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的應用
摘要:二胡、民歌與戲曲均屬于我國的民族音樂范疇,同時也是我國的傳統(tǒng)藝術。在三者的發(fā)展過程中,都形成并具有了極高的藝術價值與造詣。并且,在當今的發(fā)展中,民族音樂雖然越來越被人所重視,但仍然處于穩(wěn)步的復蘇階段,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實現(xiàn)突破。融合則是民族音樂發(fā)展的出路之一,畢竟多元化是時代的主題。本文將以二胡為主要分析對象,分析民歌、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中的運用,并結合筆者經(jīng)驗探索各類作品的演奏特點,從而探尋二胡未來的發(fā)展方向。關鍵詞:二胡;演奏;民歌;戲曲
我國的民族音樂以豐富的音樂形式而著稱,如民歌中不同的方言與多樣的形式,再如戲曲中各式各樣的唱腔與板式。二胡當然也是如此,除了不同的種類以外,在音樂上也有著極為多樣的風格。但是近年來,隨著二胡演奏技術的進步,我們在演出或者教學時往往會選擇技巧較為全面的樂曲演奏,從而忽略了二胡樂曲風格多樣性的特點,長此以往雖然在技巧上可以獲得突破,但卻割裂了藝術發(fā)展的群眾性,使二胡的圈子不斷縮小,這樣也是不利于二胡長久發(fā)展的。“聲腔化”是二胡的演奏特點之一,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將更多人們容易接受的元素融入其中,這樣不僅可以使不同學科互相促進,共同發(fā)展,更可以讓二胡的藝術風格得以擴展,使更多人喜歡上這門古老的樂器。
一、我國的音樂環(huán)境分析及二胡發(fā)展的現(xiàn)狀
近年來,隨著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不論在哪一個年齡段,學習一種樂器往往是提高自身素養(yǎng)的最好體現(xiàn)。在此,民族樂器相比于西洋樂器則更為受到人們的偏愛,其原因有二:首先,民族樂器源于我國本土,有著較為深厚的文化底蘊,人們在理解音樂時也會有文化上的優(yōu)勢;其次,無論是吹奏、弓弦還是彈撥類的樂器,民族音樂都極為注重意境的展現(xiàn),所以,民族樂器也是修身養(yǎng)性的首選。與此同時,隨著在相關文化政策的推動下,民族音樂在我國也呈現(xiàn)出了欣欣向榮的趨勢,尤其是在戲曲方面,“戲曲文化進校園”、“戲曲文化周”等活動使原本小眾范圍的戲曲推廣到了全國以及全世界,這也是極具里程碑的意義。當然,在戲曲的光輝下,其他民族音樂也并沒有落寞,如民歌的發(fā)展,各類的民歌音樂會以及與流行音樂的結合,使得民歌中的各類歌曲也被人們隨口哼唱、朗朗上口。從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fā)展環(huán)境良好,尤其是在戲曲、民歌方法取得了相對較大的進展,而這對于民族樂器中的主要二胡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空間。從二胡近幾年的發(fā)展方向來看,技巧還是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在教學與演出選曲中可以看出,許多專業(yè)人士偏愛選擇像《雪山塑魂》、《三門峽暢想曲》這類技巧性比較全面的樂曲,這也使得二胡的技巧在近幾年獲得了較大的突破,新的高難度技巧孕育而生,如快速大跳換把這類炫技類技巧的使得二胡的觀賞力獲得了提升。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分的重視技巧則會忽略意境、情感在音樂中的作用,而二胡則是非常重視這兩項的表現(xiàn)。與此同時,這樣的快速發(fā)展勢必縮小了二胡的樂曲風格,高難度的技巧性也讓很多二胡的愛好者望而卻步,這也并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局面。所以,融合與借鑒則是二胡獲得更廣泛推廣的最好途徑。
二、民歌、戲曲元素對二胡音樂發(fā)展的優(yōu)勢分析
選擇二胡與民歌、戲曲結合的發(fā)展方向并不是空穴來風。眾所周知,二胡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的唐朝,在歷經(jīng)千年的發(fā)展歷程中,可謂是與民歌、戲曲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民歌方面,二胡自發(fā)展之初便源于民間,并且二胡也從來就不缺乏民歌類的作品,如我們熟知的民歌《茉莉花》以及赫哲族民歌《漁舟歡歌》等。并且,最重要的是隨著二胡的發(fā)展,閔惠芬老師對二胡“聲腔化”的研究極大的增加了二胡與歌曲的容錯率,為二胡與民歌的進一步結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戲曲方面,二胡更是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自古以來,二胡與戲曲都是互相伴隨發(fā)展,戲曲選用二胡進行伴奏以此來襯托音樂中的環(huán)境與氣氛,而二胡則借鑒戲曲中的元素形成了獨特的音樂風格。當然,選擇結合民歌與戲曲并不等于完全的拋棄的技巧。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二胡目前所缺少的并不是高難度的技巧,而是樂曲的內涵,民歌豐富的情感與戲曲廣泛的內涵正可以彌補二胡演奏中的不足,則很大完善了二胡的演奏體系,使技巧變得更加全面。其次,隨著近年來民族音樂的發(fā)展,各類民族音樂都在進行著改革與創(chuàng)新,其主要的方向則是群眾性與欣賞性的結合,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二胡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選擇民歌與戲曲也更為貼近人們的生活,簡而易懂的樂曲也更容易使人喜歡上二胡,真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民歌、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
(一)民歌元素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
民歌元素在二胡中的運用主要體現(xiàn)在以民歌為體裁的二胡作品之中。這類作品最注重展現(xiàn)的便是樂曲的意境以及聲腔化的演奏。如上文提到的根據(jù)民歌改編而成的作品《茉莉花》和《漁舟歡歌》,兩首歌曲都有著極為鮮明的地域性,這就要求我們在演奏時根據(jù)不同的民歌風格調整演奏時的技巧。如演奏北方地域的民歌時,拉弓時盡量加大弓子的長度,運弓的速度也要加快,這樣便可以使聲音變得更加寬廣,從而體現(xiàn)北方地區(qū)豪放的特點。相反,在演奏南方民歌時,左手的動作盡量放緩,最重要的是滑音的處理盡量更加圓滑,這樣便能體現(xiàn)南方地區(qū)細膩的特點。與此同時,揉弦的幅度也能夠控制聲音的寬廣程度,大幅度的揉弦可以使聲音更加寬廣,反之會變得細膩。聲腔化的處理也是民歌類作品需要著重考慮的因素。民歌由人聲演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有對于事情的敘述、有哭泣,也有激動與悲傷。而二胡極似人聲的音色也能夠很好的予以展現(xiàn)。所以,在演奏作品時,我們需要根據(jù)作品的人聲特點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如根據(jù)民歌改編的二胡作品《蘭花花敘事曲》中需要運用跳躍感的演奏來表現(xiàn)陜北姑娘“蘭花花”活潑的性格,而當故事進行到搶親的時候,則需要加大揉弦的速度和力度來表現(xiàn)反抗的情緒。所以,對于民歌的演奏歸根結底還是細節(jié)上的處理,這是因為民歌的旋律簡單,節(jié)奏也不復雜,如果不注重細節(jié),演奏出來的效果則會與普通樂曲無二,從而失去了其本來的藝術價值。
(二)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
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中的運用最為廣泛,這離不開兩者近千年來相互依存,互相進步的良性發(fā)展關系。自古以來,二胡便戲曲中烘托環(huán)境、襯托聲腔的最好選擇,在長時間與戲曲合作的同時,二胡也形成了獨立的演奏風格,以阿炳先生的《二泉映月》為標志,二胡也真正的擺脫了配合、伴奏的命運,走向了獨奏的舞臺。但不可否認的是,二胡獨奏風格的形成的過程中受到戲曲聲腔的影響很多,如知名作品《河南小曲》便是結合河南豫劇中曲劇的唱腔的特點并結合伴奏樂器墜胡的演奏特點而成的一部作品。再如我們熟知的《長城隨想》與《豫北敘事曲》,這兩部作品都由劉金文先生創(chuàng)作,雖然作品運用了西方的作曲技法,但兩部作品均結合了戲曲中托腔、跺句等手法,凸顯了較強的民族特點。戲曲元素是民間音樂的體現(xiàn),而二胡最初也是源于民間,這便直接證明了“藝術源于生活”的永恒真理。只有融入民間才能了解人們真正喜愛何種風格的音樂,藝術才能夠真正的得以發(fā)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對民歌、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進行了相關分析,從舉例中可以看出,民歌以及戲曲在二胡音樂中的應用原本就擁有著相當豐富的作品,而在當今文化多元化發(fā)展為主的時代里,二胡作為民族音樂中的當家樂器,唯有融合更多的藝術形式才能夠更加符合人們對于精神文化的需求。筆者也將會繼續(xù)對環(huán)境進行分析,與時俱進的尋找二胡更為有效的發(fā)展方向,從自己做起并付諸實踐,為二胡藝術的繁榮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戲曲元素在二胡音樂的應用】相關文章:
淺談農(nóng)村小學的音樂課堂元素08-23
《元素》說課稿07-07
戲曲的諺語02-21
戲曲的作文05-29
有關二胡的作文07-20
二胡優(yōu)秀作文03-04
二胡傳承作文09-08
拉二胡的作文11-06
拉二胡作文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