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選擇的路》教案(通用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未選擇的路》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未選擇的路》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品味詩歌,悟出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幻燈機或實物投影儀,自制膠片或卡片一張。(如果沒有教具也可以板書到黑板上)
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俄羅斯偉大詩人普希金的名著《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那么,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板書課題)說到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踏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的生活有什么內在的聯(lián)系?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李白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慨;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想法。這樣看來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他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和有關背景簡介
“作者和有關背景”這一問題,誰能幫大家解決?
師作小結即可。
三.詩文理解:
1.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注意字形(學生演板)
弗涉足佇立萋萋幽寂延綿
2.理解詩意
首先整體把握
(1).這首詩共四節(jié)第一節(jié)是說.......?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很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一條;而一旦選定了一條,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了。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先由學生敘述,師再小結。回答完整的,可不必小結)
選擇前的慎重(久久佇立),深思(板書)
(2).誰來告訴大家你對第二節(jié)內容的理解?
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路,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zhàn)。
選擇更幽,更美,更有挑戰(zhàn)性的路(人跡很少)(板書)
(3).那么詩人在第三節(jié)里又寫了什么呢?
詩人踏上了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了艱難的跋涉?蛇@時詩人心中對于另一條路也十分的留戀,他知道只能選擇一條路,卻舍不下另一條路,他雖然作出了選擇但心中仍有躊躇:萬一選錯了將“難以再返回”了。
踏上自己選擇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
但仍懷念未選擇的路。(板書)
(4).最后一節(jié)中詩人告訴我們什么了呢?
詩人遙想將來對往事的回顧:在一個小樹林里,有兩條路,詩人選擇了其中一條,從此決定了自己一生的路?墒窃娙瞬⑽囱刂谌(jié)的詩意寫下去,沒有告訴讀者他選擇的結果怎樣,而是為未選擇的路而嘆息。留下想像的空間,讓讀者自己去體會。是啊,人生的道路,結果誰能料得到呢?詩人帶著一絲惆悵。但這樣寫似乎更接近生活本來的真實狀態(tài),更能打動讀者的心。
詩人是在感嘆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這是舍棄的美——缺憾美(板書)
*小結:詩人雖然寫了選擇的路,但是重點卻放在了未選擇的路上。題目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要寫未選擇呢?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是舍棄。然而正是生活中許多人對于選擇的不滿,才更加產(chǎn)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人們常用“想當年我要是......現(xiàn)在就會怎樣怎樣了”所以這首詩中詩人念念不忘的是那一條未選擇的路,而不是已選擇的路。這也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這樣使這首詩增加了憂郁的情緒。
詩人從日常生活中提煉詩情,寫得樸實自然,不事雕琢,哲理豐富,讀來耐人尋味。3.再次品讀詩歌,研討問題
(1).詩人為何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
這首詩表面是寫自然之路,實際是寫人生道路。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擇的路,而卻是那條未選擇的路。詩共四節(jié),第一節(jié)寫兩條路,第二節(jié)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jié)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何要這么寫呢?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fā)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更能讓人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獨立選擇;不要隨波逐流,不可掉以輕心!
(2).詩人這種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手法是什么?誰能告訴大家?
是象征:把看不見摸不著的含義(抽象的東西)寄托在一個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物體上表達。把“人生的道路”依托在“自然之路”上,借“自然之路”來寫“人生之路”。
。3)詩人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定了絕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人生的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慎重的思考,做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如果有,請?zhí)岢鰜?大家一起研討研討
如果沒有,我們就來做一個小片斷練習
說話訓練:昨天,今天和明天
課堂小結: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作業(yè):當你面臨“上學去,玩去?”的選擇時,你會......
附: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選擇前的沉思慎重(久久佇立)
未選擇的路選擇了更幽更美人跡很少的一條路千萬條之多
。ㄗ匀恢罚ò岛錆M挑戰(zhàn)艱難之路)(象征)選擇要慎重
踏上自己的小路,開始艱難跋涉人生之路因不可逆回
。ú砺房冢└袊@“未選擇的路”也許更美卻舍棄顯憂郁惆悵
。ㄒ环N舍棄美——缺憾美)
《未選擇的路》教案 篇2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同學們是否記得一些?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詩句,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富于哲理的名言。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作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作對路的選擇。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也是寫“路”的詩。
二、作者簡介
羅伯特·弗羅斯特(1874—1963),美國詩人。
三、講讀全詩
1.請同學們反復讀幾遍全詩,思考詩中的“路”有什么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里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2.什么是象征?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區(qū)別?
明確: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tǒng)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全詩共5小節(jié),請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
明確: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xiàn)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chǎn)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5.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板書設計
未選擇的路
弗羅斯特
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悵惘——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未選擇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詩,它表面平易,實則蘊含深邃的哲理;看似傾訴個人經(jīng)歷,實則表達人們的共同感受。在這首詩里,弗羅斯特抓住林中岔道這一具體形象,用比喻的手法引起人們豐富生動的聯(lián)想,烘托出人生岔路這樣具有哲理寓意的象征。詩人選擇的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林中岔道,來闡發(fā)如何抉擇人生道路這一生活哲理的。
詩的前三節(jié)似乎僅在平直地描寫林中的那兩條路的不同,但其中卻蘊含著極大的比喻意義,第四節(jié)詩人筆鋒一轉,從林中之路躍到描寫人生之路,“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边@結句寄寓著詩人無限的人生感慨,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和哲理性。詩人以含蓄清新、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再現(xiàn)出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并且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反映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波瀾,詩還注意引起人們的聯(lián)想,把理性與不情感融于一首短詩之中,深化了這首詩的意蘊,給人以豐富的啟迪。詩人是通過優(yōu)美的意境創(chuàng)造和濃郁的抒情表達把哲理隱含其中并傳遞給讀者的。
在這首詩中,詩人以樸素自然的語言和韻律來表現(xiàn)自己對人生的思索。這種質樸無華的風格使這首詩如夏夜里清涼柔和的風,洋溢著清新自然的情趣,給人一種沁人心脾之感。
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個面臨選擇的人和他進行選擇時的心態(tài),至于選擇的具體內容并沒有寫出,詩人的著眼點是選擇本身。每一個讀者都能夠在這首詩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生活體驗,理解其中的哲理內容。
因為這首詩具有內涵的開放性,猶如一個巨大的構架,其中的內容有待讀者去填充,在其中回顧自己的人生之路,從而受到觸動而引發(fā)深深的思索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
本首詩歌的教學我精心分析了教材和學生思維特點設計了教學環(huán)節(jié),力求按照新課改的指導思想安排教學程序。本篇文章內容屬于人生哲理詩,相對初一的學生來說較為難懂,主要是引導學生明白:在面對人生選擇時應該慎重,不能隨波逐流,要做出自己的選擇。
因此,我在教學中吸取以前教學的經(jīng)驗教訓,首先在導入上改變了以往的思路。我先給學生講述了一個“走路”的故事,如果你行進在路上正好遇到了岔路口,你該怎樣走?你必須得選擇一條,當你選擇了一條在走的過程中遇到了磨難,你有什么想法?學生答:“會想到自己選錯了道路,會特別留戀另一條未選擇的路。會調轉頭重新選擇”然后,我又講道:“有兩條道路,一條平順,一條充滿荊棘,你會選擇哪條?”學生答:“充滿荊棘的,因為他充滿了挑戰(zhàn),可以磨練自我!苯又揖徒o與他們的回答以肯定,順勢引入今天的課文,“其實人生道路的選擇未必不是這樣,一旦選擇絕無回頭的機會,因為時間已經(jīng)過去。所以選擇時要慎重。人生道路也是不平坦的',風雨會不期而至,你必須勇敢的面對。而且你的人生道路只有你能做主,不能隨波逐流!逼浯挝覜]有去講解,而是讓他們去一遍遍朗讀,在朗讀中感悟主題思想,學生能在朗誦中體味詩中所蘊涵的感情。第三,我讓他們展開討論,人生道路如何選擇?引導他們開始能對于人生會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樣選擇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對人生的艱難困苦,進而正確的選擇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最后,我結合上一首詩歌《假如生活會欺騙了你》設計了一個問題,抓住兩首詩的主旨寫一段人生的哲理:學生很容易就寫出來了。“在成長的道路上,陽光時時灑滿你的心田,但風雨也可能不期而至。假如你覺得生活欺騙了你,你將如何面對?詩人普希金給了我們的叮嚀和囑咐。不要悲傷,不要心急,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會過去,相信美好的未來在向我們招手。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條,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有時不得不遭遇選擇的尷尬和困惑。我們要慎重的做出自己的選擇,因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路就在腳下!边@些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真正落實了三維目標。
這節(jié)課的成功源于對教材文本和學生的精心分析,所以我認為:離開學情的教學是沒有目的的,離開文本的教學是盲目隨意的
《未選擇的路》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學習詩人對生活的理性思考,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3.了解一點關于象征的知識
教學重點:理解詩中所蘊含的哲理。詩人為什么重點寫那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對于象征的理解
教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師生共同探討,師點播小結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節(jié)我們欣賞了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領悟了如何面對誤解和挫折的哲理,這節(jié)課我們來一起品讀《未選擇的路》,說道路大家都不陌生,我們每天走來走去腳下他的不就是路嗎?是的,然而我們可曾思索過,這路和我們生活有什么內在聯(lián)系呢?我特別難忘魯迅先生的一句話“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未選擇的路》也有著特別的意蘊,那么,它要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二、作者介紹(多媒體)
三、詩文理解
1.學生朗讀詩文查找生字詞。
2.找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3.學生放聲自讀。
4.談談感受,結組討論,你感悟深的是那。
5.找各組同學依次概括各節(jié)的主要內容。
(1)詩人站在林間交叉路口,久久躊躇,他對兩條路都有向往,但卻不能同時都走,必須選擇其中的一條,而且選擇了就再也沒有回頭的機會。這是多么無奈又無助!
(2)詩人選擇的是一條少有人走的路,也就意味著艱難和挑戰(zhàn)
(3)詩人心中雖仍躊躇但還是踏上自己選擇的路,開始艱難的跋涉。
(4)詩人沒有告訴讀者他的結果怎樣,而是未選擇的路嘆息
(插入課件)
6.小結:詩人重點寫了未選擇的路,為什么?其實未選擇也是一種選擇,是舍棄。當我們無法選擇時,其實也已作出了一種選擇。詩人為什么把詩題取為“未選擇的路”?表面是寫自然的路,實際是寫人生的路。這種寫法就是象征,表面是淺顯的,實質卻是深刻的,詩人所寫的重點不是那條已選的路,而是那條未選擇的路。全詩共四節(jié),第一節(jié)寫兩條路,第二節(jié)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jié)寫未選擇的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條路可選擇,但一個人往往走一條路,因為人生短暫,更因為人生沒有返程而只能放棄其他許多條路,許多人的人生之路的`選擇都帶著偶然性和隨意性,那位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路,而詩重在對未選擇的路發(fā)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深入的思考人生選擇的問題,一定要慎重選擇,當你作出了一種選擇你也就放棄了另一種人生的路。
7.能談談你心中從本詩明白的道理嗎?
8.師總結: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一旦選擇了決無重走之機,所以必須慎重,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慎重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誰還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研討。
四、放聲自讀,再次感悟,記下你心中的哲理句。
課后反思:詩是美的,哲理確實深刻不易理解的,好詩只有結合生活才有更深的體會,對于初中生來說,還不可能很好的把握,但從淺處去品味,魚和熊掌總的有所舍棄,選擇的求學也就放棄了嬉戲,生活需要有所取舍。
《未選擇的路》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目標:
了解詩人和創(chuàng)作的背景;能夠流利的朗讀和背誦詩歌;理解詩所蘊含的人生哲理;理解象征和比喻的區(qū)別。
2、過程和方法目標:
通過反復的誦讀,交流合作,理解詩的內容。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感受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學情分析】
學生正處于人生道路的關鍵時期,對這首詩歌的理解應該是很容易的,但對于人生道路的選擇可能會很茫然,所以教授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應如何選擇人生的道路。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全詩;理解詩中的哲理;為什么詩人重點寫那一條未選擇的路。
【教學難點】
學習詩人對待生活的積極態(tài)度,感受積極、樂觀、向上的人生觀。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古今中外許多詩人作家,對“路”都有過精彩的描寫。屈原有“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志向,辛棄疾有“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感嘆,魯迅也有“其實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這樣的想法。人們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走一條路,把人生的選擇比做對路的選擇。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這首《未選擇的路》有著特別的意蘊,它正是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二、檢查預習
1、作者介紹(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資料,教師適時補充。)
參考資料:弗羅斯特,美國詩人。生于加利福尼亞州,11歲父親去世,隨母親到英格蘭馬薩諸塞州定居。在哈佛大學肄業(yè)二年,曾前后做過紡織工人、教員,經(jīng)營過農場,并開始寫詩。他徒步漫游過許多地方,被認為是“新英格蘭的農民詩人”。他的詩歌往往以描寫新英格蘭的自然景色或風俗人情開始,漸漸進入哲理的境界,詩風質樸無華,細致含蓄耐人尋味,著名詩集《山間》《白樺樹》《西去的溪流》等。
2、字詞預習:給下列生字注音
弗(fú)涉足(shè)佇立(zhù)萋萋(qī)幽寂(yōujì)延綿(yánmián)
三、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或播放課文的錄音,讓學生標出朗讀的停頓,然后讓學生自由讀。
停頓示例:
黃色的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可惜/我不能/同時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佇立,
我/向著/一條路/極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叢林深處。
但/我卻選了/另外一條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顯得/更誘人,更美麗;
雖然/在這條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跡。
那天清晨/落葉滿地,
兩條路/都未經(jīng)/腳印污染。
啊,留下一條路/等改日再見!
但我知道/路徑/延綿無盡頭,
恐怕我/難以/再回返。
也許/多少年后/在某個地方,
我將輕聲嘆息/將往事回顧:
一片樹林里/分出兩條路——
而我選擇了/人跡更少的一條,
從此/決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2、學生朗讀展示。
3、整體把握,理解詩意
(1)全詩共四個詩節(jié),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一小節(jié)的意思(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當點撥)
小結:佇立(思索)—決定(選擇)—選擇之后的惆悵—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⑵《未選擇的路》中,“路”包含了什么深刻的含義?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xiàn)手法?你還學過使用這種手法的課文嗎?(適當講解象征與比喻的不同)
提示:人生之路;象征手法;《在山的那邊》、《行道樹》《紙船》等。
知識鏈接:所謂象征,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xiàn)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象征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征一般要統(tǒng)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3)這首詩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讓學生發(fā)言。
例如:人生的道路千萬條,但一個人一生中往往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所以必須慎重;人生道路上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四、合作探究,深入學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全班交流討論)
1、詩人為何選擇了一條“荒草萋萋,十分幽寂”,“人跡更少的一條”“道路”?
2、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么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3、詩人為何把詩題取名為“未選擇的路”?
4、這首詩蘊涵了怎樣的人生哲理?
提示:
1、“這條路荒草萋萋,十分幽寂”,顯得“更誘人,更美麗”;也因為“人跡更少”,需要人們去開拓,從而拓展成為一條大道;正因如此,這條道路更具有魅力,可見作者開拓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2其實未選擇也就是選擇。選擇的路一步步變?yōu)楝F(xiàn)實,而生活中許多人往往對現(xiàn)實不滿,總覺得還有其它的可能,才更加產(chǎn)生了對未選擇的懷戀,悔意由此而生,憂郁因此而起。這正是人之常情,正是人生的真實寫照。
3、這首詩寫人生道路的選擇,全詩共有4節(jié),第一節(jié)寫兩條路,第二節(jié)寫選擇的路,第三、四節(jié)寫未選擇的路。由此可見,詩人寫作的重點是未選擇的路,這從詩題中也體現(xiàn)了出來,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他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fā)出感嘆,更能撥動讀者的心弦,讓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4、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的選擇,在人生的岔路口,你做出什么選擇將決定你的一生如何度過。人只能選擇一種人生道路,所以要慎重。但也要有魄力,勇于創(chuàng)新和進取。
五、拓展延伸,總結反思
1、抄讀汪國真的《生活》一詩。請回答,你最喜歡哪一首詩,并簡述你的理由。
你接受了幸福/也就接受了痛苦/你選擇了清醒/也就選擇了糊涂/你征服了別人/也就被別人征服/你贏得了一步/也就失去了一步/你擁抱了晨鐘/怎么可能拒絕暮鼓
提示:汪國真的《生活》一詩告訴我們:生活讓我們學會了不計較得失,但更多的是教會我們一種在得失之間作出選擇的能力。
2、總結:這節(jié)課我們欣賞了《未選擇的路》,詩人借寫自然界的道路來表達對于人生之路的思考.采用了象征手法,告訴了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岔路口都要慎重選擇,切不可隨意盲目!
六、作業(yè)
1、練筆:請同學分別寫出走大路或走小路的感受和結果,可以是詩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200字左右。
2、閱讀:課后搜集并閱讀弗羅斯特的詩。
《未選擇的路》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1、理解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3、品析詩中的美句。
【教學重點】
1、理解詩中所蘊含的人生哲理。
2、品析詩中的美句。
【教學難點】
了解詩中象征手法的運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情景描述導入(出示預先畫好的`彩圖,如下)
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描述圖。
師:描述得很好。的確,“神密”,很多人都喜歡探索,但神密的路有許多危險,常人走了會后悔,接下來我們一起學習弗羅斯特的詩——《未選擇的路》,看看作者的選擇和反思。
二、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透過課外資料可獲得相關知識。請兩位學生分別簡介。
三、配樂朗讀
播放遲志強的《愁啊愁》曲樂。
學生懷憂愁之情讀詩,體會詩中流露的感情。
點評:讀得很有感情。遲志強誤入歧途,走進了監(jiān)獄。那么,詩中作者的選擇如何呢?
四、整體把握詩意
分小組討論,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小組長匯報結果。
板書:佇立(思索)決定(選擇)
選擇后的惆悵多年后的回顧、嘆息
點評:同學們歸納得真不錯,簡潔準確。
五、問題探究
1、第一節(jié)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2、詩人為什么要選擇“人跡更少的一條”路?
【《未選擇的路》教案】相關文章: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03-12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01-30
未選擇的路教學反思7篇04-20
詩歌:選擇的路05-09
我選擇的路作文03-29
《未選擇的路》讀后感07-19
未選擇的路讀后感06-28
未選擇的路讀后感(精選14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