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教學反思(精選20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知道一些經(jīng)典的詩歌吧,詩歌語言言簡義豐,具有凝練和跳躍的特點。那么你有真正了解過詩歌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詩歌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教學反思 篇1
“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師在這次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經(jīng)過兩個星期時間的學習,我們的.實踐活動也告一段落。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一共進行了8項活動:制定計劃、搜集詩歌、整理詩歌(分類,畫表)、推薦欣賞詩歌、寫詩、詩歌朗誦會、合編小詩集、總結(jié)。
由于在五年級時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綜合性學習,我大膽放權(quán)給學生,從計劃到實施、小結(jié),我只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做一個配角。這些孩子確實不簡單,給了我很多驚喜。無論是給詩歌分類,還是自己寫詩,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總結(jié),學生們都能投入進去,主動去探究、去嘗試。特別是合編小詩集,每個小組都能全員參與,分工明確,互相配合。雖然合編的小詩集很粗糙、簡單,但形式多樣,內(nèi)容較全面。對于我來說,已是如獲至寶、欣喜若狂了。對于學生的作品,我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找回孩子們的自信心。
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詩歌教學反思 篇2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nèi)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課文內(nèi)容淺顯,本課教學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課文及課前預習(閱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說說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為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并通過閱讀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了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后,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詩歌教學反思 篇3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豐富、意境優(yōu)美的詩歌。孩子們?yōu)槔蠋煼N下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那葉綠和花香,代表了孩子們對老師真誠的愛。當你正伏案備課的時候,可曾想到:幾個小伙伴踮起腳尖走到老師窗前,種下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滿全樹,那就是一張張學生的笑臉在向你致意。一陣微風吹來,伴隨著濃濃的花香,同學們真誠的愛送進了你的心田。
課前,我讀了好幾遍。越讀越感覺它的美。第一節(jié),一個“踮”字,“一群調(diào)皮可愛的孩子,悄悄地潛入老師的小院,為老師栽種丁香花”的動人形象,活脫脫躍然紙上。下面幾節(jié):“讓那綠色的枝葉,夜夜和你作伴”“幫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老師,休息吧”,無不表達了學生對教師的.濃濃的愛。課堂教學上要使得學生在思想上有所感悟,教師自身首先要有所感悟;通過課堂的互動交流,師生彼此走入了對方的心靈,這樣,孩子們對老師的工作更理解了,對老師也更尊重了。 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我較好地體現(xiàn)了低段閱讀教學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現(xiàn)在:
第一、重視朗讀,以讀為本:
教學中,我多處設計了自由讀、個別讀、齊讀、配樂誦讀等學習環(huán)節(jié),還作了范讀。為提高朗讀水平,我適時組織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如何讀得正確、讀出感情。
第二、重視學生提問題:
學生讀了二、三、四、五節(jié)詩后,讓學生針對詩句、詞語提出不懂的問題,引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改變了以往教師不顧學生實際大量提問的做法。
第三、正確引導學生體會詞句的意思:
字詞的教學扎實有效。能教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樂于學習。如:在理解“踮”字的意思時,我化靜為動,激發(fā)興趣,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踮起腳尖來理解文字的內(nèi)涵。
又如:“疲倦”和“牽掛”,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在理解“讓花香飄進老師的夢里”時,我啟發(fā)學生想象,老師又香又甜的夢里會夢到什么?讓學生體會到這是一種美好的愿望,表達了師生之間的互愛之情。
第四、組織學生合作學習重點內(nèi)容2、3、4、5小節(jié):
“我們在老師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心中裝滿美好的愿望,是希望——”我要求學生找出有關的句子,在小組中互相讀讀,討論討論,讓學生互相啟發(fā),共同學習,從而體會到學生對老師的熱愛。 第五、設計自主作業(yè),拓展感悟
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使學生體驗師生間的美好情感。
通過這一節(jié)課,我也發(fā)現(xiàn)了不足之處,自己還有許多方面需要加強,如評價學生的語言要發(fā)自內(nèi)心,而且要更豐富一些;自己的教學激情不夠高,要讓學生動情,自己先要動情,在教學中,要讓自己成為學生的合作伙伴。
詩歌教學反思 篇4
提起詩歌教學,我一直認為:反復誦讀是詩歌教學的不二法門。要指導學生反復誦讀,在學生與語言文字的親密接觸中有所悟,有所得。那么,反復誦讀就是讓學生一遍又一遍漫無目地讀,或是男生讀完后,女生讀,個人讀后,小組讀這樣你方唱罷我登場式的讀,或是匆匆初讀后,就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于是,學生搖頭晃腦、拿腔捏調(diào)地讀呢?顯然不是!那就領著學生去分析理解,精雕細琢?顯然也不是!因為詩歌是一種信息量大、情感豐富的文體,非常簡潔的文字里卻蘊藏著很多很多,是濃縮的精華,用詞之精當、情感之微妙、意境之深遠,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且很多時候是作者情感噴發(fā)后的外顯形式,情之所至,情動辭發(fā),很模糊、很朦朧,并沒有太多的為什么。所以,過多的分析只能是枉自猜度作者的心思,破化詩歌的語言美、韻律美。不如,以模糊(不做過多的分析講解)對模糊。那么,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該何去何從呢?又該如何發(fā)揮出平等中的首席所應有的主導作用呢?我再次陷入沉思:詩歌(也包括其它文體)是作者生活閱歷的積淀后情感宣泄后的產(chǎn)物,它深深地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因此,是否可引領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找到與詩歌內(nèi)容相匹配的材料,從可觸可摸的生活場景中去感受詩歌的美妙世界,去傾聽作者的真情告白呢?
帶這這樣的思考,我在《老師,您好》的教學中做了嘗試,有一定的收效,但仍覺得力不從心。
我引導學生將課文讀通、讀順后,結(jié)合課后練習題說了這么一段話:學習詩歌要學會聯(lián)想,學會聯(lián)系生活,就是你一邊讀書,一邊在頭腦中想一想,讀了這些句子你能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事情呢。同學們用這個方法試試看,你能讀懂哪些句子。
學生讀后開始的回答,讓我暗暗竊喜:
如:每當看到時代在飛速地前進,我心中就涌起感情的波濤:老師,您好!一名學生回答說: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東西越來越先進了。我聽爸爸說過,昆山這幾年發(fā)展太快了,就像做夢一樣。(生笑)這都是靠老師教給我們知識,讓我們有本領了,所以,作者很激動,很感謝老師,心中的感情就像大海的波濤一樣。
再如:笑語盈盈,那是甘露輕輕地撒向茁壯的新苗。一名學生回答說:這里的`新苗是指我們學生,這句話就是說,老師很關心、愛護我們,他們教給我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讓我們長得很健康、很強壯。
不過,對其它的句子理解就無人問津了,學生們在抓耳撓腮,不知該如何作答。我想,這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之際正是教師主導作用發(fā)揮之時。 如:筆尖飛舞,那是春蠶悄悄地編織理想的絲線。這一句,我首先告訴學生李商隱的《無題》有這樣一句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會淚始干。后來,人們就把老師比做春蠶。學生漸漸清晰,我又讓學生再讀這一句,并在頭腦中想象,仿佛能看到什么,學生讀了之后,還有些茫然,我便邊做寫字的動作,邊輕輕引了個頭:夜深人靜的時候這時,有幾個反應快的學生馬上接上去,夜深人靜的時候,老師窗前的燈還亮著,他在聚精會神地為我們批作業(yè)、備課,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
其他的句子,我也做了一些引導,但總覺得學生的思維沒有打開,理解得有些生硬,這和我備課時的粗線條,準備得不夠細致,及高估了學生的生活閱歷、知識儲備有關。
詩歌教學反思 篇5
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長了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成效是多樣的。我覺得這次綜合性學習最大的收獲是同學們都能參與進來。每個人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多項活動,都有自己的收獲。學生在“詩海”中邀游,拾到了不少“寶貝”,了解了許多關于詩歌的知識。絕大多數(shù)學生背誦的詩歌都在20篇以上。就連平時不愛學習的“小懶蟲”也興趣盎然,背了不少?吹胶⒆觽円粋個都沉浸在詩歌的海洋中,我抓住這個教學契機,在“與詩同行”的教學中,我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施能力。學生通過詩海拾貝,積累了較多的詩歌,在通過對比教學,學會了區(qū)別唐詩、宋詞、元曲及現(xiàn)代詩,我又著重指導現(xiàn)代詩的寫作方法,如明喻法、暗喻法、排比法、擬人法、假設法、重疊法等,先讓學生仿寫,再放手讓他們自己創(chuàng)作。一個個“小詩人”誕生了,一首首小詩“破殼而出”。
盡管這些詩的內(nèi)涵還不夠含蓄,盡管這些詩的語言還不夠優(yōu)美生動,盡管這些詩還有很多欠缺之處,但對于我來說,已是如獲至寶、欣喜若狂了。對于學生的作品,我絕大部分沒有進行修改(錯別字除外),而是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練筆,培養(yǎng)孩子們的寫作興趣,找回孩子們寫作的自信心。
同學們寫的詩,雖然稚嫩,粗糙,但都發(fā)揮了大膽的想象,寫出了童真童趣,抒發(fā)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想只要學生勇于創(chuàng)作,樂于抒發(fā)即可。他們的能力,他們的水平,一定會隨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反思這次活動,我發(fā)現(xiàn),盡管這次的活動是取得很大的成功,但還是有不足之處。兩周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總共只有12節(jié)課,而在這12節(jié)課里,要完成制定計劃、整理詩歌、欣賞詩歌、自己寫詩、舉辦詩歌朗誦會等等,時間不夠,有部分學生的作品無法展示,有些學生由于種種原因搜集的材料有限。如果時間充足,學校有閱覽室,我可以安排閱讀欣賞課,把學生帶進閱覽室,讓他們在閱覽室里尋找自己需要的知識。
詩歌教學反思 篇6
《問銀河》是一首文學性很強的兒童詩,全詩四個小節(jié)都以提問題的方式抒發(fā)小作者看銀河的感想。第一節(jié)問銀河的名字,第二節(jié)問小動物,第三節(jié)問天氣,第四節(jié)問是否邀請小朋友去做客。整首詩不但體現(xiàn)了兒童天真、善良、親和大自然的天性,而且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發(fā)問的習慣。
我主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來設計這堂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首先,根據(jù)課文的特點,精心制作的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課始美麗的星空動畫使學生仿佛置身其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星空的神奇美麗。
其次,識字教學中的讓學生在讀文中識字,在識字中交流,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培養(yǎng)了他們的識字能力。尤其最后的寫字環(huán)節(jié),先通過大屏幕展示生字的筆畫筆順,讓學生在仔細觀察的基礎上交流寫字的要點。再通過老師范寫,學生進行書空練習,掌握書寫的方法,從而為接下來的學生獨立書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整個寫字教學環(huán)節(jié)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使他們學會觀察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逐漸養(yǎng)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
再次,“語文教學不僅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和良好學習習慣的任務,而且擔負著發(fā)展學生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的重任。必須將感悟語言和發(fā)展思維結(jié)合起來”。于是,教學本課時,我引導學生按照課文中的樣子,也向銀河提一些問題,進行想象思維的訓練。小朋友們立刻冒出了一肚子的問題。有的孩子問:“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那里有多少顆小星星?”有的問:“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有多長?”有的問:“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有多大?那里風景美嗎?”有的'問:“銀河,銀河,你的家在哪兒?”有的問:“銀河,銀河,請你告訴我,你離我們有多遠?”等許多有趣的問題。我想,此時我們所看重的應該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孩子的思維得到了最自由的發(fā)散,所以我對所有的問題都應給予了贊揚。
我想這堂課我最大的缺點就是沒能很好地與學生融在一起,缺少了親切溫和,卻多了一份冷冷的理智。因此從這節(jié)課中我悟出:首先只有教師充滿激情,才會把學生帶入到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其次,教師親切的語言,微笑的表情,鼓勵的眼神會使整堂課的教學在一種輕松、愉快、平等的氛圍中進行,教師不再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而是一個和藹可親的學習組織者,學生就在這樣一個組織者的引導下,才有可能自由自在地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
詩歌教學反思 篇7
《氓》這首詩語言障礙并不大,結(jié)合課下注釋學生應當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jié)課的主導思想就是: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又考慮到這節(jié)課是針對高一年級進行的,而高一年級是我省新課改下的第一屆高中生,所以在上這一節(jié)課以前,我就想著,怎樣把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點就是這次教學活動必須同時堅持文本的主體性、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所以學生活動就成為這節(jié)課的重要的形式。
在教學實踐中,對《氓》這課書的設計與教學,我想用以下幾點來概括:
一是尊重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fā)現(xiàn)文本本身的美。
二是尊重授課教師的教學主體性。
作為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quán)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jù)自己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最大容量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shù)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shù)探究的“動作”。
三是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創(chuàng)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后,才能正確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盡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和語文素質(zhì)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nèi)容和形式,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nèi)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shù)品味,啟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達到對詩歌的鑒賞之后,申發(fā)出更深層的思考。
比如,在《氓》的內(nèi)容分析的后面環(huán)節(jié),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
設計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設計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學生從她義無反顧的結(jié)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選擇中,推測她未來的命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和理解“之后”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xiàn)實人生的關照。
這一節(jié)課,應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jié)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師所點評的,在情與理的處理上,應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略偏重了“理”。 這與自己設計這節(jié)課的指導思想有關。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產(chǎn)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也許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是誦讀上存在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讀:一是學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讀,二是個別學生正音的范讀,三是分析前的整體感知的齊讀,四是深入分析后的最后齊讀。自己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師所說的“吟誦”,即拖腔讀。
三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評與評價上,還不到位。正如邢老師和宋主任所講,課堂的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對學生評價,而且是要做到準確地評價、肯定地評價、藝術(shù)地評價。
一節(jié)課下來需要總結(jié)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計、內(nèi)容安排時的順序(即章法)、多媒體與授課內(nèi)容的有機結(jié)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談及。
一堂課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經(jīng)驗與能力所限,授課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散漫之處,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進了。當然,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長和進步深有意味。
詩歌教學反思 篇8
《秋天》是一首詩歌,描寫了秋天迷人的景色和豐收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詩歌的每一小節(jié),很值得引導孩子進行仿寫。特別是二、四小節(jié),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在理解句子的基礎上,我是這樣引領孩子們的,拿出來與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得到更多朋友的指點:
一、思維引路,學會用“秋風在……”說話。
第二小節(jié):秋風在田野里打滾,秋風在小路上奔跑;秋風抓一把桂子的香氣,把夏天的腳印兒輕輕涂掉……
先和孩子們一起感受了秋風的調(diào)皮和可愛,為了打開孩子的想象空間,我問孩子們:秋風像我們小孩子一樣調(diào)皮可愛,那么他們還會去哪?有了“田野、小路”的`鋪墊,有了自己平日的調(diào)皮經(jīng)歷,有的孩子們想到了果園、公園等,在此基礎上,這些孩子的回答也激發(fā)了其他孩子的記憶,他們想到了“農(nóng)田、荷塘”等等地方。接著,我又問孩子們,在果園我們能看到什么?孩子們回答:看到紅通通的蘋果、黃黃的柿子等等,接著問其他地方的景物,孩子們回答起來顯得簡單多了,因為從一年級開始,我們就對春夏秋冬的景物進行過討論,甚至寫過話。這樣,再來進行“秋風在……”這樣的表達訓練,就等于是將兩個問題進行組合,孩子們表達起來得心應手。
有了引導,孩子們的寫話比較順暢,寫出的句子很真實。小小展示一下:
秋風在果園里追逐,秋風在池塘里嬉戲;
秋風在公園里散步,秋風在農(nóng)田里忙碌;
秋風抓一把野菊花的香氣,把秋的氣息布滿人間。
。ǜ锌河行┖⒆拥乃季S比較局限,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如果沒有老師的引路,想象的空間得不到更廣的拓展,所以,我們給他們多一點扶持,就等于多給他們得到成功的機會,他們的自信就會多一點,離真正的成功就更近一點。
二、興趣激發(fā),學會用“……嚷著……,要……”說話
第四小節(jié):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葡萄嚷著冷了,要披紫袍。
如何讓孩子們仿寫這句話?我先讓他們來說說秋天有哪些水果成熟了,各種水果成熟時是什么顏色的?起初,孩子們舉手的不多,原因是他們對秋天成熟的水果不太了解。于是,我給孩子們展示了秋天的水果,五顏六色的水果圖讓孩子們激動,好多小眼睛亮起來了,發(fā)出了“哇”和咽口水的聲音。這下子,情感被完全打開了,學習興趣陡增,思考的激情也被激發(fā),表達一下子就變得容易了:
柿子嚷著冷了,要穿紅襖;
桔子嚷著冷了,要披黃袍。
詩歌教學反思 篇9
一、高中詩歌鑒賞教學存在的問題
1、功利性的心理影響學生鑒賞詩歌的能力
以往評價學生的標準就是分數(shù),因此學生變成了做題目的機器,師生都忽略了彼此情感態(tài)度的教育,而對于中國古典詩歌是非常需要投入情感的。回顧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多是教師為主體,滿堂講滿堂灌,學生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學生只會動筆不會動腦。如,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將各種詩歌表現(xiàn)手法及鑒賞手法進行羅列,然后給學生進行一定量的示范,之后便是用了再用的題海戰(zhàn)術(shù)。生搬硬套,學生不求甚解,只需要知道答案,求得高分,而忽視了情感體驗的過程,沒有將自己放入到作者的創(chuàng)作情境中,所以寫出來的答案千篇一律,漏洞百出,缺乏思考性,鑒賞能力自然不會提高。
2、乏味的教學過程無法吸引學生鑒賞詩歌
在高中詩歌鑒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都以“一解題、二釋詞、三解構(gòu)、四總結(jié)”這樣一種模式來組織整個教學活動,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機械乏味。要知道,很多詩歌中都蘊含著詩人強烈的思想情感,如李白的《將進酒》氣勢雄偉,有如大河奔流,一瀉千里;詩情豪邁,言語狂放,卻又沉著抑郁。如果只是以老套的方式來講解,學生便無法體會當中的情感。那么對于李白其人以及對于詩所傳達的思想,便難以得到深刻的體會,而提高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也就無從談起。
二、有效的詩歌鑒賞教學方法探析
1、改變教學思想,明確教學目的
提高高中學生的詩歌鑒賞能力,教師教學活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無論什么樣的活動,都在目的的指導下,擁有不同的實現(xiàn)方式。所以,以應付考試為詩歌鑒賞教學的目標,只會讓學生成為被動接收知識和做題的機器。如今,新課程改革讓教學目標得以明確,為的是提高學生自身的.詩歌鑒賞能力和審美情趣。而教師便在素質(zhì)教育的指導下,改變了教學心態(tài),為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zhì)而努力。
2、改進教學過程,生動教學環(huán)境
改進教學過程,為的是使整個課堂教學能有個井然有序而又不失熱情的環(huán)境,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極易學習和愿意學習的氛圍。而改變教學過程,可以以教師自己對詩歌內(nèi)容的把握為基礎,將詩歌講解用各種不同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例如,教師在講授柳永《雨霖霖》時,教師可以深情演唱李叔同的《送別》,將學生引入離別的感傷氛圍中,再用傷感的思想情感作為基調(diào),利用帶感情的朗讀進行情感渲染,從而讓整個教學活動都在詩人的思想情感下進行,讓學生能在深刻體會的基礎上,把握住整首詩所要表達出的各種內(nèi)容。這是種極易學習的氛圍,可以讓學生不用刻意學習便能體會詩歌情感,從而加強對詩歌表達方式的探究和學習。另外,教師還可以能過多媒體教學方式,將形象的動畫與詩歌聯(lián)系起來,再加之與詩的內(nèi)容極其貼近的音樂,那么學生的對整首詩的鑒賞能力在這些工具的輔助下,便能得到了相應地提升。
三、總結(jié)
詩歌篇幅較短, 詩歌鑒賞是多方面的、綜合的,除了以上幾點我們還應該關注標題、作者、題材、注解、技巧、典故、語言風格等等。在這里不一一闡明。筆者認為,傳統(tǒng)的詩歌鑒賞教學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說教式教學,完全不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和知識接受能力,只為教出考高分的學生而努力。這完全背離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我們結(jié)合詩歌教學的特征,立足詩歌本身,培養(yǎng)學生詩歌鑒賞的能力,并引導學生尋找規(guī)律,掌握技巧,日積月累,學生的鑒賞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水平會有更大的提高。。我們更要加強素質(zhì)教育思想的普及,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促進教學活動與社會相聯(lián)結(jié),為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而努力。
詩歌教學反思 篇10
這幾年,一直想在語文教學上有所突破。鑒于現(xiàn)在部編版教材對學生閱讀量的增加,閱讀能力的重視,于是,很想在閱讀教學上有所突破。后來,看了王君老師的《更美的語文課》,對群文教學充滿了一種期待。雖然嘗試著上了杜甫群詩教學,但那都是小打小鬧,我想讓群文閱讀成為一種常態(tài)化,因此決定以語文課本為載體,以單元教學為藍本,打通課內(nèi)與課外,接通單篇和整本,開啟語文教學新探索。
群文教學的關鍵是聚焦。很顯然,在這個方面我才剛剛起步。第一單元的單元學習要求“注意揣摩和品味語言,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聚焦這一學習目標,我把這幾篇現(xiàn)代文學習定位在了“體會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確定主題為“這樣的表達很精彩”。上課時,我重點引導學生分析了朱自清先生《春》的語言表達之美,然后結(jié)合知識短文,讓學生理解比喻擬人的表達效果,接下來引導著他們在《濟南的冬天》和《雨的四季》中進一步進行學習和體會,最后設計微寫作訓練,讓學生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進行景物描寫。這樣的定位不知道是不是太低了,聚焦的點是不是太淺了,我很疑惑,在群文教學的路上,我還需要太多的學習與實踐。
《古代詩歌四首》所選的四首古詩,都是借景抒情的詩歌,預習提示中要求“朗讀本課詩歌,想象詩中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彼裕野丫劢狗旁诹恕耙磺芯罢Z皆情語”這一點上,教學中重點以課堂活動“我為景物代言”展開教學。在設計這一教學活動時,我給了學生三個段落,固定格式,重點在于讓學生用文字描繪詩中景物,并且用上比喻擬人的修辭。描繪的過程就是理解的過程,就是想象的過程,就是運用知識寫作的過程,就是全體同學都要參與的過程,也是學生體會詩人感情的過程。這一活動的設計很好地把握住了預習提示中的學習要求。但是在第二課時的展示環(huán)節(jié)中,七年級的.孩子傾聽的能力還是不夠,分享的同學很積極,但聽課的孩子卻心不在焉,這是感覺比較失敗的地方。如何在分享的過程中也能讓全體學生動起來,想起來,說起來,是以后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單元的教學,也許是剛開學事太多,對課文的研讀根本不夠深入,對學生基礎的訓練也還欠扎實,希望以后能不斷改進,不斷完善。
不管如何,在單元整體教學,群文閱讀的路上,我終于邁開了腳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兩萬五千里的長征路也終會走到頭的。
如何讓聚焦更貼近語文的核心素養(yǎng)和語文的核心學科知識,讓學生真正在這樣的課堂上擴大閱讀量,提升思維品質(zhì),真正得到思維的發(fā)展,是我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既然選擇了遠方,我就要風雨兼程,只為看到語文教學更多更美的好風景。
詩歌教學反思 篇11
" 詩人是人類的兒童,他們有著一顆赤子之心。我們從他們瞬間情感與感悟定格的詩歌中感受人類生命中的種種美好。就像繁星點綴了夜空一樣,我們的生命也因為詩歌的點綴而變得更加錦繡燦爛。
朱光潛說:“所謂詩并無深文奧義,它只是在人生世相中見出某一點特別新鮮有趣而把它描繪出來!闭驗橛辛诉@一點所“見”,才有了“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的恬淡意境,才有了“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的禪意人生,才能 “在樹葉間/看到空氣的無形的舞蹈,在樹葉的閃光明滅里/覺察天空秘密的心跳!
“第一流小說中的故事大半只像枯樹搭成的花架,用處只在撐持住一園錦繡燦爛生氣蓬勃的葛藤花卉。這些故事以外的東西就是詩。”小說的精髓是詩,同樣我們的生命,我們生活中最精華的部分也凝聚為一種詩的純?nèi)痪辰纭?/p>
然而,處于詩一樣的年華中的學生卻在學業(yè)的壓力下,一天天失去了對人生世相的好奇之心,一些新鮮有趣的東西就在身邊卻視而不“見”。沒有了詩意的生命,他們的閱讀趣味無法提高,他們的特別日益喪失,他們的生活逐漸變得暗淡無光。于是,本應生趣盎然的語文學習卻無形中成了一種負擔。
高中語文第一冊將第一單元設為詩歌單元可謂別具匠心,開篇不凡。這一單元入選了不同流派,不同風格的若干作品,這些詩歌都自有其可取之處。作為初為人師的我來說,如何利用這一單元,使之成為整個高中階段的良好開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趣味,培養(yǎng)他們的感悟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思考能力,成為我不懈努力的目標。通過不斷的摸索,我總結(jié)了以下教學方法:
一、 縱觀詩史,以讀詩促讀詩。這一方法就是以課本中入選的詩歌為基點,向古今中外
所有的優(yōu)秀詩歌輻射,挖掘人類的優(yōu)秀文化,以這些優(yōu)秀的作品去闡釋教材中所選詩歌的意境。詩歌的意境是指詩歌整體所傳達出的一種審美取向。傳統(tǒng)的一字一句的解釋雖然有助于學生掌握詩歌字面所傳達的意思,但詩歌整體傳達的意境卻不容易讓學生把握住。作為語文教學來說,主要是以語言來引導、啟發(fā)學生,而一般的語言在詩歌這一人類智慧的火花面前往往顯的蒼白無力。選用一些既好懂又韻味無窮的小詩,來闡釋要解讀的詩人及詩歌,則在這方面顯出了優(yōu)勢。
比如在講解先鋒派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詩時,關于作者的生平我側(cè)重介紹了海子的生和死。海子一生沉湎于心靈孤獨之旅中,他在單調(diào)和孤獨之中寫作。但他一生短短的二十五,卻如流星劃過夜空,短暫而絢爛,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心靈遺產(chǎn)。而他的這首詩寫于他死前兩個月,有人評價說,這時的海子已經(jīng)完全把自己視做塵世之外的人了,他真的已經(jīng)完全與這個世界和解,但那不是浪子回頭的和解,而是徹底解脫,沐浴在天堂之光中與現(xiàn)世的和解。基于海子的這些情況,我給學生介紹完他的這些基本情況之后,引用了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中的兩句:“使生如夏花之絢爛,死若秋葉之靜美”一方面簡短而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海子的一生,另一方面也為這首詩講解中情感基調(diào)的把握,幸福的理解等奠定了一個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講解這首詩顯得順理成章。事實證明,學生在理解時也很容易進入作者的心靈世界。
這一詩歌教學方法的一個“副作用”就是以一個單元詩歌的閱讀帶動了一批詩歌的閱讀,以詩歌閱讀促詩歌閱讀,利用詩歌間的互通關系,旁征博引,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激發(fā)學生閱讀詩歌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讀詩趣味。
二、 三言兩語,以習語、典故促詩歌理解。
這一方法即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所蘊涵的作者的感情,表達的意思時,用一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恼Z言略加點撥。方法雖然簡單,但在實踐過程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我在講解聞一多的《死水》時,以“愛之欲切,痛之欲深”來解釋聞一多以死水來為媒介抒發(fā)自己的絕望之情與對祖國無以附加的愛;以“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來說明死水的實質(zhì);以“鳳凰涅槃”來解釋詩歌的最后兩句“不如讓給丑惡來開墾,看它造出個什么世界”。雖然只是三言兩語,但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 適當點撥,以討論促思考。
這一方法是針對適合以多角度來理解的`詩歌而言的,可以適當點撥,啟發(fā)學生思維,然后把對詩歌的理解交給學生自己,通過他們之間互相討論,得出自己的見解。如:在講解卞之琳的《斷章》這一小詩時,我提示學生可以從“裝飾”、相對性等方面理解這首詩,經(jīng)過學生討論之后,我就讓學生自己來談這首詩。學生發(fā)言非常踴躍,他們談到了人生的無奈,談到了人生中的主角與配角的轉(zhuǎn)換,談到了為他人做嫁衣,談到了人生就象一場戲等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學生通過這種結(jié)合生活進行思考,得出感悟的方式,一方面鍛煉了思維,另一方面也對詩歌有了進一步的感悟。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不知如何是好的情況。比如在教授一些篇幅較長,意象比較晦澀的詩歌,如:《贊美》、《致大!酚X得有點棘手。這需要在教學中進一步學習和摸索。
太陽和月亮,白日和夜晚,藍天和星空這些司空見慣的事物在泰戈爾的筆下流淌出優(yōu)美的詩句:日光把金色的詩琴/贈給恬靜的繁星,讓它彈奏永恒的光明。我們的詩歌教學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詩趣味,培養(yǎng)他們感悟生活的能力。“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都為絕妙詞!敝灰覀兿ば牡囊龑,就一定能找到學生心中最美的詩!
詩歌教學反思 篇12
《北方》是艾青寫于抗戰(zhàn)初期的一首詩歌。本詩運用大量灰色的意象構(gòu)筑了祖國的苦難形象,詩人在傾訴土地的災難時涌動著對祖國的熱愛和擔當?shù)木瘛?/p>
從教材安排看,《北方》是“祖國土”專題中“頌歌的變奏”板塊的第二首詩歌,屬于自讀篇目。它跟“江山多嬌”板塊相比,明顯少了幾分自豪感,而多了幾分苦澀的咀嚼。這種愛與痛的掙扎,距離在和平環(huán)境中成長的高一學生的人生體驗比較遠,因此,要讓學生領會詩人疼痛中的熱愛,必須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聲音的節(jié)奏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在文本細讀中品味詩人土地情結(jié)的文化內(nèi)涵。因此在教學策略上,我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誦和品味意象來體會詩人熾熱的愛國情感。
本課教學主要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重在過程,要求人人參與活動討論。在小組討論中,必須人人有事干,事事有專人負責。任務定位是否科學而合理直接決定了小組討論的質(zhì)量和效果。必須人人發(fā)言,必須專人負責組織討論活動,專人負責記錄小組成員的發(fā)言,專人負責整合成員觀點形成小組意見;專人負責匯報小組討論結(jié)果。本課例試教時由于沒有嚴格規(guī)范小組討論的程序,小組發(fā)言者用個人的觀點隨意替換小組意見,就是由于沒有專人負責文字記錄并且缺乏尊重學習伙伴的意識的結(jié)果。正式開課時,我對小組討論程序進行了嚴格規(guī)范,因而呈現(xiàn)了良好的小組討論效果。
學生小組討論過程中我的“不作為”,是完全違背教師的身份和職責的,也是不利于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的。今后,應重新定位自己的教師角色,扮演了學生學習伙伴和學習指導者的雙重身份,參與到學生的討論過程,適時幫助學生跳出“知人論世”這一學習“瓶頸”,廣化了學生的思維,深化了學生的認識,使學生越過“最近發(fā)展區(qū)”,進入新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生的學習于是發(fā)生了。
詩歌教學反思 篇13
《山城的霧》是一首詩歌。作者滿懷激情,以豐富的想象,用優(yōu)美的語言,贊美了山城重慶的霧所特有的,無比奇幻的景致。
中國是個詩的國度,現(xiàn)代詩歌語言淺顯易懂,而且有不少文質(zhì)兼美的兒童詩歌,《山城的霧》就是很具代表性的一首。但在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會發(fā)現(xiàn)學生并不喜歡讀詩,究其原因:因為它不像童話、小說那樣有鮮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也不像歷史故事、科普知識那樣能讓孩子閱讀以后有開拓眼界、增長知識的成就感;所以孩子們對閱讀詩歌的興趣并不高。所以這堂課我打算從詩歌的形象性入手,讓孩子感悟詩歌的語言美,使孩子的思想與詩的內(nèi)容形成共鳴,體會山城的霧的奇幻之美;培養(yǎng)學生喜歡讀詩,能試著寫詩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先以圖片導入,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理解詩歌語言所表達的霧的奇幻之美,并著重分析詩歌語言所用的修辭手法,讓學生感悟到詩歌語言的形象美。這是我第一次上公開課,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挑戰(zhàn)。課前,我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并且精心準備了教案,自認為學生聽課后,肯定會有收獲,這才開始上課。但實際并不像我預料的那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問題。學生對詩歌的了解太少,興趣也不大,課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導、啟發(fā),學生參與的人數(shù)較少,而且有的內(nèi)容學生根本不明白,所以這是一堂失敗的公開課;叵肫饋,我感到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一、遵循新課標理念,結(jié)合文本特點,進行教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詩歌教學應以讀為主。誦讀,對學生掌握詩歌主題,培養(yǎng)語感,具有很大的.幫助!渡匠堑撵F》是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nèi)容。為了使這些精彩給學生留下整體印象,應該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反復誦讀,以悟出語言豐富的形象內(nèi)涵,意義內(nèi)涵,情感內(nèi)涵。同時,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
而我在上這一課時,由于教學經(jīng)驗的缺乏,只是讓學生齊讀詩歌,再指名朗讀。雖然我意識到要閱讀課文應該培養(yǎng)學生各種讀的能力,設計了自由讀、默讀,卻沒有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讀”,以致于課堂氣氛不夠活躍。
朗讀詩歌是開啟理解詩歌大門的金鑰匙。當然也并不是單純的反復無目的的讀,老師要營造氛圍,把學生帶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中,充分發(fā)揮聯(lián)想與想象,仔細揣摩。在設計《山城的霧》教學時,我應該讓學生在讀中感受詩句的畫面,感受山城霧的奇幻。如“像天上的仙女撒下帷幔,山城變成了謎一樣的宮殿”,引導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受霧把山城籠罩的像謎一樣的宮殿,并且讀出景物在大霧的彌漫下朦朧的美感:“啊,我真寫不完霧中的奇景,我要把它繪成美麗的畫面!迸囵B(yǎng)學生對大自然神奇創(chuàng)造的贊美之情。
二、調(diào)整角色地位:還學生以自主學習的空間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隨著新課程的運行,教師就要調(diào)整自己的角色地位。要由傳統(tǒng)意義上的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的管理者轉(zhuǎn)變?yōu)閷W生發(fā)展的促進者和幫助者;由簡單的教書匠轉(zhuǎn)變?yōu)閷嵺`的研究者或研究的實踐者;由教學活動的主角轉(zhuǎn)變?yōu)閷W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我在語文實際教學中,走入了單純“老師教,學生學”的誤區(qū)。不僅使學生成了教材的奴隸,也使自己成為為教而教的機器,毫無價值,并且也沒有成效。
再者,“教是為了不教”。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應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向?qū)W生傳授學習方法。不僅讓學生知道學了什么,還要讓學生知道怎樣學,要學什么。而我在教學過程中只著重從分析詩歌語言入手,告訴學生這句詩的意思,用了什么手法,具有什么象征意義。卻忽視了引導學生借鑒學法進行自己學習,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我應該讓學生自己談看法,學認識。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我的滿灌式的教學,照本宣科,“牽”著學生一步步地走向我挖好的坑里,不利于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
通過這一次的教學讓我感悟道:以教師講解詩句含義和寫作技巧為主的教學,只能是培養(yǎng)出能回答各種練習的解答機器,而不能達到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這一學習目標。
我還意識到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讓學生當學習的主人,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探究的積極性。
教師提問:你覺得詩中那句最能表現(xiàn)山城霧的特點?
當時這樣設計問題動機在于更好的引導學生理解詩意,但經(jīng)反思:學生的答案可以是多樣化的,學生有自己對詩意的理解;況且這個問題一提出就圈定了學生對詩歌理解的范圍,不利于學生的自學自悟。我應該做的是有意識地營造氣氛,讓他們自己在品讀詩歌中發(fā)現(xiàn)詩歌的美;讓他們親身體驗學習過程,鼓勵合作學習、自主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真正使學生獲得全方位的發(fā)展;以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身份,調(diào)動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營造出活躍、積極的課堂氛圍。
三、備教材更要備學生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而我對三年級的學生了解太少。
我在備課中通常比較重視備教材和教法,但對于備學生,雖然知道很重要,但是真正用于實踐之中的卻是很少。經(jīng)過《山城的霧》這一課教學,我充分認識到備學生的重要性。
提問:你覺得詩中那句最能表現(xiàn)山城霧的特點,為什么?
由于上課前我沒有更多的接觸、了解學生,因此對學生我對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及其理解能力把握不太充分,導致教學設計過高,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可能句子回答要簡單些,但 “為什么”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就有相當大的難度了,況且學生理解詩句的能力本來就不是很好。這樣一來,我的教學也打擊了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這一點值得我深刻反思。這同時也說明的我的教學機智還不夠,對課堂中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預設不充分。在課堂上,當學生已經(jīng)出現(xiàn)理解上的障礙時,我就應該發(fā)現(xiàn)這個內(nèi)容對學生來說太難,應該及時進行調(diào)整。比如改變提問的方式:“你覺得作者用這樣的語言描寫恰當嗎?”“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理解。這樣就會降低難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
雖然《山城的霧》這節(jié)課上的不是很好,但是收獲甚多。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發(fā)現(xiàn)了可以提高的機會。我是一名剛走出校門的新老師,除了在大學時期進行過半年形式主義的實習之外,可以說毫無工作經(jīng)驗。但我相信,吃一塹長一智,我錯了,經(jīng)過反思進而改進會進步得更快。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還會多聽有經(jīng)驗教師的課,及時做好經(jīng)驗總結(jié),并在教學中進行實際嘗試,做到快學快用。同時努力研究好新課標,提高教學效率,爭取成為一名合格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新型教師。
詩歌教學反思 篇14
三節(jié)課基本上都是按照設計的思路進行的。課堂上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有不少亮點可值得借鑒。如在把握《觀滄海》情感時,學生在回答“為何你要這樣讀”時,提到“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一句讓人感受到了宇宙的浩瀚和人的渺小,而這本是我以為需要自己去提示的地方。還有在分析《錢塘湖春行》的“早”體現(xiàn)在哪里時,除了大家容易找到的“早鶯”“新燕”“幾處”“淺草”等方面,學生還找出了“水面初平”“綠楊陰”,理由也很充分,前者用《春》中的“水漲起來了”來印證,后者則說早春時楊柳最早發(fā)芽,容易被人注意。再如在講《秋思》一詩時,學生也能抓住“枯”“老”“昏”“西風”“瘦”等詞語,點出最主要的情感是思鄉(xiāng),也有學生指出“小橋流水人家”富有詩情畫意,但在這里可以與其他景物聯(lián)在一起,以家的感覺勾起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確有獨到之見。詩歌少不了朗讀,學生在充分體會了作者的情感后,能夠有感情地配樂誦讀。
自己對這幾堂課感覺比較滿意的地方有:一是在開始時把這四首詩的閱讀放在如何去讀古詩的背景下去讀,不為教詩而教;二是能夠結(jié)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學生對曹操在《觀滄海》中的豪邁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簡單地向?qū)W生介紹強調(diào);三是結(jié)合劉勰、鐘嶸、王夫之等人的評價來引出“蒼涼慷慨、建安風骨”的特點;四是在學習《天凈沙·秋思》時能夠進行比較閱讀,并引用錢鐘書的“蓋生離死別,契合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來引導學生理解文中選擇黃昏這個時間的原因,有助于對課文更深入地理解;五是學生學習氣氛比較濃,課堂思維活躍。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反思3:這一段時間,在教學上都盡量地使用讓學生說說對課文內(nèi)容的看法,然后老師由學生的看法生發(fā)開來,這樣做學生學習的興趣比較高,但對老師來說難度增加了不少,學校里像我這樣教的老師不多,前次,我聽了一節(jié)另外一個語文老師的課,他的課也有這樣教學模式的痕跡,但我發(fā)現(xiàn),他也不是很到位,這樣的做難的地方是放開容易,收束起來難,因為每一節(jié)課都有課堂目標,而學生并不是按照老師的課堂目標進行提問。因此,老師在導方面難度不小。
早上上《詩歌四首》,昨天晚上我想改變一下平常上詩歌的模式,打亂課文詩歌順序,讓學生說說看自己喜歡哪一首詩歌,最不喜歡哪一首詩歌,學生舉手,發(fā)現(xiàn),最喜歡的有《天凈沙.秋思》、《錢塘湖春行》得票最高,十四票,《次北固山下》得票9票,《觀滄!返闷敝挥4票,然后我讓學生起來說說自己為什么喜歡或者不喜歡,發(fā)現(xiàn),學生所謂的喜歡是一種彌散性的喜歡,他們也說不出喜歡的地方在哪里,而對于不喜歡似乎也說不出不喜歡的原因。
不過,我從喜歡不喜歡的角度來講解詩歌,學生倒是挺認真地聽,在講解過程中,有的我采用了想象的方法,比如,《天凈沙.秋思》,我讓學生構(gòu)筑畫面,然后其他學生來判斷這個畫面是否合理,比如有的學生想象,橋下有一個人在洗衣服,大家討論這個洗衣服景象是不能入景,原因在于“洗衣服”和本曲的主題“斷腸人在天涯”的“思鄉(xiāng)之情”是不一致的。有的學生說,橋下還有流水,我問:“這流水是洪水還是涓涓細流?”學生就能說出不可能是洪水,具體的原因他們回答不出來,但是老師講解了,洪水那種力度速度和《天凈沙.秋思》憂郁哀婉凄惻的氛圍是不合拍的.。這些問題一講學生馬上能理解,這也會有益于學生的寫作,主題氣氛和材料的關系。
講到《錢塘湖春行》這首詩,我采用了讓學生猜謎的方法,讓學生猜一猜這詩歌寫的是哪一個季節(jié)的具體什么時候,讓他們找出證據(jù)來,學生們紛紛在詩歌里尋找證據(jù),最后學生說出這是早春,有的學生從“水面初平”找出來證據(jù),然后其他學生用其他的證據(jù)來印證,比如“幾處早鶯爭暖樹”,學生感覺到,但還是說不正確,最后我分析總結(jié)說,“爭暖樹”指的是爭暖和的向陽樹,那么,說明從大范圍來看,這個季節(jié)還是比較冷,否則的話不必去爭這么一點的熱量,初春時節(jié),春寒料峭,這樣的天氣比較常見,“誰家新燕啄春泥”更給了學生一個很明確的證據(jù),學生很明白,燕子壘窩的具體的時間了。“淺草才能沒馬蹄”這一句證據(jù)也很明顯,學生們討論出馬蹄大概的高度,就得出了草的高度,明白了這個季節(jié)應該是早春,至于“亂花漸欲迷人眼”這一句,證據(jù)不是很明顯。從上述我引出了作者描寫了早春特有的景致。
《次北固山下》這一首詩,我主要是聯(lián)系《天凈沙.秋思》的主題來講,學生也比較容易明白,還講到現(xiàn)在我們?yōu)槭裁措y以產(chǎn)生鄉(xiāng)愁,學生對本詩的鄉(xiāng)愁是有一定的明白,一年更替之際,又是披星戴月的趕路,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鄉(xiāng)愁理解,所以接受也沒多大的困難。
《觀滄!芬晃闹饕峭ㄟ^補充許多關于曹操的背景,學生對本詩壯闊宏大的意境和詩人一統(tǒng)四海的胸襟有了一定的理解,理解的難度就降低了。關于《觀滄!返碾y點,我在教學之前預測還是比較準確,我料到了如果不了解曹操的背景,學生用《三國演義》里的曹操負面的形象來理解《觀滄!肥怯兴枷肷想y以接受的,在我對曹操進行了重新解釋,學生就愛屋及烏了。
因此這次詩歌教學的地方比較成功的還是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點。這一點在本學期有了較大的進步,也因為這一學期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進步,所以,上得自以為比較成功的課的次數(shù)比以前要多了許多。
失敗的地方,是對詩歌的意境體會,對佳句的賞析,我覺得分析很不到位,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一、由于學生活動增多,老師對學生的問題的闡述占用了課堂大部分的時間,導致老師對名句的賞析沒能深入。
二、備課時,對名句的賞析由于閱看了較多的資料,且沒把這些賞析的材料融合,導致混亂。
不過我和學生還是討論了這些詩歌那些句子是名句,學生還是能很好的指出該是名句的句子,然后我要求學生務必把這些名句背誦下來,以備考試用。這樣做,基本上也能應付考試的要求。
最近一段時間多用這種教學方法,也慢慢地熟悉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地方,收束起來難度也漸漸地降低,這還需要師生慢慢地適應。
詩歌教學反思 篇15
成功之處:
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增長了學生詩歌方面的知識,也培養(yǎng)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鍛煉了學生自行開展活動的能力,成效是多樣的.。最大的收獲是同學們都能參與進來。每個人或多或少地參與了多項活動,都有自己的收獲。同學們寫的詩,雖然稚嫩、粗糙,但都發(fā)揮了大膽的想象,寫出了童真童趣,抒發(fā)了自己的真情實感。我想只要學生勇于創(chuàng)作,樂于抒發(fā)即可。他們的能力,他們的水平,一定會隨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而不斷提高。
不足之處:
本次綜合性學習活動,不管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還存在很多不足,我也有不少的困惑。本次活動結(jié)束后,我靜下心來仔細想了想:我們開展的此次活動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全部教學任務,這樣的課怎樣上,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有些目標像收集整理詩歌,背誦詩歌,舉行詩歌朗誦會等還好把握,對于欣賞詩歌這樣的目標,比較難操作,也比較難把握。因為詩歌的語言高度凝練,它雖然來源于生活,但卻高于生活。對古詩的賞析,淺則三言兩語,深可洋洋灑灑千萬言。而小學生的生活閱歷淺,閱讀范圍不廣,理解能力有限,很難真正去欣賞一首古詩。如何更好地完成這些教學目標,還有待思考。
詩歌教學反思 篇16
詩歌《月亮》主要幫幼兒理解詩歌內(nèi)容,感受詩歌的畫面美和語言美,重點是讓幼兒仿編詩歌,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我首先準備了一張背景圖,讓幼兒先去觀察、去發(fā)現(xiàn)圖上圓圓的,黃黃的,是什么?讓幼兒進行討論,然后引出詩歌《月亮》。開始我是先讓小朋友試著念,能力強的小朋友都能從頭到尾念出來,這也是在平時的閱讀訓練中得到的鍛煉。在幼兒熟悉了詩歌后,讓幼兒嘗試著仿編詩歌,讓幼兒根據(jù)圖上的內(nèi)容去想象、去創(chuàng)編,有的孩子想象特別豐富,在老師提出嘗試題: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除了小鳥說:月亮和我好;樹上還有誰也和月亮好?喜歡動腦的王梓豪隨口說出: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除了小鳥說:月亮和我好;還有小猴子和月亮好。還有的說小松鼠和月亮好、小燕子和月亮好等等。孩子的`想象真是千姿百態(tài)。經(jīng)過整理進行組合,并把新編的詩歌讓小朋友一起朗讀:每一棵樹梢掛一個月亮;小猴子說:月亮和我好;每一灣池塘,飄一個月亮;小螺絲說:月亮和我好;每一個臉盆,盛一個月亮;哥哥姐姐說:月亮和我好。
最后讓幼兒將自己的仿編內(nèi)容畫出來。讓幼兒互相交流,整個活動幼兒的興趣較濃,既培養(yǎng)了幼兒的想象力,也鞏固了幼兒的繪畫能力。
詩歌教學反思 篇17
“輕叩詩歌的大門”,教師在這次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走進豐富多彩的詩歌世界,通過搜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了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經(jīng)過兩個星期時間的'學習,我們的實踐活動也告一段落。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一共進行了8項活動:制定計劃、搜集詩歌、整理詩歌(分類,畫表)、推薦欣賞詩歌、寫詩、詩歌朗誦會、合編小詩集、總結(jié)。
由于在五年級時學生已經(jīng)接觸過綜合性學習,我大膽放權(quán)給學生,從計劃到實施、小結(jié),我只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做一個配角。這些孩子確實不簡單,給了我很多驚喜。無論是給詩歌分類,還是自己寫詩,無論是制定計劃,還是總結(jié),學生們都能投入進去,主動去探究、去嘗試。特別是合編小詩集,每個小組都能全員參與,分工明確,互相配合。雖然合編的小詩集很粗糙、簡單,但形式多樣,內(nèi)容較全面。對于我來說,已是如獲至寶、欣喜若狂了。對于學生的作品,我給予很高的評價,我希望能通過這次的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興趣,找回孩子們的自信心。
這次綜合性學習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詩歌教學反思 篇18
這首詩歌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少先隊員積極參加植樹活動的情景,告訴了我們植樹造林的重要性,表達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地決心。全文內(nèi)容淺顯,首尾呼應,語言富有感染力。
由于課文內(nèi)容淺顯,本課教學我采用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自讀、互讀、個別讀、指讀、小組讀、男生讀、女生讀等形式,讓學生多層次全方位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效果明顯。在朗讀中,我讓孩子們聯(lián)系課文及課前預習(閱讀《補充習題》中的相關資料)說說植樹的'好處,從而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要多植樹的道理。
在深入理解詩歌時,我抓住“走,我們一起去植樹”這句話引導學生走進課文。這句話在文中一共出現(xiàn)了兩次,是本首詩中的關鍵詞句,是學生理解這首詩的課文核心。我引導學生透過文字表達的表層意思看到文字背后更為深層的意義——表明了少先隊員植樹造林、改造自然的決心之大。并通過閱讀第二段落,逐步了解植樹的具體好處,在此基礎上,了解“綠色工廠”、“綠色的希望”、“綠色寶庫”等詞語的具體含義。
最后,在共同朗讀植樹標語中,學生對文本有更好的理解。相信學生也更加明白了“植樹造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詩歌教學反思 篇19
“學生的語文是讀出來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這是我在本課的教學后再次的'感悟。在課堂上學生的表現(xiàn)讓我對所任教兩班的學生充滿了信心,我深信他們到了初三語文能力絕對不會差,尤其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在學習的兩則短文時,學生能夠抓住關鍵的詞句去深入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情感。比如《金色花》,“為了好玩”一句,學生分析到:“這是我為了逗母親開心,似乎與母親在玩一個愛的捉迷藏,表現(xiàn)我對母親的愛!痹偃;“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學生能分析出“突然”表現(xiàn)“我”要給母親一個驚喜,也表現(xiàn)了“我”的天真、活潑、調(diào)皮。另外,學生在閱讀時能很快地捕捉道能夠表現(xiàn)文章主旨的關鍵句,如《荷葉.母親》,學生能夠抓住最后一段來理解文章的主題。
一個學期快結(jié)束了,我一直在抓學生的“讀”,學生一天天地進步,感悟理解能力逐步提高,而在這個過程中,我講得非常“少”,學生讀多了,自然就有了感覺,而這“感覺”是學生自己的“悟”所得,是“教”所不能代替的!抓好“讀”是語文教學的關鍵。
詩歌教學反思 篇20
《新課程標準》說:“閱讀是學生的特別化行為,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薄秲和妰墒住分弧段蚁搿泛喍痰恼Z言貼合學生朗讀口味,生動的畫面迎合學生本身的想法,所以學生在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受到熏陶和啟迪。
課堂上,我先讓學生自由讀小詩,告訴教師:你覺得作者的想法美在哪里?學生紛紛說出了自我覺得最美的愿望,說出最喜歡的畫面。有的說把小手安在桃樹上,比放感覺更輕,有的說“牽著萬縷陽光”用了擬人,仿佛看到小手牽著陽光的手;有的說“悠”看出悠閑地蕩著秋千,一邊還唱著春天的歌。在講到藍天是我的課堂的時候,我讓學生想象課堂上可能有些什么?學生聯(lián)系詩歌,與作者一道沉浸在一連串美妙的幻想中,沉浸在童年生活的.歡樂中,他們說小鳥是我的同桌,白云是我課桌,太陽是我的教師……帶著豐富的想象,感受著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然后讓學生用自我語言朗讀,他們的情緒被激發(fā),情感被點燃,讀著聽著,簡直是美的享受。
【詩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詩歌教學反思01-14
中班詩歌的教學反思01-24
詩歌鑒賞教學反思01-25
中班詩歌教學反思01-09
詩歌教學反思(15篇)01-24
詩歌大樹媽媽教學反思06-26
《輕叩詩歌大門》教學反思11-24
詩歌教學反思15篇01-14
詩歌《水鄉(xiāng)歌》教學反思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