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道士塔》.設(shè)計.
《道士塔》.教案設(shè)計
葛洲壩高級中學(xué) 譚小紅
課前準(zhǔn)備:出示課題圖片
師:有沒有同學(xué)對我國的道教和佛教有所了解?
生:道教的鼻祖是老子
師:好,這是你了解到的,還有沒有其他的?
生:(無語)
師:好,請坐下來再想想。讓我們做個簡單的界定吧。對信奉道教的人稱什么?(道士)對皈依佛門的人稱什么?(和尚)在我國,道教和佛教是并行的兩大宗教。他們之間既有宗教的某些共性,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我們舉一點加以證明。比如在喪葬禮儀上,道士的逝世稱為“羽化”,在羽化之后,他們有兩種葬法,一是坐缸,二是棺葬。我們知道,佛教徒,他們的逝世叫做“圓寂”,其遺體是要經(jīng)過火化的,其中有道高僧所遺存的骨殖被稱為“舍利子”,一般是要建塔來封存的。但是,當(dāng)你知道一個道士死后卻被葬在佛教徒所使用的塔中,你會有怎樣的興趣和疑問?他的背后究竟有過怎樣的故事?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余秋雨先生去探尋答案。
首先請同學(xué)們齊讀課文第一部分?匆豢矗@個擁有塔的道士是誰?他為什么會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學(xué)生齊讀)
師:大家讀的很整齊,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我想給同學(xué)們提一個小小的建議(有學(xué)生在下面小聲說“快了”)哦,大家自己也意識到了,讀的快了,你們是一路匆匆行來,卻忘了欣賞沿途美麗的風(fēng)景。阿爾卑斯山下有句名言:慢慢的走啊,欣賞!所以,無論是生活中或是學(xué)習(xí)中,有時我們需要停下腳步,慢慢欣賞。但是,我想,這并不妨礙我們對剛才兩個問題的認知。第一個問題,這個擁有塔的道士是誰?
生:(齊聲)王圓錄
師:第二個問題,他為什么受到如此奇怪的待遇呢?
生:因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師:好,我把你的回答完整地表述一下,因為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所以死后被埋葬在塔中,并且保存的較為完整。你認為,是這樣的嗎?
生:不是
師:那么,是什么?大家一起把這句話大聲地朗讀出來。
生:“幾經(jīng)轉(zhuǎn)折,不幸由他當(dāng)了莫高窟的家,把持著中國古代最燦爛的文化”
師:敦煌莫高窟是我國也是世界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shù)寶庫,是一個佛教圣地。那么,一個道士做了佛教圣地的把持,他了解佛教嗎?
生:不了解
師:那么,一個不了解佛教的人會怎樣對待莫高窟?現(xiàn)在我們就來分組瀏覽文章第二、三部分,讓我們自己來敘一敘,在中國二十世紀(jì)的初年,在敦煌,發(fā)生過怎樣的一段歷史,有過怎樣的一段故事,F(xiàn)在我們就來做一個簡單的分組,臺上的同學(xué)閱讀第二部分,臺下的同學(xué)閱讀課文的第三部分,看一看,這個不懂得佛教的道士,對我們的莫高窟做了什么?
師:好,有請
生:他把洞窟刷白,還堆了幾個天官、靈師菩薩,破壞了敦煌石窟。
師:好,剛才你說到的其實包括了三個內(nèi)容。首先是把洞窟刷白,我想問問你,刷白的僅僅是洞窟嗎?
生:不是(齊聲)
師:是什么?
生:是壁畫(齊聲)
師:他刷白的不是洞窟,是壁畫。在他的兩遍粉刷之后,“什么也沒有了”,看課文!
生:(齊聲)唐代的笑容,宋代的衣冠,洞中成了一片凈白
師:好,注意概括的時候要提取主要信息。那么,你剛才說的第二點,他還塑了幾個天師靈官菩薩?礃幼,我們的這位王圓路王道士,還真帶有幾分對道教的虔誠。你說的第三點,他破壞了石窟,準(zhǔn)不準(zhǔn)確?請臺下的同學(xué)這時看到課文的第二部分。
生:不準(zhǔn)確
師:那么,破壞的使什么?是雕塑?凑n文,“才幾下”
生:“婀娜的體態(tài)變成碎片,柔美的淺笑變成泥巴”,
師:但是,大家知道嗎?這莫高窟有著這樣一個神奇的傳說:(出示圖片字幕)公元336年,一個名叫樂樽的和尚來到了位于甘肅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當(dāng)時已是傍晚,忽然他看到眼前的鳴沙山金光閃爍,象有無數(shù)的佛像在山間躍動。天地間沒有一點聲息,只有光的流溢,色的籠罩。樂樽和尚被眼前這莊嚴肅穆的景象驚呆了,既而有所頓悟,他莊重地跪下,朗聲發(fā)愿:從今要廣為化緣,在此筑窟造佛象,使此地成為佛圣地。不久,他的第一個石窟就開工了,由于他在化緣中廣為傳播自己的奇遇,使遠近善男信女也紛紛來朝拜勝景,并把自己的信仰和祝禱,挖出了一個個的洞窟,天長日久,就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敦煌莫高窟。
這敦煌莫高窟,從公元336年到20世紀(jì)初年,歷經(jīng)一千多年,世世代代的佛教徒在此開窟造佛像,一千多年歷史的沉淀,無數(shù)人的心血,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莫高窟,如今正被這王圓錄悄悄的毀滅著。(留了一會空白)
師:我聽見,靠近我的這個男生,剛才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好,臺上的同學(xué)這時看到文章的第三部分,臺下的同學(xué),你準(zhǔn)備用怎樣的語言進行概括?
生:他把文物送來送去,還用極低的價格跟外國進行貿(mào)易。
師:那么,你想想,在這兩者當(dāng)中,誰是主要的?
生:他把文化賣給外國
師:是文化遺產(chǎn)。他賣的是哪兒的文物?
生:中國的
師:中國的,不確切,現(xiàn)在我要求的是瀏覽課文第三部分,概括這一部分的信息。好,你先坐下,誰能回答我?是哪兒的文物?
生:敦煌的
師:再具體一點
生:莫高窟的文物
師:再具體一點。一個洞窟里的文物。好,大家跟著我一起看到,課文的第三部分,什么時間?
生:1900年5月26日
師:“他辛辛苦苦地清理著一個洞窟中的積沙”,這個洞窟是16號洞窟。那天,他無意中聽到里面有空空的聲音。結(jié)果,他發(fā)現(xiàn),在這個洞窟里面,居然還有一個復(fù)洞。里面有數(shù)以萬計的經(jīng)卷、.文書、繪畫、雕塑等諸多作品。賣給了誰?
生:外國的考古家、探險家
師: 其實歷史遠遠不止我們課本上描寫的那樣(出示敦煌照片)
在王道士發(fā)現(xiàn)的這個藏經(jīng)洞里,出土的.文獻大約有數(shù)萬件,時間上起三國兩晉,下迄北宋,歷經(jīng)千余年,內(nèi)容包括政治、經(jīng)濟、軍事等,英國人稱之為“中國.文獻遺存的大寶庫”。不論是從數(shù)量還是從文化內(nèi)涵來看,敦煌.文獻的出土都可以說是20世紀(jì)我國最重要的文化發(fā)現(xiàn)。然而在經(jīng)過了外國文化強盜的一番掠奪之后,如今的藏經(jīng)洞已經(jīng)變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七零八落。(出示藏經(jīng)洞照片20)我想問問大家,你們知道這藏經(jīng)洞里有多少文物嗎?
生:不知道
師:真的不知道?那么,跟著我一起看到課文53頁的注釋。讀書還是要細心一點。好,看到?jīng)]有?有多少文物?找到答案了嗎?
生:四萬多件
師:其實,連這個數(shù)據(jù)也是不確切的。就我目前看到的資料而言,有說五萬多件,還有說六萬多件的。事實的確如此,就像你們剛才告訴我的那樣,我們真的不知道這個藏經(jīng)洞里有多少文物。其實,我們是最應(yīng)該知道答案的,因為這是我們的祖先給中華民族每個兒女的饋贈,如今,我們對它卻知之甚少。只知道,在美國哈佛大 學(xué)福格藝術(shù)博物館里,在波士頓博物館里,在巴黎國民圖書館里,在日本的博物館里,保存的敦煌文物比我們北京圖書館里的還多的多。我想問問大家,當(dāng)你們了解了這段歷史后,你們的內(nèi)心涌動著怎樣的情緒?
生:氣憤
生:遺憾
生: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師:好,把話筒傳到后面的女生,我想聽聽女生的看法。
生:傷心
生:我這時心里很難過
師:其實大家的情緒,作家也有。現(xiàn)在我們就來進行第二環(huán)節(jié),請同學(xué)們在文章中找一找,讀一讀,品味一下,哪些句子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或者說,哪些句子觸動了你內(nèi)心最柔軟的地方?或者暗合了你剛才的情感?
師:好,有請那位女生
生:讀“偌大的中國”一段
師:好,你告訴我,在剛才的朗讀中,你體會到了怎樣的情感?
生:與作者一樣,有一種悲憤地心情。真的不知道該怎么辦?如果把它留在中國,在當(dāng)時的情況下,會遭到中國官員的糟踐。倘若把它送給外國,可那又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饋贈。
師:進退兩難,怎么辦?我們只能怎么辦?
師:大哭一場,請坐。(老師再讀這一段)剛才這位女生說“悲憤”,你們能不能從我的朗讀中體會到,除了悲憤,還有什么樣的情感?
生:無奈
師:這個詞找的很準(zhǔn)確,還有什么?
生:遺憾、痛惜
師:好,情緒越來越多了,我們請一個同學(xué)集中地來說一說。
生:作家的情感是傷心、惋惜
師:傷心什么?
生:中國的文化中國存不下,居然跑到外國去了。還有痛惜、憤怒
師:憤怒什么?
生:憤怒當(dāng)時的中國如此腐敗
師:其實,作家的情緒大家已經(jīng)都說出來了。作家的情緒是既愛又恨。我們的眼光可能更多的集中到了“我好恨”,恨也有很多種,有憤恨,有怨恨,有痛恨,在這里屬于哪一種?
生:憤恨
師:作家有愛,他的恨是來自于他的愛的,這個愛是什么?對什么的愛?
生:對中國文化的深愛
師:對了,對中國文化命運的關(guān)注,對中國文化的深愛,所以,作家的情緒是既愛又恨,是愛恨交加,既痛苦又無奈。好,除了剛才這位女生說的這一段,還有沒有其他的地方?
生:第二部分地一段(讀)我覺得這一段寫的是中國官員對中國的文化一點也不愛惜。
師:作家的情緒怎樣?
生:很失望,同時也很憤怒
師:他們滔滔的奏折,有什么?
生:諷刺
師:請坐,還有其他的嗎?
生:第四部分(讀)從中,我體會到了敦煌研究者內(nèi)心的辛酸
師:很好,你不覺得作家的情緒在這里也有變化嗎?
生:(無語)
師:好,請坐下來在想想,作家的情緒一路行來,這里有沒有變化?
生:有,以前的中國官員對文化不重視,而現(xiàn)在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卻很重視,作者從這里看到了希望。
師:所以說,作者一路沉重之后,這里略微有了一點
生:好轉(zhuǎn)
其他的學(xué)生笑起來了)
師:激昂。
【《道士塔》.設(shè)計.】相關(guān)文章:
道士塔教學(xué)反思08-24
《道士塔》讀書心得03-09
讀《道士塔》有感01-09
《道士塔》讀后感04-12
道士塔讀后感06-04
道士塔讀后感11-12
讀《道士塔》有感11篇01-09
《道士塔》讀后感7篇07-05
文化苦旅道士塔讀后感04-05
道士塔讀后感8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