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啟發(fā),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培養(yǎng)人思考的習慣。你想好怎么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
利用暑假時間,粗粗瀏覽了一下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翻開書,才讀了十幾頁,便有一種強烈的感受:這是我教育迷途中的一座“航標”!
霍姆林斯基說:“讀書、讀書、再讀書,教師的教育素養(yǎng)的這個方面正是取決于此。讀書是人類靈魂的第一精神需要。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的思考!钡拇_如此,從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從事教師職業(yè)的可貴,我深深的認識到,唯有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最踏實和安心的。
《給老師的建議》一書列舉了100個教育的事例,每個事例都很生動,更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有益于開闊教師的眼界,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書中的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或長或短,語言通俗易懂,深入淺出。
從這本中還了解到,蘇霍姆林的教育思想異常豐富,能涉及的內(nèi)容,范圍非常深廣。他說:“如果有人問我,在我的生活中什么最重要,我將毫不猶豫地回答說:對兒童的愛”。這是他教育思想的基礎,因為,在他看來只有愛兒童,才能信任和了解做兒童,才能把心靈獻給他們,才能把教育工作納入兒童茁壯成長的軌跡。他說:“如果跟孩子沒有友誼,跟孩子思想上沒有同一性,這種教育如在黑暗中徘徊。他又指出:智慧只能用智慧去培養(yǎng),善良的心只能用善良去培養(yǎng),對祖國的忠誠只能用積極為祖國服務的行為去培養(yǎng)!
今年我任教的是苗班,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稚嫩而又可愛的笑臉,心中有喜也有憂。喜的是迎來了這32個小天使,憂的是如何幫助他們適應幼兒園的生活。由于孩子的年齡小又是剛離開爸爸、媽媽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在感情上較難適應。都說“疼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圣!倍覠釔酆⒆硬⒉皇且患菀椎氖拢尯⒆芋w會到老師的愛就更困難了。于是我們始終用“愛心、耐心、細心”真誠的對待每個幼兒。剛開始,孩子的情緒變化很大,哭的哭,鬧的鬧,我們每天早晨入園、傍晚離園時堅持以熱情的態(tài)度接待家長和孩子,面帶微笑用抱抱孩子的方法從家長手中接下孩子,讓孩子們和家長在潛移默化中慢慢感受老師對孩子的愛。陳鶴琴先生說:“一個滿面笑容的教師,大家都會喜歡。兒童是最有感情的,你態(tài)度和藹,開口常笑,使兒童感到溫暖,感到親切,他就會接近你!焙⒆觽兪翘煺娴,在我們的抱抱、摸摸、親親、輕撫、蹲下來同他們輕輕地交談、熱情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后,很多的孩子逐漸將依戀家人的感情轉(zhuǎn)移到對教師的依戀。在開學的這段時間里,由于孩子們的生活習慣有所不同,對于午睡呈現(xiàn)出不同的態(tài)度。一部分孩子有午睡的習慣,而且知道午睡過后就是爸爸媽媽來接他們的了,于是只要老師說:“寶貝們,睡覺嘍!”他們就開開心心的睡了。可是還有一部分孩子沒有午睡習慣,于是兩個小時的午睡時間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漫長、難熬的過程。于是在開始的幾天里午睡室里難免會傳出嘰嘰喳喳說話的聲音?吹竭@一情況,我忙說:“呀!那個小朋友在說話,把小嘴巴關起來,好嗎?”孩子們聽了我的話后,沒什么反應,仍然各說各的,而且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我一急聲音就響了起來:“安靜!”這下不僅說話的孩子沒有停下來,而且還把原來睡著的幾個孩子給吵醒了。這可怎么辦呢?
于是我想了一個好辦法:和孩子說悄悄話。沒想到效果很好。我輕輕地走到一個小朋友跟前,撫摸了一下他的頭,貼在他的耳邊,說了聲悄悄話,他笑瞇瞇的閉上眼睛。我這一舉動一下子被孩子們吸引住了,接連幾個,他們馬上靜下來,好奇的問我:“老師,你對他說什么?”我裝出一副神神秘秘的樣子說:“你們想知道我說了什么嗎,那么誰先閉上眼睛,不和小朋友說話我就告訴他!焙⒆觽兟犃宋业脑捄,趕忙把自己的小嘴巴和眼睛閉了起來。于是,我就一個一個的對每個小朋友都說了同樣的悄悄話——你是好孩子,老師喜歡你,請你快快閉上眼睛,好好睡一覺,祝你做個美夢!就這樣,孩子們都甜甜地睡了,睡夢中,他們的小臉上洋溢著笑容。原來,讓幼兒安靜的睡覺是那么的簡單,一個愛撫的動作,一句親切的話語,就能使孩子感到你的愛,讓他們自覺的遵守你的規(guī)則。
通過這件小事,使我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要教育好孩子,就要抓住良機,尋找適宜的教學方法。而且現(xiàn)在的時代在變化,環(huán)境也在變,孩子更是在變,作為一名幼兒園老師,只有讀懂孩子的心,了解孩子的需要,因勢利導,靈活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隨著孩子們情緒的穩(wěn)定,和老師也建立了感情,我們把重點工作放在孩子的一日生活方面,苗班的孩子年齡小,各方面更需要老師的關心和照顧,吃、喝、拉、撒、睡都需要老師的幫助,瑣碎的工作也比其他班級來得多些。這就要求老師具備一種很強的責任感,也只有解決好這些難題,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安全感。為此我們在這方面還是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如:手把手的教給孩子穿、脫衣服的方法,手把手的帶孩子入廁、洗手,鼓勵孩子自己動手進餐。在這些看似簡單的環(huán)節(jié)中也要使幼兒感受到老師的愛,讓他們感受到充分的關注。孩子不愿意吃飯是一大問題,剛?cè)雸@時孩子們一到吃飯就開始哭著找媽媽。在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上,老師仔細觀察,堅持統(tǒng)一的原則和一貫要求的原則,使孩子慢慢的形成一種較自覺的行為。
現(xiàn)在我們的教育教學模式已經(jīng)從以前的教學型向教研型轉(zhuǎn)變,社會對我們的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學校需要搞課題研究、教師個人也要搞課題研究,如何實現(xiàn)成為一個教研型的教師?讓學生喜歡我們的課堂。我們很忙,白天上班、晚上備課,還要照顧家里的孩子,那么我們教師的時間從那里來,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教師的建議》為我們指明了方向,答案是: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能夠在閱讀的同時進行思考和在思考的同時進行閱讀的學生,就不會在學業(yè)上落后;而沒有學業(yè)落后的現(xiàn)象,教師的工作就容易了。實踐證明,如果閱讀對于學生成為通往知識世界的一個最重要的窗口,那就沒有必要花費許多時間給學生補課了。這樣,教師就有可能跟某些兒童進行個別談話,但這種談話不是長時間的講解,而是加以指點和提些建議,告訴他們怎樣獨立地掌握知識,預防不及格和學業(yè)落后。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
我最近閱讀了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共談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七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深切感受到在當前課改的大環(huán)境下,教師應該在教師職業(yè)道德、教師教學行為、教師教育教學等方面都要有全新的認識,提高了自己的業(yè)務水平。就此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作為老師,我們應該給以學生適當?shù)囊龑,畢竟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么應該培養(yǎng)學生喜歡做哪些事呢?這里我有幾點體會:
一是如何建立師生友誼。
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他們?nèi)⒂^旅行,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我認為這些看法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xiàn)象。”因此,要有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情感交流。
二是平等、民主地與學生相處
記得自己上學時,對老師必恭必敬,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惟命是從,不敢有半點不敬和懷疑?涩F(xiàn)在的學生卻不同,他們和老師有說有笑,有時,老師不對的地方他們敢當面挑刺,和老師說話也總以一種同輩人的語氣,似乎老師在他們眼里算不了什么。我剛參加工作時,有點接受不了學生的這種態(tài)度,但讀了此書,受到啟發(fā):雖然有些學生是未成年人,認識問題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發(fā)揚民主卻是對學生權利的尊重。民主就是凡事多商量,在商量中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的尊重,在商量中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價值。教師在建立民主的氛圍中,需要特別注意對話的平等,這是所謂商量的意義所在。民主作為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共識和基本追求,也是社會理性的重要標志。
三是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書中眾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作者提到:“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币虼,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對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四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學好的發(fā)源地。
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然后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我們每一位教師,能夠?qū)Υ钌裉K霍姆林斯基這樣有耐心,像蘇霍姆林斯基這樣善于思考,相信學生在你的手下會越來越進步。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3
我是一位語文老師,總是感到知識含量不夠,文化底蘊不深。在實踐中反思,在領導的教育下,在同事及朋友的影響下,明白讀書是豐富,提升自己的唯一出路,但由于平時身體較累,所以一直沒能靜下心來好好去讀書。最近讀了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一書很有感觸。
我們的社會和家長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對教師專業(yè)技能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對孩子成才的愿望也越來越強烈;我們的孩子卻還處在無知的狀態(tài)中,一切都是一付無所謂的樣子。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該怎樣根據(jù)社會和家長的需求,根據(jù)孩子現(xiàn)階段的身心特點,使我們的教育走在社會、家庭、未來的前面呢?一直以來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結合近來讀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專著《給教師的建議》一書,給了我作好老師的信心,現(xiàn)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做善于反思總結的教師。
學校領導一直強調(diào):做研究型教師,走反思教學之路。要求教師要學會反思,即強調(diào)教師從反思入手進行教育教學研究。我們反思學生的心理需求,反思學生的成長進步,反思我們的教育教學,反思我們的為人處世。作為一名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地學習志愿;須經(jīng)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中的得失并身體力行。教師離不開學習,一旦停止了學習,那么工作如同機械的運作,沒有活力。教師必須在主動學習理論的基礎上,以自己的教學實踐為思考對象,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及由此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應用理論與實踐來解決教學實際問題,促進自身能力的發(fā)展。
二、教師要敞開心扉,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
教師應該徹底地深入到教育學以及心理學的研究中,深刻地把握前輩留下的經(jīng)驗和教訓,處理日常教學中的普遍情況,還要善于把握對個別事件的處理和時間。一顆慈愛包容的心,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是一個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zhì),這樣才會使學生認識到我是一位可信賴的,可依靠的親人。對于學生的教育,除了平時的教育教學外,主要還是照顧后進生的成長,安慰、扶正他們幼小的心靈,不至于幼小的心靈變得枯萎和凋謝。他們常常在心靈的門口設了一個警戒的哨兵,不把自己的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流露出來。這時需要教師用自己的細心、愛心、耐心感化他們,突破這一崗哨,師生之間搭起一座心靈的橋梁。
三、做一個真實的人。
記得一位教育家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小時候有一次去廁所,遇到了自己敬畏的數(shù)學老師,才知道原來老師也是要上廁所的。這件事給我很大的啟示,一位嚴厲的教師,學生可能敬畏你,卻很難親近你、愛戴你。我們和幾十個學生相比,不知道的地方很多。如果教師在學生面前假裝什么都懂,反而給學生以假的印象,降低學生對你的信任和敬重?鬃釉唬褐疄橹,不知為不知,是知也。沒有完美無缺的人,沒有一成不變的人。我們有自己的缺點、優(yōu)點,優(yōu)勢、劣勢,這是十分正常的,我們沒必要遮遮掩掩。我們可能五音不全,我們可能畫畫的不好,我們可能舞跳的不好,我們可能沒有運動天賦……沒關系,我們依然秀給孩子們,讓他們看到一個真實的你,一個有血有肉的你,一個和他們一樣在許多方面有著這樣或是那樣不足的你,這樣孩子們和你的心理距離一下就拉近了許多。
四、做有情趣的人。
作為教育一線的教師,我有切身的體會,面對學生、家長,學校、還有社會的壓力,真的很辛苦。教育家魏書生說過這樣的'話:我們只有自己解放自己,自己找生活的樂趣。教師的生活圈子本身就小,為自己的生命質(zhì)量考慮,一定要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換一步說,教師如果沒有興趣愛好,自己的生活單調(diào)乏味,怎么會教育出有情趣、有理想、有活力的學生?一個人要有一兩種業(yè)余愛好,這是積極休息,也是提高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用藝術熏陶自己的思想情操,用運動培養(yǎng)自己的生命活力!爸挥嘘P注自己的心靈世界,才能真正地關注自己的生命質(zhì)量!币粋有情趣的老師,他的生命質(zhì)量是高的,才會得到學生的親近和喜愛。
教師職業(yè)之所以神圣,就是因為他放飛著每個孩子的夢想,成就著每個孩子的夢想,創(chuàng)新著每個孩子的夢想。我今后要在學習中實踐,在實踐中學習,主動地探索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得失;關注自己,關注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生命質(zhì)量,做一名有情趣、有思想的教師!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4
精讀一本好書,點亮一盞心燈“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學術著作《給老師的建議》覺得頗有收獲,好書猶如一泓清泉,不僅清澈明凈,可當鏡子映照自己,而且清爽甘洌,沁人心脾。書中提到100條教育理論,認同的觀點頗多,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點:
讓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學生坐在課桌后面而無所事事,每天無所事事,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無所事事,這樣會使一個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敗壞下去。人應當首先在思想領域里成為勞動者。在課堂上要做兩件事:第一要教給學生一定范圍的知識;第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
在教育學生時,總有一部分學生學習習慣很差,每天坐在課桌旁,無所事事,套用大師的話:這是一種可怕的危險,這樣會使人走入歧途,在道德上敗壞下去。所以,教師不要把學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極地掌握知識上去,而應當用到思考上。很多學生之所以把學習當成負擔,因為他沒有體驗到學習帶給他的快樂,愛因斯坦說過:”我們體驗到的一種最美好、最深刻的情感,就是探索奧秘的感覺;誰缺少這種情感,他就喪失了在心靈的神圣的顫栗中如癡如醉的能力,他就可以被認為是死人!白寣W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才是應當在學生面前展示的生活中最美好的事務。把學習當成一種思考、認識、發(fā)現(xiàn)和好奇的需要,這樣的學生才會成為會思考的勞動者。只有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快樂和幸福,而這種快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
沒有問題意味著沒有思考,沒有思考怎么能提出問題?較多的學生早已不會思考了,忘記了思考的概念,更不知思考的線路,要思考做啥?那么,怎樣才能使思考的活動在學校生的頭腦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
首先,需要使用教師的智慧。
教師本身應該是個思想者,用思想去點燃思想,用智慧去碰撞智慧,力求轉(zhuǎn)變自己的一味填鴨式的教學方式。蘇赫姆林斯基說:”在每一個年輕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只有教師的思想才有可能去點燃它。學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這就是教師點燃起來的勤學好問、渴求知識的火焰……我們依靠思考,也只有依靠思考,才能駕馭年輕的心靈。我們的思考能點燃學生的學習愿望。我們的思考能激發(fā)學生對書籍的不可遏止的向往“ 。
其次、解放學生思想,轉(zhuǎn)變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
長期以來,學生習慣了等待、習慣了依賴、習慣了接收、習慣了習慣的一切,主體意識丟失,獨立能力退化。這就要求教師首先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而自主學習表現(xiàn)為學習責任,學習是誰的事情,誰應該改承擔學習的責任?教師固然應該承擔,但學生若意識不到學習的責任,不能把學習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長、發(fā)展有機聯(lián)系起來,學生永遠在昏昧等待中。只有當學習的責任真正從教師身上轉(zhuǎn)移到學生身上時,學生自己的擔負起學習的責任時才是一種真正的學習。
然后、學會等待、牽線搭橋。
學生的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需要一個過程。實際的課堂往往是這樣的,要叫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常常沉默寡言,面面相覷,提不出來,為何提不出?因為不習慣思考,也不會思考,那么,老師提出問題,大家發(fā)表看法吧,仍然沉默,為何?因為沒有看法,哪里去找?時間一分分過去,教學進度走不了,急死老師了,忍不住越粗代庖來得干凈利索,省時省力,結果,我們又回到老路。學生永遠在等待依賴中。所以,教師不能急,首先給學生充裕的思考準備時間,善于激勵,耐心等待。一部分學生可能就差那么點勇氣,需要教師為他們打打氣兒,有種種顧慮障礙的,需要教師疏導。其次會引導,學生思維卡殼的地方要牽線搭橋,結合已有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結合可能開發(fā)的教學資源,如;報刊雜志、電視、多媒體、自然風光、人文風情、國內(nèi)外重要的事件,學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等,以使思考由溫故而知新,由形象到抽象,由混沌到明晰的過渡飛躍;或者要知梨子的味道,親自去嘗嘗,讓學生親自其參與去體驗,也許這個探索自尋過程要花費很多時間,甚至表面一無所獲,但它使學生思維得到磨礪碰撞,活躍起來。這是一個人的學習、發(fā)展、創(chuàng)造所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也是一個人能力、智慧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求,它是一種不可量化的”長效“,比起短暫的急功近利的強行灌輸,是一種難以言說的豐厚回報,學生會受益終生,故而眼前所耗費的時間經(jīng)歷應該說是值得的。
最后,以包容情誼,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由,和諧的課堂氛圍。
試想,身處惴惴不安,緊張壓抑,過度莊嚴肅寂的氛圍里,學生的腦力過度集中在時時刻刻的提心吊膽,焦慮惶恐,瞻前顧后中,怎能集中精力進行積極健康有序的智力思維呢?自由就是不給學生太多的束縛,有寬泛的空間,讓他們暢所欲言,輕松自如的各抒己見。這其中,教師和藹親切的微笑,循循善誘的開導鼓勵無疑是重要的。只要能思考,敢思考,哪怕是錯誤都是一大進步。人的認識,總是在錯誤中提高,誰畏懼錯誤,誰就毀滅進步,因而對錯誤不是批評指責,哪怕是不經(jīng)意的一個輕視眼神,一句冷漠的話語,都不能輕易流露。而是引導指正,保護他們思維火化的幼芽是學生學會思考的重要開端。
只有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思考者時,學生才能體驗學習是一種快樂和幸福,而這種快樂反過來促進學生的思考。其實學生不會思考,低效學習的癥結就隱藏在其中。教育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親自去感知,只有學生親身參與,參與體驗的過程中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的過程,這就是學生思考的過程。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5
小的時候,經(jīng)常聽大人說:“家有二斗糧,不當孩子王。”也曾經(jīng)有個家長罵罵咧咧地說:“你們幼兒園老師就是保姆。”其實,有一種說法我很贊同:“幼兒教師站起來是老師,蹲下來是媽媽。”幼兒不僅要教孩子一些知識,更要給孩子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良好健康的心態(tài),為幼兒將來的發(fā)展奠基。
在《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一書中指出,我們幼兒園教師這一行是幸福的,我們有不同于別的稱呼——幼兒教師。繁忙與瑣碎兼容,責任與壓力并重,忙碌于疲倦同行,這就是幼兒教師工作的真正意義。為此,我們懷著一顆平常心,并充滿自信,坦然面對挫折,用一份愛、一顆心,獲得孩子的.愛,贏得家長的認可。這種唄需要、被尊重和支持的體驗是幸福的。
在書中,明確指出在備課前要研讀教材,要把教材吃透才能上好一節(jié)課。還用了一個實際案例說明,研讀教材對于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適用于語言活動,在數(shù)學、科學、社會等活動中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轉(zhuǎn)崗教師,剛開始對于幼兒園的教材真的是一頭霧水,不知該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該怎么教。經(jīng)過多次的學習、培訓,我們慢慢地ongoing小學教師的角色中走了出來,熟悉幼兒教師的課堂,知道了給幼兒上好課,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多準備教玩具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在玩中學。課后,我們還需多反思,總結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為以后的教學積累財富。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給我們指出了教師在整個國民群體中,應該是一個閱讀率比較高的群體,因為這個群體承擔著教書育人的責任。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更應該讀書,這與幼兒教育的特點密切相關。幼兒教育的特點是基礎而全面,幼兒是好奇、好問的,這都對教師的個人素質(zh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幼兒教師要多讀書,讀好書,在書中充實自己,在學習中提高自己。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6
這學期利用課余時間,我第二次認真地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此次讀后的感受與第一次的有大不同。第一次是大致地瀏覽,對作者提出的建議只是有一個大框架的了解;而此次在第一次粗讀的基礎上進行研讀,對作者提出的建議進行理性地分析和思考,從中提煉出適合本班級發(fā)展的教育理論,更好地為我們的工作服務。
作者在書中提到:“兒童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和諧的全面的發(fā)展,就是兩個‘教育者’——學校和家庭,它們不僅要一致行動,要向兒童提出同樣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著一致的信念,始終從同樣的原則出發(fā),無論在教育的目的上,過程還是手段上,都不要發(fā)生分歧!倍潭桃欢卧,多次出現(xiàn)“一致”“同樣”的字眼,旨在向我們強調(diào)家校形成同步教育的重要性。學校和家庭只有思想同步,行動同步,教育效能才可能同步。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部分家長很早就淡出學生的成長舞臺,他們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或工作忙,或文化素質(zhì)低;部分家長在家庭教育觀念和家教做法上存在偏差……家長們對家庭教育認識不到位,使學校教育異常艱難。如何轉(zhuǎn)變家長的教育觀念,擺正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位置,充分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協(xié)同學校教育,共同促進學生健康發(fā)展,才是當前最應該解決的問題。家校溝通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要增強家長的責任感。讓家長明白家庭教育對孩子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肩負的重大責任,而不是僅僅把孩子往學校一送就不關己事。
其次,要轉(zhuǎn)變家長陳舊的家庭教育觀念和家庭教育方法?赏ㄟ^多種多樣的形式來幫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建立班級微信群、博客等,可在上面用心編輯或轉(zhuǎn)發(fā)一些教育經(jīng)典語錄或案例故事,無形中對家長起到引導作用;適時轉(zhuǎn)載一些優(yōu)秀的育兒經(jīng),與家長共同分享等。
做好家訪工作。教師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個別家訪,和家長交換意見,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對學生進行一致的教育,使家長積極配合教師搞好家庭教育。
定期召開家長培訓會或座談會。指導家長如何搞好家庭教育,樹立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并配合學校搞好學校教育,以便更好地發(fā)揮教育功能和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的配合,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只有家校經(jīng)常聯(lián)系,家長和學校在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上統(tǒng)一思想,教育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傊,學校與家長相互溝通、相互聯(lián)系,保持學校與家庭教育的一致性,讓我們用真誠架起一座溝通學校和家庭的連心橋,共同促進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吧!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7
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創(chuàng)設輕松、愉快、和諧的教學氛圍,并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把課上得有趣?如何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的秘密何在?對于這一連串的問題,我花費了十幾年的時間也沒能把它研究透徹。然而,當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之后,給了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書中共有100條建議,內(nèi)容充實,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書中的100條建議,每條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每條建議像一場甘雨般化解著我在教學中的苦惱與困惑,給了我很多新的收獲與體驗。而讓我感觸最深的是第21條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他的眾多建議中,不止一次提到關于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途徑,他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興趣的秘密何在?他說,認識本身就是一個激發(fā)生動的、不可熄滅的興趣的最令人贊嘆、驚奇的奇異的過程。自然界的萬物,他們的關系和相互聯(lián)系,運動和變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這些都是興趣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同時,你應當努力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興趣的源泉,讓他們在這個發(fā)現(xiàn)過程中體驗到自己的勞動和成就,這件事本身就是興趣的最終的源泉之一。因此,蘇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視學生學習知識的動腦探索過程,他認為,離開了腦力勞動,就既談不上學生的興趣,也談不上他們的注意力。
俄國文學泰斗托爾斯泰曾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睂τ趯W生來說,興趣就像是一條潺潺的小溪,能夠激發(fā)他們學習的求知欲,讓他們想學、愿學、樂學。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因此,他在備課的時候,總是努力思考和理解教材中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他認為,只有抓住這些思想的交接點,才能在認識周圍世界的真理和規(guī)律性中解釋出某種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東西,也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對知識的興趣還在于把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體驗到一種理智高于事實和現(xiàn)象的“權利感”。讓學生在知識運用過程中體驗到知識是一種那個使人變得崇高起來的力量,這是比任何東西都更強有力的一種那個激發(fā)求知興趣的刺激物。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些觀點對于我們正在積極推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學生學習和創(chuàng)造、實踐的興趣,有著直接的指導作用。
對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教師,我曾做過許多嘗試:精彩的課件設計、動聽的激勵語言、形式多樣的課堂游戲、競爭激勵等。我自認為做得不錯,可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中的——興趣的秘密何在后,我曾經(jīng)的努力就顯得黯然失色了。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所追求的知識那種表面的、顯而易見的刺激,以引起學生對學習和上課的興趣,那你就永遠不能培養(yǎng)起學生對腦力勞動的真正的熱愛?梢,我以前的努力都停留在了對學生表面的興趣刺激上。
讀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這一節(jié),我的觸動很大,我捫心自問:現(xiàn)在的我又該從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蘇霍姆林斯基的這一建議又該怎樣落實在我的實際教學當中呢?
首先,教師要熟悉教材,充分備課。真理的知識在學生意識中產(chǎn)生,來源于學生認識到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認識到把各種事實和現(xiàn)象串聯(lián)起來的那些線索。那么我們在備課的時候,就要努力抓住并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和線索。例如,在備jqx三個字母的教學時,考慮到大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經(jīng)學習了這三個字母,要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另一個結合點上:jqx這三個聲母寶寶太孤獨了,你們能給他找些韻母朋友來陪陪它們嗎?從聲母的教學到jqx與v相拼的教學中找到恰當?shù)慕Y合點,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新的教學中來,激發(fā)起他們的求知欲。
其次,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對于兒童來說,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都渴望獲得成功。在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造合適的機會,鼓勵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加以運用,讓學生在運用中感受學習知識的力量,并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例如,在教學完五年級上冊的《桂花雨》一文后,就可以讓學生走到室外,親自去觀察一下桂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真正的發(fā)現(xiàn)。這種發(fā)現(xiàn)鼓舞了孩子們,他們也會變得好奇和活躍。
再次,多彩的課外活動,興趣盎然。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中。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也就是課內(nèi)與課外的有機結合。例如:辦手抄板展,讓學生體驗學習知識的喜悅;詩歌朗誦會,讓學生體會古詩學習的韻味;歇后語比賽,讓學生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等。
每次捧起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總會得到許許多多新的啟迪。當我們感到內(nèi)力不夠需要充電時,馬上打開這本教育名著,回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文字里,你一定會有所收獲,不虛此行。教育工作的道路任重而道遠,我將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在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的陪伴下,不斷學習,充實自我,全身心呵護孩子幸福的童年。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8
古人云:“開卷有益”。于是,我借假期的閑暇,認真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書中鮮活的實例闡述、精辟的理論分析娓娓道來,時而讓我茅塞頓開、時而讓我拍手叫絕、時而讓我柳暗花明、時而讓我冥思苦想……
眾所周知,蘇霍姆林斯基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他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論文,1200多篇兒童小故事。他的教育思想歷經(jīng)千錘百煉,浮現(xiàn)如玉瑰寶,已經(jīng)深深根植于我們的內(nèi)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們心中無疑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從教師職業(yè)中走向成功的典范。盡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我認為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著我們一顆顆干渴的靈魂。《給教師的建議》攫取了他教育教學思想和策略的精華,給了我們一線教師切實可行的一百條建議。書中許多思想、許多教育方法、教學策略,讓我產(chǎn)生了共鳴,讓我有了很多的收獲。
書中讓我感觸頗深的是“怎樣面對學生的個體差異”的問題。大家老師平時都會說:我們要一視同仁、善待班里的每一個孩子;大家老師平時也會說:我們要因材施教;大家老師還會說:我們不能歧視后進的孩子。說歸說,要做到確實很難,但是我們依然得努力做到才行。聆聽蘇霍姆林斯基的第一條建議——請記。簺]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讓我懂得了,做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對不同學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在鼓勵他們刻苦學習,奮發(fā)向上的同時,不要對學習能力弱的孩子抱怨,不要對他們說某某人行,你為什么不行?這樣會傷了孩子的自尊。而是要讓他們跟自己比,鼓勵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不僅讓他自己看到自己的進步,同時讓他知道,全班的人都看到他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喝彩。只有做到這樣,我們才無愧我們口中的一視同仁和因材施教,才真正做到善待每一個孩子、不歧視每一個孩子!跋嘈藕⒆、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賞識每一個個體”,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寶庫中的瑰寶,這一思想不僅僅體現(xiàn)在這第一條建議中,而是貫穿于整本書中,激勵著每一位教師用賞識的眼光看待每一個有個性的學生。未來的教育陣地上,我一定努力學會賞識每一個學生,讓我的每一個學生在賞識中成長、進步。
書中讓我幡然醒悟的是“讀書、讀書、再讀書”的必要性。也許我們曾經(jīng)以為:我們小學教師,不就是孩子王嘛,教教他們,現(xiàn)在的學識儲備已經(jīng)綽綽有余了!耙炎x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碧K霍姆林斯基一語道出了教師成長的秘訣——讀書。如今,“教師要多讀書”這個觀點已越來越為大家接受?晌矣袝r卻心有余而力不足,備課、上課、批作業(yè)、補差等已忙得我焦頭爛額,哪有時間讀書呢?只有在寫論文、寫計劃、總結或上公開課時,才覺得自己有點黔驢技窮,才想起找一點書來,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文章,有沒有可以參考的`教案。長此以往,周而復始,使得我不閱讀也心安理得。然而,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第18條、第19條建議和后邊的相關建議后,我深深感受到讀書的必要性。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后進生所讀的書籍里,在他從周圍世界里所遇到的事物中,應當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某些使他感到驚奇和贊嘆的東西……用驚奇、贊嘆治療大腦兩半球神經(jīng)細胞的萎縮、惰性和虛弱,正像用體育鍛煉可以治療肌肉的萎縮一樣……在兒童感到驚奇、贊嘆的時刻,好像有某種強有力的刺激在發(fā)生作用,喚醒著大腦,迫使它加強工作!睂τ趯W生而言,讀書竟有此奇特的功能,那于我們教師而言定也有異曲同工的作用吧!再者,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我們教師要提高自己的素養(yǎng),讀書是條實惠而必要的途徑。我相信每個教師都渴望自己才學淵博,上課旁征博引,學生身臨其境。
要想達到這樣的境界,與平時自己對書籍的廣泛涉獵是息息相關的。專業(yè)書籍的閱讀、領會與教育實踐相結合,對于解決工作中的困難會有裨益;非專業(yè)書籍的閱讀同樣重要,它會從另一個角度來拓寬我們的思路,更加廣闊地增加我們的智慧。我會牢記書中所說“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顯得像識字課本一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你才可以說:為了上好一節(jié)課,你是一輩子都在備課的。”我懂了,讀書是一輩子的事情,貴在持之以恒,貴在養(yǎng)成習慣。今后的人生,我定要求自己與書為伴,讓自己始終與時俱進,讓自己始終在進步。
品讀《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我仿佛親耳聆聽到蘇霍姆林斯基的經(jīng)驗之談,讓我在聆聽中不斷反思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學經(jīng)歷,使我在反思中悟出了許多教育教學的真諦,它將成為我教育陣地上享用不盡的財富!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9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讓兒童看見和體驗到他在學習上的成就。不要讓兒童由于功課落后而感到一種沒有出路的憂傷,感到自己好像低人一等。兒童的樂觀精神、他對自己力量的信心,——這是一條把學校和家庭聯(lián)系起來的牢固的繩索,是一塊吸引父母親心向?qū)W校的磁石。一旦兒童對世界的樂觀主義的感受遭到破壞,那么學校和家庭之間就筑起了一道銅墻鐵壁!
是啊,學生是處于不同發(fā)展水平的人,思維水平也不一樣,每個班難免會有后進生,但有時候家長、教師或者周圍學生,會因為某個孩子的學業(yè)成績,無形中給他們帶來壓力。而大多數(shù)時候這種壓力是對孩子不利的,是會帶來消極影響的。所以,我們教師和家長要向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使孩子保持積極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有一雙會發(fā)現(xiàn)的眼睛。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使后進生因為教師或者家長側(cè)面的表揚給他帶來動力。這樣在學習上或許他會融入集體中,跟著老師的思路認真聽講,認真學習。想到這里,覺得自己在這方面做得十分不好,不善于去發(fā)現(xiàn)不同孩子身上不同的閃光點,那么以后,我要學會走近每一個孩子,更多的走近后進生,與他們真誠做朋友,讓他們感受到老師喜歡他們,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同時,我們要時時刻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要用一顆愛去關心、包容、愛他們。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0
《給教師的建議》中有這樣一句話:那位歷史教師說:“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總的來說,對每一節(jié)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弊x完這段話,我的感情是復雜的,想要發(fā)幾句感慨,卻又無從談起。教師的工作是一門技術也是一門藝術,小課堂實際上也是一個大課堂,有人聽課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知識捉襟見肘,因為真正的課堂是經(jīng)驗的積累,歲月的磨練,是不斷學習的結果。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我的.知識含量有多少,滄海一粟;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我的課堂離這種境界還有多遠,永無止境。讀書,學習,沉思,只有潺潺不斷的流水,才有永遠保持活力的小溪。而一切,都要從腳下的第一步啟程,從今天啟程。
霍姆林斯基強調(diào)要“讓每一個學生體驗到取得成功的個人的、人格上的歡樂”,這句話也讓我感受頗深。從我擔任某個班的英語老師以來,有個孩子a就從來沒有帶過英語書,上課一直找機會與周圍的同學講話,就更別提學習了,找他談話也沒有任何效果,有的學生甚至勸我:老師,他一直那樣,說了也沒用。我沒有對他嚴加批評,反而是每次上課都去看看他帶書沒有,可能是實在覺得不好意思了,有天上課終于桌上有課本了,我有點驚訝,但非常高興,順便把兜里的一顆棒棒糖獎給了他,告訴他,老師非常高興看到他的進步,他非常開心,以后英語課上再也沒出現(xiàn)過沒帶課本的現(xiàn)象,也能聽點課了,雖然離成績優(yōu)秀學生的距離還有很遠,但畢竟邁出了進步的第一個臺階。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孔子講“因材施教”,作為老師,要愛每一個孩子,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被老師尊重的快樂。
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涵蓋了教育的方方面面,感悟也不能一言以道之,好書如知己,是我靈魂上的朋友,為我排疑解惑,陪我前行,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將不斷向大師學習,做到善于學習,勤于反思,勇于實踐。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1
通過學習《特級教師于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給我打開了心靈之窗。
作為一個新教師,無論是教學水平,教學經(jīng)驗等各個方面都有很多的不足,那么通過什么樣的方法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呢,才能使自己縮小和優(yōu)秀教師的差距呢?唯有不斷學習,豐富自己。
于老師的這些建議全面的介紹了一個合格而優(yōu)秀教師的教師自身應該具備的`素質(zhì)。從教師的自身,心理,業(yè)務,師德等各個方面給我們莫大的啟示。比如說第一條教師要在上課鈴聲未落之前到達教室門口,從一些細節(jié)的方面教我們,讓我們在亂哄哄的課堂不要發(fā)脾氣,要靜靜地觀察每個人,目光不要嚴厲,但要犀利、靈活、有神。一般情況下,片刻之后,多數(shù)學生會安靜下來。此刻,你一定要及時給同學們一個滿意的表情,表揚表揚好的人,表揚要具體,指出哪一排哪一組的同學安靜,哪些學生坐得端正。這一點很值得我學習,看了這段話,讓我意識到了自己在課堂中犯的錯誤,暴露了自己的諸多不足。我在今后也要用柔和的目光,鼓勵的語言來對待自己的學生。
于老師還說要細心觀察學生,全面了解學生,傾聽學生的談話。這一點我要檢討,自己做的不夠合格。
切不可讓學生看出你的偏愛。這一條我體會很深,因為我在上學的時候自己的老師那種強烈的偏愛讓我記憶尤深。我清楚教師的偏愛對學生的沖擊力有多大。所以自從加入教師行業(yè)以后就努力做到這一點,但做的還不夠好,也許是方法不對,我會更加努力,平等的對待學生。
總之,通過學習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給新教師的20條建議讓我收獲了很多,我將努力把老師的建議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2
雙手無所事事,也像不加思索地隨便找點體力負擔給學生讓他有事可干一樣,這兩種做法對于少年的智力發(fā)展同樣是有害的。
單調(diào)的、令人疲勞的、不需要任何技巧的體力勞動,雙手只不過是一種發(fā)出體力能量的器官。
在人的大腦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積極的、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區(qū)域,依靠把抽象思維跟雙手的精細的、靈巧的動作結合起來,就能激發(fā)這些區(qū)域積極活躍起來。如果沒有這種結合,那么大腦的這些區(qū)域就處于沉睡狀態(tài)。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如果沒有把這些區(qū)域的活力激發(fā)起來,那么它們就永遠也不會覺醒了。
因此,從一年級起,就應該要求學生的雙手能做出準確的、有成效的動作。在手工勞動課上,在課外小組里,孩子們就學習用紙剪出或者用木料雕出精細的圖畫。誰學會了使用雕刻刀,能寫出漂亮的字,他就會對稍有一點點偏差的地方都很敏感,不能容忍馬虎了事的作業(yè)。這種敏銳的.感覺會遷移到思維上去。手能教給思維以精確性、工整性和明確性。
對于少年的作業(yè),我們要求盡量使用精確的工具,使他們的雙手和手指做復雜的動作。用手工工具精細地加工塑料、木料和軟質(zhì)金屬,對于培養(yǎng)少年的智慧起著重要的作用。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3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在新教師培訓的課上,常州教師職業(yè)發(fā)展中心的老師傾情推薦了這本書。懷著學習的心態(tài),寒假期間我終于拜讀了它。
作者蘇霍姆林斯基是烏克蘭的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適性、先進性、豐富性,是符合教育的普遍規(guī)律,符合兒童的成長規(guī)律的。他懂得兒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滿腔熱情澆灌兒童的心靈。他的每條建議都是那樣富有哲理,用心去思考他的每一條建議,很好的借鑒,并運用于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工作之中,都是非常必要,很有價值的。下面就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第6條從哪兒找時間,一晝夜只有24小時,談談我個人的感受和體會。
工作之初,無數(shù)人懷著羨慕的眼光告訴我,教師是多么好的職業(yè),擁有寒暑假,雙休日。而當我真正踏上工作崗位,才發(fā)現(xiàn),這些休息時間都是用平時比其他人多一倍的工作時間換來的。所以,沒有哪個職業(yè)能輕輕松松。從第一次寫備課稿,到第一次批改家作,第一次聽課寫筆記,本以為第一天的工作生涯一定是充滿忐忑的。但事實是,忙綠的一天,打軸轉(zhuǎn)的工作,完全沒有任何喘息休息的時間。教師工作就是這么忙綠。在書中,作者也提到,老師每天除在學校工作3—4小時外,還要備課和批改作業(yè)不少于5—6小時。而在現(xiàn)實工作中,每天在學校工作超過八小時,回家還要備課,準備第二天的上課內(nèi)容。高強度的耗費時間與精力。一開始,我的確感到身心俱疲。
但如何克服與解決這一問題呢?書中給出的答案是閱讀。要天天看書,終身與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江河。對于新教師的我來說,覺得沒時間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的專業(yè)知識儲備較少。正因為如此,所以我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思考,去準備新課。每一節(jié)新課對我來說都是從未接觸過的。而想擠出時間,就只能利用空閑時間多讀書。正如書中所說,要使教科書成為你的科學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而你教給學生的只是這門知識的基本原理。到這個時候,備課就無需花幾個小時了。
這本書字字珠璣,解開了我眾多困惑。我也從中尋找到了一些答案。更多的答案需要不斷地實踐。現(xiàn)在,備課在我看來不再是不得不做,而是積累經(jīng)驗的必由之路。蝴蝶化繭成蝶,必將經(jīng)歷苦痛。而我想蛻變?yōu)閮?yōu)秀的青年教師,也必將迎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zhàn)。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書籍永遠是人類最好的朋友。在新的一學期,我將擠出時間多讀書,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一點一滴凝聚屬于自己的知識海洋。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4
作為一線教師,在教學工作中經(jīng)常遇到讓人頭疼的“后進生”,盡管他們在學習上費了很大的功夫,老師費了很多精力。但是效果卻不盡人意。家長著急,老師頭疼。學生失去了信心。面對這種情況,一般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求他們認真學習課本的知識,上課認真聽講,課下認真完成作業(yè),不舍得讓他們再浪費時間閱讀課外書籍,其目的是想讓他們通過“勤”來“補拙”。這樣以來,越到高年級,這些后進生和他人的差距會變得越來越大。最終落伍而不能考入高一級的學校。
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篇文章,回顧自己的學習和教學歷程,我對后進生的轉(zhuǎn)化方法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記得我在中學讀書的時候,父母和老師也只重視書本知識,自己也沒有認識到閱讀課外書的好處,很少閱讀課外書籍,學習成績雖然還湊合,但是總是成績平平,雖然基礎知識基本掌握,但能力方面沒有大的提升。自己也沒找到原因,總覺得別人比我聰明很多。是自己智商影響了學習成績。特別是在寫作方面,作文總是得不到高分,文章寫的很平淡,沒有含金量。后來才知道是自己讀書太少的緣故。有幸的是高中畢業(yè)后我考入了外語師范學校,學習英語專業(yè)。由于我不斷的學習各方面的知識,擴大了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品嘗到讀書的好處。上課時,我力所能及的把自己所學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現(xiàn)成一個知識鏈,然后給學生講解書本的內(nèi)容。學生聽的津津有味,而且效果也很好。蘇霍姆林斯基明確告訴我們,學生如果把學習僅僅局限于背誦必修的.教材是特別有害的—這種做法會使他們養(yǎng)成死記硬背的習慣,變得更加遲鈍。相反,兒童學習越困難,他就應該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fā)智力的刺激。書籍和熟記激發(fā)起來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記硬背的最強有力的手段。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利用好“第二套教學大綱”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滿好奇心,對知識更加感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對于后進生,我們要及時督促他們復習學過的知識,經(jīng)常檢查他們的知識掌握情況,是他們再成為讓家長著急,老師頭疼的“老大難”。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5
讀一本好書能夠發(fā)人深省,是讀者產(chǎn)生共鳴。學生時代,常會在寢室里和室友分享自己喜歡的書籍,如今踏上社會,瑣碎的事情多了,那些我想要看本好書的心情也漸漸的少了。本學期,園領導給我們創(chuàng)設了專用的閱覽室,投入資金購買了很多關于幼兒保健、飲食營養(yǎng)、學前教育方面的書籍,當然還有很多富有人生哲理的書籍。每周一中午空班的時候,我們幾個同事就會約好一起去看書,這又仿佛回到了校園時代與同學一起看書的日子。這次我又細細的品了品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又使我有了新的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撰寫的寫本書中,一共對教師有100條建議。其中第二條就是在論述教師的時間的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書中舉例說一位女教師的來信中表示:“是的,沒有時間!”——這是教師勞動中的一把利劍,它不僅傷害學校的工作,而且損及教師的家庭生活。作者又舉例,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老師上公開課,由于他上的太出色,聽課的教師與視導員聽得太入迷竟然忘記了記錄。課后,聽課的教師對他說:“你把全部的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的每一句話都是那么有感染力,你花了多長時間準備這節(jié)課?”那個老師老師回答:“對這節(jié)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但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15分鐘!弊x到這我產(chǎn)生了很大的疑慮,什么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呢?為什么那個老師說我準備了一輩子?”繼續(xù)往下讀,我才知道“終生的備課”原來是讀書,他不是為了上一節(jié)課而去準備,而是將自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閱讀過程中所積累的知識告訴給他的學生。再想想自己的備課,我只是在單純的為準備一節(jié)課在備課,單純的'在備學習活動中的素材點,怎么樣和這個老師一樣,將自己所知道的東西與教學結合起來了,這是我要思考的東西。聯(lián)想到大教研中觀摩佳佳老師的一節(jié)活動《小兔找太陽》,一節(jié)原本簡單的。語言課《小兔太陽》竟上成了一節(jié)綜合活動,活動中包括語言、計算、科學,充分發(fā)揮了孩子的想象力與記憶力。當孩子說道月亮有時也是“圓圓的、紅紅的”這個現(xiàn)象時,她也應將月食這個現(xiàn)象應答自如;顒雍筮留給幼兒探索的機會,讓孩子們思考“為什么太陽能熱水去需要太陽”使整個活動有了延伸,有了新的知識點。能上出這樣好的優(yōu)質(zhì)課離不開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更離不開教師本身的知識水平,才會在孩子提出疑慮的時候應答自如。
書中表明,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的讀書,不斷的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里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么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yōu)?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于讀書,F(xiàn)在回想,為什么園領導和組長讓我們看《教師成長手冊》、《課程綱要》,給我們創(chuàng)設閱覽室、讓我們多看書,這都是有原因的。在沒有弄懂原理知識、不掌握孩子年齡特點的基礎上去盲目的備課、上課是不會產(chǎn)生優(yōu)質(zhì)課的。
《給教師的建議》,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知道作為一名新教師,要提升自身的業(yè)務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一定要多看書。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閱讀過程中吸取他人的教學經(jīng)驗,叢中取長補短使自己的頭腦更加的成熟。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6
最近讀了李鎮(zhèn)西老師的《給教師的36條建議》,從這本書中使我收獲很多,其中的一條“在如何把握好教育過程中的‘寬’與‘嚴’”給我感觸最深。書中談到:教育,對未成年的孩子來說,“剛”是相對的,“柔”是絕對的;“法”是相對的,“情”是絕對的;嚴厲是相對的,寬容是絕對的;“疾風暴雨”是相對的,“和風細雨”是絕對的;“三下五除二”是相對的,“潤物細無聲”是絕對的;“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作為教師在管理學生中做到“嚴中有寬,寬中有愛,愛中有教”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教不嚴,師之惰”,道出了“嚴”的重要性。教師首先要嚴于律已,“言教不如身教”,教師不僅要嚴格要求學生,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教育是人學,是對人類靈魂的引導和塑造。學生受教育的過程就應該是一種人格完善的過程,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人格力量所施加的影響。所謂“已不正焉能正人”,惟有如此,學生才能敬其師,信其道。
嚴要解決的問題是班級最基本或當前最主要的問題,為了保證所有力量都集中于此,就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在管理中針對學生特點制定嚴明的班級紀律,按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從行為習慣、課堂紀律、寢室紀律以及衛(wèi)生等方面規(guī)范學生,使之形成班規(guī)并以此約束學生、嚴格要求學生。同時選拔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組成班委會,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進行了量化管理,獎優(yōu)罰劣,使學生自覺地規(guī)范約束自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對違反校紀班規(guī)的學生要嚴肅處理,進行批評教育,并給予適當?shù)膽土P。如果我們對學生的錯誤不聞不問,不及時批評指正的話,會使學生喪失真善美、假惡丑的'標準。學生從老師的批評聲中,如果能領悟出嚴中有愛,批評自己是為自己好,他也就從中得到了前進的信心和能力。
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懲罰更強烈。”寬容,其實也是一種嚴格,一種特殊的嚴格。當然,要使寬容這一教育方法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也得注意分寸,掌握尺度,靈活而辨證地使用它。
初中生自我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還不是很強。在其生活、學習的過程中犯點錯誤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學生動輒挨批,處處受罰,他的情緒一定會大受挫折,信心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喪失殆盡。如果用欣賞的眼光來看他,他將因受到尊重而振奮,甚至能夠挖掘出他特有的潛能。
對待學生,尤其是違紀學生,我們對他們要寬容、愛護。幫助他們分析違紀原因,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尊嚴,鼓勵他們重新開始,這樣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單純處罰要好的多。寬容不是無目的的不理不問,而是有意圖地溝通思想。寬容并不是無原則的放任自流,而是有區(qū)別的教育鼓勵。寬容也不是沒辦法的不即不離,而是有技巧的熱情處理。寬容更不是無限期的撒手不管,而是有時效的積極感化。
嚴與寬在管理手段上所顯示出來的對立,又以雙方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和互補性為前提。只嚴不寬,就很難從根本上培養(yǎng)出學生健康健全的心理品格和良好的班風與學風;只寬不嚴,則不能及時而有效地制止各種不良行為和不良現(xiàn)象的發(fā)生。所以關鍵就在于做到兩種手段的有機結合,既重視班級制度化建設,同時又要加強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
只有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雙方才顯出深刻的互補優(yōu)勢來;嚴在情感化方面的短為寬所彌補,寬在約束力方面的弱為嚴所克服。寬嚴結合使得雙方優(yōu)勢和各自長處都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和施展,既培養(yǎng)了學生堅持原則,明辯是非的能力,又加深了師生間的感情和相互關系,從而使得學生在達標過程中,將外力與內(nèi)力化合成一種巨大的加速前進的動力。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7
本書一開始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讓老師值得深思的問題:“為什么早在一年級就會出一些落后的考試不合格的學生,而列了二,三年級有時候還會遇到落后的無可救藥的,因而教師干脆對他放棄不管的學生?”是這些學生們太笨,還是他們上課沒有認真聽講?還是應該從老師自己身上找原因?
其實,學生學習也是在從事一種腦力活動,本書中有一個形象的比喻:有的孩子能打20桶水卻不費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只打了5桶水就累得筋疲力盡了;同樣道理,同一道數(shù)學題,有的同學只需幾分鐘就能解答出來,而有的同學需花費幾十分鐘。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一樣,也應因人而異,個別對待。
對后一種學生應以特別的關照了。了解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脾氣,家庭背景等原因,讓他們也感覺到自己也是在一點一滴的進步中。要做到這一點,確實不是很容易的。他不僅需要老師的辛勤付出,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藝術,因材施教。
不同類型的學生上著同樣的課,提著同樣的問題,做著同樣的作業(yè),考著同樣的一張卷子。即便做錯事后教育的方式也是一樣的。試想,如果這樣下去,怎會去個別對待,怎會不產(chǎn)成差生呢?這也不怪我們有些老師不停地抱怨他的課堂上學生不聽話,不專心聽講了,也難怪苦口婆心地教育起不到作用,達不到效果了。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對于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應趕到這些學生的每一個人跟前去,看看每個人遇到什么困難,給每一個人提出專門為他們準備好的作業(yè)題。
有時候在課堂上就能看出,有必要給某個學生布置一點家庭作業(yè),那么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通常當堂布置給他。學習較差的學生腦力勞動的效果如何。千萬不要讓他先是聽別的學生的流利的回答,把黑板上的東西抄下來。一定要設法讓他獨立思考,因為在思考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包含著運用知識的因素,要促使他在每一節(jié)課上,在腦力勞動中取得哪怕只是一點點的進步也好。
教育是一種精神活動,也是一種腦力活動,只有當教育者走進受教育者心靈的時候,教育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8
最近我讀了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對其中關于教育學生的幾點建議有了深刻的體會。其中,第二十七和第二十八條建議《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喜歡做的事》和《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思自己的教學情況,我意識到我對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甚少。在我們國家正處于社會轉(zhuǎn)型期的時候,成人們感到浮躁不安,這種氛圍也影響到了孩子們,他們常常被貼上“不好好學習”的標簽。然而,或許我們應該先問問自己,我們了解學生嗎?我們知道他們喜歡做什么嗎?很遺憾,我必須承認答案并不令人滿意,F(xiàn)在是時候改變這種狀況了。蘇霍姆林斯基提醒我們,每個學生都應該有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也是培養(yǎng)他們興趣和潛能的有效途徑。作為教育者,我們應該主動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他們在課余時間中追求自己的熱愛。這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和滿足感,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自信心。同時,蘇霍姆林斯基還提倡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學生。勞動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活動,通過勞動,學生們可以培養(yǎng)動手能力、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責任感。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發(fā)展自己對勞動的愛好,比如組織一些手工制作、植物培育等活動,讓學生們通過實際操作來學習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因此,我決定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更加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并嘗試運用勞動的愛好來教育他們。我相信,只要我們給予學生足夠的關注和支持,激發(fā)他們的內(nèi)在動力,他們將會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并取得更好的成績。
雖然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但我們的老師是否也有一定的責任呢?你現(xiàn)在的心情平靜嗎?除了每天面對教科書和學生,你還有什么愛好嗎?一個人喜歡做什么事情,只要不影響別人,不違反法律,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作為學生,我們希望老師能夠給予適當?shù)囊龑,因為他們的思維還不夠深刻,思想還不夠成熟。那么,應該培養(yǎng)學生喜歡做哪些事情呢?這里提供了兩點建議:
一是閱讀。
我們可以看出,在他的這么多的建議里,不止一次提到閱讀,他將閱讀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他說,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學好的重要發(fā)源地。他還說,你應當記住,無論哪一種愛好,如果它不能觸動學生的思想和打動他的'心,那就不會帶來益處。他還強調(diào)指出,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下去。他的這一番話,可以看出他認為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何等的重要。
二是應當引導每個學生去接近的愛好的發(fā)源地,那就是使他特別喜歡一門學科。
然后由這門學科引申開去,去參加與此學科有關的各種活動,思考與此有關的各種問題。從而確立起自己的愛好,在這一方面,我們教師還是大有可為的。反問一下自己,你去努力讓你的學生喜歡你教的這門學科了嗎?
在他的第二十八條建議里,他強調(diào)了“勞動”的重要性,這種勞動主要是指動手操作,而且也不是隨便什么樣的勞動,而是指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這種勞動一定要有思想,能促使孩子思考,能讓他將各種事實聯(lián)系起來去考慮。他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話: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這句話就出自這一條建議中。在這條建議中,他不僅強調(diào)閱讀,而且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看得很重要。他說,我看到,那些雙手靈巧的兒童,熱愛勞動的兒童,能夠形成聰敏的、好鉆研的智慧。確實包含思想的手工勞動對于鍛煉學生的智慧,促進他思維的發(fā)展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這條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列舉了四種學生可以選擇的勞動方式。然而,在我看來,這些勞動方式在中國恐怕很難找到。原因不是因為條件不允許,而是我們根本沒有考慮過這樣做。例如他提到的設計制作各種裝置、機械和儀器的活動室,以及家業(yè)實驗活動基地,有幾所學校愿意去嘗試呢?特別是農(nóng)業(yè)勞動,他說:“我深信,農(nóng)業(yè)勞動——這是最能啟迪智慧的勞動活動的種類之一。”然而,在我們的城鎮(zhèn)學校中,幾乎已經(jīng)消失了。這到底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呢?請將修改后的內(nèi)容直接回復給我,我剛剛開始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發(fā)現(xiàn)其中蘊含著深刻的教育理論。只有仔細閱讀,才能真正體會到其中的價值。因此,我決心全力以赴,將這本著作讀完。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9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勞動對教育的作用,他說:“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沒有兒童的勞動的幸福,就沒有教育”。他認為,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者,要讓走進的社會的每個人都能體驗到勞動的幸福。
我們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未來的孩子就要面對現(xiàn)實,而現(xiàn)實絕對不僅僅是練習題、考試、分數(shù),他要生活、工作,要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和精神財富,這些都離不開勞動,不管是腦力的還是體力的。所以,要想讓我們的孩子長大后能勝任工作、幸福生活,就要讓他們能夠積極地參與勞動,就需要他們有勤奮、努力、創(chuàng)新的品質(zhì),這就需要在他的童年時期打下良好的基礎。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怎么勞動、怎么創(chuàng)造,讓孩子從小就知道勞動是光榮的.,讓孩子從小就愛上勞動。
但是,蘇老并沒有把繁重的體力勞動作為勞動的主要形式和目標,而讓兒童在勞動中學會思考和創(chuàng)造才是主要目的。他說:“緊張的體力勞動從來就不是目標,而只是實現(xiàn)既定竭力的手段。思考是主要的。但雙手也不是消極的執(zhí)行者!睆倪@里可以看出,他并沒有把勞動從教學和教育中分離開來,勞動就是教學,勞動就是教育,勞動是智力發(fā)展和道德成長的重要手段。也正是如此,兒童由于在勞動中不僅付出了汗水,也付出了思考,不僅收獲著創(chuàng)造,也收獲著對自己的力量的認識。這樣,孩子才會從勞動中感到勞動的快樂,才會感到勞動帶給他的自豪感、自尊心、尊嚴感,才會愛上勞動,才能“全神貫注地迷戀于一種艱巨而激動人心的勞動”,這是一種最大的自我教育的力量。
在我們的實際教育工作中,勞動被看成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家庭,本來是現(xiàn)代社會孩子能參與勞動的屈指可數(shù)的場所之一,但這里的家務也基本上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承包了,因為他們怕臟了孩子、怕累孩子、怕浪費了孩子的學習時間。結果,等孩子上大學了才發(fā)現(xiàn)他不會洗衣服,不會做飯,不知道剪刀是干什么的,不知道紐扣掉了怎么辦……
沒有勞動,我們的孩子的生活才單調(diào)乏味;沒有勞動,我們培養(yǎng)出的人才“跛腳”、才“殘疾”;沒有勞動,我們的教育才不完整、才充滿了缺憾。
把勞動還給孩子,讓孩子的生命更豐滿;把勞動還給教育,讓教育出來的人們的生活更幸福。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0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qū)⒐ぷ髯龊,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yè)上有所發(fā)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這在我們教育事業(yè)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nèi)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xiàn)象。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致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chǎn)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梢,賞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試著讓我的學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能夠延續(xù)。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chǎn)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于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1
作者在一開始就提出了一個教學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情況:學生昨天上課時都懂了,但今天上課時,卻已經(jīng)模糊甚至忘記了。
這是因為“懂得還不等于已知,理解還不等于知識”。
上一章作者說到學習新教材不能讓學生停留在膚淺的理解層面,并避免在第一次學習時犯錯誤,而今天文章的重點在于“為了掌握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這是一個學習的遞進。
因為作者是前蘇聯(lián)人,書中例舉了很多他在教授語言語法方面的例子,看起來有些讓人不明深意,但我們只要將俄語換成漢語就不難理解。
看到這些語法,我就想起初中的語文老師給我們講語文課本后面的附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都沒有正式印在課文正文里,但她也帶著我們仔細地從頭學到尾地學習了一遍,其實這些恰恰是語文學習的基礎。
還有初中的政治老師在講解原始社會的一些篇章時,就采用了列出問題讓我們分組討論尋找答案的方式。這也印證了作者所提到的“在歷史課上和語文課上,對新教材的思考,多半是讓學生尋找剛剛講過的教材中的因果聯(lián)系和意義聯(lián)系!
學習新教材時思考得越多,越有助于對教材內(nèi)容的理解,看來關鍵就在于提出什么樣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思考得更高效,不僅可以減少完成家庭作業(yè)的時間,還可以縮短回課的'時間,增加講解新內(nèi)容的時間。這將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的過程;否則就會適得其反。
在家庭教育方面,閱讀可以讓思考更充分,特別是持續(xù)的親子閱讀。一個較長的故事往往需要許多天才能讀完,每天不僅需要傾聽,還需要對過去故事情節(jié)的回憶,還有故事前后發(fā)展的關聯(lián)。這時,就可以提出一些問題,作為承前啟后的鋪墊。在一個故事講完以后,留下的就不只是“又聽完了一個故事”這樣的簡單印象,還有這個故事值得被書寫的那些因素。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2
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老師的建議》,我從中受益匪淺,要想做一個好老師,不但但是知識上的給予,更是要付出更多的熱情,來感化每一個學生,挖掘他們的巨大潛能。
我要樹立一個信念——天下沒有笨的學生,學生的心靈都是美好的、善良的。我要毫不猶豫地愛我的學生,不管這個學生是誰,不管這個學生成績?nèi)绾,不管這個學生長相如何、性格如何,我都要公平地,全心全意地愛他們。為什么呢?當我自己是一個學生的時候,我深知這種愛的力量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我總是不愿意自己被老師忽視、遺忘,希望自己在班上、在老師面前表現(xiàn)一下自己,證明給大家看,我是多么的優(yōu)秀。其實這種需要是每個學生的正常的心理需要,作為老師,是不能忽視這一點的。
首先,我要學會研究教學——怎樣讓自己在課堂四十五分鐘內(nèi)最有效的發(fā)揮——我的學生能有最大的收獲——不僅僅是知識的接受,還要有學習的熱情、有主動學習的渴望、有探究學習的能力以及有提升內(nèi)心世界的愿望。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前,我應該怎樣做呢?以下這些問題——“這節(jié)課我要教給學生什么?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難教的是什么?學生最易接受的`是什么?最難接受的是什么?”“我應該如何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激起學生求知的渴望?”
“我的數(shù)學設計是否合理、完善,還有沒有更好的設計方案呢?其他老師又是怎樣設計的呢?哪一點是值得借鑒的呢?別人的為什么好呢?好在哪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滲透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讓學生有一個美味的精神享受?”“如果發(fā)生突發(fā)事件,我有什么應變措施呢?”……我都應該認有效地真對待,作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顯然這一步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努力,但是這一步做的如何也直接關系到我的教學質(zhì)量、教學效果。作好這一步,是至關重要的,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間,是我開始展示自己才識的時候了。所以我首先要在精神面貌上作好文章。當一個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不僅給自己帶來信心,也可以鼓舞士氣。當我開始進入角色時,依據(jù)教學設計進行講學,那是必須的,但我不能死抱設計而不知靈活應變。我還要仔細的觀察我的學生,從他們的眼神、表情、聲音和動作,來判斷自己的講本資。課情況和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快速評價這是否與預期效果吻合。經(jīng)過大腦的快速運轉(zhuǎn)之后,及時適當?shù)卣{(diào)整我的教學設計。
學生是否專心上課,精神狀態(tài)是否良好,直接影響到我的教學效果,所以,當學生士氣低迷時,我應怎樣鼓勵他們;當課堂氣氛沉悶時,我又應怎樣調(diào)動氣氛,讓大家活躍起來;當學生情緒高漲時,我又應怎樣正確引導他們;當學生提出了奇怪的問題,我又難以解答時,我又應該怎樣做;當我的教學設計與學生實際不吻合時,我又該如何改進;當個別同學故意搗亂時,我又應該怎樣做呢;當學生犯錯時,我又能否輕松有效地教育好這一學生;我應該怎樣提升我的人格魅力呢?總之,我的課堂應該有一種協(xié)調(diào)、融洽、輕松、互動的氣氛,在這種氛圍下,給我自己、我的學生最大的空間——教學的、學習的、思考的、創(chuàng)造的、自由的——以達到一種共同的進步。
我要愛我的同事們,我要虛心地向他們學習,我要主動地與他們交流探討合作,我要始終有團隊精神。集體的力量與智慧是偉大的。課堂的四十五分鐘之后,我還要適時的從學生那里得到反饋,而且,我自己還要不斷地反省思索課堂上遇到的問題。教學當中,遇到的事件很多,但可以分為常發(fā)事件和偶發(fā)事件,常發(fā)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依靠一種經(jīng)驗積累;偶發(fā)事件的解決,更多的是取決于我的智慧、機智、應變能力的高低。所以,在不斷總結經(jīng)驗之后,還要進行教學的研究。
教學水平的提高,是在不斷的問題解決中提高。圍繞問題的解決而進行研究,把普遍的問題、個別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并且把一些值得研究的問題上升為課題,把問題做大、做細、做真,眼光高遠、與時俱進地看待問題。在一邊教學的同時,一邊搞教研,不斷的學習,堅持不懈地鉆研。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3
一本好書能啟迪人的智慧,滌蕩人的靈魂。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它猶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鏡子,時刻映照著自己;它又好像是我慈祥師長,不斷地給初入教師崗位的處于茫然中的我以指引。大師的形象雖然模糊,但大師的指引卻是那么具體。如何在教師崗位上能夠?qū)⒐ぷ髯龊,如何能讓自己在這份事業(yè)上有所發(fā)展,我從中總結出幾個我首先必須要努力的方向:
一、讀書,讀好書
有句話我一直非常喜歡:“要想給孩子一杯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边@在我們教育事業(yè)中尤為重要。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yǎng),就必須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饑餓者的食物。教師應該要不斷培養(yǎng)自己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于對書本中的內(nèi)容深入地思考。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游刃有余,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自己的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己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讓自己的“一桶水”永遠取之不不盡、用之不竭。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讀好書,讀有意義的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二、關心學生
其一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建立師生友誼。蘇霍姆林斯基寫道:“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是要付出巨大的勞動,花費很多精力的。有些人認為,要建立師生之間的友誼,只要帶領兒童去參觀旅行,跟他們一起座在篝火旁烤土豆吃,跟他們一起分享歡樂就行了,這些看法都是錯誤的。建立跟學生的友誼,必須具有巨大的豐富的精神財富。缺乏這種精神豐富性,友誼就會變成一種庸俗的親昵關系,而這對教育是一種危險的現(xiàn)象。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交流、談心,了解學生在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從中知道學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
其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當學生學習上遇到困難,要及時、耐心、細致地輔導,努力讓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發(fā)展。相信我們付出的努力總會有回報,灑下的甘霖總會澆灌出燦爛的花朵。
三、賞識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的加以賞識”。詹姆斯還發(fā)現(xiàn):一個沒有激勵的人僅能發(fā)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過激勵后,其能力是激勵前的3至4倍,因而在學習過程中,激勵的存在,至關重要,任何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賞識。被賞識就是被信任、被希望,就會產(chǎn)生一種被鼓舞、被期待的積極心理效應,就會更加向善向美?梢姡p識教育在學生的學習中是至關重要的。
如今,我也試著用賞識的眼光來看待我的學生,不用分數(shù)的高低來作為衡量一個學生的唯一的標準。我試著從課堂的點滴中來發(fā)現(xiàn)學生點滴的進步,并為他的進步欣喜。當然,我會將我的欣喜化為語言、化為動作來讓他知道,使他明白:“別人能行,我也能行!蔽以囍屛业膶W生始終能看到自己的進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學生花費了力氣而看不到成果”。我要讓每一位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讓快樂能夠延續(xù)。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告誡教師們的那樣:“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請你注意,無論如何不要使這種內(nèi)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于事的!
不過,我們在賞識教育過程中不應該忽視孩子的缺點和退步,該指出的問題應當及時指出,該批評的問題應當及時批評,該制止的問題應當及時制止,這是不能含糊的。否則,會導致孩子在自我意識的建立過程中產(chǎn)生偏差;稍遇不順就可能一蹶不振;同時,也會導致他們過于自私、驕橫,在集體中很難與別人相處,進而產(chǎn)生一系列問題,這會違背我們“賞識教育”的初衷。
“知識就是力量”,確實,讀《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教育好學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會讓我的學生們從知識的海洋中獲得力量,幫助他們揚起未來理想風帆。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4
在課余時間拜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一書。書中“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一條,帶給我深深的觸動。
文中這樣說:“有些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對任何事情表現(xiàn)出特別的興趣,如果學校里沒有一種各科教師都來爭取學生的思想和心靈的氣氛,那么許多學生的興趣就永遠得不到開發(fā),學校里這種對學習無動于衷沒有為自己找到感興趣的學生越多,那么,教師們就不可能有自己的學生,那很難把酷愛知識的火花從自己心里移植到學生心里。
在學生對待知識的態(tài)度上,最令人苦惱和感到擔憂的,就是這種無動于衷的精神狀態(tài)。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倒并不可怕,而可怕的是他冷淡的態(tài)度!泵恳晃焕蠋熢诠ぷ髦卸紩龅竭@樣的學生,都會感到都非常頭痛。書中提到,對待這樣的學生,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對這樣的孩子進行細致的了解。孩子們來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智力水平、不同的身體狀況、不同的興趣愛好、學習方式、思維特點等,就拿學習外語來說,有些學生采用“聽”的方式更有效果,有些通過“看”能過目不忘,甚至能成為同學中的“活字典”。
教師面對不同的孩子,首先要對他們的各個方面有比較全面的了解,這樣在課堂上才能“使每一個孩子的.力量和可能性發(fā)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勺屑毾雭恚诤芏鄷r候,我們大多是按照學習目標,對學生提出同一個學習要求、要求他們完成同樣的作業(yè),自然也會用同一個標準去衡量他們。
一些基礎差、智力水平又一般的學生,他們很難體會到學習的樂趣,久而久之,對學習也就失去了興趣,不注意聽講、思想開小差的情況不斷出現(xiàn)。很多時候我們抱怨這些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說話、愛做小動作、無精打采等,其實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面對不同的學生應該設計多種活動,以適合他們不同的學習方式。通過不同的活動,讓每一個孩子都有事可做,讓每一個孩子的思維都活動起來,讓每一個孩子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讓學生熱愛你的學科不是件容易的事,它要求教師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在自己的課堂使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到發(fā)展。讓自己為“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而努力吧!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5
蘇聯(lián)當代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jīng)驗的教育理論家,為了解決中小學的教育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了一本給教師的建議一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建議,每一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閱讀完給教師的建議之后,感觸頗深,啟發(fā)非淺。
書中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前。覀兘(jīng)常聽到老師們這樣談論“我忙,沒有時間啊。”平時我也經(jīng)常這樣地抱怨。試想:每天都要備課、課前準備、上課、批改作業(yè)、課后輔導,現(xiàn)在還要抽出時間來搞課題研究。教師和所有的人一樣,要做家務,也要教育自己的子女,這些都需要時間。那么教師的時間到底從那里來呢?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指明了方向,解決了這個時間問題,答案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多讀書。確實,我們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里,學校所發(fā)的`那本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知識的海洋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原來,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因此,讀了這本書之后,我想對自己及老師們說一句:讀書,能使你的知識變得更豐富,若干年以后,“教科書在你眼里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所以,讀書吧,老師們!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6
這個月讀了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這本書是蘇霍姆林斯基30年教育經(jīng)驗的總結,為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有很大的幫助。
在閱讀上,蘇霍姆林斯基提出靠閱讀擴充知識。他在書中提到閱讀的重要性,學生不經(jīng)常閱讀科學書籍和科普讀物,就談不上對知識的興趣。如果學生一步也不越出教科書,那就無從說起對知識有穩(wěn)定的興趣。他還提出,科學技術迅速發(fā)展,我們不能把所有新的知識交給學生,所以閱讀科學書刊就成為教學過程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如何閱讀上,他支出,應該以大綱外的知識火花來照亮某些問題,老師只需要打開窗口,故意留下一些東西不講,讓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游泳,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作為老師,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有豐富的知識和讀大量的書籍,正如平時所講的“交給學生一瓢水,老師要有一桶水!
蘇霍姆林斯基還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愿望。誘使兒童自覺地從事腦力勞動的一種最強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賦予他腦力勞動以人情味。如果你想做到讓兒童好好學習,要維護和培植和發(fā)展他身上的自豪感。很多孩子在學校學習,沒有獲得過成就感和自豪感,得到的是挫敗感,那他在學習上必定萎靡不振,終日昏昏欲睡,學習打不起精神。所以老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豪感,讓孩子覺得自己能學會,能學好,有進步,能得到老師的關心,父母的贊揚,同學的肯定。
這本書體現(xiàn)了蘇霍姆林斯基的思想,體現(xiàn)著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靈去塑造心靈,給我很大的啟迪。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8
近期,我閱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讀完以后真的覺得這是一本值得我們一讀的好書。書中的建議和勸告看似淺顯,實際上是蘇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體系,涉及教師經(jīng)常遇到的問題。書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體會,把枯燥的觀點闡述得生動、明白,讀后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fā)。每一條建議都有益于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為一面如何做人的鏡子,給人以啟迪。它更是一部全面培養(yǎng)人的教科書,給人以借鑒。值得我們一遍又一遍地閱讀、品味、反思,也給處于教育前線上的我們指引了方向。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
一、心存博愛,永不言棄
優(yōu)秀學生是相似的,而當你面對那一個個千差萬別的差學生,他們一旦出了點小問題,我們總習慣先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懲戒地……然后再對其講道理,進行原則性的指導。其實處罰和枯燥的說理不能觸及后進生的靈魂,反而拉大了老師與后進生之間的距離。
我班上的文同學平時屬于活潑好動,管不住自己又經(jīng)常會招惹別人的小孩,開學初期我就已了解到他的這些情況,我抱著滿腔熱情試圖感染他,改進他。然而收效甚微,他也時好時壞,犯錯不斷,我也曾想到過放棄他。但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這段話,“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他告訴我們每個老師:那些特別的孩子正是通過犯各種各樣的錯誤來學習正確的;我們永遠都不要絕望,只要我們充滿期待,他們就會充滿希望。我們不能放棄,絕不能放棄。從這些話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愛心去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成為他們的良師益友的重要性。其實文同學他也想和同學們成為好朋友,也想在老師面前好好表現(xiàn),只是不知道該如何和同學相處。也確實調(diào)皮好動,管不住自己,我如果一味地只盯著他的缺點,看不到他的任何優(yōu)點,我只會越來越急躁,后來我意識到了這一點。慢慢地我放平心態(tài),不再用慣用的口氣和他說話,有時還會表揚他做的好的地方。對他的要求盡量細化,一小步一小步的'來。平時有時間就和他談心。是啊,只有真正走進他的心靈,才能觸及到他,對他應該傾注更多的耐心,傾注更多的溫暖,才能讓他慢慢地成長!作為一名教師,很少人不愛自己的學生。但是,在教育中,盡管有時我們?yōu)樗麄兊某砷L付出了很多,可他們并不領情,甚至常常事與愿違,收到相反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結果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沒有把他當做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其實孩子也有自尊心。作為一名教師,只有在教師關懷學生人格尊嚴時,教導才能成為教育,就本質(zhì)而言,教育的核心就是關懷學生。我們要讓學生經(jīng)?吹阶约旱某晒Γ恳惶熳约憾加行碌氖斋@。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還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材,找到了合適的教育方法,就不會有永遠的后進生。在他的眼里,這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后進生,每位學生都有他獨特的地方,都有他可塑造的一面。所以他對后進生從來不放棄,而是竭盡全力、想方設法地研究學生特點,進而尋找到幫助學生的方法,最終讓他們“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而我們呢,提高不了后進生,便抱怨他們,甚至是放棄他們,讀了此書我有了方向,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素養(yǎng)就一定要多閱讀教育理論書籍,想要幫助后進生就一定要結合所學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教學經(jīng)驗去研究學生。兩者相結合,就會在教育工作中尋找到工作的成功與樂趣。
二、轉(zhuǎn)變角色、教會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要求,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思考的過程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越是善于把學生的思維活動賦予解決問題的性質(zhì),學生的智力也就能越積極地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學習中的阻力和困難也就越清楚,從書中我也深深地領悟到,我們教師要重視自身角色的轉(zhuǎn)變,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當有些知識在學生中有人了解,有人不懂時,教師的最佳角色就是活動的組織者、協(xié)調(diào)者,讓“知道的人講給不知道人的聽”。愛因斯坦也指出:“教師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實際行動。”因此,我們應通過建立合作學習的共同體,讓學生在心與心的交流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盡管他們的語言很幼稚、很可笑、甚至不完整,但他們傳達的思想?yún)s是一致的,只要教師不時地矯正、提升,教學的效果應是十分明顯的。唯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孩子最佳的學習方式”,才能更加正視“教師的身份”。學習上存在困難,首先是兒童不愿意動腦筋,將學習當成一件苦差事,確實,學習是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的!盁o論一個兒童感到如何困難,他都應當學會思考。應當使書籍成為他的快樂的源泉。語言應當進入他的精神世界,成為他個人的財富!睂W習落后的兒童,我們在幫助他們時,不是直接給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導他去自己尋求答案,使他學會思考。
三、加強閱讀、提升素質(zhì)
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閱讀對老師和學生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老師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需要大量地閱讀書籍,學生想要改變學習狀況更需要大量的閱讀。閱讀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學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圍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東西越多,他對知識的感受性就越敏銳,教師書讀得越多,掌握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就越多,思維開闊了,在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困難就有辦法解決了。所以作為教師,我們自己要有廣博的知識,創(chuàng)新的思維。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廣博知識,能力突出的學生來。為了孩子們的一生發(fā)展,也為了自己能夠游刃有余、開心工作,讓我們來閱讀吧!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7
《綱要》中指出:藝術教育在整個幼兒教育中,具有舉足輕重的特殊意義。它貫穿著不同領域,在不同領域的交叉和融合過程中發(fā)揮著中介作用。幼兒美術教育是以滿足幼兒身心發(fā)展需要、提高其審美修養(yǎng)和藝術素質(zhì)的一系列教育活動。它強調(diào)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是以活動過程本身為目的的一種需要的滿足。在暑假里我閱讀了《給幼兒教師的建議》中的《在情境中教美術》一篇文章后,結合本人在美術課題中的一些教學活動,也做了一些思考:
在大班《豐收啦》的主題活動中,我們開展了國畫“向日葵”的繪畫活動,活動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能掌握向日葵的特征,學習用一筆雙色來畫花瓣。另一個是能夠合理布局,表現(xiàn)前后的遮擋關系。這次活動是通過邊講故事邊畫圖的形式,把孩子帶進故事情境中,從而激發(fā)幼兒的繪畫興趣。故事是這樣引出的:“有一天,老師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盤外形),這塊地真不錯,我決定開墾一下,要種點什么。先往左邊開了一條條溝,又往右邊開了一條條溝……變成了一個個小格子。這么好的地,我種上了一顆顆種子(點畫向日葵的籽)!比缓笪矣钟孟嗤姆椒ó嬃肆硪粋遮擋的向日葵,并沒有刻意的提出遮擋的關系,只是說在走大圈時,碰到了一條溝,就不能再走了。完成了這些步驟,整個向日葵花盤就呈現(xiàn)出來,孩子們一下就猜出畫的是向日葵。然后是添畫花瓣,先請孩子們說說花瓣的顏色:有的說是黃色的,有的說是橘黃色的,也有的.說一半黃色一半橘黃色。結合孩子們的觀點我及時講述了一筆雙色的畫法:先用毛筆蘸上桔黃色顏料,把筆舔好再去蘸黃色的顏料,舔好筆后沿著向日葵圓一個接著一個印畫花瓣就可以了。
接下來就是孩子們大顯身手的時候了,只有個別孩子的花盤畫得小了些,這次繪畫活動多數(shù)孩子都是自己動手畫的,前后的遮擋關系的向日葵表現(xiàn)的很好,一筆雙色運用的也不錯,最后我還將多數(shù)孩子的作品布置成了主題墻飾《向日葵花園》。由此可見,一旦孩子們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并被給予了運用美術語言加以表現(xiàn)自己情感的機會,那么,不用過多地去教他們美術技能、技巧,他們也會對自己的美術創(chuàng)作變得積極、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幼兒沒有較高的繪畫技能,他們的美術作品也依然會充滿著創(chuàng)造性和激情。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8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共有一百條建議,每條建議談一個問題,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這是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了解決中小學的實際問題,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zhì)量,以自身三十多年的教育實踐經(jīng)驗為指導所寫的一本教育專著。
今天我所看的是第二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
書中提到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有30年教齡的歷史教師上了一節(jié)公開課,課題是《蘇聯(lián)青年的道德理想》。課上得非常出色,聽課的老師們和視導員本來打算在課堂進行中間寫點記錄,以便課后提些意見,可是他們聽得入了迷,竟連做記錄也忘記了。他們坐在那里,屏息靜氣地聽,完全被講課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變成了學生一樣。
課后,鄰校的一位教師對這位歷史教師說:“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傾注給自己的學生了。您底每一句話都具有極大的感染力。不過,我想請教您,您花了多少時間來備這節(jié)課?不止一個小時吧?”
“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備課的。不過,對這個課題的直接準備,或者說現(xiàn)場準備,只用了大約15分鐘!
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一節(jié)課,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我們每天都在忙碌的工作著,我們也經(jīng)常抱怨沒有時間,確實,我們每天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上課,批改作業(yè)……可以說,用來備課的時間少之又少,我們在抱怨的同時,也在不斷的思考,怎么才能處理好時間,怎么才能進行終生備課的準備呢?蘇霍姆林斯基告訴我們,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的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
當然,讀書也并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應是出自內(nèi)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們持之以恒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海洋。
如果我們想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就要讀學術著作。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知識,應當是我們知識海洋里一滴水!
教師進行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yǎng)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盍Γ鸵谝院蟮拈喿x中來尋找答案了!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29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學主導者必須具備優(yōu)良的師德、師智、師能。教師可以也應該讓自己多才多藝,讓自己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自己脫離庸俗。那么,教師在讀書中聆聽前人的教誨,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yǎng),教育智慧的靈感,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洗禮。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告誡“每天不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博覽群書、厚積薄發(fā)是激活教學與科研的最重要的源頭“活水”之一。經(jīng)常走進大師的心靈,與圣賢對話,能夠體悟教育真諦,更好守望道德,人文和科學領域,進而探索教育理想及職業(yè)生涯,最終超越昨天之自我,完滿地實現(xiàn)教師明天的人生夢想。
教育不僅是科學,教育更是藝術,要求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閱讀無非是與智者、經(jīng)驗和大師分享,而不是孤芳自賞和惟我獨尊。分享是雙向溝通、彼此給予、共同擁有,教育其實也就是老師和學生分享人類的精神財富,就是分享師生各自的生活經(jīng)驗和價值觀。分享,意味著教師更多的是展示,而不是灌輸;是引領,而不是強制;是平等的傳遞,而不是居高臨下的施舍。
孔子主張“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教師要在求實、求新、求活、求精上多下功夫,勇于和善于挑戰(zhàn)自我,向書本學習、向同行學習、向?qū)W生學習。盡管外界的誘惑很多,但是有益的知識能改變?nèi)说拿\,大家適當投入一些時間、精力和情感,去與書共舞,與時俱進,使教師、學生與社會一起成長,何樂而不為呢?
“書到用時方恨少”,讀書會讓教師更加深沉,遠離膚淺.。真正的學習不再是負擔而是享受,使你體會到如坐春風之中,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旅行。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陽光的`沐寓雨露的滋潤,也是心靈的滌蕩與素養(yǎng)的提升。當然,讀書有時也勞累、孤寂和清貧,但其中的樂趣你體驗了嗎?伴隨著心領會神,豁然開朗,讓自己始終保持著一份純凈而又進取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教育才是氣象萬千的生命活動,是浮想聯(lián)翩、精神煥發(fā)和創(chuàng)意生成的成長過程。
面對浩如煙海的書山文海,有些不知所措,很重要的要精選,如培根所言:“書籍好比食品,有些只須淺嘗,有些可以吞咽,只有少數(shù)需要仔細咀嚼,慢慢品味!弊x書不僅要多讀,還要“奇文共與賞,疑義相與析 ”,同時千萬別把書讀死,沾染“唯書唯上”積習。同時,還有注意和教學的結合,把閱讀、思考和反思有機結合起來。
“處處留心皆學問”,更新、充實、優(yōu)化自己已時不我待,因為假如一個不讀書的教師,必然缺乏文化積淀,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盡管目前學風還是比較功利和浮躁,只得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切忌怨天尤人,讓我們?yōu)橹袑W教育教學默默耕耘,相信明天會更好!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30
今年暑假我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其中有條建議是怎樣使小學生愿意學習,感觸頗深。當孩子們懷著無比渴望知識的心情走進校門,但很快隨著學校生活的簡單枯燥而慢慢的失去原有的新鮮感和好奇,變成令人憂慮的厭惡學習的狀態(tài),怎么樣安排班級和學校的全部教育和教學工作,才能使孩子的精神和智力都比昨天更聰明,更有活力和興趣去學寫呢?書中蘇霍姆林斯基給出了幾點建議。
第一是看見。
因為培養(yǎng)孩子獨立的思索能力首先讓孩子能感受到這些東西的存在,不至于空洞抽象使孩子失去了興趣。尤其是低年級的同學,必須讓他們覺的學習是多么豐富和多彩和驚奇,當付出用心去看,去仔細的觀察,會思索會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東西,讓好奇使他們更有動力,但小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并不是很強烈,所以有寫東西必須要看見,孩子們因為看見這些東西,多儀注意力自然轉(zhuǎn)移到這里,而不會成為消極的'接受者,于是就有了活動的思想。而思考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內(nèi)容。不斷的給孩子新奇的東西,更能讓孩子們?nèi)ブ鲃铀伎,即使很簡單的記憶知識,也能讓孩子明白每個記憶知識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培養(yǎng)他們這種善于觀察并得出結果的敏感性,比簡單的死記硬背要好的多,實際意義也強的多。若沒有了一些實際的看的見的東西和體會,小學生很難去體會那種感受,有時候即使記住了,也不會有很好的效果?傊K霍姆林斯基提出的用看見去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的熱情確實是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之一。
第二閱讀。
用不斷閱讀來拓展孩子的思想,培養(yǎng)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怎么樣去補充課本知識的局限性呢。我想閱讀是最有利的手段,而且通過閱讀不同的書籍,可以讓孩子領略不同的新奇,而小學生的好奇是學習的最重要的動力,若沒有這些更談不上學習什么科學文化知識了。只有閱讀了大量不同的書籍,知識才會由片段的會聚成一個汪洋的整體,而不至于支離破碎。而作為老師,要引導孩子去讀這種的書。小學生不一定要選太高深莫測的書籍,盡量選擇一些淺顯易懂的,首先一點原則,孩子們讀書為樂,若太枯燥,他們沒了樂趣,自然也就失去了讀下去的興趣了。而小學生的心理在萌芽的狀態(tài),而一些英雄任務的書籍往往多讀一點會成為他們模仿的榜樣,也會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一些適當?shù)淖匀蛔x本又讓他們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新奇,拓展了他們理性認知世界的能力。
第三創(chuàng)造力。
有了上面兩項的看見和閱讀做積淀,剩余的便是這兩種積淀的結果,那就是創(chuàng)造力。而創(chuàng)造力和上面兩項既是延承的,又是平行的。創(chuàng)造是獨立思維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小學生認識到自己獨立思索的歡樂,體驗到一個創(chuàng)造者的滿足。
總之,讀完了這條建議。想了很多,也聯(lián)系了自己很多。而且從文字的背后,我看見了作者對孩子的真心和用心。我想這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吧。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31
早就聽說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我仔細閱讀了《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后,覺得這本書的內(nèi)容對我們教師很有借鑒作用。書中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論分析。文字深入淺出,通順流暢,極便閱讀。下面就簡單地談談自己的一些膚淺的體會:
在第二條建議“教師的時間從哪里來?一晝夜只有二十四小時”中,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要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如果你還要擁有更多的空閑時間,不至于把備課變成單調(diào)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這樣做的目的,是要使你所從事的這種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成為你所具備的知識海洋的滄海之一粟,這樣在教學生活中你才能面對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你不會將你的工作當成一種負擔。看到這條建議,我回想一下自身,畢業(yè)后參加工作到現(xiàn)在,自己真正讀過幾本書呢?除了教學必備的幾本教材和教學參考書外,其他的書可以說是屈指可數(shù)......
在第三條建議里,蘇霍姆林斯基反復強調(diào)學會觀察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他說,觀察對學生來說的重要就像空氣、陽光、水分對于植物生長一樣不可或缺,他說觀察是智慧的重要源泉,他還形象的將觀察比作是思考知識和識記知識之母。
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往往發(fā)現(xiàn),個別學生之所以學習跟不上別人,就是缺乏觀察或者不會觀察的緣故。比如我們的物理,很多的題目就來源于生活實際,如果每個學生都學會留心觀察,注意思考,那么很多題目就會顯得非常簡單,而恰恰在這方面,許多學生過不了關。這里面固然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教師缺乏有效的指導。
實際上樂于觀察世界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他們往往會在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我們許多成年人沒有看到的細節(jié),他們會為花的無聲開放而欣喜,會為雨后躺在地上的一條蚯蚓而擔憂?呻S著年齡的慢慢長大,卻逐漸失去了這種興趣。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善于觀察,注意引導,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一些活動,讓學生去觀察,去思考。
第二十一條建議“興趣的秘密何在”是談興趣的,關于興趣,我們當老師的,有太多的話要說,誰都知道,興趣是成就一切事業(yè)的基礎,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動力。而看看我們現(xiàn)在實際的教學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學生對學習失去了興趣,自己教課也提不起興趣。那么如何解決這個現(xiàn)實的根本問題。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主要從上課的角度向我們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將課上得有趣,何為有趣?就是: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正理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在學習中意識和感覺到自己的智慧力量,體驗到創(chuàng)造的歡樂,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傲。這種對課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說實話,要想使每一節(jié)課上得讓學生感興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這樣說有什么意義呢,我覺得蘇霍姆林斯基在這里還提出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對知識的興趣的第一個源泉、第一顆火星,就在于教師對上課時要講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實所抱的態(tài)度。學生沒有興趣,我想作為老師我們首先要自問一下,你自己對所講的知識有興趣嗎,你有沒有想過辦法去創(chuàng)設情景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挘涸谌说男撵`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這里,我想到這一條建議更多地是促使我們思考,教師如何保持對知識的興趣,并且有強烈的責任感,只有我們首先做到了,才會去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會不去做傷害學生心靈的事,才不會對任何事情漠不關心。
第二十二條建議“爭取學生熱愛你的學科”。在蘇霍姆林斯基看來,只有學生喜歡上了某一學科,那么這些學生的天賦素質(zhì)才會得到發(fā)展,他們的愛好、稟賦、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來。大量的事實證明:一個人最終的研究方向或者發(fā)展,都可能與他小時候所喜愛的那門學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那么如何讓學生喜歡你的學科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議,他說,在教學的過程中,你首先要有這個意識,希望老師們?nèi)幦∽约簩W生的思想和心靈,跟你的同事們——其他學科的教師來一番競賽。他還指出,你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你所教的學生,例如一個班,兩個班等,還應該有“你自己的學生”,這些學生都是對你這門學科特別感興趣的學生,以至于他們可能因為喜愛這門學科而當成自己將來所從事研究的方向,當成一門科學來攻讀。對這一類學生,教師要采取要善于動腦筋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方法來保持他們的興趣,來促使他們在這門學科上更深入的思考。但不管怎樣說,我們總會碰到在教學中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的學生,他們對一切都感到漠然。經(jīng)常會聽到老教師講這樣的話:學生在某一門學科上學業(yè)落后、考不及格,這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冷淡的態(tài)度。那么如何點燃起這些學生“興趣”的火花呢?“接近那種無動于衷的頭腦的最可行的`途徑就是思考。只有靠思考來喚醒思考!弊鳛榻處熍龅竭@樣的學生首先就要思考,是什么促使學生變成了這個樣子。有什么方法才能改變這一現(xiàn)狀呢?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建議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樹立一個觀念:要使一個人終于有一天發(fā)現(xiàn)自己是知識的主宰者,使他體驗到一種駕馭感和規(guī)律性的心情。
第三十三條建議是寫給剛參加學校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歸納一下大概有三點:
1、必須點滴地積累起作為一個教育者的智力財富和教育的明智。
2、要培養(yǎng)自己有一顆敏感的心靈。
3、要積累起一定的習題集。
這條建議蘇霍姆林斯基給我一種強烈的感覺,就是特別強調(diào)閱讀的重要性,在這條建議里,他又提出了讀書對于一個剛參加工作的年青教師的意義。他建議大家每個月要買三本書,一種是關于自己學科的,一種是關于人物傳記的,還有一種是關于心理學方面的書。這三種書對于一個從事教育的人來說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買書的目的是什么,是為了讀,那么讀又是為了什么呢,除了充實自己的精神生活之處,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自己的智力大廈。讀到這里,我有些慚愧,也有些后悔,參加工作以后我買了幾本書,又真正讀了幾本書呢?如果從參加工作以來都像蘇霍姆林斯基說得那樣去做的話,那么,現(xiàn)在我的書架上也應該有近百本的書了。
第四十三條建議“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jīng)驗”。怎樣學習別的教師的經(jīng)驗這個問題不論是對于剛參加工作的教師還是其它教師都是應該掌握的。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首先提出了我們應該像哪些教師學習的問題,對于我們這些剛參加工作的教師,在不熟悉、不了解的情況下,應該選擇哪些老教師呢?他給了我們一條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你先看看學生的練習本。如果你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練習本里的作業(yè)都完成的很好,那么就是個明顯的征兆:在這個班里可以學到許多東西。學生的練習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鏡子。
其次,我們學習別人的經(jīng)驗不是照抄照搬,而是要學習人家的思想。用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說,就是要移植其中的思想,向優(yōu)秀的教師學習,應當取得某種信念。這一條對于任何一位教師來說都是關鍵的,但是,作為我們年青教師經(jīng)常會犯這樣的錯誤,在向別的優(yōu)秀教師學習的時候,全盤照搬人家的做法,也不管理解不理解,也不顧自己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特點,結果別人的經(jīng)驗沒有學到手,自己的特色也形成不了。我們要清楚別人取得那樣的成績,取得那樣的效果,絕不單單是靠簡單的行為所能達到的。“在教育工作中,沒有一種結果是單靠一項基本的措施就能取得的,實際上每一種結果的取得,往往都是由幾十種、上百種乍看起來跟所研究、觀察、探索的對象相距很遠的,甚至沒有直接聯(lián)系的因素決定的。”
第三點,提高教學技巧,關鍵的一點是要提高自己的思想修養(yǎng)和學術水平。沒有個人的思考,沒有對自己的勞動尋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學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議的。在這里,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diào)了自我認識、自我思考、自我教育,也許這對于我們,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十七條:關于教師日記的建議。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寫教育日記,因為這些記錄是思考和創(chuàng)造的源泉。他用大量的自己和別人事例來說明記教育日記的好處,它可以使你從縱向和橫向兩個方面去全面了解一件事情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最重要的是這是促進自我成長,提高自身素質(zhì)的十分重要的一種手段。在上次學校要求班主任寫德育案例的時候我就覺得無從下筆,當時真后悔在平時沒有養(yǎng)成記日記的習慣,通過記日記的方式把平時發(fā)生在班級里或某個學生身上的事情記錄下來。
讀了這本書后,我覺得自己真的是獲益匪淺,它教會我作為教師應該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學習,如何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豐富自身的知識水平,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爭取學生熱愛自己的學科......總之,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是必不可少的!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學習《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1-05
《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體會02-25
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體會03-27
《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體會03-21
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體會14篇04-21
給教師的建議學習心得02-25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2-19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12-09
《給教師建議》心得體會03-14
給教師的建議心得體會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