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的父親母親征文:父母與教育
我的父親母親征文:父母與教育
原創(chuàng): 莘少紅
本文在“我的父親母親”征文大賽中榮獲一等獎
一個人一生可以做出很多選擇,而唯一無法選擇的就是與生俱來的血緣關系。每次想到親子關系,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畫面:一棵大樹身邊,一棵小樹努力生長著。交互的根系象征著血緣,吸收的同一片土壤的水分和營養(yǎng)象征著家庭,而彼此有著獨立的枝干根系象征著人格。小樹的基因來自大樹種子,小樹生長需要的風雨和陽光是透過大樹濃密枝葉灑落下來的,前者是子女獲得的父母的遺傳,后者是子女接受的父母的教育。這二者在一個人的成長、性格塑造、三觀建立,甚至理想的樹立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父母是我們人生路上第一位、影響時間最久、最重要的啟蒙老師。有的家長無證上崗,嚴重失職,辜負了這神圣的職業(yè);有的父母循循善誘,以身作則,用無私的愛托起孩子燦爛的明天。
我,一個多年求學在外地的學生黨,二十幾年的光陰里有四分之三的時間都是在學校度過的,家卻成了偶爾?康捏A站。與父母的聯(lián)結從孩提時形影不離,到長大后寒暑假短短幾天的溫情相處,從大手牽小手走街串巷,到相隔千里只能依靠電話和微信寒暄關心。在一次次送別和歡聚里,演繹著親情的牽絆和不舍。我總有一天羽翼豐滿,離開原生家庭,去探索新的天空,而父母的目光就是一條思念的線,由我牽引到遠方。
高中的時候,為了緊張復習功課,好幾個月沒有回家。父母來看望我,在外面吃完飯后我自己打車回學校。我已經(jīng)在車上了,父親突然想起忘了給我生活費,可剛把一疊錢塞給我后,司機就不耐煩的開動車子載著我走了。等回到學校,我因為手機沒電,便放在下鋪桌子上充電,就睡午覺了,竟然忘記了給他們回復電話。我后來想,在出租車開走后,父母肯定在馬路上踟躕了很久,糾結自責了很久,而我卻心安理得的睡了。當我迷迷糊糊在睡夢中,宿舍門打開了,父母出現(xiàn)在我的床邊,面色焦急同時夾雜著欣喜,急躁的語氣里又含著大松一口氣的輕松。當我終于弄清什么情況時,父親的情緒才稍稍平穩(wěn)了些。原來當我被載走后,父母開始后悔為什么在車上的時候當著司機的面給我錢,萬一我被拐到陌生的地方發(fā)生危險怎么辦,司機看起來很兇,會不會傷害我?最后我手機聯(lián)系不上更加深了他們的擔憂,再加上那段時間總有新聞報道黑車司機對女大學生劫財劫色。兩個人實在放心不下,又回學校找我,最后誤了班車。從那張焦急的臉和責備的語氣里,我讀懂了父母的愛——那是想讓你飛的更遠,卻總放不下的擔心,那是根牽在你身上的繩,而繩頭卻不松不緊的拽在他們手里。從那之后,每一次的離別,我都小心翼翼的保護著他們脆弱的擔心,到車站或者到目的地都勤快的報聲平安,因為愛就是甜蜜的負擔。
龍應臺的《目送》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碑斘绎w的越來越遠,遠到父母再也看不到的地方,遲暮的父母也再沒有力氣去追尋我蹤跡的時候,一個背影告訴他們,不必追;一個電話讓他們安心,告訴他們我已經(jīng)長大。
父母對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做人要“自信、自愛、自立、自強” ,這八個字一直是我的QQ簽名。小山村走出來的孩子,只有把自立自強放在心底才能堅持走出一條自己心底渴望的人生之路,知識改變的不僅是命運方向,還有一個人對生活的態(tài)度。自信自愛是在日后面對權力的傲慢、欲望的誘惑和人情世故的虛假時,不失本心,堅持自我,有自己的信仰和原則,不輕易被利益誘惑和強權腐蝕。父母的勤勞和本分,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的價值觀,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誠實勤奮的努力獲得的成功才更加踏實。父親是修路工人,他總拿自己修路的經(jīng)歷教育我:“一鍬一鍬的加土,一塊一塊石頭的拼接,才能修成一條平滑的路。人也是一樣,要靠一步一步的努力才能走向成功,半途而廢和投機取巧都無法走遠!钡人藓昧艘粭l又一條路,我也在學業(yè)上逐漸邁上一個又一個新的臺階。那年,當收到我通過了北大研究生推免面試的通知時,一直和我守著等消息的父親,瞬間淚流滿面。那是為數(shù)不多的一次看到父親流淚,有幾次是因為他醉酒痛哭,后面的一次流淚是看到姑姑因為腦梗,剛搶救回來虛弱的躺在床上的時候。從那眼淚中我讀懂了,父親對我的期望和自豪,他分明比我還激動開心,那情緒飽滿到讓一個頂天立地的剛毅漢子動情的大哭起來。
小山村走出來的大學生確實很艱難,除了這一路我自己付出的努力,還有父母的辛苦和期待。父母的勤勞和善良的大半生同那八個字,讓我在接觸了更真實的社會面貌,更艱辛殘酷的生活壓力,感受著身邊的各種悲歡離合后,依舊沒有改變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希望,反而形成一種原始淳樸的,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平凡的父母,沒有給我優(yōu)越的生活資源和教育條件,但是給了我一種能力,悲憫同情的能力,感恩和珍惜的能力,使得我在更復雜的人性社會里,保持一顆赤城善良的心,在越來越多精致的利己主義論調里,堅守人道關懷和共情憐憫的底線。
不過,每個父母都有不完美的地方,就像在父母口中有一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也會常把“別人家的父母”掛在嘴邊。因為血緣的關系,我們沒辦法選擇什么樣的父母和家庭,只能學會理解、溝通和寬容。像孩子一樣,父母也需要時間和經(jīng)歷慢慢成長和成熟。每個人都是帶著原生家庭的心理烙印開始自己的成長歷程的,原生家庭是個人情感經(jīng)驗與兩性相處方式學習的最初場所。我的原生家庭對我人生產(chǎn)生的最大的負面影響就是性格上的過度敏感和對婚姻的悲觀態(tài)度。
小時候,父母經(jīng)常當著我的面吵架,語言暴力、肢體暴力,對一個小女孩的精神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而父母卻從沒有反省過。父母的婚姻并不是很和諧,兩個年輕的人,精力旺盛還沒學會包容理解,溝通不了幾句就擦槍走火,火爆脾氣瞬間就能將戰(zhàn)火引燃。目睹了太多次父母的相互傷害,我的無助和哭泣總被淹沒在他們激烈的爭吵里。每次吵完架,母親總會賭氣很久,不做飯也不吃飯,這時父親則只會訕訕的把我推到跟前,讓我哄母親開心。在這種沖動暴力和冷暴力的夾擊下,我從小就學會了如何聽話,如何哄父母開心,如何在他們爭吵完后收拾屋里的一片狼藉,如何安撫父母的情緒,如何挽回破碎的感情。我漸漸習慣了小心翼翼的做個懂事的孩子,承受著那個年齡不該承受的精神恐懼,怕家庭破裂,怕父母真的會離異,變得敏感小心,學會了從別人的表情和語氣里揣測想法。
等長大后融入集體,我特別羨慕身邊那些沒心沒肺,性格開朗的朋友,他們可以隨性自由的按著自己的想法做任何決定,可我總是顧慮太多人的感受而猶豫不決;別人隨意開的玩笑,做的考慮欠妥的小事,也會讓我感覺受到傷害,時常玻璃心。在生活中我也渴望友誼,渴望別人的親近,但又怕受傷,怕真誠的心錯付,就習慣了逃離人群來保護自己。而留在身邊摯友,也有不少,都是相互理解了彼此,才去敞開心扉接納。敏感細膩的心理卻讓我更能與人共情,更包容別人的負面情緒,做一個真誠的朋友,被信任和依賴。對于感情,我一直都不是很成熟,一邊滿懷期待,一邊又悲觀消極。
母親面對單身的我,經(jīng)常說:“等結婚了,你就會發(fā)現(xiàn)跟誰結都一樣。”母親的婚姻曾讓她很掙扎,曾經(jīng)把這種思想包袱歸在我身上,現(xiàn)在的家庭和諧只代表著她已經(jīng)麻木,而不是成熟。她的悲觀態(tài)度也影響到我,從書中我看到的是愛情的堅貞偉大,現(xiàn)實的生活卻總是潑我冷水;橐龊蛺矍榈降字档貌坏糜眯牡却,去作為一個信仰去堅持,是隨著歲月慢慢變質還是永恒不朽。或者說,我對愛情是感性的期待,對待婚姻又是消極的沉默,畢竟書里渲染的美好愛情故事也常常從兩人愛情終于修成正果就戛然而止,至于婚姻的苦楚,卻被文人寫進另一些書中,壓抑絕望,鮮少是美滿永恒的。長大后的我漸漸接觸一些心理學的書,才明白現(xiàn)在我在感情上遇到困擾和短板,來源于童年受到的精神傷害。所以,對于每一對父母而言,孩子雖然是你們愛情的結晶,但絕不是你們婚姻問題的受害者。兩個成年人的感情,需要理智和包容,盡量減少對孩子的負面影響。
也因為童年受夠了家庭冷暴力的傷害,痛恨本來親近的兩個人非要慪氣來相互傷害,在遇到矛盾的時候,我總盡力用溝通解決,包括與父母,與朋友和戀人的矛盾。這個方式讓我更了解彼此的真實想法,溫和的方法總會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每次矛盾化解之后,親情、友情和愛情的紐帶也聯(lián)系的更緊密。父母的歇斯底里沒有傳染給我一身的戾氣,相反,在勸解他們的過程中,我學到了通過心平氣和的溝通化解矛盾,解開心結。因為性格的敏感,同時也善解人意,一些深陷在情緒苦惱的朋友總會從我這獲取解決問題的法寶。不管什么問題,溝通的魔力都會讓看起來棘手的問題變得迎刃而解。親則生隙,越是親密的關系,越會對對方要求更苛刻,經(jīng)常會把包容留給別人,把壞脾氣留給親人。有一種“刺猬法則”強調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像刺猬們那樣找到了一個適中得距離,既可以相互取暖,又不至于被彼此刺傷。而有效的溝通幫助人與人找到一個親近的距離,不至于怕傷害而過于生疏。
記得小時候,因為妹妹淘氣弄壞了我最寶貝的書,我特別生氣而罵了她。當妹妹哭著向媽媽告狀后,媽媽做出的第一反應不是對我的安慰,而是責備。當時也是孩子的我心底肯定委屈極了,覺得媽媽一點都不在乎自己,也開始討厭妹妹。兩三天,我都賭氣不和他們說話,覺得這個家我是多余的。在那個倔強又叛逆的年齡,媽媽的做法傷害了我的脆弱的情感,更沒有及時的去化解我心中的委屈。類似這種情況在很多家長與孩子中發(fā)生,由愛生恨,常常會引發(fā)孩子做出叛逆的舉動,選擇逃避家庭和父母。但那時候我卻用寫信的方式,把心中的委屈和對媽媽處理方式的不滿,甚至后面累積的更深的誤解都用文字表達出來。一邊寫一邊哭,把那幾天壓抑的情緒都發(fā)泄出來,我想如果當面的話,我可能也會像父母那樣被情緒所操控,擴大矛盾。當媽媽讀完信后,才知道我敏感的小心思承受了多大煎熬,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誠懇的向我道歉。因為我寫信過程已經(jīng)把不滿的情緒發(fā)泄了一大半,看媽媽認錯態(tài)度很好,母女才又重歸于好。因為父母的暴脾氣,類似這樣的情況,還有很多次。我漸漸學會了避開大家盛怒時刻,給彼此一個平復的時間,再理智的溝通,說清楚彼此的問題和誤解。
與父母的代溝,會隨著我長大有更自主獨立的意識,與他們更加迥異的經(jīng)歷和知識體系,本來存在的年齡和時代背景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大。龍應臺在《親愛的安德烈》中道盡了這種代溝留給父母的失落:“父母,于一個20歲的人而言,恐怕就像一棟舊房子:你住在它里面,它為你遮風擋雨,給你溫暖和安全,但是房子就是房子,你不會和房子去說話,去溝通,去體貼它、討好它。我猜想要等足足20年以后,你才會回過頭來,開始注視這座沒有聲音的老屋,發(fā)現(xiàn)它已殘敗衰弱,逐漸地走向人生的''無’、宇宙的''滅’。那時候,你才會回過頭來深深地注視。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既然我們是最親近的人,代溝不應該成為兩代人交流的阻力。那些關系惡化的父母與孩子,本來是關心,一出口卻是相互中傷,漸漸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些朋友圈對父母的屏蔽,那些冷嘲熱諷居高臨下的言語,都是粗暴的隔斷了本來親密的親子關系。而恰如其分的溝通,理解和包容,才讓我們可以心靈相互靠近而不至于刺傷彼此。親情是甜蜜的愛,也是沉重的責任,作為子女,更需要做出努力與父母和解,與原生家庭和解。愛是打開封閉的心門的鑰匙,可不要只藏在心底,因為驕傲或者羞澀而不拿出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如此吧。
多年后,回想起那些與父母相處的點點滴滴,有溫馨,有愧疚,有羞澀,有自豪,這些承載著愛的記憶,構成了我成長的底色,裝點了我人生的藍圖。父母雖然不完美,卻在我在人生迷茫痛苦的每一個時刻給我最大的溫暖和支持,因為有他們,家不再是一間房子,一個坐標,而是愛的港灣,溫暖的巢穴,供疲累的游子休憩心靈,重整斗志。在“家庭教育”這所學校,我們一起入學,一起畢業(yè),只有相互支持配合才能高分畢業(yè)。
【我的父親母親征文:父母與教育】相關文章:
我的父母征文11-22
我的父親母親03-18
我的教育故事征文08-24
我的父親母親作文09-09
【“我的家風” 征文】 母親的野菜湯04-05
我的家庭教育心得征文07-26
父親節(jié)征文10-25
我的父親母親作文15篇03-17
我的父親母親作文(15篇)03-17
中國夢教育夢我的夢征文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