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語文教案 推薦度:
- 《勸學》高二語文教案 推薦度:
-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高二語文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準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動的開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語文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二語文教案1
【解讀文本】
《宇宙的邊疆》是一篇科普說明文,也是一篇解說詞全文通過對眾多宇宙畫面的說明,按照由整體到局部的空間順序,介紹了宇宙空間的奧秘和構(gòu)成宇宙的星系、恒星、太陽系的基本特征,揭示了人類探索宇宙的重要意義本文最突出的特色是不僅準確科學地介紹了宇宙,而且還恰到好處地融合了說理和抒情,傳達了作者對宇宙以及人類的認識和思考,抒發(fā)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激發(fā)了讀者對宇宙探索的興趣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有關(guān)宇宙的基礎(chǔ)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3、引導學生掌握解說詞的特點
4、通過了解作者對宇宙和人類的思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2、鑒賞文本中生動形象的語言和議論抒情的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對話式、合作探究式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每當我們抬頭仰望無垠的夜空,常有無限的遐想神秘的太空中有多少人類難解的迷?屈原在《天問》中就有了“日月安屬?列星安陳?”(日月天體如何連屬?眾星在天如何陳置?)的疑問
你知道為什么會出現(xiàn)黑洞嗎?
你知道我們地球會和其它星體發(fā)生碰撞嗎?
你知道宇宙會逐漸膨脹并最終走向毀滅嗎?
天文奇觀使人類睜大了好奇的眼睛,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方法去認識宇宙呢?(找出關(guān)鍵句)“我們探索宇宙的時候,既要勇于懷疑,又要富于想象”就讓我們帶著探索的精神來漫游宇宙
二、走近作者
卡爾·薩根(1934—1996),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科普作家,被稱為“大眾天文學家”和“公眾科學家”他以對科學的熱忱和個人巨大的影響力,引導幾代年輕人走上探索科學之路他所編輯和主演的《宇宙》電視系列片以及根據(jù)電視片編寫的《宇宙》一書,都成為當今世界的科普名著當有一次薩根要給一位搬運工小費時,這位搬運工拒絕了,說:“薩根博士,你把宇宙都給了我,讓我為你做點什么吧”《宇宙》這部電視片吸引了大概五億觀眾
三、文章的說明對象
1、宇宙在薩根筆下是什么樣的?通過閱讀1—6段找出描述宇宙特征的詞語(遼闊無垠,神秘非常)
2、先請同學就現(xiàn)有的知識描述宇宙的結(jié)構(gòu)
由此引出文章的說明對象:宇宙——星系——恒星——太陽系——地球
3、從這幾個說明對象中任選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進行分析,找出說明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并給它下定義,從而教會學生篩選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下定義”是一種用簡潔明確的語言對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作概括說明的方法,
其格式多為:種概念是本質(zhì)特征屬概念
四、文章的說明順序:
作者按照空間順序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地介紹了整個宇宙這是電視片的解說詞,由攝影的角度來看,先整體后局部便于鏡頭步步推進,使得解說詞的結(jié)構(gòu)更加清晰
五、文章的語言特色
作為電視片的解說詞,作者根據(jù)解說對象的特點,有明確的主題和說明重點,讓我們了解了宇宙的客觀構(gòu)成和相關(guān)知識解說詞的另一特色就是通過準確鮮明、生動形象的語言對說明對象進行描述,用詞語的渲染,來感染觀眾或聽眾,收到好的宣傳效果,所以解說詞注重文學性
讓學生結(jié)合解說詞的特點賞析文中有文學性的句子或段落
學生找到的可能有一些運用比喻、擬人等表現(xiàn)手法的句子,也可能是一些有精辟的議論和熱烈的情感抒發(fā)的句子通過對這些句子的分析感受本文語言生動、形象、優(yōu)美的特點,由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句子啟發(fā)學生的思考
六、結(jié)合文中薩根對宇宙的認識,請學生來談一談對人類探索宇宙、地球的思考
文本上對宇宙的認識:宇宙遼闊無垠,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實,錯綜的關(guān)系,微妙的機制,探索宇宙是一件讓人心情激動的事情“它的存在可能僅僅對我們有意義”宇宙不因為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而存在,而人類的未來,卻取決于對宇宙的了解程度
學生可能會有的認識:
(1)人類在宇宙中是渺小的,“只不過是晨窗中飛揚的一粒塵!;地球不過是宇宙這個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人類不過是宇宙萬物的一種形態(tài),是宇宙物質(zhì)鏈條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宇宙漫漫長河中的一族過客面對無比浩瀚深邃、威力無窮的宇宙,人類顯得多么渺小、短暫整個人類尚且如此,個人更何足道哉?人類關(guān)心的大多數(shù)問題,對宇宙來說是無關(guān)緊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人類又是朝氣蓬勃,勇敢好學的,他們以渺小的身軀,來探索廣闊的宇宙
(2)宇宙對于我們似乎是個很遙遠的概念,學習了本文,我們進一步知道我們和宇宙是密不可分的我們所見的`奇異的天象和宇宙發(fā)生的壯觀事件相比,微不足道,宇宙更深處的奧秘和奇觀還有待人類去探索發(fā)現(xiàn)人類對宇宙的探索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宇宙無涯,探索亦無境
(3)人類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擁有地球,我們棲居在目前所發(fā)現(xiàn)的唯一有生命的星球上,并在這里生存繁衍,生生不息,創(chuàng)造出了輝煌燦爛的文明人類在一邊創(chuàng)造著地球美景,一邊留下越來越多的環(huán)境災難,自然資源日益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生態(tài)破壞日益加劇一系列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危機全面爆發(fā),正使人類面臨空前的挑戰(zhàn)人類狂妄自大地主宰地球只能自食其果珍愛家園,保護家園,刻不容緩
。4)在宇宙中地球是渺小孤弱的,人類更加渺小脆弱,生命的存在本身就奇跡,我們是宇宙中的幸運兒熱愛生命,熱愛家園
老師的一點認識:宇宙的探索離不開后人對前人發(fā)現(xiàn)成果的質(zhì)疑和完善卡爾·薩根在上世紀對宇宙的認識在我們今天看來也有一定的局限,比如在第十六段介紹行星時,冥王星是作為太陽系的行星出現(xiàn)的,但20xx年國際天文聯(lián)合大會決定把它降級為“矮行星”但是我們要知道沒有哪一個科學理論沒有得到過質(zhì)疑,而科學理論卻在質(zhì)疑中走向成熟
結(jié)束語:一個民族有一些關(guān)注天空的人,他們才有希望;一個民族只是關(guān)心腳下的事情,那是沒有未來的希望同學們經(jīng)常地仰望天空,學會探索,學會思考最后齊讀課文上第二個題記“已知的事物是有限的,未知的事物是無窮的;我站在茫茫無邊神秘莫測的汪洋中的一個小島上,繼續(xù)開拓是我們每一代人的職責”。
高二語文教案2
本文題目:高二語文教案:論民本
【學習目標】
學習和積累文言詞語今、茍、勝、就、刑、衣、王、諸、盍、幾、者、莫、雖等,總結(jié)歸納賓語前置的規(guī)律并能舉一反三。
【學習過程】
自學自導
1.在反復閱讀的基礎(chǔ)上,理解課文重點字詞、句式,用10分鐘時間做“基礎(chǔ)掃描”。
2.討論5分鐘,解決“基礎(chǔ)掃描”遺留的問題;嘗試著用10分鐘時間獨立完成“基礎(chǔ)檢測”。
一、基礎(chǔ)掃描
1.說說下列句中加線詞語的意思。
、贍奚瘸桑沂⒓葷崳
、谡D之,則不可勝誅:
、鄄徽D,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芫腥收姑裼H其上,死其長矣:
⑤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迾窔q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
、叽宋┚人蓝植毁,奚暇治禮義哉:
、嗤跤兄瑒t盍反其本矣:
、嵛迨呖梢砸虏樱
、忸C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2.辨析下列詞的不同意義或用法。
、拍孩傥嵊兴舅勒呷耍衲酪玻 ②從者病,莫能興:
、凭停孩倜裰畾w仁也,猶水之就下: ②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
⑶諸:①于是謝石等諸軍,水陸繼進: ②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⑷者:①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②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鄱卟豢傻眉: ④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
、菸崞拗牢艺,私我也:
二、基礎(chǔ)檢測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A.社稷(jì) 粢盛(shèng) 桀紂(zhòu)
B.所惡(wù) 走壙(kuàng) 不贍(shàn)
C.倉廩(lǐn) 孝悌(dì) 狗彘(zhì)
D.艾草(yì) 雞豚(tún) 庠序(xiáng)
2.下面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茍為不畜,終身不得(積聚,儲藏) B.其何能淑,載胥及溺(相互)
C.誅之,則不可勝誅(責罵) D.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埋怨)
3.下面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申之以孝悌之義 終身憂辱,以陷于死亡
B.則諸侯皆為之驅(qū) 壯者散而之四方者
C.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D.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4.下面句子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為叢驅(qū)爵者,r也
B.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C.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D.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式結(jié)構(gòu)相同的兩項是( )。
A.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
B.為叢驅(qū)爵者,r也
C.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對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就、隨之) B.放辟邪侈,無不為已(奢侈)
C.明君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規(guī)定) D.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足)
7.加點詞意義不相同的一組是( )。
A.放辟邪侈,無不為已 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
B.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 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C.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 百畝之田,勿奪其時
D.今也制民之產(chǎn),仰不足以事父母 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三、提升訓練
1.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譯文: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qū)矣。
譯文:
3.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
譯文:
4.及陷于罪,然后從而刑之,是罔民也。
譯文:
5.此惟救死而恐不贍,奚暇治禮義哉?
譯文:
6.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
高二語文教案3
[學習目標]
1、了解班固和《漢書》的相關(guān)知識。
2、朗讀斷句,講述課文故事梗概。
3、積累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
4、學習蘇武的英雄氣概,增強民族自豪感。
【學習重點】積累和歸納整理文言常見的字詞和句式。
【學習難點】引導學生學習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學習方法】誦讀法、比較法、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3課時
[預習自測]
1、寫出下面漢字的拼音
廄()且()鞮()侯單()于緱()王昆()邪()浞()野()侯閼()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輦()雍()棫()陽宮斧鉞()湯鑊()
2、注意斷句:
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
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于)匈奴中。
陰相與謀劫單于母閼氏歸漢
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發(fā),其一人夜亡
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
3、文學常識
《漢書》是我國第一部體,史,記敘了自漢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實!稘h書》體例上全承《史記》,只是改“ ”為“志”,取消“世家”并入“ ”,全書有十二本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共一百篇,八十余萬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馬續(xù)續(xù)寫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紀傳體史書。它的前四史是、 、和。
班固,東漢著名的、,《漢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體例,是繼《史記》之后又一部歷史與文學巨著。文學史上,司馬遷與班固并稱。班固又是東漢最著名的的辭賦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組整理文言常見字詞。(見資料)
[質(zhì)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畫各種人物特別是傳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寫作方法?
1。學生討論:文章如何從環(huán)境及細節(jié)描寫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參考答案】為了表現(xiàn)蘇武的性格、氣節(jié)及始終不渝的愛國精神,文章在記“行”時又著力于環(huán)境及細節(jié)的描寫。蘇武出使匈奴,因突發(fā)事變,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圍,有操生殺予奪之權(quán)的單于和衛(wèi)律的屠刀,有貪生怕死的副使張勝的屈降,有曾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聲淚俱下的勸降。而冰天雪地廩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蘇武更是被置之死地。這些典型環(huán)境,把蘇武這個人物推到了矛盾斗爭的風口浪尖上,讓人物一展風采。作者又通過一些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了蘇武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如蘇武自刺一節(jié),被置于地坎溫火之上,“蹈背出血,氣絕復蘇”,充滿悲壯色彩。而周圍人的反應是“衛(wèi)律驚,自抱持武”“惠等哭,輿歸營”“單于壯其節(jié)”。這一驚、一哭、一壯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襯托出蘇武的錚錚鐵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寫蘇武被幽禁在大窖中,“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等。文章語言千錘百煉,儉省精凈,刻畫人物入骨三分,將史家筆法與文學語言較好地結(jié)合起來。
2。學生討論:文章并不具體描述蘇武的每一事跡,而是有詳有略,比如文章對衛(wèi)律和李陵勸降的部分就描寫得特別詳細,為什么作者要這樣處理,用意是什么?
【參考答案】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是最能表現(xiàn)蘇武的氣節(jié)的,所謂“真金不怕火煉”,面對威逼利誘,面對死亡威脅,多少所謂的英雄好漢都經(jīng)受不住考驗而變節(jié)投降,唯有蘇武始終信念如磐石般堅定,寧死不屈,忠貞不渝。
3。學生仔細研讀衛(wèi)律和李陵對蘇武的勸降這部分內(nèi)容。
①學生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個性化的語言。
、趯W生分別總結(jié)衛(wèi)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蘇武的.人格魅力。(分組討論、探究)
衛(wèi)律:傲慢自大、陰險狡詐,是個賣國求榮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衛(wèi)律不一樣,他不是徹底的賣國之人。他對漢朝還有感情,對自己叛國的行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夠堅定,對國家不夠忠誠,因為一己之私背叛祖國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說明這個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堅定。
4。文章里個性鮮明的各種人物對蘇武也起了對比映襯的作用,請同學們把文章里各種人物的性格和蘇武作一個對比,看看他們的映襯分別凸現(xiàn)了蘇武怎樣的性格特征。
。1)張勝:糊涂地幫助了緱王的謀反,事情敗露后又經(jīng)受不住考驗,叛變投降。
蘇武:清醒地認識到使節(jié)行為不當會引起兩國紛爭,欲以死息禍;面對匈奴的勸降始終保持著可貴的民族氣節(jié)。
。2)衛(wèi)律:賣國求榮,陰險狡詐,氣焰囂張,不可一世
蘇武:為國效命,忠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氣,光明磊落
。3)李陵:為一己之私而叛國,懦弱,意志不堅,矛盾,痛苦
蘇武:以國家的利益為先,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無怨無悔
5。學生初步總結(jié)蘇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愛國、威武不屈、貧賤不移、忠貞不渝、堅韌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師小結(jié):
在各種人物的對比映襯下,我們看到了一個豐滿立體的蘇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識,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對威逼利誘堅貞不二,長達十九年守節(jié)的堅韌不拔。蘇武的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對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攝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學生總結(jié)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
1。從環(huán)境及細節(jié)描寫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安排。
3。用個性化的語言表現(xiàn)人物。(前面的總結(jié)中已經(jīng)談及)
4。次要人物的對比、襯托。
三、課堂小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重點分析了各種人物特別是傳主的性格特征,我們?yōu)檫@樣一個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貞不渝的蘇武而深深感動。同時我們還點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藝術(shù)手法:環(huán)境及細節(jié)描寫、詳略得當?shù)那楣?jié)、個性化的人物語言、次要人物的對比映襯。
四、課后作業(yè);
試結(jié)合課文和李陵作《答蘇武書》,談談你對蘇武這一歷史人物的認識。
高二語文教案4
預習目標:通過閱讀把握詩詞中的基礎(chǔ)知識,初步體會詩詞情感。
一、基礎(chǔ)知識
1. 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 雕闌玉砌(qì) 驟雨(jù) 暮靄 (ǎi) 檣櫓(qiáng)
B. 乍暖還寒 (hái) 檻菊(jiàn) 凝噎 (yī) 都門(dū)
C. 良辰美景(chén) 舞榭 (xiè) 彩箋 (jiān) 不諳(ān)
D. 寒蟬凄切(qī) 將息 (jiàng) 豆蔻 (kòu) 蒼陌(mò)
2. 下列各組詞語中,字形無誤的一項是( )
A. 婉約 淪陷 憤激 凄切 帳蓬
B. 頹廢 良晨 檣櫓 迢迢 韻腳
C. 暮藹 鵲橋 蒼陌 倉皇 豆蔻
D. 飄零 烽火 不虞 芍藥 貶謫
3.詩句填空:
A 《雨霖鈴》中表現(xiàn)主題的詞句是:“________________”。
B 《雨霖鈴》中描寫月色的著名詞句“_________________”
4.選出下面對詩句節(jié)奏劃分正確的一項:( )
A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B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C 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
D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5.根據(jù)提示填空:
A 古代大道上每五里設一短亭,每十里設一長亭,供行人休息,人們常在___________亭送別。
B “___________”是指木蘭木制造的船,文字作品中常把它用做對船的美稱。
答案
1. C
2. D
3.A“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B“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4.C。
5.A在長亭送別。 B“蘭舟”。
課內(nèi)探究學案
一 學習目標:(1)感知作品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教師設疑,學生探究。
1 (1).本詞的基調(diào)是什么?(感受是什么)
(2)本詞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本詞按什么順序來寫的?
(3).那么離別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2學生逐句討論,分析的重點是每句的意象、意境、遣詞造句、寫作手法(自由表達)
提示:上片:意象 細節(jié) 手法 煉字
(思考)“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一句,景物描寫應如何理解?是否給人以寬廣雄偉的氣勢之感?
下片:分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一句的藝術(shù)效果。
3【雨霖鈴課堂演練】
閱讀下面的宋詞,完成1—2題。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1.“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在詞中有何作用?
2.“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幾句歷來為人所傳誦,為什么?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清秋節(jié)”與“寒蟬凄切”前后照應,突出了凄清的氛圍,“更哪堪”則加強了這種悲劇色彩。 2.這三句想像今后旅途中的況味:一舟臨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楊柳枝頭。整個畫面充滿了凄清的氣氛。 3.為有我之境。暮山、斷橋、幽徑、漁村、孤煙、殘陽、暮云等均已點染出“黯然情緒” 屬“物皆著我之色彩”。
:
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模擬試題】
一、基礎(chǔ)知識
1. 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
A.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指南唐都城金陵——南京)
B. 便總有千種風情(情意)
C. 檻菊愁煙蘭泣露(欄桿邊的秋菊)
D.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不好的房子)
2.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歌、行、引、吟為古代詩歌體裁,其間無嚴格區(qū)別,音節(jié)、格律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雜言。
B. 詩的風格有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兩大派別,前者的代表人物如杜甫、白居易、陸游等,后者代表人物如屈原、李白等。
C. 中國古典詩歌包括古體詩和近體詩,古體詩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詩歌,近體詩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數(shù)、對仗、聲韻等方面有嚴格規(guī)定的一種格律詩體。
D. 詞,原名曲子詞,來自民間,源于樂府,興與中唐,盛在兩宋,題材較自由,依字數(shù)多少分為小令、中調(diào)、長調(diào)!赌咎m辭》即屬此類。
二、閱讀實踐
(一)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1. 對這首詞文句的解釋,錯誤的一項是( )
A. “風住塵香花已盡”說盛開的花朵因受狂風的摧殘已委身于泥土;“塵香”即后來陸游《卜算子》詞“零落成泥碾作塵”的意思。
B. “日晚倦梳頭”說的是日色已高,倦意難消,強打精神梳妝打扮,
C. “物是人非事事休”說的是事物依舊而人事已非!笆率隆比鐕啤⒓彝、夫死等。
D.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寫出了詞人心中無比深重的愁苦!棒肤恢邸,狹長小船,形如“舴艋”。
2. 對這首詞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
A. 上片直接寫愁情的深重,下片婉轉(zhuǎn)地從欲遣泄憂而不能的角度,進一步表現(xiàn)愁情深重。
B. 這首詞集中抒寫離情別緒,主題鮮明,凄婉動人。
C. 全詞想象驚人,化無影無形的愁緒為有重量的實體,造意新奇,極富創(chuàng)意。
D. 全詞格調(diào)十分凄苦憂傷,體現(xiàn)了淺顯而又凝練、含蓄而不深澀的藝術(shù)風格。
(二)
憶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 李煜
閑夢遠,南國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綠,滿城飛絮滾輕塵。忙殺看花人。
1. 對這兩首詞中語句的解說,不恰當?shù)囊豁検? )
A. 在白居易的詞中,“風景舊曾諳”的“諳”字,說明江南春天的特點,不是聽人說的,而是親身感受到的。
B. 在李煜的詞中,“南國正芳春”的“芳”字,寫出了春天的特點,使人如見百媚千嬌的花容,如聞馥郁的花香。
C. 兩首詞中的“綠”都是既寫水色,也寫春色,與紅日,江花互相襯映,把江南的春天渲染的嫵媚動人。
D. 兩首詞都表現(xiàn)了對春景的.贊美之情,但結(jié)尾抒情方式不同,白居易的詞用反問句直抒胸臆,李煜的詞用敘述句間接抒情。
2. 對這兩首詞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 )
A.白居易的詞開篇即扣住“憶”字,先總提一筆,然后以“江”為中心,描寫耀眼的紅日、“紅勝火”的江花,“綠如藍”的江水。
B. 李煜的詞從“閑夢”起筆,先概括描寫,后用白描手法勾勒春江、樂聲、飛絮、輕塵和觀賞群芳的“看花人”。
C. 兩首詞寫景如畫,景中含情,但寫的都不是眼前的實景:白居易的詞是憶中之景,李煜的詞是夢中之景。
D. 兩首詞都通俗明快。感情真摯,音韻悠揚,白居易的詞帶有濃郁的民歌風格。
【課外拓展】
王國維《人間詞話》的一段話:“詞以境界為上。有境界則自為高格,自有名句。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皽I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有我之境也!安删諙|蘺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無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古人為詞寫有我之境者為多,然未始不能寫無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自能得之耳。……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試題答案】
一、1. D 2. D
二、(一)1. A 2. B
(二)1. C 2. C
【總結(jié)】最新一年已經(jīng)到來,新的一年也會為您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章,希望本文“高二語文教案:雨霖鈴課前預習學案”能給您帶來幫助!下面請看更多頻道:
高二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重點語句的含義,領(lǐng)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
2.能力目標:能夠運用課文中的觀點,解決文藝欣賞方面遇到的問題。
3.德育目標:發(fā)展學生審美個性,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審美修養(yǎng)。
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提出的殘缺美,領(lǐng)會“以少勝多、以無用有”“虛實相間”的藝術(shù)原則。
教學難點 1.理解“殘缺美”的涵義。
2.理解關(guān)鍵語句的含義。
教具 多媒體投影,課文朗誦帶及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投影扉頁“維納斯塑像”圖象
維納斯,古希臘神話中愛與美的女神,以她為題材的繪畫雕塑數(shù)不勝數(shù),當人們發(fā)現(xiàn)了米洛斯島上的維納斯時,才認定她是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雖然失去了雙臂,卻贏得全世界對她的矚目,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日本清岡卓行的美學論文<<米洛斯的維納斯>>,來了解其中的奧秘.
二.解題
讀注釋1
三.分析課文
[一].放課文錄音,概括作者的觀點.
明確;文章用空行的方法分三個方面談了自己的觀點.
1.必須失去雙臂.
2.不能復原雙臂.
3.只能失去雙臂.
[二].研討第一部分.
1.速讀1---3段,找出作者的基本觀點.
2.維納斯”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為什么?
[理解把握重要語句,理解語句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就能化難為易把握作者的觀點.]
邏輯關(guān)系是這樣的:
“馳騁想象”――“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無數(shù)雙秀美的玉臂”――“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包孕著不盡夢幻”――“無比神妙的整體美”――“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人們稱為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地烘托著作品”――“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shù)效果”。
3.讓學生概括本部分的內(nèi)容
文章第一部分從正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神秘、想象)
[三].研討第二部分
1.欣賞投影圖象,暢想如何復原雙臂
(學生想象雙臂模樣時,所反映出的是他對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對美的一種認識和感受。既培養(yǎng)了他們的想象能力,又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
2.師范讀第二部分,讓學生劃出作者對復原“雙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
作者認為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由此看出,作者對恢復雙臂方案極端厭惡。
3.用文中原話談談作者產(chǎn)生如上感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笨梢,失去雙臂的維納斯格外迷人,散發(fā)著夢幻般的色彩,而復原雙臂的維納斯卻根本不能產(chǎn)生超越“喪失”的美感。
4.讓學生概括本部分內(nèi)容
第二部分從反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受到限制、失去“喪失”美感)
[四].研討“殘缺美”的涵義
1.從上面兩部分分析看,本文談了一個美學觀點,這個美學觀點是什么?
(殘缺美)
2.既然殘缺能帶來這樣好的藝術(shù)效果,那么藝術(shù)品是否應該提倡殘缺?
(作者在一、二部分講述殘缺帶來的不可思議的審美效果,可能會給學生一個定勢思維,即殘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學生質(zhì)疑、發(fā)問,多角度的看問題)
3.結(jié)合維納斯的斷臂談談怎樣的殘缺才是美的?
(學生的某些見解會稚嫩、不成熟,但是沒有關(guān)系,這里重在發(fā)展學生的審美個性。對于殘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上,即“部分”的殘缺不影響“整體”的表達效果,而且能夠給人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研討第三部分
1.朗讀第三部分,找出作者“只能失去雙臂”的看法
(在學生說過自己的想法后,來聽聽作者的看法,學生會對作者的理由更感興趣)
2.第三部分能不能刪除?和一、二部分的關(guān)系如何?
明確:第三部分從側(cè)面來闡述作者的觀點,重要的語句是:“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千變?nèi)f化交涉的手段”,“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手的夢幻曲”。――這可真上一個全新的視角!這一部分是對前兩部分的補充和深化,揭示了維納斯藝術(shù)效果的內(nèi)在本質(zhì)。
四.結(jié)合語境、探討和欣賞文中意義深刻的語句
(多媒體投影句子,師生共同探討)
1.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2.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雙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
3. 那失去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孕育著多種可能性的生命之夢。
4.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
……
五.拓展深入
清岡卓行并不是殘缺美的首創(chuàng)者。我國古代早就有相關(guān)的論述,老子云“大音無聲,大象無形”,即是說最大的樂聲聽來反而無音響,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形跡。
1.藝術(shù)――注重虛實相間。
如:畫家在畫“深山藏古寺”時,畫面上不出現(xiàn)古寺而只見和尚擔水沿山道而進的情景。
如:《水滸傳》里黑旋風李逵憨直忠勇,卻又魯莽可愛;《紅樓夢》中黛玉的小心眼;《三國演義》中張飛的粗心等。
2. 自然界 月圓月缺,花開花謝,云卷云舒
3.人生――殘缺有時也是一種美
如:四大美女各有缺陷;梁祝愛情成千古絕唱;阿炳;張海迪;貝多芬;奧斯特洛夫斯基
六.升華
自由討論,你認為人應該追求什么樣的人生,或者說什么樣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只有符合真善美的人生才是最美的)
七 作業(yè)
寫一篇五百字的文章,說說你對“美”的認識
八.板書設計
(一)必須失去雙臂――神秘
(正面) 想象
殘
缺 (二)不能復原雙臂――局限 人生?
(真善美)
美 (反面) 失去“喪失”美感
(三) 只能失去雙臂――雙臂
(側(cè)面) 可千變?nèi)f化
九.小結(jié)
作者從藝術(shù)鑒賞的角度描繪了米洛斯的維納斯雕像獨特的缺憾美。同學們在理解作者藝術(shù)觀點的基礎(chǔ)上也對殘缺美發(fā)表了自己不同的看法。我們必須認識到:藝術(shù)上的殘缺會給欣賞者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讓一件藝術(shù)品獲得更永遠的生命力。同樣,真正的生活也并不完美,我們必須勇敢地正視殘缺,努力探求生活中美的真諦。
《米洛斯的維納斯》原文閱讀
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攫住我的心——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正出神入化(2)地烘托著作品。
據(jù)說,這座用帕羅斯島產(chǎn)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維納斯像,是19世紀初葉米洛斯島的一個農(nóng)人在無意中發(fā)掘出來的,后被法國人購下,搬進了巴黎的羅浮宮(3)博物館。那時候,維納斯就把她那條玉臂巧妙地遺忘在故鄉(xiāng)希臘的大海或是陸地的某個角落里,或者可以說是遺忘在俗世人間的某個秘密場所。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玉臂,為了漂向更遠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時代。對此,我既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我并不是想在這里玩弄標新立異之說。我說的是我的實際感受。毋庸贅言,米洛斯的維納斯顯示了高貴典雅同豐滿誘人的驚人的調(diào)和?梢哉f,她是一個美的典型。無論是她的秀顏,還是從她那豐腴(4)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線,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賞哪兒,無處不洋溢著勻稱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厭。而且,和這些部分相比較,人們會突然覺察到,那失去了的雙臂正濃濃地散發(fā)著一種難以準確描繪的神秘氣氛,或者可以說,正深深地孕育著具有多種多樣可能性的生命之夢。換言之,米洛斯的維納斯雖然失去了兩條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麗臂膊,卻出乎意料地獲得了一種不可思議的抽象的藝術(shù)效果,向人們暗示著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秀美的玉臂。盡管這藝術(shù)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產(chǎn)生,然而這卻是向著無比神妙的整體美的奮然一躍呀!人們只要一度被這神秘氣氛所迷,必將暗自畏懼兩條一覽無遺的胳膊會重新出現(xiàn)在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兩條如何令人銷魂勾魄的玉臂!
因此,對我來說,關(guān)于復原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兩條已經(jīng)丟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認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談怪論。當然,那些方案對喪失了的原形是做過客觀推定的,所以,為復原所做的一切嘗試,都是順理成章(5)的。我只不過是自找煩惱而已。然而,人們對喪失了的東西已經(jīng)有過一次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動之后,恐怕再也不會被以前的、尚未喪失的往昔所打動了吧。因為在這里成為問題的,已不是藝術(shù)效果上的數(shù)量的變化,而是質(zhì)量的變化了。當藝術(shù)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經(jīng)迥然(6)不同之時,那種可以稱為對欣賞品的愛的感動,怎能再回溯而上,轉(zhuǎn)移到另一個不同對象上去呢?這一方是包孕著不盡夢幻的“無”,而那一方卻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絕倫(7)。
比如,也許她的左手掌上托著一只蘋果,也許是被人像柱支托著,或者是擎著盾牌,抑或(8)是玉芴(9)?不,興許根本不是那樣,而是一座顯露著入浴前或入浴后羞羞答答的嬌姿的雕像。而且可以進一步馳騁想象——會不會其實她不是一座單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的肩頭。人們從考證的角度,從想象的角度,提出形形色色的復原試案。我閱讀著這方面的.書籍,翻閱著書中的說明圖,一種恐懼、空虛的感覺襲上心來。選擇出來的任何一種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產(chǎn)生超越“喪失”的美感。如果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抱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shù)的名義。
在這里從別的意義上講,令人饒有興趣的是,除了兩條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喪失不得。假定喪失的不是兩條胳膊,而是其他的肉體部分,恐怕也就不會產(chǎn)生我在這篇文章中談到的魅力了。譬如說,眼睛被捅壞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擰掉了,而兩條胳膊卻完好無損地安然存在著,那么,這座雕像興許就不可能放射出變幻無窮的生命光彩了。
為什么喪失的部位必須是兩條胳膊呢?這里我無意接受雕刻方面的美學理論。我只是想強調(diào)胳膊——說得更確切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義。手,最深刻、最根本地意味著的東西是什么呢?當然,它有著實體和象征之間的一定程度的調(diào)和,但它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進行千變?nèi)f化交涉的手段。換言之,它是這些關(guān)系的媒介物,或者是這些千變?nèi)f化交涉的原則性方式。正因為如此,一個哲學家所使用的“機械是手的延長”的比喻,才會那么動聽,文學家竭力贊頌初次捏握情人手掌時的幸福感受的述懷,才會擁有不可思議的嚴肅力量。不管是哪種場合,這都是極其自然,極其富有人性的。而背負著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米洛斯的維納斯那失去了的雙臂,對這些比喻、贊頌來說,卻是一種令人難以相信的譏諷。反過來,米洛斯的維納斯正是丟失了她的雙臂,才奏響了追求可能存在的無數(shù)雙手的夢幻曲。
注釋:
(1)選自《當代世界名家隨筆》(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清岡卓行,生于1922年,日本當代詩人、小說家。米洛斯的維納斯,又稱“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大理石雕,高204厘米。相傳是古希臘藝人雕刻的。在希臘神話中,阿佛洛狄忒是愛與美的女神。羅馬神話中稱維納斯。掌管人類愛情、婚姻、生育以至一切動植物的生長繁殖。生于海中,以美麗著稱。其雕像于1820年發(fā)現(xiàn)于希臘米洛斯島,為半裸全身像,面容俊美,身材勻稱,衣衫滑落至髖(ku1n)部,雙臂殘缺,仍展示出女性特有的曲線美,顯得端莊而嫵媚。收藏于巴黎羅浮宮博物館。
(2)〔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絕妙的境界。
(3)〔羅浮宮〕法國故宮,在巴黎市中心。占地約十八萬平方米。1793年起辟為國家博物館和藝術(shù)品陳列館。
(4)〔豐腴〕豐滿。
(5)〔順理成章〕原指寫作遵循事理,自成章法,后來多用來指說話、做事合乎情理,不違背常例。出自《朱子語類》卷十九:“文者,順理而成章之謂也!
(6)〔迥然〕形容差別很大。
(7)〔絕倫〕獨一無二,沒有可以相比的。倫,同類、同等。
(8)〔抑或〕連詞,表示選擇關(guān)系。
(9)〔笏〕古代大臣朝見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竹木制成,上面可以記事。也叫手板。
《米洛斯的維納斯》同步練習
一、下列加點字的讀音正確的一項是( )
A.豐腴(yǜ) 毋庸贅言(yòng) 擎著(bí)
B.迥然(jiǒng) 玉笏(hù) 回溯(shuò)
C.攫住(júe) 馳騁(chéng) 勻稱(chēng)
D.捅壞(tǒng) 譬如(bí) 峪口(yù)
二、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①我的心——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也就是說,使人不能不感到,這座喪失了雙臂的雕像中,人們稱為美術(shù)作品命運的、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正在出神入化地②著作品。
1.文中空白處的詞語是①: 、冢
2.對文中劃線句子理解正確的一項( )
A.這是作者的一個荒唐的想法
B.這句話體現(xiàn)了部分與整體的關(guān)系
C.必須失去雙臂是因為她的雙臂雕刻得與秀麗的身姿不協(xié)調(diào)
D.雙臂的喪失會使雕像的整體美更加突現(xiàn),還增加了她的神秘性
3.文中“美術(shù)作品的命運”指: 。
“同創(chuàng)作者毫無關(guān)系的某些東西”是: 。
三、選出破折號用法不同的一項( )
A.我欣賞著米洛斯的維納斯,一個奇怪的念頭忽地攫住我的心頭——她為了如此秀麗迷人,必須失去雙臂。
B.我只是想強調(diào)胳膊——說得更準確些,是手——在人的存在中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C.而且可以進一步馳騁想象——會不會其實她不是一座單身像,而是群像中的一個人物,她的左手搭放在戀人的肩頭。
D.“阿義可憐——瘋話,簡直是發(fā)了瘋了!被ò缀踊腥淮笪蛩频恼f。
四、理解下列句子的含義。
l.不,說得更為正確些,她是為了自己的麗姿,無意識地隱藏了那兩條五臂,為了漂向更遠的國度,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年代。
2.如果發(fā)現(xiàn)了真正的原形,我對此無法再持一絲懷疑而只能相信時,那我將懷著一腔怒火,否定掉那個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藝術(shù)的名義。
3.我感到這是一次從特殊轉(zhuǎn)向普遍的毫不矯揉造作的飛躍,也認為這是一次借舍棄部分來獲取完整的偶然追求。
五、閱讀理解
莫高窟
余秋雨
莫高窟可以傲視異邦古跡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層層累聚?茨呖卟皇强此懒艘磺Ф嗄甑臉吮,而是看活了一千多年的生命。千年而始終活著,血脈暢通,呼吸勻停,這是一處何等壯闊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藝術(shù)家前呼后擁向我們走來,每個藝術(shù)家又牽連著喧鬧的背景,在這里舉行著橫跨千年的游行。紛雜的衣飾使我們眼花繚亂,呼呼的旌旗使我們滿耳轟鳴。在別的地方,你可以蹲下來細細玩索一粒碎石,一條土埂,在這兒完全不行,你也被裹卷著,身不由主,踉踉蹌蹌,直到被歷史的洪流消融。在這兒,一個人的感官很不夠用,那干脆丟棄自己,讓無數(shù)雙藝術(shù)巨手把你碎成輕塵。
色流猛的一個渦漩卷涌,當然是到了唐代。人世間能有的色彩都噴射出來,但又噴得一點兒也不野,舒舒展展地納入細密。流利的線條,幻化為壯麗無比的交響樂章。這里不再僅僅是初春的氣溫,而已是春風浩蕩,萬物蘇醒,人們的每一縷筋肉都想跳騰,這里連禽鳥都在歌舞,連繁花都裹卷成圖案,為這個天地歡呼。這里的雕塑都有脈搏和呼吸,掛著千年不枯的吟笑和嬌嗔。這里的每一個場面,都非雙眼能夠看盡,而每一個角落,都夠你留連長久。這里什么也沒有,只有人的生命在蒸騰。到別的洞窟還能思忖片刻,而這里,一進人就讓你躁熱,讓你失態(tài),讓你只想雙足騰空。
1.下面的理解與文中第一處劃線句子含義不相符的一項是( )
A.看莫高窟,仿佛聽見了千年歷史車輪的隆隆聲
B.看莫高窟,強烈感受著中華民族藝術(shù)的恒久魅力
C.看莫高窟,仿佛置身于旌旗獵獵、煙塵滾滾的古代戰(zhàn)場
D.看莫高窟,強烈感受著力與美的奔涌,仿佛消融在藝術(shù)的洪流中
2.文中加點的“喧鬧”意在強調(diào): 。
3.文中有一個與第二處劃線部分意義完全相同的句子,寫在下面橫線上。
答: 。
4.第二自然段中有一個句子,意在提示唐代洞窟藝術(shù)的主題是表現(xiàn)人的活力,
這個句子是: 。
5.莫高窟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上有哪些主要特點?根據(jù)這段文字簡要列出五點(五點不超過30字)。
參考答案
一、 B
二、1.①攫取、诤嫱小 2.D 3.藝術(shù)美(審美價值) 失去部分的烘托作用
三、D
四、1.維納斯雙臂的殘缺美,使她的審美價值超越了時間空間
2.從藝術(shù)審美的角度來看,作者認為這種殘缺美是無可替代的
3.這種殘缺的部分對整體美的強調(diào)與突現(xiàn)是自然的,絲毫不需雕飾的
五、1. C 2.藝術(shù)創(chuàng)作背景的生動 3.到別的洞窟還能思忖片刻,而這里,一進入就讓你燥熱,讓你失態(tài),讓你只想雙足騰空 4.這里什么也沒有,只有人的餓生命在蒸騰 5. ①色彩絢麗 ②線條流暢 、坌蜗笊鷦印 、苌駪B(tài)逼真 、輬雒婧陚
高二語文教案6
一、二、三(1、2)與方案一同。三(3)可設計為對本詩的欣賞品味,著重從詩歌的`意境、語言、主題(因主題歷來有不同的看法)等幾個方面進行鑒賞、評價。課堂訓練可采用課文中練習五,將本詩與白居易的《觀刈麥》作比較分析。
附:備教資料
高二語文教案7
教學目的:
1、進一步學習屈原愛國、正直的高尚品德,并從文中理解作者在屈原身上寄寓的情感。
2、 解本文寫作特點:記敘、議論、抒情三者的緊密結(jié)合,即人物評傳的特點,明確本文不同與其它人物傳記的地方。
3、 將本文屈原的詩歌結(jié)合起來閱讀,從中感受屈原的正直集中表現(xiàn)在他潔身自好的高尚情操和敢于同邪惡勢力抗爭而決不妥協(xié)的斗爭精神上。
4、 重點的文言實詞、通假字、古今詞義的運用等等。
教學重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guān)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教學難點:
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閱讀全文,理清全文記敘的線索。
教學步驟:
一、由《報任安書》中:“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導入新課,并回顧學過的屈原的詩歌:
《離騷》與《涉江》堪稱姐妹篇,讓學生背誦兩篇詩歌中詩句,明確屈原思想的內(nèi)核:正直與愛國
政治理想 詩人形象
美政 民本 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長嘆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奇服……高馳……食玉英
( 唯美情結(jié) )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嫉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世溷濁——高馳不顧、茍余心……
剛直不阿,一身正氣 不能變心……固將愁苦……董道…重昏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與天地兮比壽,與日月兮齊光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二、教師朗讀課文,學生明確課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分四部分進行記敘把表示這四個部分的段落做上記號,找出記敘屈原一生遭遇的五個詞語:
任——疏——黜——遷——投
三、學生參照注釋,閱讀課文,進一步明確文章的內(nèi)容層次:
全文以屈原活動的時間為序
第一部分(1——3自然段) 任——疏
第二部分(4——10自然段) 黜——遷
第三部分(第11自然段) 投
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身后影響
四、布置作業(yè):熟讀翻譯課文,思考課后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2、明確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guān)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
3、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教學步驟:
一、重點閱讀第三自然段,背誦并理解作者在敘述屈原遭嫉蒙讒被楚懷王疏遠之后,有用大段的文字夾敘夾議,贊揚了屈原的偉大作品《離騷》。作者從幾個方面介紹了《離騷》,并把屈原的作品和人格結(jié)合起來。
明確:作者從解題、成因、內(nèi)容、風格四方面介紹了《離騷》!捌湮募s……其志潔……其行廉……雖與日月爭光可也”這段話,是結(jié)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說的,說明屈原的秀美文辭與高潔志行互相輝映,渾然一體。
二、重點閱讀課文的第二部分,課文記敘了與屈原有關(guān)的幾件大事,并把屈原個人的遭遇同楚國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一起,其用意是什么。
明確:幾件大事:第一,受騙絕齊,第二兵敗丹淅,第三復釋張儀,第四諸侯擊楚,第五赴秦身死,第六為秦所滅。屈原個人的遭遇同祖國的命運息息相關(guān)。
三、課文記敘屈原與漁父的對話,對其作用以及蘊含作者的感情的理解。
明確:體會屈原憤世嫉俗的心情和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體會作者流露出的那種憤慨惋惜之情。漁父和屈原的對話,代表兩種不同的人生哲學、兩種不同的品格操守、兩種不同的政治取向,漁父認為對人生、對世事都不要太認真、太執(zhí)著,最好是得過且過、隨遇而安,即篇中所謂的隨流揚波、與世推移,至于舉世渾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則是大可不必的。屈原反對這種人生哲學,認為絕對不能隨波逐流,絕對不能同流合污,寧可葬身魚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潔行廉的人格。司馬遷把魚父和屈原的觀點兩相比照,是對屈原人格的贊揚和景仰,其中也表露出對黑暗勢力的強烈憤慨和對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四、熟讀課文,體味:司馬遷有著與屈原相似的政治上的不幸遭遇,有著屈原那樣正道直行的品格,有著屈原那樣深厚而又執(zhí)著的感情。他景仰屈原,同情屈原,他是褒貶分明地為屈原立傳的。字里行間噴瀉著激憤、哀怨之情。
五、布置作業(yè):課后習題。
六、《信陵君竊符救趙》本篇重在引導學生自學,列出結(jié)構(gòu)提綱,舉出集中表現(xiàn)信陵君、侯嬴性格的言論和行動,進一步了解《史記》紀傳作品的主要特點。
本篇記敘了信陵君禮賢下士和竊符救趙的始末,表現(xiàn)出信陵君仁而下士的謙虛作風和救人之困的義勇精神。(略)
七、學生自讀《語文讀本》中:《孔子世家》、《伯夷列傳》、《毛遂自薦》、《魯仲義不帝連秦》《賈生列傳》《魏其武安侯列傳》《貨殖傳序》。
高二語文教案8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并把握本詩所寄托的高潔情操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2、玻學習并鑒賞本詩詩中有畫,畫中含情,詩情畫意渾然一體的藝術(shù)美。
教學方法:
誦讀法、鑒賞品味法
媒體設計:錄音機、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王維,唐代大詩人,大畫家,仕途較為順利,官居高位,卻選擇了亦官亦隱的生活方式。他的詩風直接繼承了陶淵明,“似淺實深,似淡實腴”。蘇軾稱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苯裉欤覀兙蛠韺W習一首能體現(xiàn)其詩風的五言律詩《山居秋暝》。
二、鑒賞品味
1、聽錄音:要求邊聽邊體會詩中情感,想象詩中意境。
2、學生誦讀:
(1)采取多種誦讀方式,體會律詩的音韻美。
。2)結(jié)合本詩談談律詩的特點。
提示:學生自讀課前知識段落,掌握理解律詩相關(guān)知識,然后與本詩比照,談談本詩有幾聯(lián),如何押韻,哪里對仗等等。
3、鑒賞詩歌的意境美
。1)找出最喜歡(你認為最美)的一聯(lián),給大家描述一番。
提示:注意畫面的布局、色彩的搭配等等。
舉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就是一幅動靜結(jié)合、色調(diào)清淡的很美的畫。皎潔的月亮把清暉灑向松林,在地上投射出斑駁的.影;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發(fā)出極輕微的聲音,仿佛它也不忍心破壞這詩一般寧靜和諧……
。2)如何理解本詩主旨?
明確:尾聯(lián)已表明心跡—即使芳草衰敗了,這里依然有美好的景色,是王孫隱居的理想境地。另外,我們從前三聯(lián)詩人對空山秋景的美好描繪中也能品味出詩人心志。
三、延伸閱讀
提示:顯示王維其他詩作進行比較鑒賞。
四、布置作業(yè)
。、誦記本詩。
2、課外閱讀王維作品,有興趣的同學可寫寫讀后感,比如談談王維“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色。
五、板書設計
山居秋暝
雨后空山→王孫可留
景情
(清淡寧靜)(淡泊出世)
教案點評:
。薄⒆寣W生在誦讀中品味律詩的音韻美;
。病⑼ㄟ^聯(lián)想和想象,把詩句化為畫面,鑒賞品味“詩中有畫”的藝術(shù)特色;
。、鑒賞王維同主題及特色的詩歌,了解其詩歌風格。
高二語文教案9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蘇洵其人,體會他論說文真切鮮明的特點
2、與《六國論》進行比較閱讀
二、教學要點:
難點是把握文章的論證結(jié)構(gòu),理輕思路。
排偶句的運用
三、教學方法:
自瀆、講析、比較(2課時)
四、教學步驟:
(1)走近作者:
蘇洵,字明允,號老泉,北宋時眉州眉山(現(xiàn)在的四川眉山縣)人,著名散文家。著有《嘉佑集》。蘇洵在中國文學史上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軾、蘇轍、曾鞏、王安石合稱“唐宋八大家”。蘇洵與其兩個兒子蘇軾、蘇轍合稱“三蘇”。
蘇洵的散文論點鮮明,論據(jù)有力,語言鋒利,縱橫恣肆,具有雄辯地說服力。其文章語言古樸簡勁、凝練雋永;但有時又能鋪陳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動的比喻。蘇洵的論文,見解精辟。他提倡學習古文,強調(diào)文章要“得乎吾心”,寫“胸中之言”;主張文章應“有為而作”,“言必中當世之過”。
(2)寫作背景:
北宋中期,國勢日弱,民族矛盾十分嚴重,來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氣焰日益昌熾。為求茍安,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納幣輸帛,結(jié)果,極大地削弱了國力,帶來了無窮的禍患。針對這種情況,蘇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戰(zhàn)例,《權(quán)書》十篇就是他系統(tǒng)研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問題的軍事專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3)解題:心術(shù):1居心(多指壞的)。如“心術(shù)不正”2心計、計謀
本文講將領(lǐng)的心理修養(yǎng),制下御敵之道,以及運思、機權(quán)之術(shù),全文都是圍繞著為將的心術(shù)發(fā)揮,故題作《心術(shù)》。
(4)研讀課文:
1、朗讀課文;自主學習,明確重點詞語;逐段疏通文意。
2、課文結(jié)構(gòu):(板)
[1]、論“將”(“為將之道,當先治心”)
[2]、論“兵”(“凡兵上義”)
[3]、論“戰(zhàn)”(“凡戰(zhàn)之道”,有四養(yǎng))
[4]、論戰(zhàn)時為將之道(“智而嚴”)士則應“愚”
[5]、論戰(zhàn)時用兵之道:知彼——舉例論證
[6]、論戰(zhàn)時用兵之道:知己(“知理、知勢、知節(jié)”)
[7]、論運用長短之術(shù)(避實擊虛和暴短陰長的辯證思考)
[8]、論善用兵之道(“無所顧”、“有所恃”)
3、思考探究:
明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都是文段的第一句。各自然段之間的關(guān)系:
◆治心(首段)—養(yǎng)士(二、三、四段)—審勢(五、六段)—出奇(七段)—守備(八段)
◆先解決思想意識問題,再注重具體的戰(zhàn)術(shù)和安排;先提出將帥所需的素養(yǎng)與條件,再論述士兵的表現(xiàn)與結(jié)果。
4、精華賞讀:
[1]、文章切實講理,以理服人,以樸素辯證法思想的光輝,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如:戰(zhàn)爭中的“義”和“利”的關(guān)系;戰(zhàn)爭與財、力、心、氣的關(guān)系;戰(zhàn)爭的陰長和暴短的.關(guān)系等。另外,文章還闡述了智與愚,理和勢,忍和勇,靜和動,嘗敵和自嘗等眾多雙方因素的關(guān)系。
[2]、文章的語格十分鮮明。
起語多用“凡”字,使行文理直氣壯;
轉(zhuǎn)接多“然后”“而后”、“故”,語氣果斷斬截;
排比和對偶句有十幾處之多,音韻鏗鏘,氣勢不凡。如:“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怒不盡則有余勇,欲不盡則有余貪“;”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5)作業(yè):
[1]、閱讀蘇洵《六國論》,試比較《心術(shù)》與《六國論》在論說方式上的異同。完成課后思考練習三、四
[2]閱讀下面的文段,思考后面的問題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凡兵上義;不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
凡戰(zhàn)之道,未戰(zhàn)養(yǎng)其財,將戰(zhàn)養(yǎng)其力,既戰(zhàn)養(yǎng)其氣,既勝養(yǎng)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yǎng)其財;豐犒而優(yōu)游之,所以養(yǎng)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yǎng)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yǎng)其心。故士常蓄其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馀勇,欲不盡則有馀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不養(yǎng)其心,一戰(zhàn)而勝,不可用矣。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的含義
。1)為將之道,當先治心()(2)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
。3)然后可以制利害()(4)凡兵上義()
(5)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6)惟義可以怒士()
(7)未戰(zhàn)養(yǎng)其財()(8)所以養(yǎng)其財()
。9)豐犒而優(yōu)游之()(10)小勝益急()
(11)小挫益厲()(12)而士不厭兵()
。13)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14)一戰(zhàn)而勝,不可用矣()
2、翻譯下面的句子
。1)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zhàn)。
譯:
。2)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zhàn)而兵不殆也
譯: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已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與之皆死。
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后可以動于險。鄧艾縋兵于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彼因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
3、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故士皆委已而聽命()(2)鄧艾縋兵于蜀中()
。3)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4)彼因有所侮而動也()
。5)能以兵嘗敵()(6)故去就可以決()
4、翻譯下面的句子
(1)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
譯:
。2)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
譯:
5、這兩段中,作者認為作戰(zhàn)時,作將領(lǐng)的應該(),作士兵的最好();出兵時應該要做到()。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shù)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尺棰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晰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而按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形固,則力有馀矣
6、下列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知理而后可以舉兵(出動)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節(jié)制)
B、知節(jié)則不窮(困窘)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應付)
C、彼將不與吾校(通“較”,較量)吾蔽而置之(隱藏)
D、彼將強與吾角(堅決,強硬)吾抗而暴之(反抗)
7、下列加點的詞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使之疑而卻(退卻)吾陰而養(yǎng)之(暗中)
B、使之狎而墮其中(陰險)使之無所顧,有所恃(依靠)
C、尺棰當猛虎(相當)可以將矣(帶兵)
D、冠胄衣甲(衣服)據(jù)兵而寢(靠著)
8、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
——說明行軍打仗要有全局戰(zhàn)略眼光,不能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
——意為要盡量掩蓋自己的短處,使敵人發(fā)現(xiàn)不了而猶豫不決。
C、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無所顧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憑借和利用形勢,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9、下列各個句字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作者所主張的用兵“心術(shù)”的一項是:
、僦韯t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
②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郾虚L短,敵我一也。
、芪嶂L,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
、莨噬朴帽咭孕喂。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
⑥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10、翻譯下列句子:
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譯:
、、袒裼而案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
譯:
閱讀下面一段完成1—4題。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jié)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見小利不動,見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無敵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兵有長短,敵我一也。敢問:“吾之所長,吾出而用之,彼將不與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將強與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此用長短之術(shù)也。
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無所顧,則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則知不至于必敗。尺箠當猛虎,奮呼而操擊;徒手遇蜥蜴,變色而卻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將矣。袒裼而按劍,則烏獲不敢逼,冠胄衣甲,據(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
1、下列各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知理而后可以舉兵舉:發(fā)動
知勢則不沮沮:沮喪
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支:應付、支撐
B、不足以辱吾技也辱:玷污
吾蔽而置之蔽:隱藏
使之狎而墮其中狎:陰險
C、此用長短之術(shù)也術(shù):本領(lǐng)
使之無所顧顧:回頭
知此者,可以將矣將:出發(fā)
D、烏獲不敢逼逼:靠近
冠胄衣甲衣:衣服
據(jù)兵而寢兵:武器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固不在戰(zhàn)矣
B、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故不戰(zhàn)而強弱勝負已判矣
C、夫惟養(yǎng)技而自愛者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D、夫六國與秦皆諸侯,其勢弱于秦知勢而后可以加兵
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含義和作用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說明行軍打仗要有全局戰(zhàn)略眼光,不能貪小失大。
B、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卻
————意為要盡量掩蓋自己的短處,使敵人發(fā)現(xiàn)不了而猶豫不決。
C、善用兵者,使之無所顧,有所恃
————用兵打仗既要無所顧忌,又要懂得利用外物。
D、故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
————善于用兵的人懂得憑借和利用形勢,那么就有多余的力量了。
14、下列各個句字編為四組,全都說明作者所主張的用兵“心術(shù)”的一項是:
①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jié)則不窮
、谝娦±粍樱娦』疾槐;……夫然后有以支大利大患
、郾虚L短,敵我一也。
④吾之所長,吾陰而養(yǎng)之,使之狎而墮其中
、莨噬朴帽咭孕喂。夫能以形固,則力有余矣。
、薰陔幸录祝瑩(jù)兵而寢,則童子彎弓殺之矣。
A、①③⑤B、①③⑥C、②④⑤D、②④⑥
【參考答案】
1、A、B3、B(暴為顯露)4、C
高二語文教案10
一、聯(lián)想導入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遭中》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積累重要的文言知識。
2、體會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
3、了解的寫作特點。
三、走近作者
歐陽修,北宋文學家,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北宋古文運動的領(lǐng)袖。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其散文近似,語言流暢自然。其詞婉麗,承襲南唐余風。著有《歐陽文忠公集》。
四、簡介背景
本文寫于作者五十三歲時。作者晚年雖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屢次遭貶內(nèi)心隱痛難消,面對朝廷內(nèi)外的污濁、黑暗,眼見國家日益衰弱,改革又無望,不免產(chǎn)生郁悶心情。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jié),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于懷,讓作者此時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所以他對秋天的季節(jié)感受特別敏感,《秋聲賦》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產(chǎn)生的。
五、了解文體
賦是介于詩歌與散文之間的一種文體,語言上多鋪張藻飾,講究文采韻律;內(nèi)容上多側(cè)重于通過極力描繪景物抒發(fā)作者的主觀感情。
我們學過的有杜牧的《阿房宮賦》和蘇軾的《赤壁賦》。
六、研讀文本
。ㄒ唬┭凶x第一段
1、第一自然段是描繪的什么?用何方法描繪的?該事物具有什么特點?
明確:描繪秋聲。
比喻的方法。
悲。
2、落實重要詞句,翻譯全段。
歐陽子方夜讀書,聞有聲自西南來者,悚然而聽之,曰:“異哉!”初淅瀝以蕭颯,忽奔騰而砰湃;如波濤夜驚,風雨驟至。其觸於物也,鏦鏦錚錚,金鐵皆鳴;又如赴敵之兵,銜枚疾走,不聞號令,但聞人馬之行聲。予謂童子:“此何聲也?汝出視之。”童子曰:“星月皎潔,明河在天,四無人聲,聲在樹間。”
我正在夜里讀書,聽到有聲音從西南方向傳來,我驚懼地仔細傾聽,說道:“奇怪!”起初聽起來是淅淅瀝瀝的雨聲夾雜蕭蕭颯颯的風聲,忽然(那聲音)奔騰澎湃起來,好像江河夜間波濤洶涌,暴風雨驟然來臨,(那聲音)碰到物體就發(fā)出金屬撞擊時的鏗鏘之聲,又如同開赴敵陣的士兵,口中銜枚疾進,聽不到如何號令,只有人馬行走的聲音。我對書童說:“這是什么聲音啊?你出去看看。”書童回答說:“星星和月亮皎潔光耀,銀河橫在天空。四處沒有人聲,那聲音是從樹間發(fā)出的!
3、作者是如何描寫秋聲的?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
。1)用一連串的比喻(博喻),把秋聲比作“波濤夜驚”“風雨驟至”“鏦鏦錚錚”“金鐵皆鳴”“銜枚疾走”的人馬聲等。通過這些恰當?shù)谋扔靼央y以捉摸的東西變的具體可感。
。2)作者巧妙的利用“聽”的過程寫秋聲,由“初”到“忽”,再到“觸于物”,寫出了由遠而近、由小到大、憑虛而來的撞擊物體的動態(tài)過程,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
。ǘ┭凶x第二段
1、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內(nèi)容。
明確:
第二段前半部分寫秋之狀、聲,交代悲切的原因;
后半部分議秋之心,突出肅殺之氣。
2、落實重要詞句,翻譯前半部分。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聲也,胡為而來哉?蓋夫秋之為狀也: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氣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蕭條,山川寂寥。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豐草綠縟而爭茂,佳木蔥籠而可悅;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
我說:“哎!可悲。∵@是秋天的聲音,它為何而來呢?那秋天呈現(xiàn)的情狀啊,它的顏色慘淡,煙云密集;容貌清明,天空高遠,太陽明亮;氣候寒冷,刺人肌骨;秋意蕭瑟,山川寂靜空曠。所以秋天發(fā)出的聲音,凄凄切切,呼喊號叫,憤然而作。(夏天)繁茂的綠草彼此爭盛,高大的樹木青翠茂盛,令人愉悅。但草被秋風一吹被顏色就變,樹被秋風一碰葉子就落;它們之所以零落衰敗是因為秋之氣的余威。
3、前半部分怎樣來寫秋之狀的呢?其目的是什么?
明確;
分別就秋的色、容、氣、意,描繪出了秋狀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鮮明圖畫,其中色、容為實,氣,意為虛,手法是由實入虛,而對秋狀的描繪,正是為了烘托秋聲的“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
接下去作者寫道:“故其為聲也,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可見作者寫秋之狀其實是為了寫秋聲的由來,寫出了秋聲悲的特點。接著作者用“其所以摧敗零落者,乃其一氣之余烈”以此表達自己的感慨,從中看出秋的肅殺。
4、落實重要詞句,翻譯后半部分。
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又兵象也,於行為金。是謂天地之義氣,常以肅殺而為心。天之於物,春生秋實。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夷則為七月之律。商,傷也;物既老而悲傷。夷,戮也;物過盛而當殺。 。
秋天是刑官執(zhí)法的時令,時令上屬陰;它又是征伐的季節(jié),五行上屬于金。這就叫做天地尊嚴正義之氣,常常把肅殺作為心性。天對待萬物,使其春天生長,秋天結(jié)果。所以秋天在音樂上屬商聲,商聲是代表西方的一種聲音,夷則是七月的音律之名。商,也就是‘傷’的意思,萬物已經(jīng)衰老,令人悲傷。夷,是誅殺的意思,萬物過于茂盛,就必然衰敗。
5、后半部分作者又列舉了哪些跟秋有關(guān)的例子?這樣寫有何作用?
明確:
作者吸收前人種種說法,又運用駢偶句把秋與官制、陰陽、五行、音律等配屬起來,甚至用“傷”解釋“商”,用“戮”解釋“夷”,極力鋪張。
這樣寫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寫出了秋聲中永恒的悲傷,為下文進入本文主題起了鋪墊作用。
。ㄈ┭凶x第三段
1、概括第三段所寫內(nèi)容。
面對充滿肅殺之氣的自然之秋,作者產(chǎn)生的人生感悟。
2、落實重要詞句,翻譯全段。
嗟乎,草木無情,有時飄零。人為動物,惟物之靈。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于中,必搖其精。而況思其力之所不及,憂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為槁木,黟然黑者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哎!草木無情,秋天來了也會飄零。人是動物,在萬物中最有靈性。百種憂慮影響他的心緒,又有萬件事情勞累他的形體。內(nèi)心有所觸動,一定會損耗他的精神。何況還要思考那些力量無法做到、憂慮那些智慧解決不了的事情呢。這當然會使他紅潤的臉色變得如同枯木,烏黑的頭發(fā)變得花白。為什么要用并非金石般的身軀,去和草木爭繁斗盛呢?想一想是誰給自己帶來殘害吧,又何必去怨恨這秋聲呢!”
2、最終作者產(chǎn)生了怎樣的人生感悟,請用原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
明確:
“奈何以非金石之質(zhì),欲與草木而爭榮?念誰為之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ㄋ模┭凶x第四節(jié)
1、落實重要詞句,翻譯全段。
童子莫對,垂頭而睡。但聞四壁蟲聲唧唧,如助余之嘆息
童子沒有回答,低著頭睡著了。這時只聽到四面蟲鳴唧唧,好像應和著我的嘆息。
1、寫童子“垂頭而睡”“四壁蟲聲唧唧”,有什么作用?
明確:
第四段是全篇的結(jié)束,作者從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童子已“垂頭而睡”,這樣寫襯托出作者孤獨寂寞。而只有“四壁蟲聲唧唧”,反襯出作者的作者悲涼的心境。戛然而止的結(jié)尾,給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蟲唧唧中,讀者似乎也要同聲一嘆。
七、概括主題思想
本文以秋聲發(fā)端,描繪了暮秋山川寂寥、草木凋零的蕭條景象,借此抒發(fā)了人生易老的悲秋情懷,同時也流露出無為無憂、超然物外的老莊思想。
八、歸納寫作特點
1、大量運用比喻。文章通過形象的比喻,使無形、無色的秋聲,成為可聽、可見、可感的具體、生動的自然現(xiàn)象,表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像聲、狀物和駕御語言的能力。
2、以景物喻人。以秋聲使無情的'草木“摧敗零落”,比喻人生坎坷、憂愁勞頓使有情之人衰老、頹唐。把秋聲、秋景和作者自己的秋感融合在一起,自然貼切。以景抒情,情與景泯和無間,使文章達到了優(yōu)美、和諧、深刻感人的境界。
3、駢散結(jié)合。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為問答的形式特征,又注意運用長短不齊的句子,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變得散文化了,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
《秋聲賦》賞析
《秋聲賦》作于嘉佑四年(1059),歐陽修時年53歲,是他繼《醉翁亭記》后的又一名篇。它駢散結(jié)合,鋪陳渲染,詞采講究,是宋代文賦的典范。
文章第一段寫作者夜讀時聽到秋聲,從而展開了對秋聲的描繪。文章開頭,作者簡捷直人地描畫了一幅生動的圖景:歐陽修晚上正在讀書,被一種奇特的聲音所攪動。這簡捷的開頭,實際上并不簡單,燈下夜讀,是一幅靜態(tài)的圖畫,也可以說,作者正處于一處凝神的狀態(tài)中。聲音的出現(xiàn)是以動破靜,引起了作者的注意,不禁去傾聽它,同時,也就惹動了文思。這樣由伏到起,在動靜的對比中,文勢便蓄成了,有了這種文勢,下面的文章便仿佛是泉水涌出,自然流瀉。接下來,是作者對秋聲一連串的比喻,把難以捉摸的東西變得具體可感。作者通過由“初”到“忽”,再到“觸于物”,寫出了由遠而近、由小到大、憑虛而來的撞擊物體的秋聲夜至的動態(tài)過程,突出了秋聲變化的急劇和來勢的猛烈。這也就回答了作者聞聲驚懼和感嘆的原因。
第二段是對秋聲的描繪和對秋氣的議論。首先,作者概括了平日觀察所得,運用駢偶句式和鋪張渲染的賦的傳統(tǒng)手法,抓住煙云、天日、寒氣、山川等景物,分別就秋的色、容、氣、意,描繪出了秋狀的四幅具有不同特征的鮮明圖畫。而對秋狀的描繪,正是為了烘托秋聲的“凄凄切切,呼號憤發(fā)”。然后,是對秋氣的議論。“豐草”四句,作者把草木在夏天和秋季作對比,通過對比,指出草木之所以摧敗零落,是秋氣施加強大威力的結(jié)果。在此基礎(chǔ)上,議論又進一步展開。“夫秋,刑官也”到這一段結(jié)束,作者吸收前人種種說法,又運用駢偶句把秋與官制、陰陽、五行、音律等配屬起來,甚至用“傷”解釋“商”,用“戮”解釋“夷”,極力鋪張,突出秋對萬物的強大摧殘力量,說明萬物盛衰的自然之理。這是宇宙生成的哲學思考,寫出了秋聲中永恒的悲傷,為下文進入本文主題起了鋪墊作用。
第三段是全文的題旨所在,作者由感慨自然而嘆人生,百感交集,黯然神傷。這一段,作者在極力渲染秋氣對自然界植物摧殘的基礎(chǔ)上,著力指出,對于人來說,人事憂勞的傷害,比秋氣對植物的摧殘更為嚴重。
第四段是全篇的結(jié)束,作者從這些沉思冥想中清醒過來,重新面對靜夜,只有秋蟲和嗚,襯托著作者悲涼的心境。結(jié)尾處秋蟲的和鳴,更襯出作者的感慨與孤獨。戛然而止的結(jié)尾,給文章增添了不少的感染力,在秋蟲唧唧中,讀者似乎也要同聲一嘆j,。
歐陽修在宋仁宗嘉佑占四年(1059)春天辭去開封府尹的職務,專心著述。這時的歐陽修,在政治上早已經(jīng)歷了多次貶官,對政治和社會時局心情郁結(jié),對人生短暫、大化無情感傷于懷,正處于不知如何作為的苦悶時期。在《秋聲賦》中,作者以“無形”的秋聲作為描寫和議論的對象,采用賦的形式抒寫秋感,極盡渲染鋪陳之能事,實際上融人了作者對宦海沉浮、人生苦短深沉的感慨。
《秋聲賦》寫秋以立意新穎著稱,從題材上講,悲秋是中國古典文學的永恒題材,但歐陽修選擇了新的角度人手,雖然承襲了寫秋天肅殺蕭條的傳統(tǒng),但卻烘托出人事憂勞更甚于秋的肅殺這一主題,這就使文章在立意上有所創(chuàng)新。
更應該提到的,應是《秋聲賦》在文體上的貢獻。注重駢偶鋪排以及聲律的賦到了宋代以后,由于內(nèi)容的空乏和形式上的矯揉造作,已經(jīng)走向沒落。歐陽修深明其中之弊,當他的散新取得了成功之后,回過頭來又為“賦’’體打開了一條新的出路,即賦的散文化,使賦的形式活潑起來,既部分保留了駢賦、律賦的鋪陳排比、駢詞儷句及設為問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現(xiàn)出活潑流動的散體傾向,且增加了賦體的抒情意味。這些特點也使《秋聲賦》在散文發(fā)展史上占有了一席很重要的地位
《秋聲賦》練習題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颯()錚錚()針砭()
寂寥()悚然()戕賊()
2、下列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
A、山原曠其盈視故其在樂也,商聲主西方之音
B、木遭之而葉脫酌貪泉而覺爽
C、夫秋,刑官也,于時為陰且庸人尚羞之,況于將相乎
D、蓋夫秋之為狀也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
高二語文教案11
一、課標要求
本課依據(jù)《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提到:高中語文課程必須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使學生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增進課程內(nèi)容與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實現(xiàn)本課程在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二、學法分析
首先,高二學生對海明威可能比較陌生,教學前盡可能讓學生自己動手,多尋找一些課外資料,以期能對他的作品和風格有一定的了解;其次,本文雖然是節(jié)選,但是依然很長,所以,教學中盡可能的理清小說的行文脈絡,如老人與鯊魚較量的五個回合;其三,本文充滿了哲理和象征的韻味,但學生的生活閱歷比較簡單,所以應該聯(lián)系生活實際。
三、三維目標
知識和能力:了解海明威其人以及他的寫作風格
提問:小說節(jié)選部分共有老人與鯊魚的幾個回合的較量?對象都是什么?
學生回答:五個回合,分別是與鯖鯊魚斗、與星鯊魚斗、與犁頭鯊魚斗、與星鯊魚斗、與群鯊魚斗
教師補充:一方是孤獨的老人,一方是強悍的無數(shù)鯊魚,一方是弱者,一方是強者,他們的較量,誰會勝利?
提問:老人與鯊魚較量的五個回合中,老人用到了哪些武器?結(jié)果怎樣?老人的身體狀況又怎樣?大馬林魚狀況怎樣?
學生回答:
第一個回合:用魚叉(丟)、繩子(斷)老人手受傷大馬林魚被吃掉40磅
第二個回合:刀子(鈍)、槳 老人手傷嚴重魚被吃掉四分之一
第三個回合:刀子(鈍)、槳(斷) 受淌血半個身子被咬爛
第四個回合:短棍 手痛得厲害
第五個回合:短棍(丟)、舵把(折) 極疲乏僅剩殘骸
生活中,能壓倒一切的不算是強者,不被一切所壓倒的人才是真正的強者。所以,你應當首先戰(zhàn)勝自我、超越自我、充實自我,以最大的熱情去擁抱生活,什么樣的生活向我走來,我將向什么樣的生活走去,讓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懈努力,以樂觀、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迎接未來的挑戰(zhàn)。
高二語文教案12
教學目標
1、了解李商隱的有關(guān)生平和創(chuàng)作特色。
2、領(lǐng)會這首詩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藝木技巧。
重點難點:
詩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藝木技巧。
學習方法:
誦讀,理解,思考,討論。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與內(nèi)容:
一、導入與作者簡介。
1、導入新課
中國古代描寫音樂的著名詩文:
(1)白居易的《琵琶行》。
。2)李賀的《李憑箜篌引》。
。3)蘇軾《赤壁賦》。
。4)劉鶚《明湖居聽書》。
。5)韓愈《聽穎師彈琴》。
。6)郎士元《聽鄰家吹笙》。
。7)李白《聽蜀僧浚彈琴》。
。8)李商隱《錦瑟》。
2、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2年或813年—約858年),漢族,字義山,號玉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他祖籍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市),生于河南滎陽(今鄭州滎陽)。詩作文學價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
在《唐詩三百首》中,李商隱的詩作有22首被收錄,位列第4。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濃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為人傳誦。但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都愛西昆好,只恨無人作鄭箋”之誚。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滎陽。
他一生大約創(chuàng)作了六百多首詩,有《李義山詩集》。詩歌創(chuàng)作中,則寫出了大量抒情感懷類的詩篇,尤以晚年的無題詩和詠史詩成就最大,本課選讀的兩首詩,就是其代表作。
3、關(guān)于《錦瑟》
《錦瑟》一詩,堪稱李商隱詩集中的壓卷之作。然而,對于這首詩的旨意,千百年來聚訟紛紜,莫衷一是。這首詩,如果從具有高超的藝術(shù)成就和具有豐富的多解性兩方面看,可以說古代詩歌無一能比。元代的元好問就曾發(fā)出這樣的感嘆:“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論詩三十首》)意思是說,像《錦瑟》(以及受李商隱影響的宋初的西昆體詩)這樣的詩固然好,可是就算東漢的大訓詁學家鄭玄再世,也只能望之興嘆,無力為它作注。清代的大詩人大學者王士禎也曾發(fā)出“一篇《錦瑟》解人難”(《論詩絕句》)的浩嘆,可見這首詩的.特異之處。
二、如何理解《錦瑟》的字面意義?
1、理解典故
、偾f周夢蝶
從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鞓,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呢? 這則寓言是表現(xiàn)莊子齊物思想的名篇。莊子認為人們?nèi)绻艽蚱粕牢镂业慕缦,則無往而不快樂。它寫得輕靈飄渺,常為哲學家和文學家所引用。
、谕厶澌N
望帝,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的稱號。傳說他因水災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中,死后靈魂化為杜鵑,啼聲非常悲凄。
、埘o人泣淚
《博物志》里有海中鮫人泣淚成珠的故事。
④暖玉生煙
傳說藍田美玉深埋地下,不為人所見,但它那溫潤的精氣卻能透過泥土,煙霧般升騰到空中。
2、翻譯詩歌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不知什么緣故,錦瑟會有五十根弦,我現(xiàn)已年近半百,回首往事,歷歷在目,心情難以平靜。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像莊周那樣,我在清晨做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飛舞的蝴蝶;像古蜀國的望帝,把那幽怨的心事,寄托在杜鵑鳥的悲鳴中。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大海茫無際涯,明月照在蒼碧的水面,鮫人的眼淚化成萬千明珠;藍田山的美玉,沉埋在泥土里,天晴日暖,生出裊裊輕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種種感慨豈待現(xiàn)在回顧追憶?它發(fā)生的當時我已經(jīng)惘然失意,事后更何從追尋呢?
三、如何理解《錦瑟》的深層意境?
第一聯(lián):起興。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詩人將近五十歲的人生(李商隱活了46歲)。瑟之發(fā)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傷感!耙幌乙恢,兩個“一”字,更加強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覺,既暗示了感覺的細致繁復,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纏綿。則興寄遙深,感情凝重;“思華年”為全篇主唱,以下文字皆因此生發(fā)出來。
中問兩聯(lián),是全詩的主體部分,也是詩人追憶的內(nèi)容。承首聯(lián)中的“思”字追憶往昔,詩人慨嘆懷才見棄,自傷一生遭際。
第二聯(lián):寄情于物,將“曉夢”、“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鵑”之物來表現(xiàn)。用了兩個古老的典故來傳達哀怨感傷之情,表達對美好情感的追懷。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卻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渦中進退維谷,懷才不遇而竟致終生潦倒無為,摯愛的妻子早逝于華年,如今只留下詩人自己在孤獨凄涼中追憶往事。猶如莊子“夢蝶”,不知哪種狀態(tài)是真實的自我了。
第三聯(lián):借景生情,以“滄海月明”、“藍田日暖”之景象來寫“珠有淚”的悲哀與“玉生煙”的迷惘。神話里說,月滿則珠圓,可是,月夜下的滄海明珠依然有淚,在茫茫無際的大海里,每一顆珍珠都是一個淚點,藍田山中出產(chǎn)美玉,有玉之處煙靄蒙蒙,而人們只見山中煙靄,不知玉在何處,美玉如同滄海遺珠一樣深埋水底,不能相見,無人賞識。
最后一聯(lián):尾聯(lián)自問自答,點出此詩系追憶往昔,痛定思痛。所謂“此情”者,指的正是頷、頸兩聯(lián)中所寫的“曉夢”之癡迷、“春心” 之深摯、“珠淚”之哀傷與“玉煙”之迷惘,種種情事豈待成追憶時才感哀痛,華年流過之時,便已體味到了其中的苦澀悲哀。在暖玉生煙的縹緲里,詩人回望華年往事,追憶往日情緣,空留當年的悵惘,令他再一次不勝嗟嘆:回頭問殘照,殘照更空虛。
四、究竟《錦瑟》一詩的主旨和情感是什么?
李商隱在月夜彈響了他的《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絕唱傾倒了后世無數(shù)的聆聽者,歷來也曾經(jīng)引起過很多不同的解說和猜測,金人元好問在其《論詩絕句三十首》中便曾說過這首詩是“一篇錦瑟解人難”。
《錦瑟》一詩,境界撲朔迷離,情感深長綿藐,對于《錦瑟》一詩的主旨,歷來歧見紛紜,確實是一個千古之謎。
1、詠瑟詩。有人以為這首詩的內(nèi)容是詠“瑟”這種樂器的,言“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彼木涫欠謩e寫了瑟的適、怨、清、和四種樂調(diào)。
2、悼亡詩。認為詩人是在孤獨凄涼中思念亡妻,躬自哀悼。
3、政冶詩。還有很多學者把它當做政治詩來讀。并從詩人的經(jīng)歷中尋找蛛絲馬跡,闡幽發(fā)微。
4、愛情詩。認為《錦瑟》是一首寫戀情的詩,是一個垂暮老人回首錦瑟華年所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傷世詩。認為此詩的主旨是“悵觸人生,情懷歷亂”。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詩歌約作于作者晚年,當是他回憶往事,對一生坎坷而發(fā)的感慨,盡管描寫委婉,旨意朦朧,但顯然有其寄托。李商隱在詩中隱去了平生所歷具體之事,以緣情造物的寫法,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6、理想詩。認為此詩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思念和追求。
等等,不一而足。
我們認為:(并不要求學生認同)
這首詩應該是感時傷世詩!跺\瑟》這首詩全篇籠罩著一層濃重的哀傷低徊、凄迷朦朧的情調(diào)氛圍,反映出一個衰頹沒落的時代中正直而不免軟弱的知識分子典型的悲劇心理。它向讀者傳達的是一種人生的感受、感悟和迷惘之情。含蓄委婉地從多個不同角度抒寫了自己坎坷的際遇和哀怨感傷之情,痛惜華年流逝、抱負成空。
五、怎樣理解《錦瑟》一詩的表現(xiàn)手法?
1、比喻象征,形象鮮明。
這首詩主要運用了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情感。“錦瑟”“蝴蝶”“杜鵑”“珠”“玉”象征著美好事物。
2、意蘊深厚,朦朧夢幻
《錦瑟》一詩,無論是“錦瑟”,還是“蝴蝶”“杜鵑”“珠”“玉”等,它們表現(xiàn)的情調(diào)心知肚明,完全意會,但究其具體,卻云霧遮目,不甚明了。雖不能說李商隱開啟了朦朧詩的先河,但這種藝術(shù)嘗試和創(chuàng)新是獨特的,對后世影響很大,也許,正是李商隱詩歌中表現(xiàn)出的這種意蘊深厚的朦朧美,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近人梁啟超曾說:“義山的《錦瑟》《碧城》《圣女詞》等詩,講的什么事,我理會不著。拆開來一句一句的叫我解釋,我連文義也解不出來。但我覺得他美,讀起來令我精神上得一種新鮮的愉快。須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六、背誦詩歌。
高二語文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這個世界的音樂,理解聲音與音樂的本質(zhì)區(qū)別。
2、品味作品形象而生動的語言,掌握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任何形式的生命的人文精神。
教學重點:領(lǐng)會“音樂”的含義,理解聲音與音樂的本質(zhì)區(qū)別。
教學難點:解讀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從而引申到熱愛生命、保護生命和諧的主題。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法。通過設置疑問,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然后通過“討論”和“辯論”等形式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學法指導:課前自學和課堂討論相結(jié)合。
教學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40分鐘。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投影,播放《百鳥朝鳳》動畫,學生走進教室即可受到感染)各位同學,塵世的喧囂、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忽略了大自然中還有美妙的音樂。剛才,我們聆聽了一段美妙的人類模仿鳥鳴的天籟之音,請大家說說自己的內(nèi)心感受。
小結(jié):這個世界因為音樂的存在而精彩,正如著名的科普學家托馬斯?劉易斯所說的“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墒,音樂不是人類的專利,地球上的每一種生物,都有創(chuàng)造音樂的天賦,可以說這個世界的音樂無處不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這個世界的音樂》。
《這個世界的音樂》原文閱讀
這個世界的音樂
我們面臨的問題之一,是隨著我們擁擠地生活在一起,我們的通訊系統(tǒng)越來越復雜,我們彼此發(fā)出的聲音變得更象嘈雜聲,是偶然的或無關(guān)緊要的,我們很難從這噪聲里選擇出有意義的信號來。當然,原因之一,是我們似乎不能把通訊僅限于攜帶信息的、切題的信號。假如有任何新的技術(shù)來傳播信息,我們好象一定會用它來進行大量的閑聊。我們之所以沒有滅頂于廢話之中,只是因為我們還有音樂。
使人聊以慰藉的是,聽說較新的學科生物聲學須得研究別的動物相互發(fā)出的聲音中存在的類似問題。不管它們有什么樣的發(fā)聲裝置,大多數(shù)動物都要發(fā)出大量含糊不清的嘟噥聲。需要長期的耐性和觀察,才能把那些缺乏句法和意義的部分加以剔除。為保持聚會進行而設計的那些無關(guān)緊要的社交談話占了主導地位,大自然不喜歡長時間的沉寂。
然而總有一種持續(xù)不斷的音樂潛在于所有其它信號之下。白蟻在蟻穴中黑暗的、發(fā)著回響的走廊里用頭部敲擊地面,彼此發(fā)出一種打擊樂式的聲音。據(jù)描述,這聲音在人的耳朵聽起來,象是沙粒落在紙上,但最近對這種聲音的錄音進行的攝譜學分析顯示,在這敲打聲中,有著高度的組織規(guī)律。這敲擊聲以有規(guī)律的、有節(jié)奏的、長度不同的短句出現(xiàn),就象定音鼓部的譜號。
某些白蟻有時用上顎的顫動來發(fā)出一種很響的、高音的咔嗒聲,10米之外都能聽見。費這么大的力氣來制造這樣一個音符,其中一定有緊急的意義,至少對發(fā)音者是這樣。發(fā)出這樣的大聲,它必須猛力扭動身體,以至于讓反沖力把它彈到兩三厘米的空中。
企圖賦予這種特別的聲音以某種具體的意義,那顯然是有風險的,整個生物聲學領(lǐng)域都存在這類問題。不妨想象一下,一個頭腦糊涂的外層空間來客,對人類發(fā)生興趣,在月球表面上通過攝譜儀聽到了那個高爾夫球的咔嗒聲,而試圖把它解釋為發(fā)出警告的叫喚(不大可能)、求偶的信號(沒那回事),或者解釋為領(lǐng)土占有的宣言(這倒可能)。
蝙蝠必須幾乎連續(xù)不停地發(fā)出聲音,以便借助聲納來察知周圍所有的物體。它們可以在飛行時準確地發(fā)現(xiàn)小昆蟲,并象有導向裝置一樣準確無誤地向喜歡的目標快速前進。有這種高超的系統(tǒng)來代替眼睛的掃視,它們必定是生活在一個常伴有工業(yè)聲、機器聲的蝙蝠的超聲世界里。然而,它們也彼此交流,也發(fā)出咔嗒聲和高調(diào)的問候。另外,有人還聽見,它們在樹林深處倒掛身體休息時,還發(fā)出一種奇異的、孤凄的、清脆如鈴的可愛聲音。
幾乎所有可被動物用來發(fā)聲的東西都被用上了。草原松雞、兔子和老鼠用腳爪發(fā)出敲擊聲;啄木鳥和其他幾種鳥類用頭部梆梆地敲打;雄性的蛀木甲蟲用腹部的突起敲擊地面,發(fā)出一種急促的咔嗒聲;有一種小甲蟲叫做Lepinotus inquilinus,身長不到兩毫米,卻也發(fā)出隱約可聞的咔嗒聲;魚類發(fā)聲靠叩動牙齒、吹氣或用特殊的肌肉來敲擊定音用的、膨大的氣囊;甲殼綱動物和昆蟲用生有牙齒的頭部位固體振動而發(fā)聲;骷髏天蛾用吻作洞蕭,吹奏出高調(diào)的管樂聲。
猩猩拍打胸脯作某種交談。骨骼松散的動物把骨節(jié)搖得咯咯作響。響尾蛇那樣的動物則用外裝結(jié)構(gòu)發(fā)聲。烏龜、短吻鱷和鱷魚,甚至還有蛇,也能發(fā)出各種各樣某種程度的喉音。有人聽到水蛭有節(jié)奏地敲擊葉子,以引起別的水蛭的注意,后者則同時敲擊作答。連蚯蚓也能發(fā)出一組組微弱的、規(guī)則組合的斷音符。蟾蜍互相對歌,朋友們則報以應答輪唱。
鳥類歌聲中事務性通訊的內(nèi)容已有人作了那么多分析,以至于看起來它們沒有多少時間從事音樂。但音樂還是有的。在警告、驚叫、求偶、宣布領(lǐng)地、征募新友、要求解散等詞匯的背后,還有大量的、重復出現(xiàn)的美妙音樂,說這些是八小時以內(nèi)的事務性語言是難以講通的。我后院里的畫眉低首唱著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轉(zhuǎn)的歌曲,一遍又一遍,我強烈的感覺是,它這樣作只是自得其樂。有些時候,它似乎象一個住在公寓里的專業(yè)歌手一樣練唱。它開始唱一段急奏,唱到第二小節(jié)的中間部分啞然而止,似乎那兒應該有一組復雜的和聲。它重新從頭再來,但還是不滿意。有時它明顯地改用另一套樂譜,似乎在即興來幾組變奏。這是一種沉思的、若詢?nèi)粼V的音樂。我不能相信它只是在說,“畫眉在這兒!
歌鴝能唱婉轉(zhuǎn)的歌子,其中含有它可以隨自己的喜愛重新安排的多樣主題;每一個主題的音符構(gòu)成句法,種種可能的變奏曲形成相當可觀的節(jié)目單。北美的野云雀能熟練運用三百個音符,它把這些音符排成三到六個一組的樂句,譜出五十種類型的歌曲。夜鶯會唱二十支基本的曲子,但通過改變樂句的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停頓,可以產(chǎn)生數(shù)不清的變化。蒼頭燕雀聽其他的同類唱歌,能把聽來的片斷輸入自己的記憶里。
人類普遍地表現(xiàn)出創(chuàng)作音樂和欣賞音樂的需要。我不能想象,甚至在我們最古老原始的時代,當一些天才畫家在洞穴里作畫之時,附近就沒有一些同樣具有創(chuàng)造才能的人在創(chuàng)作歌曲。唱歌象說話一樣,乃是人類生物性活動的主導方面。
其他器樂演奏家,比如蟋蟀或蚯蚓,它們單獨演奏時聽起來或許不象音樂,但那是因為我們聽的時候脫離了上下文。如果我們能一下子聽到它們合奏,配上全套管弦樂器,那巨大的合唱隊集合在一起,我們也許就會聽出其中的對位音,音調(diào)和音色的平衡,還有和弦和各種亮度。錄制的座頭鯨歌曲,充滿力度和肯定,模糊和暗示,不完整,可以將它當作一個聲部,好象是管弦樂隊的一個孤立的音部。假如我們有更好的聽力,聽得見海鳥的高音,聽得見成群軟體動物有節(jié)奏的定音鼓,甚至聽得見縈繞于陽光中草地上空的蚊蚋之群飄渺的和聲,那合成的音響大約會使我們飄然欲飛的。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來解釋鯨魚之歌。那些歌也許是有關(guān)航行,或有關(guān)浮游節(jié)肢動物的來源,或有關(guān)領(lǐng)地界限的簡單而實打?qū)嵉臄⑹龊吐暶。但迄今證據(jù)還沒有得到。除非有一天有人證明,這些長長的、繚繞如卷的、執(zhí)著的曲調(diào),被不同的歌唱者重復著,又加上了它們各自的修飾,這不過是為了向海面下數(shù)百英里之外傳遞象“鯨魚在這兒”之類尋常的信息。否則,我就只能相信,這些曲調(diào)是真正的音樂。不止一次,有人看到鯨魚在歌唱的間歇,完全躍出水面,然后以背著水,全身沉浸于闊鰭擊出的波濤之中。也許它們是為剛才的一支歌如此成功而喜悅,也許是為環(huán)球巡游歸來之后,又聽到了自己的歌而慶賀。不管怎樣,那樣子就是在歡騰。
我想,造訪我的外星客人聽到我的`唱片放第一遍時,會同樣的迷惑不解。在他聽來,第十四號四重奏也許是發(fā)布某種訊息,意思是宣布“貝多芬在此”,而經(jīng)過時間的流逝,湮沒于人類思想的洋流中之后,過了一百年,又有一個長長的信號回應它,“巴爾托克在此”。
假如象我所相信的那樣,制造某種音樂的驅(qū)力如同我們其他的基本生物功能一樣,也是我們作為生物的特點,那么其中必有某種道理。既然手邊沒有現(xiàn)成的解釋,那我自可冒昧作出一個。那有節(jié)奏的聲音,也許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現(xiàn)——是一種最最古老的記憶,是一支舞曲總譜,記載了混沌中雜亂無章的無生命的物質(zhì)轉(zhuǎn)化成違反幾率的、有條有理的生命形式的過程。莫羅維茨(Morowitz,H.J.)以熱力學的語言提出見解,他的假說是,從無窮盡的太陽那里,不斷地流向外層空間這個填不滿的窟窿的能量途經(jīng)地球時,從數(shù)學上來看,不可避免地要使物質(zhì)組織成越來越有序的狀態(tài)。由此產(chǎn)生的平衡行為是帶化學鍵的原子不停地組成越來越復雜的分子,同時出現(xiàn)了貯存和釋放能量的循環(huán)。太陽能處在一種非平衡的穩(wěn)定狀態(tài)(假定如此),不會僅僅流到地球,然后由地球輻射開去。從熱力學上講,它勢必要把物質(zhì)重新安排成對稱形式,使之違反幾率,反抗熵的增加,使之提高——姑且這樣說吧——成為在不斷重排和進行分子修飾的變化狀態(tài)。在這樣一種系統(tǒng)中,結(jié)果就會出現(xiàn)一種偶然的有序狀態(tài),永遠處在陷入混沌的邊緣,只是因為來自太陽的那不懈的、不斷的能量潮流,才使這種有序狀態(tài)沒有解體,而繼續(xù)違反著幾率。
如果需有聲音來代表這一過程,對我的耳朵來說,它會象《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巴赫)的排列。但我不免納悶,那昆蟲的節(jié)奏,鳥鳴中那長段的、上下起伏的急奏,鯨魚之歌,遷飛的百萬頭的蝗群那變調(diào)的振動,還有猩猩的胸脯、白蟻的頭、石首魚的鰾發(fā)出的定音鼓的節(jié)奏,是否會讓人回想起同樣的過程。奇怪得很,“grand canonical ensemble”(宏正則系綜)這個音樂術(shù)語,通過數(shù)學被熱力學借來,會成為熱力學中計量模型系統(tǒng)的專門術(shù)語。再借回來,加上音符,它就可以說明我所想的是什么。
高二語文教案14
本文題目:高二語文教案:蜀道難學案
蜀道難學案
學習目標:
1、理清思路,熟讀成誦,了解詩歌的主旨、寓意。
2、學習作品描寫蜀道雄奇險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聲韻美。
3、品味其飄逸豪放、流轉(zhuǎn)自然的語言,體會其詩作的藝術(shù)風格;
教學方法:朗讀法、探討法。
學習時數(shù):2
學習過程:
第一學時
知識鏈接:
1、作者及背景介紹。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少年時代在四川度過,25歲,出三峽,泛洞庭,東游吳越,北上太原,有“大濟蒼生”之志。唐玄宗天寶九年(742年),李白奉召進京,他本想此行能夠施展才華,有所作為,但理想很快破滅了,皇帝的不重用,權(quán)臣的排擠,加之個人的傲岸不羈,一年多便被賜金放還,因而思想上便由入世轉(zhuǎn)為出世,于是放浪形骸,寄情山水,詩酒逍遙,最后客死安徽當涂。他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詩作,《蜀道難》《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靜夜思》《早發(fā)白帝城》等最能代表其藝術(shù)特色。他兼善各體詩歌,尤以古詩為精,是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作家。
2、課題簡析。
《蜀道難》是樂府《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舊題。《樂府解題》云:“《蜀道難》備言銅梁、玉壘(均為蜀山名)之阻。”本篇根據(jù)這一詩題傳統(tǒng)的內(nèi)容,以雄健奔放的筆調(diào),運用夸張形容的手法,描繪了由秦入蜀道路上驚險而奇麗的山川,既寫了蜀道的艱難,又寫了人生旅程的艱難。全詩氣勢磅礴,風格豪放,表現(xiàn)了詩人杰出的藝術(shù)才能和豐富的想象力,充分體現(xiàn)了李白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特點。
據(jù)說李白初到長安,賀知章往訪,看到了李白寫的`《蜀道難》,他看完了之后,大嘆一聲:“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貶謫到人世上了啊”,所以李白被我們尊稱為“詩仙”。
那么這首給李白帶“詩仙”美譽的《蜀道難》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
梳理探究:
一、 朗讀
1、聽錄音,把握詩中比較生僻的讀音和本詩的句讀,感受語調(diào)、語勢。
噫吁嚱( ) 魚鳧( ) 秦塞( ) 縈繞( ) 石棧( )
猿猱( ) 捫參( ) 崢嶸( ) 撫膺( ) 巉巖( )
飛湍( ) 咨嗟( ) 喧豗(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2、跟讀,反復誦讀。
3、在朗讀的基礎(chǔ),疏通文意。
(1)解釋下列詞語
噫吁 :
危乎高哉,蜀道之南,難于上青天:危, 。于, 。
開國何茫然:何, 。 茫然, 。
爾來四萬八千歲:爾, 。
不與秦塞通人煙:塞, 。通人煙, 。
西當太白有鳥道:當, 。
可以橫絕峨眉巔:橫絕, 。巔, 。
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回, 。高標, 。
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逆折, 。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 。
捫參歷井仰脅息:捫, 。歷, 。參、井, 。脅息, 。
以手撫膺坐長嘆:膺, 。
使人聞此凋朱顏:凋, 。朱顏, 。
連峰去天不盈尺:去, 。盈, 。
砅崖轉(zhuǎn)石萬壑雷:砅, 。這里作動詞, 。
所守或匪親:或, 。匪,同“ ”。狼與豺,比喻 。
側(cè)身西望長咨嗟:咨嗟, 。
(2)用自己的語言,解說詩句的意思。
第一部分,“噫吁嚱……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第二部分,“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使人聽此凋朱顏”
第三部分,“連峰去天不盈尺……側(cè)身西望長咨嗟”
4、作業(yè):背誦詩歌
第二學時
詩歌賞析
一、總體把握結(jié)構(gòu)
1、主旨句出現(xiàn)了三次,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歌有三“嘆”,分別嘆的是什么?
一嘆:
二嘆:
三嘆:
二、詩歌鑒賞
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句詩有什么含義?它重復出現(xiàn)三次,有什么作用?
答:
2、詩的開頭分幾層敘述蜀道的來歷?引用五丁開山的傳說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問:
第二問:
3、細讀“上有六龍回日……坐長嘆”這幾句,說說詩人用了哪些寫法來表現(xiàn)蜀道的雄奇險峻。
答:
4、詩人給這個“畏途”營造了怎樣的氣氛?
答:
5、寫劍閣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內(nèi)容?聯(lián)系當時的背景說說詩人這樣寫的意圖。
答:
高二語文教案15
一、學習目標
1、了解莎士比亞及其代表作;了解《羅密歐與朱麗葉》一文蘊含的人文主義思想;品味劇本中詩化的語言。
2、把握劇情,理解劇本的主題思想,欣賞人物語言。
3、體會作者對中世紀腐朽而野蠻的倫理觀念的批判和對當時的封建勢力的抨擊。
二、學生重點:目標①
。ㄒ唬⿲
三、教學過程:
在一次國際會議上,每個國家都在會議間隙播放一部影片作為文化交流,周總理帶出的'影片是《梁山伯與祝英臺》隨行的工作人員對如何介紹這部中國色彩十分濃郁的影片感到為難,在放映前周總理親自作了解說,他說:“今天,我給諸位帶來的是一部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放映結(jié)束后,全場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一位評論家稱之為“世界上最偉大最典型的愛情悲劇”,那么《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底是一部什么樣的戲劇,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
(二)解文題
了解一下故事的大概經(jīng)過,請同學讀注釋①。
。ㄈ┲尘白髡
1、作者
文藝復興時期英國大戲劇家,詩人。他的戲劇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早期(1590-1600)是他學習,繼承并取得初步成就的時期。
【高二語文教案】相關(guān)文章:
高二語文《項鏈》教案07-19
高二語文《過秦論》教案08-25
高二語文《勸學》教案08-26
高二語文教案11-04
高二語文必修五教案04-27
人教版高二語文教案04-27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04-23
高二語文宇宙的邊疆教案12-14
《勸學》高二語文教案11-21
高二語文《望海潮》教案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