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教學思路(網(wǎng)友來稿)
胡月
(這節(jié)課注重了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的遷移和生發(fā),注重了結合實例歸納讀詩方法,詩例很易于激發(fā)學生的探討熱情。)
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第二課時)
教學重點:
學以致用,融會貫通,結合詩詞,掌握方法。
導學方案:
一、導課:
1、蘇軾有《琴詩》,云:“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這琴與指,正如我們讀者和詩,只有認真閱讀,深入理解一首首詩,這詩才被我們賦予了新的生命,而我們也正從這詩中得到感情的陶冶。今天,我們就要彈撥一張張琴,奏響一支支心曲,同時提高自己的演奏技巧。
2、魯迅言:“凡人之心,無不有詩……惟有而未能言;詩人為之語,則握撥一彈,心弦立應!崩斫庠姡邮茉,詩就會理解你,接受你。
二、回顧第一課時所學課文內(nèi)容。(略)
強調(diào):讀詩,學會去“泡”,去“猜”。
三、學以致用:
第一首:游園不值(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1、猜想一下,這杏園主人是何等人物?
2、綜合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 ,體味一下詩人的性格情趣。
3、“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描繪了怎樣的形象和意境?
學生思考,討論,試回答。
歸納方法:“泡”和“猜”時,一定要尊重詩作的語言實際、形象特征、藝術特點和詩人的情感邏輯,結合自身的經(jīng)驗,進行合理的闡發(fā)、補充、推斷。
第二首: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
(注:本詩作于安史之亂后)
過華清宮絕句(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思考:1、談一談這首詩諷刺的現(xiàn)象。
注意“荔枝”這一意象在詩中的特殊作用,只有了解荔枝的特點才能更好地理解本詩。
2、第三句中的“笑”字,在這里既然不用考慮押韻,為什么不用“喜”或“樂”?表達效果有何不同?
明確:這一笑,讓人想起戰(zhàn)國時周幽王的“烽火戲諸侯”,幽王為博bao姒一笑而失天下,這里,詩人是以楊妃之笑來比附bao姒之笑,都含有對君王荒淫誤國的諷刺和慨嘆。
(這一環(huán)節(jié)引導得好,會讓學生有恍然大悟之感,并為之深深慨嘆,從而明白詩中用詞的妙處)
歸納方法:詩歌的.寫作背景為我們提供了“泡”和“猜”的基本依據(jù),一定要結合詩歌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個人經(jīng)歷甚至個人情感,在現(xiàn)有詞句的基礎上,合理地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
浣溪沙(晏殊)
(作者:北宋時期的太平宰相,婉約派詞人。早有文名,入仕早,仕途通達。)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第一步“泡”: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慨和思考?它的情感基調(diào)是怎樣的?
明確:對人生苦短,光陰易失的感慨。情感哀婉憂傷,有種淡淡的惆悵和失意。
第二步“猜”:你感覺詩人當時寫此詞的情景是怎么樣的?或者說是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寫作此詞的?
明確:一手持杯,一邊聽著家姬的歌舞,一邊淺斟低唱。
晏殊是北宋太平宰相,一生富貴,不知愁苦,常一邊觀景,一邊賞樂,得意地說:“窮兒家哪有此景致?”上天對他特別有恩,但只有這時間,人生,他卻無法得到格外恩賜,人與人在這個問題上是平等的,所以他嘆的不是一人的愁,而是所有人的共同感覺。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山,天寒紅葉稀。山路原無雨,空翠濕人衣。
思考1“泡”: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景色?表現(xiàn)怎樣的意境?
思考2“猜”:結合詩人的其它詩作,說一說詩人所追求的境界是什么?
甜蜜的復仇(夏宇)
把你的影子加點鹽
腌起來
風干
老的時候
下酒
詩詞鑒賞歌訣(胡編)
詩詞鑒賞莫著急,也有方法可循依。
弄清作者和背景,疏通詞句和標題。
抓住字詞深挖掘,聯(lián)想想象要合理。
詩中感情別誤解,語言表達要清晰。
作者郵箱: zqbx_7698@hotmail.com
《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教學思路(網(wǎng)友來稿)由范文先生網(wǎng)教案頻道http://m.gymyzhishaji.com搜集整理,版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教學思路(網(wǎng)友來稿)】相關文章:
重新創(chuàng)造的藝術天地高三上冊語文教案11-06
藝術創(chuàng)造心得體會05-08
《天地人》教學反思04-10
我的小天地教學反思04-08
重新優(yōu)秀作文08-05
藝術教學反思08-25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10-23
《天地人》教學反思13篇04-10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03-17
盤古開天地教學反思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