(zhàn)無不勝;他是那般的重義氣,就算可能被他人滅國也不會想著去殺害自己的兄弟。但是,看完《項羽本紀》,史作巨家司馬遷以睿智的眼光、精妙的筆法,如同穿越時光般的將那個血染夕陽的`項羽展示在我們面前,也讓我對項羽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項羽堪稱一代梟雄,在當時歷史同樣賦予了他一個當英雄的機會。項羽出生為楚國帝王世家,秦滅六國,項羽自然要擔起復興楚國的重擔。秦王游歷會稽時,項羽豪言:“彼可取而代之也”此時項羽雖然年青,身邊也只有項伯一人,卻顯示出一副“初生牛犢不怕虎”姿態(tài),他的志向和氣魄實非常人能及。只是在短短數月之間,項羽麾下士兵六七萬,并且在不斷的發(fā)展壯大。秦軍向來稱為虎狼之師,但是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卻可以以少勝多、大敗秦軍,這足以彰顯項羽的軍事能力。項羽面對強大的秦軍,毫不畏懼,破釜沉舟、背水一戰(zhàn)。他下令中軍“猛如虎,狠如羊,貪如狼,強不可使者,皆斬之!庇谑浅娛繗獯笳,勢如破竹。但是我更愿意相信項羽的勝利歸功于那句“得人心者得天下”。秦王暴政,民不聊生。楚君起義,除暴安良。項羽得了民心,才能招致名士將士來投,才能使得二十萬秦軍投降。項羽借楚王的名義斬殺宋義,收其黨羽,軍力更加強盛。汗水之戰(zhàn),鄣邯招降,最后直搗秦都咸陽,項羽立下千秋偉業(yè)。
也許上天給項羽的使命就只是滅秦而已,他注定要做一個亂世的悲劇英雄。項羽滅秦走上人生的巔峰,自此其榮耀的光芒便開始消散直至烏江自刎了此余生。項羽一生犯了太多的錯誤,才讓他成為了亂世的失敗者。一,巨鹿之戰(zhàn)中項羽坑殺20萬秦兵,這是他失敗的起點。因為項羽多疑坑殺了投降的士兵,他坑殺的不僅僅是20萬的秦兵,更是千千萬萬的民心!八畡t載舟,水則覆舟”,項羽至死都沒有明白這個道理。二、火燒咸陽。咸陽作為秦都,然而楚人一炬,可憐焦土。一方面,項羽焚毀的是大量的珍器重寶,另一方面他更加深了秦人對楚國的仇恨。三、優(yōu)柔寡斷,當斷不斷。當初天下初定時,項羽本應該聽從范曾之言,以四十萬兵力從鴻門進攻霸上,殲滅劉邦。在鴻門宴上,項羽更不應該放走劉邦養(yǎng)虎為患。四、項羽太過自負。韓信曾經投靠項羽,卻不被項羽看重、反而被趕走。項羽多疑,才會遭受陳平離間計。項羽趕走范增,落得孤軍奮戰(zhàn)。項羽如此,則身邊無忠信之士,只剩的虞姬相伴左右。最后卻落得霸王別姬,當四面楚歌之時,項羽已注定兵敗垓下。然而項羽并沒有醒悟,依然引兵進攻漢軍,這些只是為了證明:“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最后漢軍圍攻時,項羽卻自負的以一句“無顏見江東父老”,烏江自刎。殊不知退居江東,亦可東山再起,留下了歷史的遺憾“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故人已去,留下的是悲劇。以史為鑒,可以明得失。項羽的失敗留給我們后人的應該是教訓、是經驗。
《項羽本紀》讀后感5
我認為項羽之所以沒有打敗劉邦就是因為他在政治上太幼稚單純沒有經驗沒有學會君王應有的———忍從本紀看出司馬遷對項羽有很多惋惜之情~~項羽支持無降論滅掉20萬降兵各有各的看法最重要的是你自己讀完后的感覺本人還是喜歡項羽的喜歡他的霸氣~~烏江的水滔滔流著,他身負重傷,接他的船就在江邊等著他。劍鞘不知去了何方,他倚著劍,仰天長嘯“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然后,拔劍自刎。
遙想項羽當年,“力拔山兮氣蓋世”,馳騁中原,縱橫大河上下,函谷關內外,以破釜沉舟的膽略,消滅秦軍主力。所向無敵,叱咤則風云色變!绊椉贂r,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姓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可見其少時志向之遠大。巨鹿之圍,“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他以其過人的卓識和非凡的膽略,以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魄,成就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巨鹿之戰(zhàn)。使得“百二秦關終屬楚!比绱艘晃恢笓]千軍萬馬,馳騁沙場,令“諸侯將莫敢仰視”的將軍,是何等的威風凜凜,豪氣沖天!鴻門宴上,亞父的暗示他不是熟視無睹,項莊舞劍時,只要他阻止項伯“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只要他一個手勢,或者一個眼神,項莊就可刺劉邦于座。但是他沒有,不是他不知道縱虎歸山,后患無窮,而是他“愿與漢王挑戰(zhàn)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彼皇切∪,而是君子,是男兒,是大丈夫,他不行小人之計,這不是婦人之仁,而是君子之度。
世間無常勝將軍。垓下之戰(zhàn),項羽平生第一次陷入了重重包圍之中:兵無糧,馬無秣,外無援軍。在這四面是一片大平原,無險可守的垓下,是不能打持久的堅守戰(zhàn)的。他是軍事天才,深知這一仗的敗局以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圍求生。打成這樣的結局,他心中異常難過。然而,勝敗乃兵家常事,這也是無可奈何的。
夜已深,他無法入睡,他此刻的`心情只有他和他的虞才能夠明白。他坐在帳中,與虞相對而飲,由于他此時正處在極度煩惱而又極度興奮的狀態(tài)中,學書“足以記姓名”的他竟吟出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钡暮肋~詩句。虞姬則和唱說:“漢兵以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英雄也是人,英雄也有愛有恨,更何況項羽是一個至情至性之人,當虞姬拔劍倒地時,不流淚地蓋世英雄,萬感交匯,抱住他心愛的虞,放聲痛哭。誰說劉邦是英雄,為了自己能夠活命,不顧老父生死,將與自己同車而坐的兒女雙雙推下車,這樣的人能是英雄嗎?大家請看,英雄懷抱愛姬,以劍掘土,然后,將虞的首級埋了下去。最后,淚流滿面的項羽霸王別姬。如此重情重義之人,英雄,他當之無愧!烏江邊上,他笑著選擇了死亡“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試問天下能出此言者幾人?他寧死也不肯過江東,“不成功便成仁”,“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項羽是失敗了,然而他敗的豪壯,他敗亦為英雄!不像劉邦,雖然他贏得了漢室四百多年的基業(yè),但是中國人自古以來不以成敗論英雄,他終究沒有贏得這個美名!項羽,我心目中的英雄!你無愧與“西楚霸王”的美稱。
《項羽本紀》讀后感6
項羽求學無耐心,“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膘妒琼椓耗私碳ǎ笙,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雖不肯學,鉅鹿之戰(zhàn)卻能以破釜沉舟的勇氣,大破秦軍;戰(zhàn)場英勇無比,無懼無畏;但鴻門宴上卻又優(yōu)柔寡斷,沒能狠下心殺劉邦。
有勇無謀、用人不當、偏聽偏信,失去將士謀臣之心;性格殘暴又讓其失去民心。性格上的嚴重缺陷,即使連續(xù)多場大勝,卻因一場大敗,而無力回天,感嘆“時不利兮騅不逝”!甚至沒有臥薪嘗膽、東山再起之心。
讀史讀古人,除了向古人學習,更重要的是自己從自身上反思。說項羽身上有性格缺陷,那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呢?
我們身上沒有項羽的勇就罷了,但我們都有各自不同的缺陷。
比如,項羽求學無恒心,淺嘗輒止,我自己又何嘗不是呢?讀書不夠深入,甚至堅持也沒能堅持多久。五十步笑一百步而已。
不管求學,還是工作,或者精通一項技能,莫不是在孤獨中孜孜以求、試錯、反饋、練習、繼續(xù)嘗試,周而復始,經年累月才能有所成,卻又往往急功近利、毫無耐心。
比如,聽不得別人的忠言逆耳,雖沒有項羽的憤而殺人,卻也常常聽不進良言。
至于謀略、策略,不管學習,還是成長,都可以慢慢學習、成長,關鍵是即使遇到挫折,也堅持,培養(yǎng)自己堅毅的性格。
陳星潤: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夏日絕句》
我只能說,造化弄人。項羽只應該是一位杰出的軍事家,他有超群的軍事統(tǒng)帥才能,戰(zhàn)場上豪氣蓋世,叱吒風云。他能夠以自我為中心,出奇制勝,一生經歷大戰(zhàn)十余次。然而,他在軍事上取得成功的優(yōu)點恰恰是使他在政治上一敗涂地的制約。
太史公在《史記·項羽本紀》并沒有過多的否定項羽,但我們要了解項羽不能僅僅依靠《史記·項羽本紀》,在《史記·高祖本紀》、《史記·淮陰侯列傳》等文章中都有對項羽的記敘。
項羽是一個有著堅定的信念的人,在他的手下數以萬計的生命逝去,只要是阻礙他滅秦興楚的復仇事業(yè)和雄霸天下的壯志的人,無論貴賤,無論強弱,無論老少,他都毫不心慈手軟,徹底予以毀滅。但是這一點就恰恰說明了他為什么不能夠成為一名政治家。要成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除了過人的膽識和謀略以外還必須有超出常人的遠見卓識。
項羽是不善于用人的,這一點是作為政治人物的一大忌諱。比如說韓信,項羽不能重用他,韓信就投靠到劉邦麾下來,后來成為劉邦開國的三大功臣之一。而且我們可以進一步看出項羽所重用的人,不是項家的人,就是他的親戚、同鄉(xiāng),所以項羽的干部團隊沒有很杰出的人才。項羽還不重視聽取別人的意見,也就是說,項羽的胸襟度量是不夠寬大的。韓信曾批評項羽的缺點說:項羽遇到步將們打勝仗該封爵了,便刻了一個爵印,卻舍不得把這印信交給步將。也就是說,項羽舍不得把這爵位封給有功的步將,項羽將爵印拿在手里一直把玩,最后把新刻印信的四個角尖都磨圓了,變成了舊印,才將這印信依依不舍地賜給立功的步將。這個步將拿到這爵印,等的時間已經太長,而且一看已經是個舊印了,也就不感激項羽,自然不會對項羽產生感恩之心,反而會有不滿情緒,這就顯示項羽的胸襟不夠寬大。
孔子提倡行仁政,而項羽在這個方面也是十分欠缺的,項羽在這一方面的作為可以用“大仁小愛”來概括。大仁,是指對全國老百姓的一種摯愛;小愛,是對身邊的人之一種關愛。作為一個政治領袖,需要大仁,也需要小愛。項羽對于身邊的人,真是關愛倍至,韓信曾經敘述項羽的故事說:項羽對于身邊的士兵非常的好,遇到士兵們受傷、生病,項羽會親自去探望他們,甚至會在他們病床旁哭泣,把自己的食物送給受傷生病的士兵吃。所以他對于身邊這些士兵們非常關愛,但這史記項羽本紀讀后感些只是小愛,至于項羽對于全國那些沒有跟他關系的老百姓,則似乎沒有愛心。我們可以看到項羽便曾坑殺20余萬秦的降卒,他們是投降的秦兵,既然已經投降為自己降卒,也就算是自己的百姓,但是項羽卻把他們都坑殺了,這手段實在是很殘忍,表示項羽對那些不認識的降卒是沒有愛心的。此外,項羽率軍進入咸陽時,放火燒了咸陽的秦皇宮,傳說大火連燒三個月不止,這當然也會波及到咸陽老百姓,因為這些火不可能一下撲滅,所以許多咸陽百姓也被燒得無家可歸,這也是因為項羽不認識咸陽老百姓所以一點都不疼惜他們,可見項羽在大仁方面是欠缺的。
最后說,項羽最缺少的是還是謀略,項羽本身是位非常勇猛的武將,他自己說:「自己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沟@只是戰(zhàn)場上每一次戰(zhàn)役的勝利,實際當上一個大戰(zhàn)爭時,大方向的戰(zhàn)略遠比每場戰(zhàn)役的戰(zhàn)術來得重要,若只是在小的戰(zhàn)役因為戰(zhàn)術成功而勝利,但最后大的戰(zhàn)略卻失敗,那最后仍是會失敗。我們只要看看日本在二次大戰(zhàn)時候,日本侵略中國在每場小戰(zhàn)役上,幾乎百分之九十幾都是勝利的,很少在小戰(zhàn)役會失敗,而日本向東南亞與美國的攻擊,這些戰(zhàn)役都是成功的,但是他大方向的戰(zhàn)略卻是失敗的,最后導致結果便是日本無條件投降。所以戰(zhàn)略是非常重要的,項羽似乎沒有戰(zhàn)略,我們從史料中似乎看不出項羽有什么戰(zhàn)略,他給人的印象是東打一拳,西踢一腿,他的出拳踢腿似乎都很有力量,可把一個敵人打倒,但最后項羽自己也會力竭而死,所以戰(zhàn)略是非常重要,這是一個政治領袖必須要知道的。所以政治領袖一個重要要做的事情,是要有一個成功的策略,這樣才能造成最后的勝利。
景可晴:
項羽本紀講的是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起兵到最后自刎烏江。廣為流傳的有“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劉邦項羽爭天下時,并于漢。歷史并沒有用“成王敗寇”去評價項羽,而把他和劉邦都評為英雄。劉邦更偏向梟雄,而項羽則更是本色的英雄。
“力拔山兮氣蓋世”,項羽一生張揚,被后人吟唱。年少時便胸懷大志,看秦始皇乘車時,說出自己可以取而代之,真是桀驁不羈,有傲氣。
被漢軍困于垓下大營之內,四面楚歌,項羽便勸說虞姬逃離,虞姬為了表決自己的真心以及不拖累他,選擇了自殺,項羽痛苦不已,后攜帶虞姬尸首和士兵渡河,卻遭遇漢軍,最后他自刎烏江,死于垓下。
他一生讀不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辈恢馈芭d,百姓苦;亡,百姓苦!,更不必說“出生世家的項羽,處在亂世,怎會優(yōu)柔寡斷喟嘆山水人間!他的故事,讓后人警醒,讓后人開始探求失敗的`意義。正是他作古的悲哀,成就了后人對他的悲慨。他用自己的傲氣,做到了可歌可泣!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晉博園:
在讀完《項羽本紀》后,我對項羽有了一定的認識。他在歷史上推翻秦王朝,火燒阿房宮,打過無數勝仗。李清照評價說“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他小時候看見秦王盛大的陣仗時,當下就說出要取代秦王的話?梢娖湫坌膲阎尽=K歸“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推進歷史進程中,他是英雄。但在他個人的某些缺點上,就注定了他下場的悲劇。
鴻門宴上,他優(yōu)柔寡斷,面對范增的暗示,猶豫不決,最后放走劉邦,落得個自刎烏江的下場。他不聽善告,存有虛榮心。在項羽推翻秦王朝后,想要向人炫耀自己的功績,但有一位文官說可以占領這個地方,但是項羽不聽,被文官辱罵后,他把那個人扔進水中煮死?梢娝臍埧。
我從中得到一些道理。我明白了做人要善于聽取良言忠告,還要恪守本分,并且克服自身性格上的缺點,這樣才能讓自己時刻保持清醒,不再重蹈項羽的覆轍,成就一番大事業(yè)。
李子淵:
在中國歷史上,有無數的英雄人物。但如項羽這樣鐵血柔情的漢子卻很少。萬軍包圍,四面楚歌也打不倒這個鐵骨錚錚的漢子?捎菁У碾x去,卻讓他選擇死亡,戰(zhàn)場上的縱橫吟嘯,面對伊人卻柔情刻骨,像項羽這樣的英雄,當之無愧的受后人景仰。
縱觀歷史長河之內,英雄無數風流無盡,項羽的慷慨赴死報江東父兄,從容舍身慰男兒之身,如此氣節(jié),在他英雄之軀訇然倒地之時,騰空而起,凌云直上,流傳千里,催人至今。寧可無愧而死,不肯慚愧而生。
24歲起兵反秦,27歲成為分封十八路諸侯的西楚霸王,三十歲自刎烏江。他是一位當之無愧的英雄豪杰。項羽確實是一“可用之才,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這就是項羽的悲哀。兵上天才,政治蠢材。
項羽的失敗,讓千萬人悲哀。項羽的勇猛,讓千萬人膽寒。項羽的義氣,讓千萬人敬仰!
牛琳萌:
李清照曾寫過一首詩:“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睆墓胖两,人們對項羽都有著各種各樣的看法。有的人覺得,他缺乏頭腦和眼光,優(yōu)柔寡斷;也有人認為,他重情重義,坦率磊落。
在我看來,項羽是一位英雄。在學《鴻門宴》這一課的時候,老師跟我們介紹了這個人物。而因為在這之前,我對項羽并不了解,所以我自己也再上網搜尋了一些關于他的歷史故事。發(fā)現,他是一個英勇善戰(zhàn),凌云壯志的英雄,一生坦坦蕩蕩,也愛得轟轟烈烈。
或許,看完《鴻門宴》,很多人都會覺得他剛愎自用,婦人之仁,錯失了殺死劉邦的大好時機。但是,在當時來說,巨鹿之戰(zhàn)后,天下初定,不穩(wěn)定的因素還有很多。秦國剛滅,若項羽就馬上殺掉昔日一起反秦的戰(zhàn)友,這只會影響政局穩(wěn)定,使得其他諸侯人人自危。誰能說,項羽沒考慮到這點呢?而且當時劉邦的實力也并不強大,面對著項羽的大軍,劉邦顯得不堪一擊。項羽鴻門宴放走劉邦,而后來也還有很多次機會可以殺死劉邦,所以,在鴻門宴上的決策,并不能說是錯誤的。相反,鴻門宴一事,不恰恰展現出項羽有“義”嗎?當初,懷王與諸侯們約定,“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盡管滅秦的真正功臣是項羽,但畢竟先入咸陽的是劉邦。攻打劉邦,這已是背離項羽自己的信義,現在劉邦親自前來謝罪,俯首稱臣,若再殺劉邦就是有違良心,這是項羽所不能接受的。誰說這不是一種君子之度呢?
當然,人無完人,他確實也有他的缺點。他不知人善用,恃才傲物,使自己陷入孤立,導致了最后的失敗。作為一個領導者,他缺乏一種領袖氣質,缺乏力量與智慧的結合。他不是那種刻苦努力的人,也沒有十足的的毅力去學習,這樣的項羽,不是我所敬仰的。倘若,他生在此時,這個不需要習武,不需要練功的年代。不學習,沒有進步,必定會被淘汰。不過,項羽很適合當一個很好的朋友,因為他閃射著善良、淳樸的本性,并重情重義。雖然,他的心存善念,并不適合在戰(zhàn)場,但卻正正是這個社會所需要的。
《項羽本紀》讀后感7
在歷史的塵埃中,對于前人,人們的看法是迥異的,就像西楚的霸王——項羽。
項羽,是一個可歌可泣的英雄,在秦國的殘暴統(tǒng)治下,他做出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也成就了他的光輝,當然,項羽的朋友劉邦,也是一位豪杰,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項羽。
在“家天下”的時代,他勇于去推翻他的“主人”,因為他,許多人崛起抗秦,以至于他以后有了一支幾十萬人的軍隊,浩浩蕩蕩地去討伐暴政的.秦王,結果,他贏了,他的名聲也被世人所知,并被人們尊稱為“西楚霸王”,如果他真的沒有本事的話,那么何以得到這種殊榮?但是,大家也知道,這場戰(zhàn)爭的最后的勝利者是劉邦。
當然,對于劉邦的說法在歷史上也是各有千秋,雖然劉邦很聰明,很會召集人們,并且會善用他們,計謀也被他用得活靈活現,顯然,他是一位智者,但是,與劉邦相比,我更喜歡項羽,雖然項羽不懂去使用什么計謀,但是,在爾虞我詐的封建時代,能出現這樣一個重情義的英雄,也是難能可貴的,在許多文獻,他的性格非常鮮明,鉅鹿之戰(zhàn)中的果斷、勇猛,鴻門宴中的仁義,當然他的性格也不是完美的,就像他不善于吸取他人建議,剛愎自用等是他致命的弱點,但這也體現了項羽不是神,他也有缺點,每個人本來就不可能是完美的,所以項羽就更加突出了身份,或許他當領導人是個錯誤,如果他當將軍的話也許更有他的用武之地,因為他善于軍事,而政治上他比不上劉邦,也就注定了他的人生。
他的一生是成功而又失敗的,他,也折射出了一代英雄的性格。
《項羽本紀》讀后感8
你是你,破落的貴族,莽撞的英雄,吳中子弟莫能及的勇士;幾千年前的戰(zhàn)役,幾千年后依舊傳頌,因為你是你,西楚霸王——項羽。
“項燕,楚國之將也,或以為死,或以為亡!薄扒赝鯍吡,虎視何雄哉!贝呵飸(zhàn)國,群雄割據,秦起一時,覆滅六合。你那楚國也隨之而亡了。然而即使身為前朝遺民,你那身上卻有著楚國貴族,名將后代的.任誰也湮滅不了的王者氣度。君臨天下之霸氣,是你。
“書足以記名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笨诔隹裱,那是你有實力。才謀遠略,力能扛鼎,凡夫俗子望塵莫及。少年鴻鵠之大志,是你。
“彼可取而代之以!笔蓟视螘,莊嚴肅穆,你卻不服其威儀;濁世之下,酷吏之中,你卻敢高言:取而代之。敢做敢言之擔當,是你。
“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睜I趙歇,誅宋義,僅留三日之口糧,卻使“當是時,楚兵冠諸侯。”矩鹿之役,歷九戰(zhàn),憑五萬楚兵破章邯二十萬大軍。運籌帷幄之頭腦,是你。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客,意在沛公;絕佳機會,你卻不齒;箭在弦上,你卻猶豫放棄;跑了他,毀了你。唉!為人處世之大度,是你。
“騅不逝兮奈何兮,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之兵四圍,楚國之歌驟起,連你也沒了主意。烏騅寶馬,虞姬愛妻,十萬大軍,如何舍棄。兒女情長之俠骨,是你。
“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睘踅希烧呱,留著死。而你卻因“無顏”將“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边@是糊涂還是明白?舍生取義之浩氣,是你。
我的將軍,我的霸王,我的項羽,你有你的虞姬,你有你的烏騅,生陪你,死為你;人生短短數十載,得一紅顏,有一知己,足矣。霸王,你的死不是悲劇,是個傳奇。
《項羽本紀》讀后感9
項王的軍隊駐扎在垓下,人數少,糧食也吃完了,漢軍和諸侯軍隊把他們重重包圍起來。夜里,聽到四面的漢軍都唱起楚國的歌,項王于是大驚,說:“漢軍已經全部占領楚地嗎?為什么他們中的楚人這么多呢?”項王就在夜里起來,在帳中飲酒。有一個美人名叫虞,很受寵愛,常跟隨在身邊;有一匹駿馬名叫騅,時常騎著它作戰(zhàn)。于是,項王就悲壯激昂地唱起來,是他自己作的歌:“力量能夠拔山啊,壯氣蓋過全世;時運不濟啊,騅馬也不奔馳。騅馬不奔馳啊,可怎么辦?虞啊,虞啊,我該怎樣把你安置!”項王唱了幾遍,虞也應和著。項王禁不住流下幾行淚。
于是項王跨上馬,部下壯士騎馬跟隨他的有八百多人。趁著夜里,突破包圍圈,馬不停蹄地向南方而去。到了天明,漢軍才發(fā)現,派騎兵將領灌嬰帶五千騎兵追趕。項王渡過淮河,能夠跟上的騎兵只有一百余人了。項王到了陰陵,迷失道路,問一個老農。老農欺騙他說:“向左走。”項王和部下向左走,就陷進一片沼澤地。因此漢軍追上了他們。項王又引兵向東走,到了東城,才有二十八個騎兵。追趕的漢軍騎兵有幾千人。項王自己估計不能脫身,就對他的騎兵說:“我從起兵到現在八年了,親身經歷的戰(zhàn)役有七十多次,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從來沒有打敗仗,因此做了天下的霸主。可是今天在這里走到了絕路,這是老天要亡我,并不是我戰(zhàn)不過別人。 庇谑琼椡醢巡肯路譃樗年,令他們向四方沖殺下去,約定在山的東面分三處會合。于是項王大叫著沖下去,漢軍人馬潰散,項王斬殺漢軍一個將領。這時候,漢軍騎兵將領楊喜追趕項王,項王回頭睜大眼睛,喝叫一聲,嚇得楊喜連人帶馬倒退了幾里。項王沖向漢軍,又斬倒?jié)h軍一個都尉,殺死近百人。部下重新會合在一起,才損失了兩名騎兵。
在當時項王想在烏江渡江回江東。烏江亭長準備一條船靠在岸邊,等待項王上船。他對項王說:“江東雖然不大,方圓有一千多里,壯丁有幾十萬人,也足以立國稱王啊。請大王趕快渡江吧!”項王笑笑說:“老天要我滅亡,我渡江去干什么呢!況且當初我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西上,現在沒有一個回去,即使江東的父兄們憐惜我,奉我為王,我還有什么面目見他們!”又對亭長說:“我騎這匹馬已經五年了,每戰(zhàn)必勝。我不忍心讓它同歸于盡,就把它送給你吧!表椡跤谑敲顗咽總兌枷埋R步行,拿短兵器與漢軍作戰(zhàn)。單是項王自己就殺死敵人幾百名,他身上也受十幾處傷。項王回頭看見漢軍的`騎司馬呂馬童,就說:“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嗎?”呂馬童不敢面對項王,指著他對王翳說:“這就是項王。”項王就說:“我聽說漢王懸重賞,能得到我的腦袋的,賞賜千金,封萬戶侯。現在我給你些好處吧。”說完,就自殺了。
《項羽本紀》讀后感10
是誰剎破這黯黯的黑夜,吹響了江東的號角?是誰破釜沉舟的決心,砸碎了秦關的城門?又是誰在烏江末路的悲壯中,演繹了一場千年絕美的霸王別姬呢?是男人就要恩怨分明,你是堂堂的大丈夫。是男人更需要兒女情長,你彈劍做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一出《霸王別姬》,唱斷了多少人的柔腸?你就像一顆亮得刺眼的流星,劃過歷史的天空,在極度輝煌過后,是毀滅。異于尋常的流星,你的毀滅是驚天動地的,留給后人的,是一聲聲的嘆息。
項羽,一個貴族世家的后裔,一個英勇善戰(zhàn)的英雄,率軍攻秦,盡顯男兒本色。劉邦,一個平庸之輩,好酒色,無膽略,然而卻在楚漢戰(zhàn)爭中戰(zhàn)勝了你。結果是這么得令人出乎意料,讓人不得不回首深思。其實劉邦和你各自有著自己的優(yōu)點與不足,就好像一對瑕玉一樣。你有著英雄的氣魄,但你卻無法冷靜地面對挫折,亂殺無辜。劉邦有著過人的肚量,但他卻不能率兵打仗。一個兄弟情義,一個背信離義。
在歷史的舞臺上,不同的抉擇決定了不同的命運。誰能夠在確定的時間,做出正確的選擇,誰就能避免失敗,從而取得成功。一場千年的等待,是你打破了這暗世的哀鳴,是你揚起楚江東的旗幟,多少江東子弟為你出生入死,為了你謳歌傳頌,殺殷通太守,是你揮就的號角,定陶之戰(zhàn)是你悲痛的傷痕,但你又絕不言棄,力拔山兮氣蓋世的你又拿起你的龍盤虎戟,披上你烏金的鎧甲,沖向硝煙漫漫的戰(zhàn)場。在那個時代,你是神話般的英雄!你那異于常人的雙瞳,你那驚破敵膽的怒喝,你的烏騅,你的霸王槍當劉邦與你獲得了推翻王朝的勝利時,劉邦聽從大臣的.建議,不殺子嬰、約法三章,不受搞賞、秋毫無犯,而且退出秦王宮、還軍霸上。但與之相反的你卻不聽善言,殺子嬰、燒宮室、屠咸陽,曹無傷被誅,讓人不禁為你嘆息,試問天下誰敢助項羽的楚國?可你也是一個有著矛盾并非完美的一個人,你可以屠城,可以殺人不眨眼,卻在鴻門宴上下不了殺手,即使范增暗示了無數遍。如果說你的濫殺無辜使你失去了人心,那么在鴻門宴放走了劉邦就是你不明是非,不分敵我而犯下的又一重大錯誤。還記得在你受圍攻時,你在面對正在追擊你的故人呂馬童時,竟最終自刎以給呂馬童一個人情。在我看來,你的這一刎,的確彰顯了你過人的豪氣,讓后人更是為之而敬仰,但我們也從中看到了你的無奈和不自信。當然做人應當講義氣,但義氣不能代替原則!作為一個君王,一個領袖,應當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的利益為重,不能失去應有的立場和堅定果斷的明辨能力。與之相比,劉邦雖然也好不到哪去,但我要說劉邦卻正好好在你的通達和靈動的智慧上他雖然沒有過人的武藝,卻能充分利用別人的能力,以最終做到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的選擇。你的敗,在于你不懂權謀,太重承諾,太重義氣,太崇尚暴力!
你也是幸運的,你有著一批忠心追隨的部下,為你死戰(zhàn)到底,與你共生死;你有著一個真正愛你,真正懂你的女人,在彭城之戰(zhàn)中,她陪著你度過不眠的夜晚,在四面楚歌里,她為你擔憂,然而最后卻在烏江江畔的暖帳紅燭之下與你一起演繹了霸王別姬的千古絕唱。烏江流水,留下了你的遺憾,也讓我有了復雜微妙的感受,不知道是感動多于惋惜,亦或是惋惜多于感動,總覺得他不該如此消亡。
歷史在交替中消逝長流,金戈鐵馬,一曲終了。掩卷而思,不覺悠然神往。
《項羽本紀》讀后感11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痹谥袊鴼v史上有多少文人墨客為楚霸王項羽留下了一首又一首悲壯詩篇。
項羽,名籍,字羽。是與孫武,韓信等人齊名的頂級名將之一。古人評價到“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其性情銳志霸猛,勇武氣概千古無匹。他的豪爽性情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fā)著獨特的光輝。
但是也有人說項羽太過婦人之仁,興趣行事過于天真。但我認為著正是項王性情的具體體現。他如此的有愛有恨,有仁有義,才有了他與虞姬凄美而又深切的愛情故事,才有烏江自刎的悲壯情節(jié),經歷戰(zhàn)爭無數,最終頓悟“楚漢相未決,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漕。”所以毅然放棄了征戰(zhàn)。
項羽的性格的深層蘊含著對人性倫理的深刻關懷。其中著名的典故鴻門宴就是項羽人性倫理的最好體現。從深處看鴻門宴,它其實就是一場榮譽,權利和人性倫理的激烈斗爭。而最終項羽遵從了他內心人性的選擇,雖然這導致了他最后在權利斗爭中的失敗,但在人性上看,項羽一直都是贏家。他的內心,一直都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杀氖撬@一代性情中人出生在了那個不太講人性的戰(zhàn)爭時代。他的出生便注定了悲劇的發(fā)生,當然,缺乏政治遠見,剛愎自用,迷信武力也是悲劇發(fā)生的`原因。
性格的缺陷,時代的境況。最終使其隕落。有了烏江自刎的悲劇,自刎的前一刻他曾到“此天亡我也,非戰(zhàn)之罪也!
項王的悲劇不禁引發(fā)其我們對人性的深思。我們應不斷的汲取他人性格的優(yōu)點,避其缺點。才能在不斷了歷史進程中,漸成軀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在當下的時代里存活下來。
《項羽本紀》讀后感12
翻閱《史記》,滿滿的都是對司馬遷的欽佩。他用真實的歷史材料很勝利的塑造出眾多性格顯明的人物。他寫活了他筆下的每一個人物,也讓我們清晰地了解了歷史,相識了每一個時代中的英雄,看到英雄背后的故事。是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項羽。
司馬遷為項羽寫了《項羽本紀》,而《項羽本紀》讓我在恍仿若穿越時空界限,隱隱隱約看到了那個在亂世中血染戰(zhàn)衣卻依舊揮戈兵器于千軍萬馬中的我眼中的英雄,那個本該成為英雄卻無法成為真正英雄的項羽。項羽一位推翻秦王朝的關鍵人物,同時也是楚、漢斗爭中最主要的人物之一。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前期,他順應歷史潮流,以無與倫比的志氣和過人的才氣,一步步走向事業(yè)巔峰,滅秦稱霸;后期,則恃一己之勇,企圖以武力折服天下,最終走向滅亡。在《項羽本紀》中司馬遷選取項羽的一些重大事務,如:巨鹿之戰(zhàn)、鴻門宴等,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生動的呈現了項羽的悲壯人生和困難性格。司馬遷將項羽列入本紀,確定了他的滅秦之功,確認了他在秦、楚之際的實際統(tǒng)治地位。
在巨鹿,面對秦軍他率領江東子弟以少勝多,震懾諸侯,不知是司馬遷傳神的文字功底亦或是那場面之震懾,讓我在看書時有前所未有的真實感。巨鹿,是項羽的一個起點,自那時起先,他注定是楚人的傲慢,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的誓言在項羽的振臂見得到應驗。在《項羽本紀》中我最喜愛的一幕是鴻門宴。說的是劉邦和張良到鴻門拜見項羽,項羽在這兒款待了他們。范增幾次向項羽使眼色,可項羽并沒有理睬。沒方法,范增只好讓項莊進去舞劍,乘機吧劉邦給殺了。張良看后,知道狀況有變,立刻叫馭手告知項羽,劉邦假裝上廁所趁機逃走。正是這一次的放行,項羽注定與這江山失之交臂。項羽的桀驁不馴讓其孤注一擲,讓其呈匹夫之勇,讓其兵敗垓下。我不知道那些因其在鴻門宴中釋放了劉邦而唾你為婦人之仁的人們,可是知道在狼煙四起的秦王朝中,他一聲巨吼扛起了天下蒼生凄楚目光的`膽識。在這長城內外,他揮臂奮殺,在刀光劍影中劃出一道血色風光。在我眼中他就是英雄,坦坦蕩蕩,敗為賊寇勝為王。
四年的楚漢相爭在垓下之圍預言著傳奇的隕滅,但項羽卻在這終點又舞出了別樣的光華,只是這終點注定成為楚人的缺憾。烏江自刎,項羽拋開屬于他的一切天下、美人、駿馬,戰(zhàn)神一般的人便恒久的躺在烏江岸邊,他的血流入烏江,流入這家鄉(xiāng)的水中,這水的一旁便是他曾經守護的地方,是他宏圖起先的地方。他的鮮血讓著江水擁有了靈魂,江水的咆哮,掀起的白濤,沖去了夕陽下的最終的殘戈,而他也將在這縈繞千年而這也使后世的我們就如李清照所說:至今思項羽,不愿過江東。
看了《項羽本紀》不禁為他嘆息,不禁責問歷史為何選擇了劉邦,但我只是站在歷史的邊緣,無論歷史曾是有多么洶涌、多么絢麗,我都只是這茫茫千年歷史旁的看客,無法涉足去變更命運的軌跡。這亂世的光華好像就在瞬間消逝,而烏江的流水也滔滔而涌去,殺身成仁是他離開那亂世的方法。自負毀了一切,這也是項羽給大家留下的警示。他的死是歷史的缺憾,他沒有完備的結局,而這終歸不是故事,無法有美妙的結局讓人如愿。一切已過,歷史不將會再現。項羽也有這烏江水歸處,或許這也是一種屬于他的榮耀吧!
《項羽本紀》讀后感13
“西漢文章兩司馬,南陽經濟一臥龍”和“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是后世對于司馬遷和《史記》的評價。而項羽又是史記十二本紀中唯一一個沒有統(tǒng)一中國而被列入帝王行列的人物。
項羽本紀從項羽二十四歲跟隨叔父起兵到最后自刎烏江,歷史跨度八年。期間不乏被廣為流傳的“破釜沉舟”、“鴻門宴”、“霸王別姬”的歷史典故。
劉邦和項羽爭天下,最后楚漢相爭并于漢。歷史在這里沒有用最通常的評價標準:“成王敗寇”去評價項羽,而把他和劉邦都評為英雄。劉邦更偏向梟雄,而項羽則更是本色的英雄。從看見秦始皇巡游時的那一句“彼可取而代之”,項羽便展開了他敢愛敢恨的一生。
因為不忍看到士卒忍饑受凍而主帥卻置酒高會,他奮起殺帥奪印,帶領楚軍破釜沉舟九戰(zhàn)破秦軍于鉅鹿城下;因為看不慣天下黎民飽受征戰(zhàn)之苦,他竟然在兩軍陣前要求劉邦出來與自己單挑來決一雌雄;因為一個紅顏知己他甚至猶豫不決,打算放棄突圍的機會;因為自己沒能把當年跟自己一起起兵的八千士卒帶回去而只把跟隨自己的烏騅馬交給了亭長,自己卻寧可自刎于滔滔烏江前。項羽的一生活的更像一個生活中的人,而不是歷史書卷上的人。
以古觀今,雖然已歷千年,但是人們談起項羽卻還是唏噓感嘆。為什么,因為雖然時間的變遷能改變我們生活的`世界,但是卻改變不了人性與人心。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能在早已被淹沒的歷史中探尋真相的原因。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項羽雖然失了天下,但卻得到了后世人的肯定。而我們今人活在當下,有的人為了金錢忙忙碌碌,有的人為了名利爾虞我詐,有的人為了美色朝秦暮楚,有的人為了一時安逸玩物喪志。試問有多少人能夠像項王一樣活出自己最最真實的一面,即使歷經滄海桑田,如今回首仍然讓人感覺到如此的鮮活如此的呼之欲出。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放下書本,拾起心情,卻又感覺是如此的感慨良多。每天都要把自己藏在面具與外衣之下,在很多人的價值觀的壓迫下生活。雖然能得到上級的肯定,得到朋友的羨慕,卻在這日復一日的庸庸碌碌中失去了自我。到頭來也許我們的墓志銘上會有華麗的語句來形容我們短暫的一生,但是這是否就是我們想要的呢?人人生而不同,但是很多人都走上了同樣的路,重復了同樣的事,人的個性在社會的砂輪不斷的砥礪下變的暗淡。
項羽的一生可能比我們很多人都短暫,但是他活的是如此的本色。雖然他會因為久攻不下而把別人的父親妻子架在油鍋上要挾;雖然他會因為一個官職,把已經刻好了的官印拿在手上反復把玩卻不舍得給;雖然他會因為一句“沐猴而冠”而暴跳如雷;雖然他會為了一個歌姬而愁腸百轉。但是誰又能說他不是把自己最真實的一面毫無顧忌的展現了出來呢,比起那些在乎“眾口鑠金”而畏首畏尾,首鼠兩端,總把自己藏在迷彩下的人項羽的這些缺點反而更讓他顯得親切與真實。
往事越千年,在品讀《項羽本紀》的時候或許才真正能體會李清照發(fā)出的“生當為人杰,死亦為鬼雄”的感慨。在大浪淘沙,泥沙俱下后,細心去撿拾,會發(fā)現原來項羽帶給我們的率真與不羈是如此的珍貴,如同一顆夜明珠在冥迷的夜中照亮了前進的路。
《項羽本紀》讀后感14
《史記》中《項羽本紀》令我對項羽有了很深的感觸。
武功蓋世,一舉成名,威服天下,主宰蒼生,英雄莫敢俯視。但大起過后即大落,大喜過后即大悲。從俯覽天下,傲睨諸侯,短短四年,被迫自刎烏江,項羽不愧為悲情英雄。
他的叱咤風云又重情重義,既神勇無比又親善士兵。
愛江山,他才南征北伐,陶醉于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許多人覺得項羽不應該在四面楚歌之時與美人糾葛,但試問,面臨生死一別的'邊緣,誰不珍惜與愛人共度的時光?這應該出于項羽的柔情重義。也緣由此才有了《霸王別姬》之蕩氣回腸的燦爛傳奇。
項羽對士兵的友善,對部下的關心,同甘共苦的精神,歷代是多少帝王所能做到的?又是多少現代人能顧及的?無良商販為了私欲,剝削員工的實例比比皆是,為什么就不能學習一下他的精神呢?
雖然項羽神勇無比,但卻在處理私情方面十分不謹,項羽濫用私情,殘暴,沖動,無一不警戒人們,應該冷靜、客觀地面對每一件事,從多角度地去看每個問題,才能理性地作出選擇。
在一個“勝者王侯敗者寇”的觀念中,竟然還有一個失敗了的項羽受到如此的禮贊。他的血性和柔情讓我嘆息、讓我感概、讓我敬佩。他雖然像流星,在歷史長河中一閃而過,但他卻成了一個文化符號,被人們無數次地評價著。
《項羽本紀》讀后感15
項籍,子羽。自刎烏江而死,項籍出生于將門貴族。
項羽善戰(zhàn),憑借自己的武力打下一片天地,但缺乏謀略,只可謂“有勇無謀”。他太過信任自己的武力,并沒有軍事謀略的.天賦——說到這里,還能回想起一個細節(jié):項籍小時候學書學劍都因“不能敵萬人”而不用心;后又習兵法,卻也只略知其意就罷了。過于自滿,缺乏耐性,從小胸懷大志的項籍,也在此時注定了失敗。
籍做事風格粗暴,甚至殘忍;他疑心太重,甚至逼走了范增;他不體恤民情,沒有扎實的群眾基礎,贏了戰(zhàn)場,卻輸了人心。
但他仍是一個英雄,勇猛,豪爽,有著不凡的氣概。美人虞姬一直伴在他身旁,最后為了不拖累項王而自刎;駿馬烏騅隨項王一生,項王死后跳入江中不知所往。他值得被追隨,但他終是敗了。
籍敗于垓下,聽四面楚歌,以為漢已取得楚地,失了決心,感慨悲歌。第二日趁夜突破重圍,迷路之時又被路邊老農指入死路。
“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馀戰(zhàn),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今日固決死,愿為諸君快戰(zhàn),必三勝之,為諸君潰圍,斬將,刈旗,令諸君知天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烏江邊,心愛之人離他而去,又中了韓信的“四面楚歌”。無法容忍自己的兵敗,這位氣概不凡的英雄,決定死在自己手下。
許多人對這位英雄感到惋惜,但這也許是項王最好的選擇——若項王不能改變自己的性格,那么他也同樣無法改變結局。這是歷史的選擇,是項羽性格的注定。他是一位英雄,卻敗給了自己。
【《項羽本紀》讀后感】相關文章:
項羽本紀讀后感08-25
《項羽本紀》讀后感01-24
項羽本紀讀后感03-08
《史記——項羽本紀》讀后感08-18
史記項羽本紀讀后感07-22
再讀《史記--項羽本紀》有感08-17
項羽本紀讀后感9篇08-24
項羽本紀讀后感(11篇)06-25
日本紀行02-24
日本紀行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