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清明》詩歌賞析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jīng)典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xiàn)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究竟什么樣的詩歌才是好的詩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詩歌賞析,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清明》詩歌賞析1
青青河邊草
蘭若生春陽
誰是我深深地愛
無限的思念
追憶到滿園花香
誰能知道
詩淚卻生凄楚嘆息
惆悵將我無情纏繞
大家都說
這是凄美的雨季
我卻只是滿心的
不愿 、不愿
這是雨打的美麗
將我滿身濕透
青青河邊草
蘭若生春陽
誰猝然離去
我卻只能 無能為力
為何兩情相悅
墨染了 冰雨的哭泣
為何如膠似漆
揉碎了 如血的愁怨
黑夜中
是誰在孤寂里
守望遙遠的`星空
茫茫蒼穹 伊在何方
撫琴弄弦 哀絮飛揚
為何只有
冷冷的月光
近似瘋狂地
將我牢牢的捆綁
我卻只是心甘情愿
不愿、不愿
不愿將你放下
瀟灑離去
《清明》詩歌賞析2
清明
滿城風絮一層紗,寂寂青山不見家。
料得百年身作土,人間孤月映梨花。
賞析
關于“人間孤月映梨花”的理解,為何是“人間”,因為“斯人已歿”而“月亮尚在照臨世間”,為何是“孤月”,因為斯人在時,月亮寄托著素潔的情懷,是斯人最好的知己,當斯人作土,便會癡癡地想“是否月亮也會因為我的離去而覺得孤單呢?”為何是“梨花”,首先清明正是梨花開放的時節(jié),墳前也往往植有梨樹,“梨花”的諧音正是“離花”,代表著離別,更重要的是“梨花”和“孤月”一樣“清華”,斯人雖去,但斯人的精神卻化為梨花長存世間,這樣的例子在“青陵臺上相思樹”的典故中可以應證,化用一“映”字,不僅把月光照映在梨花之上的清冷,高遠,沉寂的'視覺美感傳達出來了,而且讓梨花和月亮又照應在無聲的對話中了,詩人正是通過梨花在此死而復生了。(寂寥江上客)
3句上承“不見家”,想象自己未來也是一樣的歸宿,感慨遂生。3句也照應到了題目,清明日,在滿城風絮中茫然而望,青山隱隱,家山何在?3、4想象自然,感慨很深,意境極美。孤月與梨花都不是實指,作者只是以這個意象來形容自己的清高與才華。百年之后如何誰也不知道,作者能如此預想,可見自視極高。(承景含光)
《清明》詩歌賞析3
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的詩歌賞析
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
《清明》的首句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點明詩人所置身的時間、氣象等自然條件。清明節(jié)為唐代的大節(jié)日之一,這一天,或合家團聚,或上墳掃墓,或郊游踏青,活動多樣。但是杜牧在池州所過的清明節(jié)卻不見陽光,只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細雨紛紛。
第二句路上行人欲斷魂,由寫客觀轉入狀摹主觀,著重寫詩人的'感情世界。他看見路上行人吊念逝去親人,傷心欲絕,悲思愁緒。
借問酒家何處有一句。詩人融景傷懷至極,而又要冒雨趕路,雨濕衣衫、春寒料峭。詩人希冀借酒消愁。于是,他便向人問路了。
結句牧童遙指杏花村,點明了上句詩人問路的對象,牧童遙指把讀者帶入了一個與前面哀愁悲慘迥異的煥然一新的境界,小牧童熱心甜潤的聲音,遠處杏花似錦,春意鬧枝,村頭酒旗飄飄,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韻致詩的前兩句創(chuàng)造了一幅凄迷感傷的藝術畫面,后兩句則創(chuàng)造了一幅鮮明生動的畫面,前抑后揚,對比交錯,相映成趣。與詩人的感情脈搏一致。
《清明》的作者介紹:
杜牧(公元803—約853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號稱杜紫薇。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晚唐人。(來源:中書省別名紫微省,因此人稱其為杜紫薇)晚唐時期。唐代文學家,后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栋ⅲèィ┓繉m賦》亦頗有名。
杰出的詩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孫,杜從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歲中進士,授弘文館校書郎。后赴江西觀察使幕,轉淮南節(jié)度使幕,又入觀察使幕。史館修撰(xiū zhun),膳部、比部、司勛員外郎,黃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職,最終官至中書舍人。晚唐杰出詩人,尤以七言絕句著稱,內(nèi)容以詠史抒懷為主。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杜甫與李白區(qū)別開來,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
《清明》詩歌賞析4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 唐代賈島
今日清明節(jié),園林勝事偏。晴風吹柳絮,新火起廚煙。
杜草開三徑,文章憶二賢。幾時能命駕,對酒落花前。
【賞析】
《清明日園林寄友人》此詩是詩人在與朋友聚會園林中即興所至,詩文大概的意思就是描述了清明時節(jié)的情景,清明這一天,詩人和幾個好友一起在園林當中小聚,天氣晴朗,春風和煦,柳絮隨風飛揚,清明乞新火過后,人們的.廚房里冉冉升起了生火做飯的輕煙,下闕詩文表達的就是對于兩位好朋友的寄語,表達了詩人對于友人的希望和祝愿。通篇讀下來,不難發(fā)現(xiàn),歡樂的小聚會中,不免透露出了詩人朋友目前不堪的處境,略略的表達了詩人的一種無奈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