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案大全>班會教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論文

心理健康論文

時間:2024-10-23 15:30:31 心理健康 我要投稿

心理健康論文(熱)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說到論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論文是討論某種問題或研究某種問題的文章。你知道論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論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心理健康論文(熱)

心理健康論文1

  1心理健康類圖書館藏數據分析

  華南農業(yè)大學調查顯示,讀者閱讀的心理健康資源方面的圖書主要涉及哲學類(B類)、社科總論(C類)、文學類(I類)、醫(yī)學類(R類)、文化科學教育體育類(G類)這五大類[2]。分析這五大類書的借閱及館藏情況,能反映出漢江大學圖書館心理健康類圖書利用與館藏建設情況。20xx年—20xx年,五大類圖書館藏比例波動較小,大多調整幅度很小或基本未調整;B類、C類、G類圖書新書增長量相對較高,I類、R類圖書增長量相對較低。

  2心理健康類圖書利用分析

  2.1借閱數據分析

  由圖2和表2可見,心理健康相關各類書的借閱率差異度比較大。B類圖書借閱率排在全館第三,是心理類圖書中排名最高的。B類圖書包括各類哲學理論、思維邏輯、倫理道德、心理學以及宗教方面的圖書。哲學類圖書宛如年長的智者,為大學生揭示人生哲理,幫助大學生客觀認識自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面臨挫折時,哲學類圖書能幫助大學生,站在另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正確對待挫折,因此頗受大學生歡迎。C類圖書20xx年借閱率排在全館第四,C類圖書中關于社會生活和社會問題的圖書與大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如有關家庭、婚姻、兩性以及生育問題,就業(yè)與失業(yè)問題、如何應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等,C類圖書能為大學生提供指導。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進入大學這個小社會,他們需要獨立面對生活中的各方面,如何能盡快適應新的環(huán)境,怎樣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如何與同學和睦相處,這些都可以通過C類圖書找到答案。I類圖書借閱率僅次于C類。文學除了擁有一些外在、實用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精神性價值。文學類圖書是深受廣大學生喜愛和被廣泛接受的,好的文學作品能緩減學生心理壓力,使其心情得到釋放。大學生通過閱讀或創(chuàng)作文學作品,可以收到修身養(yǎng)性,建立新的認知,調節(jié)情緒,重塑人格,改變行為模式等積極效果[3]。R類圖書中神經病學與精神病學方面的圖書借閱率較高。R類圖書除為醫(yī)學專業(yè)學生提供專業(yè)指導外,也有較多學生在身體出現異常時,也會查閱此類圖書尋求答案。R類圖書中的衛(wèi)生保健類圖書較受歡迎。G類圖書流通率較低。G類圖書包含文化、科學、教育、體育等內容。其中有關教育心理學、各類教學參考書以及學生參考書、體育運動類等圖書較受學生關注,但總體需求較少。數據分析還顯示:心理類圖書總體上利用率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其一,圖書采購與加工方面存在問題,圖書館采購的圖書與讀者需求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一方面很多書上架之后從未被借出過,另一方面,讀者需求與館藏圖書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如何真實掌握讀者的需求,縮小與讀者需求之間的差異是圖書館采購部門應該思考的問題。再者,圖書編目、上架時間較長,在圖書館很難借到當時網絡熱銷圖書;其二,是宣傳力度有待加強。讀者對圖書館資源了解不足,也缺乏了解圖書館資源的主動性。

  2.2館藏量數據與借閱率數據對比分析

  將館藏量數據與借閱率數據進行對比可見,五大類圖書館藏量排名與流通借閱率排名差異較大,存在不合理情況。例如I類圖書館藏量全館第二,但借閱率排名第五,這說明一方面I類圖書供大于求,應適當減少新書采購量;另一方面文學類圖書利用率較低,究其原因,文學類圖書重復出版現象嚴重,很容易被重復出版,而且文學類圖書出版社很多,出版物質量良莠不齊,有些圖書還存在明顯的排版錯誤,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破損、掉頁等問題,極大影響了圖書利用率。B類圖書館藏量為4.3%,排名第十名,借閱率排名第二,C類圖書藏書量僅居十二名,但借閱量排名第三,這表明B類、C類圖書藏書量過低,并不能完全滿足讀者需求,需進一步加強采購力度。R類圖書藏書量排名與借閱率排名基本吻合,說明R類藏書基本合適。G類圖書館藏量排名較高,利用率卻較低,表明G類圖書館藏量偏高,應適當減少采購比例。

  3數據分析結果及建議

  3.1數據分析結果

  以上心理健康類圖書利用與館藏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幾個結論(1)心理健康類圖書總體利用率較低,圖書館購買的圖書并不能滿足讀者需求,零借閱率圖書并不少見。(2)心理健康類圖書需求量較大,目前漢江大學圖書館B類、C類圖書需求缺口較大,I類圖書需求量也較大,R類、G類圖書需求量相對較小。(3)心理健康類圖書的館藏結構并不能滿足讀者需求,存在較大差異,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與調整。

  3.2建議

  根據以上數據分析,漢江大學圖書館心理健康類圖書利用情況并不理想,建議圖書館采取幾個方面的措施優(yōu)化圖書資源配置、改進工作流程、提升圖書利用率。3.2.1廣泛采集并重視讀者薦購數據應廣泛收集采購建議,讓各類讀者,如大學生、教師和各類專家教授參與到圖書采購中。黑龍江大學圖書館采用專家親自參與圖書采購、建立讀者圖書薦購制度、采訪人員與一線館員定期交流等多項措施,使得采購的圖書更有針對性、實用性和專業(yè)性,使有限的.購書經費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4]。采購圖書時還可適當參考當當網、新華書店等網上書店的銷售排行榜,特別是網絡熱銷、讀者熱捧的圖書,采購人員應重點關注,使心理健康類圖書的采購保持較好的針對性、實時性。3.2.2調整采購比例,優(yōu)化館藏結構建議立足館藏、借閱、薦購等基礎數據信息,調整采購比例、優(yōu)化館藏結構。例如B類、C類圖書需求量大,館藏比例相對較小,應增加采購量;I類圖書利用率相對較高,館藏比例較高,建議適當減少采購量,還應注重圖書質量;G類圖書相對過剩,利用率不高,館藏量較大,應縮小采購量;R類圖書館藏與利用情況相對匹配,可以維持當前采購量。3.2.3改進流程、縮短圖書加工時間圖書館應縮短圖書采購、加工時間。圖書從采購到讀者借閱,需要經過多道處理工序,這個過程大概需要3~4個月的是時間,特別是對于一些時效性較強的熱門圖書,無疑阻礙了圖書的利用,圖書館應多方改進加工流程,縮短圖書加工時間,使讀者盡早與新書見面,提高圖書利用率。3.2.4加大圖書剔舊力度加大圖書剔舊力度,將年代久遠、破損嚴重、復本較多、借閱率低的圖書予以剔除,減少其復本數,特別是近三年借閱率為零的圖書應在剔舊的重點范圍之內。當前文學類圖書存在質量不高、重復出版現象,而且有些書籍的裝幀質量較差,極易出現破損、掉頁的情況,應加大剔除力度。3.2.5加強宣傳通過宣傳讓讀者更加了解圖書館資源,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充分利用網站、櫥窗和板報,介紹心理健康方面的書刊,舉行各種形式的讀書月活動。例如,華南農業(yè)大學圖書館聘請學生開展讀書會活動,學生對自己喜歡的圖書進行書評,并由老師進行講評,大大提高了學生讀書的興趣[5]。

  4結語

  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形式嚴峻,受到當今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美國精神醫(yī)學專家高爾特曾說:“圖書館是一座心智的藥房,存儲著為各類情緒失常病人治療的藥物”。多讀書、讀好書有益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圖書館可通過多種途徑,優(yōu)化心理健康類圖書配置并提高其利用率,從而使圖書在大學生身心發(fā)展過程中發(fā)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心理健康論文2

  摘要: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進行全面的考察與研究,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規(guī)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通過以下策略可以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質量: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克服現有條件束縛,實現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發(fā)展;加強教師的心理學學習和實踐,提高教師教學業(yè)務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課程;教學

  隨著科技的迅猛發(fā)展,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都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大學生面臨的學業(yè)、擇業(yè)、情感等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也日趨增多,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深刻反思。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紛紛開設心理健康的教育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受到大學生的熱烈歡迎。課程教學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進行全面的考察與研究,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也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規(guī)化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特征

 。ㄒ唬┙虒W對象具有主體性

  長期以來,我國的課程體系一直是以學科本位和社會本位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成長需要,壓制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一門需要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課程,也是一門以學生為本,調動學生的熱情和興趣為主要教學手段,采用適當的教學方式,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讓學生在實踐的訓練中激發(fā)學習積極性,開發(fā)學習潛能,主動探索和積極創(chuàng)造,建構學生心理的課程。一方面,課程要求把學生看成是有尊嚴的獨立的和教師有著平等權利和地位的主體,給學生以情緒安全感、給他們有趣味性的教學內容、使他們感到有自信心和歸屬感,尊重學生還意味著給他們個性化的關愛,不放棄他們,即使是在他們犯錯誤的時候。關注每一個學生,讓他們感到他們是被重視的。另一方面,課程要求給學生選擇權和自主權。選擇的權力是主體天賦的權力,如果一個主體只能被選擇而不能選擇,那他就不是一個真正的主體,主體只有在自由選擇中感受到它的主體地位和權力。因此,課程要求在教學中我們盡可能多的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自由的選擇,并尊重他們的選擇。例如,布置不同等次的作業(yè),讓學生選擇,提供各種延伸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選擇,讓他們選擇合作伙伴,讓他們選擇指導老師,讓他們自由選擇課題,讓他們自主選擇學習的方法等等。在選擇中學生感到了他們的主體地位,也感到了教師的尊重與信任,他們開始考慮自己的利益,他們學會了承擔責任。

 。ǘ┙虒W方式具有體驗性

  體驗性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的基本特征。學生在教學中通過體驗不斷領悟著世界的意義和生命存在的意義,不斷激活著生命、確證著生命、豐富著生命?梢姡睦斫】到逃n程能否取得實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課程中能否有切身體驗,并在體驗中有所感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形式以情境設置為主要方式,創(chuàng)建一定的心理體驗,讓學生通過觀察、領悟、實踐、練習,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調節(jié)健康心態(tài)的一種方法和手段,從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課程重視參照朋輩之間的共同參與討論和團體輔導形式,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中,將所學的知識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組建嶄新的認識結構來促進學生心理品質和心理能力的發(fā)展。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開展嚴重不足

  根據教育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文件精神,多數高校都開設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調查可知,在諸多的高校中這個課程多數被定性為選修課,學時數不高。根據這些學時分配,教師只能圍繞著心理健康的基礎知識、自我意識、大學生的學習,情緒管理和人際交往,戀愛與性等幾個方面進行開展,一些心理知識無法在課堂上過多涉及。高校也并沒有真正地將其納入到課程體系建設中去,與其他公共課的地位相比,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所得到的重視遠遠不夠,心理健康課程的課時不夠容易,導致師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少師生認為心理健康課程的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教學教得不認真,學生學得不認真,這大大影響了教學的質量和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教學方法偏重于知識型內容的傳授,且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校,很多專業(yè)課都是以教師講授為主,依照預定的教學目標進行單純的知識教學。而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作為一門集知識傳授、心理體驗與行為訓練為一體的公共課程,是不同于專業(yè)課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具體的技能和本領,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目前,教師們往往采取專業(yè)學科教學模式進行教學,表現為過多地給學生傳授心理學概念、原理,注重其系統(tǒng)性。在教學方面,由于課時和學生選課人數、場地等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是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有些教師雖然使用了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形式上看起來很豐富,很多樣,但以教師為中心的本質沒有改變,教學主要以講授、提問、論證的方式進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教師的講與學生的學形成了對立,學生感覺枯燥,沒有新意,參與程度不高,教學方法比較單一。

 。ㄈ┤握n教師教學業(yè)務有待進一步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不同于學校其他的教育教學工作,它的授課內容、方式、語言等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需要具有真正專業(yè)化水準的教師,據調查,實際教學中,真正能勝任此課程的教師數量卻很有限。部分教師專職人員是半路出家,通過自學而來,沒有經過全面的、系統(tǒng)的學習獲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并且沒有臨床實踐經驗,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算一步。這就導致有的任課教師心理學專業(yè)知識貧乏,照本宣科,講授的案例大多來自書中,缺乏鮮活的生活案例,不能夠結合臨床實踐將具有應用價值的.、并與學生的生活、工作和學習密切相關的心理健康知識深入淺出的闡述表達,理論脫離實際,不能達到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也沒有達到心理健康教育助人自助的宗旨。

  三、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的措施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20xx年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的通知。通知提出,要把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教學計劃和培養(yǎng)方案。主干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必修課設置2個學分,32-36個學時。延伸教育課程可根據學生情況和需要分布在不同學期開設?梢姡瑖医逃繉訌娦睦斫】到虒W工作的重視。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應當積極響應國家相關文件精神,從增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學時做起,把心理健康知識從面上普及。另外,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心理需求設計課程內容,針對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身心特點及心理需求,開設各種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發(fā)展相關的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可考慮分年級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滿足不同階段學生需求,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如大一開設的課程內容應包括:入學心理適應教育、愛情心理、性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大二開設的課程內容應包括;健全的個性發(fā)展教育、心理行為訓練、高職生心理品質修養(yǎng)、心理咨詢、人際交往團體訓練等課程,加大課堂內容的教育教學,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二)克服現有條件束縛,實現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和發(fā)展

  設計合理的教學內容勢必要借助一定的教學方式與方法,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最終完成教學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盡管會受到場地、時間、學生人數多等諸多現實條件束縛,但教學中應當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有機的協調起來,通過各種教學方法的相互配合,各種教學形式的結合使用,如課堂講授、討論、辯論、情境模擬、團隊心理輔導等,讓學生參與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最大限度地在課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外,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交流,利用貼近學生心理生活的熱點、焦點和難點來組織教學材料,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的興奮點,促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啟迪。最后,在課堂中要注意促進學生的自主體驗和感悟,讓學生通過課堂上的經歷分享,對事物產生獨特的情感感受、領悟和意義,從而自我獲得收獲和成長。

  (三)加強教師的心理學學習和實踐,提高教師教學業(yè)務素質

  任課教師的作用非常大,成功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教師精心的教學設計、完美的教學實施。心理健康課程的任課教師,首先應當不斷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參加相關的學習與培訓,并與其他院校交流,借鑒成功的教學案例,不斷汲取與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有關且有益的理論知識,加深自己的科學文化素養(yǎng),使自身的教學業(yè)務水平從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自己的個性心理素質得到提高。其次,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心理學臨床實踐的經驗,能夠結合社會現象,結合學生身邊的人和事,對學生熟悉體驗過的經歷進行深入的剖析,不使學生感到理論和實際分離。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獲得有效的自我調節(jié)心理活動的積極目的。最后,學校還應該加強制度建設,做好對心理健康教學教師的培訓,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

心理健康論文3

  一、引言

  美國著名的社會學家愛德華曾經說過,自從上個世紀中葉開始,全世界范圍都已經進入了一個快速變革的時期,在進入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之后,社會變革的進程不斷加快,這個過程也被稱為一種“社會痙攣過程”。物質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也給人類的精神帶來了嚴重的壓力,并進一步導致了人們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1〕。同時,層次不齊的網絡信息對學生的沖擊,社會頻發(fā)的負性事件的渲染,使得大學生很容易就產生一定的心理困擾,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疾病。為了積極預防大學生產生嚴重的心理問題,同時增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大部分的高校都紛紛設立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設立的朋輩輔導員,在班級設立的心理聯絡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二、心理聯絡員是大學心理教育工作體系的基礎力量

  大部分高校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都是獨立設置的一個機構,其主要的職責是為全校的師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輔導。但是從現階段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運行模式來看,基本采用一種被動接受的方式進行運行,即有心理咨詢需求的學生需要主動接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接受相應的心理輔導,這就必然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并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同時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存在著限制和影響〔3〕。同時從現階段大學生的行為方式進行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由于大學生并沒有較大的升學壓力,從而導致許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后較為放松,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宿舍進行活動,或者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不會因其大學生的關注,甚至許多學生都不知道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存在,即使部分學生有這樣的需求,也很少有人了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主動尋求必要的輔導。這種現象在目前的高校已經成為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助益不大〔4〕。

  根據教育版頒發(fā)的相關文件,高校應該在全校范圍之內建立覆蓋到全部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建立健全逐級逐層、反應迅速、覆蓋廣泛的心理防護網絡體系,同時建立必要的心理預警網絡體系,因此就必須突出強調心理聯絡員在大學心理健康教中的作用。首先,心理聯絡員可以協助大學心理教育中心開展各種心理知識的宣傳活動,同時舉辦一些群體性的知識講座,從而增強學生心理保健的意識以及心理健康的水平。同時心理聯絡員也是一座溝通學生與學院、學校之間的一座橋梁。心理聯絡員還是一名普通的學生,在日常的生活與學習過程當中還是處于學生群體當中,因此,心理聯絡員是學生心理問題的氣象員,可以實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向存在心理困擾的學生建議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中心獲取必要的幫助,同時,也可以向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時報告學生的心理狀況〔5〕。

  三、心理聯絡員是大學心理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大學是他們邁入社會前的最后一站,大學的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心理文化對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當前階段隨著新常態(tài)經濟背景的加深,大部分學生都面臨著較大的就業(yè)壓力,這就難免對其產生一定的心理影響。此外,由于在大學階段,大部分的課程的難度都較大,從而導致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學習壓力,這就進一步加劇了大學生的心理輔導,因此良好的大學心理文化對學生排解心理壓力具有較好的作用。高校在日常的運行過程當中,應該不斷增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采用多種措施建立起良好的大學心理文化氛圍,使得每個學生都認識到心理保健與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促進學生的成長,從而使得其在大學生活當中可以培養(yǎng)起日后工作所必要的素質與技能〔6〕。

  在高校心理文化的建設過程當中,心理聯絡員是其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與學生之間的重要紐帶,也是校園心理文化建設的最重要基礎力量。心理文化的建設不僅需要通過各種心理教育活動的開展而不斷深入,同時還需要從生活角度出發(fā)不斷向學生的日常學習與生活進行滲透,這就必然離不開心理聯絡員。同時心理聯絡員也是高校心理文化的一個重要體現,這部分學生群體往往都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

  四、如何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聯絡員的選拔工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這與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有著非常緊密的關系,因此,對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員必然要有嚴格的要求。心理聯絡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層力量,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必然存在著嚴重的影響。因此,其必須要具備一些特定的素質。首先心理聯絡員必須要具備良好的群眾基礎,可以與許多學生有著良好的關系,從而可以進一步的了解到大部分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同時心理聯絡員本身就應該具有較好的心理素質與一定的心理自助能力,可以解決部分自己與同學學習與生活當中所與遇到的問題〔7〕。此外心理聯絡員還需要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促使同學像其訴說生活當中所遇到的問題,從而獲取一定的安慰與舒適感,同時也使得心理聯絡員可以進一步發(fā)現學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最后,心理聯絡員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輔導、咨詢知識技能,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可以熏陶其他學生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的相關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但是從總體上來看,大部分的學生都不能完全具有上述的相關知識,這就要求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日常的工作當中加強對學生的關注力度,選擇具有潛力的學生,并對其進行必要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其能夠具有上述的相關知識。例如,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采用定期培訓的方式向其講解相關的心理知識、與人溝通的技巧以及在日常生活當中如何給予學生必要的心理輔導。在進行培訓之后,再通過嚴格的篩選,選擇出適合擔當心理聯絡員的學生輸送到心理聯絡員的隊伍當中。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心理聯絡員隊伍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同時還可以保證心理聯絡員長期建設,值得在廣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日常工作當中大力推廣。

  五、高校應該注重心理聯絡員的工作,并給予必要的支持

  走訪調查發(fā)現,現階段的心理聯絡員在日常工作過程當中往往面臨著較大的困境,導致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聯絡員工作的本身屬性〔8〕。許多心理聯絡員都反映,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心理聯絡員往往會被學生視為學校與教師安插在自己身邊的“間諜”。許多同學擔心自己的隱私被心理聯絡員發(fā)現,從而刻意的疏遠心理聯絡員。這不僅導致了學生之間的隔閡,同時也加劇了心理聯絡員本身的心理輔導,同時還使得心理聯絡員的作用根本得不到發(fā)揮,基本形同虛設。由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心理聯絡員往往是存在心理困擾,需要心理幫助學生最早的覺察者、匯報者。這就要求學校及師生必須要重視心理聯絡員的工作,并給予必要的支持。首先,高校應該加強對心理聯絡員的專業(yè)輔導,培養(yǎng)心理聯絡員細心、穩(wěn)重、耐心的工作素養(yǎng),對心理聯絡員的心理進行肯定和指導。同時學校還需要給予心理聯絡員必要的物質與精神獎勵,鼓勵更多的學生投入到這項工作當中去。

  六、結語

  當前階段,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臨很大的壓力,充分發(fā)揮心理聯絡員的力量會有效減少高校心理工作老師的工作負擔,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保障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安全開展,高校工作順利運行。

心理健康論文4

  摘要:當代大學生自我意識過于強烈,集體意識、社會責任感相對弱化,如何把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這是當前教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著重闡述了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心理健康與德育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二者的結合為培養(yǎng)新一代合格大學生提供全新的平臺,實踐證明,這種思考與探索是行之有效的。

  關鍵詞:心理健康德育教育內化

  長期以智力教育為主的教學體制忽視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在新時期下,如何開展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新課題。根據目前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加上長期思考和探索,筆者認為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學校的重頭戲——德育相結合,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促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這也是對德育教育途徑的一種補充,它能為學校的德育注入新的活力。

  有力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弊鳛橐幻嘀魅,筆者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是多么的重要,良好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多么重要。在日常工作中,努力對學生開展心理教育,為學生提供相互交流的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一、環(huán)境與宣傳

  1。在班級設立心理知識專欄、悄悄話信箱,讓學生們了解心理知識,正視自我的心理狀態(tài)。我及時把學到的心理學知識以文章、便條或短信等不同方式傳遞給學生,和學生們分享。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鍛煉方法、心理訓練方法,能夠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利用一些機會挖掘自身的潛能,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人格特征;掌握“合理化”、“投射”、“升華”等心理防衛(wèi)方式;掌握正確的宣泄、移情、靜心、放松等方法;掌握基本的人際吸引、人際溝通方法,在人際交往中能夠自覺運用“首因效應”、“黃金定律”。

  2。通過介紹我院培養(yǎng)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先進事跡、成功典范,使學生正視職業(yè)教育,珍惜機會,把握自我,確定學習和人生目標,把握機會迎接挑戰(zhàn)。消除學生的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

  二、心理輔導

  1。學習方面。作為一名教師,我有這樣的體會,有些學生上了大學就喪失學習目標和興趣。俗語講“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針對這種矛盾,我組織“我為什么學習”、“我的學習興趣”等主題班會,讓學生們在班會上相互交流,相互學習,認清自己的學習動機,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善于自覺地學習。用魏書生老師的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廣闊天地”激勵和鼓舞學生。學習聯想式記憶法以增進學習興趣。對于個別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如聽音樂學習,通過講解心理學中的“視聽干擾現象”,讓學生認識到學習中的不良習慣,自覺糾正。同時,要指導學生加強兩課學習,學會辯證的學習方法、辯證的思維方法。

  2。人際交往方面。人們遇到了煩惱或挫折,需要他人的支持與幫助、理解和信任,良好的人際關系正是一種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統(tǒng),可以有效地減輕人的心理壓力,促進自我調節(jié)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我按照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理論指導我的學生努力實現自我價值,正視自我的實現的需要。按照現代心理學人際關系理論指導學生處理同學關系、師生關系。按照校魂標準:“自立、自強、自尊、自愛”來勉勵異性之間的交往,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在處理人際關系時做到禮貌、真誠。

  3。品德方面。個體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道德認知、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共同協調發(fā)展的過程,其核心就是道德內化,這種道德內化需要心理素質或心理結構要素的培養(yǎng)。如何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個體的內在素質,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意識,提高學生的行為準則,這是我做班主任工作中經常會思考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我嘗試著以班風建設為切入點,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當個人的良好品德與大多數人的相符時,就會形成良性的從眾心理,就會為個性發(fā)展提供最佳條件。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講正氣、比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加強思想修養(yǎng),積極要求進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在班集體中施行班干部輪換制度,充分發(fā)揮每位同學的聰明才智,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協作意識、社交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工作實踐,班干部可以更加準確認識自己、評價自己,促進自我發(fā)展和自我完善。讓他們在工作過程中學會交往、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培養(yǎng)集體榮譽感充分利用班會、普訓、新聞時間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yǎng)愛國情懷,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使命感。此外,我還經常會對學生們講體育鍛煉的重要性。對于人的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認識早操的重要,珍惜大學時光的早操機會。

  針對個別同學沉迷上網的問題,我嘗試著用教育和移情的方式來處理。首先追求人性的自由和現實社會是相矛盾的。網絡的世界是不受社會標準、道德標準來約束的。但作為大學生來講,你是生活在一定準則下的現實人。你就一定要遵守校規(guī)。通過談話、談心,了解這些同學的上網動機,了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有針對性的組織一些集體活動幫助他們回到正常的學習生活中來。

  三、心理咨詢與心理干預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fā)育和發(fā)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自我意識等方面可能會遇到或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加之對心理健康的忽視,就有可能出現身心發(fā)展失衡,嚴重的影響自身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針對這些問題,我會建議個別學生找心理咨詢師做心理咨詢和心理干預。

  四、結束語

  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著密切的聯系,它們各有所重,相輔相成。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延續(xù),兩者殊途同歸,皆為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與道德品行而努力。將德育的社會化要求內化為學生的內在素質,培養(yǎng)一代合格大學生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應盡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韓方希。民辦高校德育工作探索與實踐。濟南:泰山出版社,20xx。

  [2]張春興,F代心理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xx。

  [3]王希永,田萬生。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北京:開明出版社,20xx。

  [4]RobertJ。sternberg。CognitivePsychology。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xx。

  [5]龔耀先。醫(yī)用心理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xx。

心理健康論文5

  一、教師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

  1壓力問題

  教師的壓力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是由于教師工作的特點,人們對教師有著很高的期望。家長要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負責,學校要求教師提高升學率,社會要求教師做好“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因此,教師在不同人們的心目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并且還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及時、適時的轉換角色,進行符合角色期待的角色行為。另一方面是教師的職業(yè)決定著其工作壓力大的特點。教師的勞動需要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結合。教師備課、講課后,課下還需要批改大量的作業(yè),對個別同學進行輔導,而且大學的教師還需要為評職稱而寫學術論文,可見,教師的這種高負荷的工作量難免會使教師產生過大的壓力。

  2情緒心理問題

  教師情緒問題是指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遭遇負性情緒時不能有效地調控或調控不當而引發(fā)的一系列身心失調的癥狀[3]。主要表現為抑郁和焦慮。這是教師最常見的情緒問題。抑郁通常表現為長期的`精神不振、思維遲緩、不愿參加社交活動、對周圍事物和學生冷漠、情緒反應明顯減退等;焦慮是由緊張、焦急、憂慮、擔心和恐懼等感受交織而成的一種復雜的情緒反應,主要指對未來事件的憂慮、緊張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相應的軀體特征,例如坐立不安、失眠、注意力分散、記憶力減退等。在科學技術日益發(fā)達的當今社會,學生可以從各種信息渠道來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這就對教師提出的新的挑戰(zhàn):教師需要不斷地完善自我,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現有的知識水平、教學技能會明顯的落后,因為,面對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對教育提出的高目標、高技術,教師會感到不適,不可避免的會產生焦慮心理。

  二、教師心理問題的應對措施

  1教師自身因素

  首先,教師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對自己的知識水平、能力、教學技能等進行客觀的評價。制定目標時,要合情合理,不能過高,不能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圍,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這樣目標實現的可能性就比較大,從而目標的實現也會給自己帶來信心和成就感,就會認為自己所付出的努力是有回報的。這樣,教師就容易保持平和樂觀的心態(tài),良好的心態(tài)能使人心情愉悅,是出色完成工作,積極進取的關鍵。其次,教師要接納和熱愛自己的職業(yè)。既然走上教師的道路,就應該接納它、熱愛它。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著教師要有淡泊名利、超然世俗的情懷。教師職業(yè)的社會功效往往產生的比較緩慢,收入相對來說比較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要正確看待自己的職業(yè),心態(tài)就會平衡,才有利于心理健康。最后,教師要掌握緩解壓力的方式。教師的工作是繁忙的,所以教師要在工作之余多參加體育鍛煉,解除工作的疲勞。還可以和家人、朋友聊天,享受輕松的氛圍,達到心理的放松。

  2學校、社會的因素

  首先是學校因素。學校是教師工作的環(huán)境,因此從學校方面克服、解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至關重要[4]。學校環(huán)境不好最容易引起教師行為受挫,產生職業(yè)適應不良、職業(yè)怠倦、人際關系障礙等一系列心理問題。所以,學校領導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創(chuàng)建良好的人文工作環(huán)境,健全教師的考核制度,升學率、評職稱等都會給教師帶來無形的壓力。學校要可以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豐富教師的業(yè)余文化生活,這也有利于減輕教師的壓力。其次是社會因素。社會不能對教師形成過高的期望,要注重教師的工作的整個過程,而不是過于關注結果。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師的經濟收入,建立健全的保障體系。從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出發(fā),滿足物質需要是一個人生活、工作的基礎,社會和政府要解決教師職業(yè)勞動價值與勞動報酬相背離的問題,使教師的經濟收入與職業(yè)價值相適應[5]。教師的心理健康已成為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合理釋放壓力,合理宣泄情緒,培養(yǎng)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同時,這也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學質量。

心理健康論文6

  小學班主任在教育教學中起著榜樣性和領導性的作用。班主任應當在充分剖析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衛(wèi)生方面的教育,潛移默化地發(fā)現學生中存在的普遍性問題,并加以引導和教育。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和關鍵

 。ㄒ唬┟芮嘘P注學生的心理需求。小學生正處于認知能力發(fā)展的初級水平,對周圍事物的認知每天都在發(fā)生變化。只有了解和掌握小學生的心理境遇,及時通過其生活的圈子以及周圍的親朋好友進行了解,盡量與學生打成一片,與其建立起超越師生的朋友情誼,加強深入的交流,才能有針對性地把握學生的心理訴求,加強心理教育的時效性。

  (二)樹立平等的教育觀念。班主任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領導者,樹立起正確和有價值的教育理念是開展心理教育的關鍵。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往往在老師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有上下等級的模式,其在保障教育教學秩序和提高知識傳授效率方面起著一定的作用,但當涉及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時,則不利于對小學生心理的剖析和引導,往往起不到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小學班主任須要樹立平等觀念,通過友善和藹的動作和表情,拉近彼此距離,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礎。

  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

 。ㄒ唬┯嗅槍π缘剡M行專項心理輔導。孩子們對同一事物的認知和處理方式千差萬別,因此有必要開展貼合小學生成長環(huán)境的心理健康輔導,選取使其在實際生活中能夠具體帶入的實例,幫助學生人格的成長。例如在正式進入課堂知識學習之前,采用分組的形式,分別用不同的情景假設,讓同學們相互討論,探討的問題既涉及到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又事關班上部分同學在近期所遇到的心理問題,這樣便充分地將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完美融合在一起,有益于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

 。ǘ┏鋵嵑屯晟瓢嘀魅蔚男睦斫】到逃R。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水平是決定其能否很好地開展具有科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實際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往往能從學生身上汲取到部分積極因素,此時便是教師進行自我完善的契機。在此過程中,將班主任這一特殊的角色融入到心理教育過程中,讓學生反攻為主,進行身份角色的替換,鍛煉學生對于相似問題的評價和處理能力。但在現實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師只是被動地等待學校分配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務,只有學校分配了任務,才會開展所謂的心理健康輔導。因此,必須打破這些固守的傳統(tǒng)的觀念,真正把握和改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從根本上充實和完善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知識的儲存。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學習,保證在接下來的心理輔導活動中有效地針對可能發(fā)生的問題進行科學處理和引導。班主任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豐富相關的理論知識,還可以在此過程中與學生形成一種良性的互動機制。

 。ㄈI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強調課堂的交往性是現代教育正在逐步重視的內容。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去,指的是班主任利用愉快的課堂氛圍,逐步引導出希望學生了解并引發(fā)思考的心理教育問題。例如加強趣味性課堂教學的比重,可以利用繪畫作品、實物模型、青少年題材影片等穿插到課堂中去,激發(fā)學生對繪畫和影片觀后感的踴躍探討,進而引導學生從中學習到如何對待身邊的.人和如何處理身邊的事。班主任還要對有新的不良心理傾向的學生進行持續(xù)的關注,在交流談話中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制定相關的引導措施。

 。ㄋ模╅_展集體活動,提高學生認知水平。集體活動在小學課外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部分,不管是在知識教學方面,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都具有極強的實用性。選取當前環(huán)境下在社會中引起廣泛影響的話題作為集體心理健康活動的討論課題,營造出一種積極健康的品格形象。例如某山村小學的支教教師不顧自己身體疾病的困擾,在極其艱苦的環(huán)境中依然堅守崗位,體現了神圣而又光輝的教師形象。選取這樣的討論話題,不僅向小學生們傳達了正確的價值觀念,而且拓寬了他們的認知范圍,提高了他們的認知水平。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比一切知識性的教育內容更具有現實意義。如果在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必定會給其學習和生活造成重大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引導和解決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X

  一、小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小學是孩子人生一個小小的轉折點,在這個轉折點,他們了解了勤奮、第一、落后、嘲笑等這些字的含義,于是,他們的心理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他們有時也很矛盾,是勤奮感和自卑感的矛盾。這些由學習原因產生的心理問題是他們面臨的最大困惑。因為他們希望通過學習、集體活動、團體生活等獲得成功的體驗,提高自我形象和自我價值。但家長的期望,老師的期盼,使他們的生活變的忙碌,在學校和補習班之間來回穿梭,生活也變成了單一的學習生活,因此,小學生出現了厭學、焦躁不安、上課緊張等等情緒,更甚至出現逃學、上課睡覺等嚴重行為,這個時候,老師的批評,家長的責罵等撲面而來,是小學生在壓力下,產生了自卑、厭學、不愛交際等心理問題,幸福感降低,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的健康發(fā)展,對孩子的成長十分不利。因此,對小學生的教育中加入心理健康的教育就顯的非常重要了。

  二、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意義

 。ㄒ唬┬睦斫】到逃龑πW語文教學的要求

 。1)情感教育。2011年頒布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最新修訂版)》中提到:“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與語文能力的提高、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形成融為一體,不應把它們當作外在附加人物”。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受到了老師的充分重視,因為情感教育關注的是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態(tài)度、情緒、情感和信念的發(fā)展,促進了小學生心理積極健康的發(fā)展。(2)意志的培養(yǎng)和品格的塑造。意志在小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他能促進小學生努力克服困難和障礙。而意志的培養(yǎng)是讓小學生有意識的確定目標,然后根據目標調節(jié)和支配行為,克服種種困難和挫折并達到目標。在小學里,有一部分的小學生意志力比較薄弱,這使得他們上課注意力不能長期集中,遇到學習中的難題就退縮,做事情心不在焉。這就需要語文教師重視小學生意志力的培養(yǎng)把課文中的典型人物事跡和生活中的勵志故事運用到學生的實際學習和生活中,根據學生的個別差異耐心的引導和啟發(fā),鍛煉他們堅強的意志力,樹立執(zhí)著的信心。當今社會對語文教學的要求,除了單純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技能外,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品格,塑造學生的人格,以適應社會高速發(fā)展的需要。塑造良好的品格是小學教師不可推卸的責任。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語文教材的人文性和思想性感染學生,得到學生的信任,提高他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yǎng)其正確的道德觀念。作文也是培養(yǎng)學生品格,樹立其正確價值觀的陣地,高年級小學語文教師要善于利用作文發(fā)現他們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擾,并加以分析和引導。

 。ǘ┬睦斫】到逃龑πW語文教學的意義

  (1)體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心理關懷。在新修改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這表明了語文教學對學生的心理關懷的重視。其中人文性體現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心理關懷。心理健康教育要求老師注重學生潛能的發(fā)掘,使小學生成為一個真正健康幸福的人。語文教學對學生心理關懷的具體表現形式和要求就是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2)提高語文教師教學質量。201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中小學教師教育課程必須涵蓋“心理健康與道德”學習領域,這要求教師掌握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和能力,而且教師的心理狀況嚴重影響學生的心理和行為,這要求教師自身的心理必須積極健康。教學質量的好壞是師生之間共同努力的結果。教師在開發(fā)學生的智力和情感時,應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在教學中適時、適度地把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中就成為主要的手段。這樣才能使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和心理狀態(tài)。師生的良好互動,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使教學質量迅速提高。(3)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動力。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會常常發(fā)現許多上課講話、看課外書、開小差,甚至睡覺等等行為。這是學生缺乏學習語文興趣的現象。這些問題都需要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以科學的理論為基礎,以教材為依托,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切實提高學生的學習的動力。

  三、結論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體會到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fā)展和深化素質教育對小學現行教學體系提出的新要求。但是現在很多小學因為對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使得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和解決,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全面提高十分不利。因此,希望通過本文的分析,加大社會和學校對著一點的認識,加大小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讓小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和成長。

  參考文獻:

  [1]孫桂香.淺談小學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學策略[J].中國科技信息,2010(05).

  [2]梁麗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健康心理的實踐[J].綏化學院學報,2007(05).

心理健康論文7

  【摘要】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是健康范疇中較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能促進學生健康的成長和學習。本研究就對中職體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作進一步的探討分析。

  【關鍵詞】中職體育教育;心理健康

  中職教育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學生學習效率的高低與社會和企業(yè)的發(fā)展有著直接的關系。中職學校需要培養(yǎng)的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需要具備過硬的專業(yè)技能,這樣才能滿足企業(yè)以及社會的發(fā)展需求。中職體育教育是一門較為重要的學科,其能使學生的體能得到增強。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中職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體育教育中滲透心里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得到健康成長,本研究就對其作進一步的分析。

  一、進行民主體育教學平臺的構建

  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進行民主教學平臺的設置,以此來進行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因為人是一種較為感性的具有豐富情感的動物,所以能在與他人相處的過程中對對方的感受有真切的體會,能體會到別人對自己的好,之后自己也會對別人好,這樣的道理在教育中也一樣適用。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放下自身高高在上的架子,對待每位學生都應該報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不嫌棄后進生,也不偏愛優(yōu)等生,在處理問題的時候也應該放下感情色彩,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學生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以及不良情緒之后,如果學生不主動尋求教師的幫助,教師也不及時幫助學生尋找有效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會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較為嚴重的后果。所以,教師應該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差距要給予足夠的尊重,使學生之間的差距得到彌補,進而促進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的構建。

  二、積極開展能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體育活動

  為了能在中職體育教學中有效的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應該結合當代科學技術,結合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水平,采用多媒體設施開展有效的教學,對體育教學的作用有一個正確且全面的體會。在體育教學開展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多去參加一些戶外活動,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向學生對當地的文化發(fā)展史進行講解,讓學生的文化常識得到豐富。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增長知識,還能使自身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這是一種能將課堂教學模式突破的教學方式,其能有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能使學生的體育教學理解能力得到增強,進而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比如,中職體育教師可以采取課內外交替的方式來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在課內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與心理健康相關的知識,然后在下一次課上,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名勝古跡等,然后鼓勵學生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積極參與戶外活動。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與學生一起開展活動,以此來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這是一種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能將抽象的心理教學具體化,使學生能更好的學習以及健康的成長。

  三、組織學生積極開展課余體育活動

  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課余體育活動的開展,可以在課外開展一些和體育相關的'比賽活動,使學生的參與性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按照多媒體視頻中看到的體育活動,在上課的時候能通過這些活動開展熱身運動,并且能在體育課程中進行體育項目的拓展,以此來幫助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使學生參與體驗課程的積極性得到有效的提高,進而使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得到提升,并且增強自信心。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突破口頭上傳授知識的方法,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施,采取圖文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相關教學。比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籃球、足球以及乒乓球等團體性活動。像乒乓球運動,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采取男女混合雙打或者單打的形式來開展活動,以比賽的形式選出累計分數最高的小組。通過這種活動,能使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得到增強,還能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增強,并且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還能使自身的體育技能得到增強,在通過嘗試參與各種運動之后,還能將自己的興趣所在發(fā)掘出來,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fā)展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四、總結

  在中職體育教學過程中,為了能讓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教師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的學習和發(fā)展情況,采取課內外教學相結合的方法,對教學模式進行完善,使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讓學生能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進而實現中職體育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葉帆.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文存閱刊,20xx,(8):67.

  [2]曹雯丹.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xx,(14):22.

  [3]廖忠軍.淺談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拳擊與格斗,20xx,(24):29.

  [4]韓軍.論中職體育教育與學生的心理健康[J].未來英才,20xx,(1):230.

心理健康論文8

  摘要:關注高校教師這一特殊的職業(yè)群體的心理健康狀況,是為了直面他們在現實中遭遇的主客觀壓力,尋求其已形成的心理問題的解決之法。從而提升這個群體的生命質量,維護和促進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高校教師 心理健康

  大學是發(fā)掘并拓展人類潛力的場所,故上世紀三十年代初到四十年代末在清華大學擔任校長的梅貽琦先生曾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中大師的養(yǎng)成非一朝一夕之功,有賴于整個社會與大學中人的共同努力。在此過程中,關注與研究高校教師群體的心理狀況,采取有效策略減少他們心理問題的產生,對教師本人及其學生與所在學校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

  《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定義心理健康為:“指個體心理在本身與環(huán)境條件許可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狀態(tài),但不是十全十美的絕對狀態(tài).”聯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則認為心理健康不僅指沒有心理疾病或變態(tài),不僅指個體社會適應良好,還指人格的完善和心理潛能的充分發(fā)揮,亦即在一定的客觀條件下將個人心境發(fā)揮成最佳狀態(tài)。而高校教師健康的心理與教師個體對自身職業(yè)的認同和熱愛、健全的人格、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及客觀清楚的自我了解是聯系在一起的。

  隨著我國高校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高校教師面臨的職業(yè)壓力也呈上升之勢,對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產生直接的沖擊。國內相關課題的調研表明,多數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但整體隊伍中也有相當數量的教師程度不等地具有各種心理問題,因之而英年早逝甚至自殺的個案亦并非鮮見。

  全國婦聯和國家統(tǒng)計局聯合組織實施的第二期上海婦女社會地位調查報告顯示:上海高校女知識分子中,有失眠現象的占45%,有身心疲憊之感的占59%,時有煩躁易怒情緒的占55%,常感體力不足的有48%。陶芳芳等人對武漢地區(qū)三所高校教師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3.62%的高校教師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反應。暨南大學醫(yī)學院于20xx年6一7月以問卷方式抽樣調查了全省19所高校的9600人,調查結果表明,廣東高校教師不同程度健康狀態(tài)比率為:健康占10.40%,亞健康占45.55%,前臨床狀態(tài)占23.63%,疾病狀態(tài)占20.42%,全省高校亞健康發(fā)生率為69.18%。盡管這些調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反映出來的共同現象是:我國高校教師中確實有一部分存在心理健康問題。而心理健康狀況不良勢必對教師本人的發(fā)展、所教授的學生及學校的發(fā)展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

  二、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來源

  探尋高校教師種種心理問題背后的成因,來自社會與學校的客觀壓力和教師自身的主觀壓力是引發(fā)問題的主要來源。

  1. 來自社會的壓力

  至上世紀末大學擴招以來,公眾對大學的發(fā)展傾注了過多的感情。而教師作為知識、信息的傳播者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是隨時讓人挑毛病的,要經受學生、家長、學校和媒體等的共同關注。技術與社會發(fā)展的速度一日千里,需要掌握的新的知識與信息層出不窮,教師要滿足各方對自己授課的期許,必須要不斷的學習來充實和提高自己。在此過程中,必然體會到很多更直接的、更深層次的壓力與危機感。

  2. 來自學校的壓力

  大學相繼推行的各項改革給教師帶來機會的同時,也帶來更多的挑戰(zhàn)。教學方面,學分制的實施令教師的知識水平與教學能力成為學生選課的主要標準,而選課學生人數的'多少與教師工作量的測算聯系在一起?蒲蟹矫,許多教師面臨申請科研課題難度大、發(fā)表論文的數量與質量不高的現實問題?蒲心芰Φ母叩团c職稱評定緊密相關。人際方面,由于高校教師的工作方式,令其與學生、同事和領導欠缺足夠的正式的溝通與交流。這些因素均使教師在工作時倍感壓力。

  3.來自教師自身的壓力

  教學與很多其他職業(yè)不一樣的地方在與,它一直都是個人生活與公眾生活的交會。因此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要能恰當有效的傳授知識與引導學生,教師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必須的。但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在工作中要投入大量的體力、智力與時間,而教學基本上是每天都進行的、隨時讓人挑毛病的工作。因此高校教師常常遭受解體的痛苦。這種痛苦從表層看來是由于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教師發(fā)現自己與同事和學生處于疏遠、競爭和冷漠的關系。但從深層次的原因剖析來看,這種解體的痛苦不是社會學層面的,而更多的來源與教師自身的精神層面:這種痛苦來源于切斷了與我們自身真實的聯系,切斷了我們投身教學的熱情的聯系,也切斷了與心靈的聯系,而心靈才是干好所有工作的源泉。在長期繁重的工作任務下,有的老師能通過自我調整,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不少老師則會因為對自己工作的高度期待,傾向于對自己的評價過嚴、過低,從而產生失落、躲避和焦慮等負面情緒。而累積的負面情緒沒有及時化解,影響到后續(xù)的工作與生活狀態(tài),陷入惡性循環(huán)。

  三、改進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的建議

  1.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高校教師是社會大家庭的成員,社會環(huán)境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全社會通過尊師重教來切實解決教師生活與工作中的難題,有助于為他們營造一個充滿關愛與信任、積極向上的工作環(huán)境,增進他們的職業(yè)自豪感。

  2.創(chuàng)設溫暖的校園環(huán)境

  高校管理部門要像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那樣密切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建立并推行教師心理健康保障機制。在條件具備的學?赏ㄟ^開設針對教職工的心理咨詢室、談話室或心理保健等方式來增加教師心理壓力釋放的途徑。不斷改進教師的福利待遇,為其提供更多的學習及科研的機會和條件。增進教師與同事和領導的人際交往,減少他們工作與生活上的后顧之憂。通過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形成良好的團體心理氛圍,讓彼此之間融洽溫暖的人際聯系成為健康工作的動力。

  3. 善于自我調節(jié)

  從高校教師自身的角度來看,當采取積極主動的方式應對壓力。要認識到壓力及其反應不是個性缺陷與能力不足,而是人人都會有的體驗。加強自己在心理學知識方面的學習,并將所學用于解決自己日常的心理問題。高校教師應當找尋完整的、不分裂的自我整合,從而讓自己在日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形成一張有凝聚力量的網,用這張網把學生、學科和自我通通編織到一起,讓每個人生活經歷的每個重要線索都得到尊重。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模式,關注飲食、堅持運動。持之以恒的體育鍛煉會讓教師的精力更加充沛,心態(tài)更加健康。高校教師還可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時間反思自己的工作與生活。思考自己處于什么地方,自我評估在過去一學期的教學和科研當中的實際表現,思索未來的工作走向。

  總之,心態(tài)健康的高校教師才可能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出色的人才。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門和高校的領導者應當高度重視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努力營造有利于保持高校教師健康心理的內、外部環(huán)境。同時,高校教師亦當多關愛自我,以確保讓自己有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為學生服務,提升自我的幸福感,與同事建立友好的合作關系,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教育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光明和美好。

  參考文獻:

  [1]劉艷,關于心理健康概念辨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6(3):44-48.

  [2]任波,對我國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研究現狀的分析與思考[J].天津大學學報,20xx(1):92-96 [6].

  [3] 陶芳芳、尹平,高校青年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醫(yī)學與社會,20xx(2):29-32.

  [4]劉學蘭,高校教師面臨改革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調適[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1):116-121.

  [5]帕克帕爾默,教學勇氣[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6]朱海龍、胡晶君,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維護策略研究[J].大連民族學院學報,20xx(3):94-96.

  [7]胡華成、陳國元,我國高校教職工健康現狀、影響因素及預防對策[J].醫(yī)學與社會,20xx(4):1-4,7.

心理健康論文9

  一、研究對象和內容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廣州市某技工學校學生。對廣州市某技工學校學生一、二年級的學生進行分層整群隨機抽取調查對象,調查采用集中發(fā)放問卷的方式。為確保調查結果真實有效,問卷以不計名方式進行施測,各年級分別發(fā)放問卷800份,全部收回,一、二年級的有效問卷份數分別為700、751份。同時,整群隨機抽取實驗班和對照班,實驗班33人,對照班37人。

  (二)研究內容

  1.抽樣調查資料。調查內容由三部分組成:

  (1)基本情況,包括年級、性別、專業(yè)等人口學資料;

  (2)癥狀自評量表SCL-90內容,主要調查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情況;

  (3)主觀幸福感量表(SWB)內容,測查技校學生主觀幸福感水平。

  2.積極心理干預

  第一步:實驗前測。整群隨機抽取2個班技校學生進行SCL-90、主觀幸福感測試,確保兩組在以上變量無顯著差異。第二步:實驗實施。采用積極心理健康課堂教學(附:積極心理健康課堂教學設計,見表1)對實驗組進行為期4個月課堂教學與行為訓練,教學形式包括:講座、討論、角色扮演、作業(yè)分析和定向訓練等。平均每周一次,每次2.5小時,而對照組實施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課堂教學。第三步:實驗后測。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全體學生進行第二次SCL-90與主觀幸福感測驗,與實驗前測進行比較分析。

  二、研究結果

  (一)調查樣本心理健康的總體情況

  癥狀自評量表(SCL-90),適用對象為初中生至成人(14歲以上)。該量表包括90個條目,共10個因子,即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等。統(tǒng)計采用5級記分法,癥狀從沒有到嚴重分別計1到5分,計算各因子總分,得分越低其癥狀表現越好,各因子總分除以其條目數得因子標準分。將調查樣本SCL-90各因子標準分均值與全國中學生常模、全國青年常模等進行單一樣本T檢驗。調查樣本SCL-90各項因子均高于全國青年常模且達到差異非常顯著;調查樣本的軀體化、敵對、精神病性因子高于中學生常模,達到差異顯著;調查樣本的強迫、人際關系敏感、焦慮、恐怖因子低于中學生常模,達到差異非常顯著。

  (二)兩個組在實驗前后SCL-90癥狀、主觀幸福感的顯著性檢驗

  對兩個組在實驗前后SCL-90癥狀、主觀幸福感的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實驗組與傳統(tǒng)組在實驗前無顯著差異,說明實驗前二個組基本處于同一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感水平。實驗后獨立樣本t檢驗表明,兩個組的SCL-90與主觀幸福感變化差異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消極情緒這六項上達到顯著水平(P<0.05),實驗組得分低于對照組且達到顯著水平;在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上實驗組得分高于對照且達到顯著水平(P<0.05)。實驗組SCL-90與主觀幸福感變化差異在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恐怖、消極情緒這六項上達到顯著水平(P<0.05),實驗后得分低于實驗前且達到顯著水平;在生活滿意度、積極情緒上實驗后得分高于實驗前且達到顯著水平(P<0.05)。對照組SCL-90自評量表和主觀幸福感的前后測比較沒有顯著差異,但SCL-90的'大多數因子得分比實驗前得分低,主觀幸福感因子比實驗前高,沒有達到顯著水平。

  三、討論

  近年來,國內學者對積極心理學課堂教學的研究日益增多,發(fā)現積極心理健康課堂教學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效果。本研究從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培養(yǎng)視角再次實證了這一點。同時,實驗發(fā)現,影響技校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優(yōu)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本研究中的控制組實施的是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測驗結果表明,4個月后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也大都有了改善?梢姡瑐鹘y(tǒng)心理健康教育、其他教育因素、環(huán)境影響對于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主觀幸福感的培養(yǎng)也起到了促進作用,但沒達到顯著水平。如果有意識、有計劃地對技校學生心理素質進行積極的課堂教學,可以使技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成長更快。積極心理學課堂教學促進技校學生心理素質優(yōu)化的基本規(guī)律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特別是心理素質優(yōu)化的長效機制值得進一步研究。如果將積極的課堂教學貫穿技校課堂教學全過程,與學校的學生教育管理相互結合,納入學校的整體工作規(guī)劃,將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心理健康論文10

  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了解世界和自我調節(jié)的能力不夠成熟。面對緊張的學習任務和相對狹小的學校常常出現各種問題,形成或大或小的心理陰影,這對學生思想道德的培養(yǎng)十分不利;谶@樣的教學現實情況,從中學生角度探究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以及其在思想道德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的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從多年的教學經歷看,心理健康教育深受中學生歡迎,得到了學生們的認可。如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進一步加大德育內容,就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吸收正確的思想道德內容,提升個人品德修養(yǎng)。因此,本文從認知、情感、執(zhí)行力三個層面講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優(yōu)勢,提出了發(fā)揮其作用的策略。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德育方面的優(yōu)勢

 。ㄒ唬┮詡體為對象,深入學生內心。在中學教育中,傳統(tǒng)德育教學方法是以全體學生為對象的,通過成功、正面的事例進行灌輸性講解,忽視了學生的內心,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內心。心理健康教育則以個體為對象,根據學生內心獨白,進行細致、針對性分析。從二者的區(qū)別看,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品德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是必不可少的。個體性教育方式、單獨性、封閉性交流可以從最短時間、最大成效的接近學生內心,以心理測驗、訪談調查的方式進行零距離接觸,抓到其內心最大的阻礙物,打開心結,并引導其走到陽光、正確的道路上來。

  (二)以具體事例引導,產生情感共鳴。在傳統(tǒng)德育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各種思想都是理論性和道理性的。遵守紀律、保護環(huán)境、尊老愛幼等都是教育者進行了單方面道理闡釋,無法讓學生感覺到這些思想道德的價值性和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則是以具體事例、真實的人和事進行自然性陳述,讓學生從事例中尋找自己應該做的事情。童話、小說、名著以及典型的事都可以成為心理健康的事例對象,都可以成為打動學生內心的素材。通過關注著學生們的情感,通過改變其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提供更正確、更合理的選擇。這種情感上的共鳴遠比傳統(tǒng)的理論說教更有價值性。

 。ㄈ┮詢刃臑槟繕耍鰪妰闰寗恿。從傳統(tǒng)德育培養(yǎng)結果上看,學校和教師會要求學生提交自己的思想報告和成長心得,并沒有對其實際行動進行有效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則不然,教學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不會強迫學生接受外界觀點,而是將抽象性的內容(比如:毅力、堅持、先人后己、熱愛集體等)進行心理層面的理解和引導,改變學生的心理狀況,養(yǎng)成良好的理解、接受、學習、執(zhí)行的心態(tài),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地取舍,久而久之,其內心追求層次提高,內心驅動力明顯增強,養(yǎng)成良好生活習慣。

  二、在德育方面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措施

  心理健康教育從學生內心入手,不斷增強學生改變自己的欲望;傳統(tǒng)德育教育從外部環(huán)境入手,制造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外部氛圍。心理健康教育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以提高其德育功能。

  (一)完善“心理—德育”機制,強化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在中學階段建立“心理—德育”機制,形成“一線教師—專業(yè)心理指導師—心理管理部門”的完整機制,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能夠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發(fā)揮“心理—德育”機制的作用。具體的.操作方法包括:問卷調查、訪談交流、日常觀察、心理測試以及有助于心理健康的課余活動。不同層面的教師都加入到關注學生心理變化的工作中來,全面提高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切實地發(fā)揮出這一機制的作用。

  (二)豐富德育方面的心理評估指標,做好評估工作。心理評估指標和方案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也會隨著關注角度的變化而變化。為了發(fā)揮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功能,需要在學生心理評估指標、教師教學評估指標中進行內容調整,增加德育方面的選擇內容,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教學效果以及教學方案改善方面進行全面性評估。從思想品德培養(yǎng)的內容和體系中,吸收借鑒性內容,運用心理測試和診斷方法進行評估指標的完善。如此一來,心理健康教育的德育教學活動成果會得到較大改善,學生的思想品德也會隨之得到增強。

 。ㄈ┻M一步整合心理教育和德育教育資源。德育注重世界觀、價值觀、社會主義愛國教育;心理教育而注重學習心理、人際交往、情緒調整、人格發(fā)展等。由此可知,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道德培養(yǎng)存在著重疊性,有著多個共同話題和內容。心理健康教育教師與思想道德培養(yǎng)教師進行溝通,探討這兩方面內容的結合方法。在教育環(huán)節(jié)上,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既可以由小見大,從人際交往的具體事例延伸至集體主義,又可以有大見小,從世界觀塑造具體到人格發(fā)展。

  中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變通能力強。通過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以嶄新的角度講述思想道德修養(yǎng)問題,將會大大提高學生對思想道德的認識,其認知、情感、執(zhí)行力都會隨之發(fā)生變化。因此,各學校應該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價值,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完善和補充,帶領全校師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出德才兼?zhèn)涞慕影嗳恕?/p>

  參考文獻

  [1]葉俊.中學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辯證關系的研究[J].才智.20xx(13).

  [2]安曉斌,蔡明蘭.中學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點初探[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xx(4).

  [3]賴曉菡.初中思想品德課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xx(10).

心理健康論文11

  一、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討

  針對當前中國對古代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學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作者生平簡介、個體文學的講授和介紹、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講解等,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拘于形式,沒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當今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情緒調適、意志培養(yǎng)、認知糾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在課外學習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外任務以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和閱讀、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撰寫論文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或是以心理健康為題讓學生思考并創(chuàng)作論文,從而達到在課外學習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

  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發(fā)展,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在畢業(yè)后會成為中小學教師,這關系到中國教育事業(yè)的長久發(fā)展。因此,一名教師應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

  4.正確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雖然很值得研究和學習,但也有其消極的內容。每個人在研究其內容時,對其理解和感悟不盡相同。古代文學作品的主題大多是憂愁傷感、憂國憂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無意中開始模仿并形成這種憂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一旦發(fā)現學生出現此種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學習古代文學,客觀了解古代文人的寫作思想。

  二、結束語

  在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課堂教學的同時,要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使學生在接受課堂教學的同時,培養(yǎng)自身的道德觀和人生觀,注重個人的修養(yǎng)、品德,從而實現全面發(fā)展。

心理健康論文12

  一、新媒體逐漸成為了大學生社交和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

  以智能手機為主的新媒體廣泛普及,已經以壓倒性的優(yōu)勢占據了大學生信息來源的主要渠道。根據來源于某地方本科院校的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智能手機使用率達到了近乎100%,甚至某些同學同時擁有2部以上手機。大學生電腦的擁有率也已經達到了60%以上,大學生的娛樂、信息的獲取、社交等活動都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手機和計算機網絡(圖1)。

  90后大學生由于在心理特點上偏好追求新鮮和個性。在娛樂大背景下對于審美和娛樂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體驗,在接受新事物時更加注重審美和趣味性。網絡時代雖然給90后帶來了我們擔心的網絡成癮、學業(yè)倦怠等問題,但是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媒體獲取新聞資訊,或者借助網絡平臺獲取學習幫助和課外學習資源并參與社會獲得社會信息和社會角色(圖2)。姚本先,陸璐在《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中就曾指出“大學生心理健康研究的領域不能僅僅局限在心理健康課程和心理咨詢上,應該在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工作的各個方面展開!币簿褪钦f,心理健康教育不應該是分時段分地點的,而應該是一種教育資源供大學生群體隨時學習使用,而這種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新媒體力量的參與。張鋒等人在《互聯網使用動機、行為與其社會-心理健康的模型構建》中曾試圖把互聯網使用的動機、網絡過度依賴行為以及社會健康、心理健康等問題之間的交互關系建立結構方程模型。在研究中指出,使用互聯網絡背后的動機包括獲取信息以及獲得情感支持。這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向于心理健康素質的培養(yǎng),心理健康知識的宣傳。心理健康技能的學習等都是恰好吻合,可以說,新媒體將是一片開展群體心理教育的'沃土,利用好這部分資源,將大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

  二、“新媒體”豐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通過心理咨詢、心理健康課、心理團輔活動、心理健康講座、心理健康文化活動,心理健康知識宣傳等渠道展開。雖然新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中早已被關注,但是使用網絡媒介進行開展較有影響力的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發(fā)展。

  在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單純依賴于課堂講授和專題講座。因此開展大學生心里健康教育活動也應該利用新媒體手段豐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利用新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將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加新穎、豐富的手段形式,滲透到大學生的文化生活當中,不但形式更加靈活多樣,也能夠更容易引起大學生的共鳴,增加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是實效性和影響力。多媒體手段的使用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補充,也能夠為其他的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做好鋪墊和宣傳等工作,起到相互助益的作用。

  樊富珉(1996年)等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與心理疾病的防治,兩者相輔相成。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專業(yè)特殊性,需要多渠道、多形式的開展,除了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意外,更多的看重積極情緒情感的培養(yǎng),良好自我意識、社會意識的建立,有效心理健康技能的掌握和應用等。因此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形式上要求更加靈活,更加富有感染力,心理教育和咨詢更加具有私密性和個體體驗。新媒體力量無疑巧妙地搭建了這樣的平臺,能夠創(chuàng)造性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任務。

  三、創(chuàng)新性使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實現手段

  根據目前大學生獲取文化信息的習慣,為了更好的利用新媒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借助以下的幾種形式:1、開通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公眾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分享心理健康教育的科普知識、宣傳開展的各項心理健康活動、并提供網上的交流平臺和心理咨詢網上預約活動。將網絡和實體的咨詢形式相結合,取得相互接力的效果。通過建立咨詢師個人的微博、微信等媒介形式,可以搭建虛擬的網上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從內容和形式上也更容易親近90后團體的大學生。而由于網絡咨詢中,咨詢師往往具有自己獨特的個性特點和人文風格能夠迅速拉近心理健康教育和普通學生的交流,實現了人與人私密的交流而不是一對多的宣講是教育,這正是體現著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所在。2、開通網上心理咨詢服務工作。對某些由于各種原因不愿進行心理咨詢面談的同學現進行網上的咨詢,成為校園心理咨詢的重要手段。由于網絡身份更加隱秘,使大學生更有心理安全感更愿意吐露真實的心態(tài)和問題。網絡咨詢的開展,由于其便捷性、隱秘性可能比面對面的心理咨詢室里的咨詢擁有更多的咨詢者,也更容易監(jiān)控到突發(fā)的心理危機事件。3、成立網上的朋輩互助交流平臺,相似問題的同學在這里交流問題,獲得同伴的支持以緩解內心的孤獨和壓抑。具有相似的心理困擾的同學組成朋輩互助團體本身就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

  四、總結與討論

  新媒體廣泛的應用已經成為大學生信息獲取、人際互動的重要渠道,巧妙地借助網絡平臺能夠利用圖片、漫畫、音樂、短文故事、微電影等更多新穎的宣傳教育手段豐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拉近心理健康教育與90后大學生的心理距離,更夠使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大學生的具體生活當中,提高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心力和實效性。雖然在目前的研究中已經開始關注新媒體力量在大學生心理教育過程中的作用,但是對于新媒體與心理健康教育乃至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具體手段和時間思路還需要結合計算機科學、心理學、藝術、傳播學等方面知識和技能人才的相互配合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需要以后的研究中重點關注。

  [1]杜瓊,秦喆.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手機成癮研究.心理健康教育[J]第32期:99-100

  [2]第3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北京100191)調查分析IChinaInternet互聯網天地20xx年7月第7期No.7,Jul.20xx:71-89

  [3]蔣常香,毛莉婷,劉小青.體驗式教學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教育學術月刊,20xx,(12)

  [4]姚本先,陸璐,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心理科學,20xx,30(2):485-488

心理健康論文13

  1對象與方法

 。保睂ο

  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樣方法,調查江西省某中等衛(wèi)生學校二年級醫(yī)學生。發(fā)放問卷345份,收回299份。根據量表手冊,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視為數據不可信,剔除55份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最終得到有效問卷244份。其中護理專業(yè)116人,均為女生;非護理專業(yè)(涉及藥劑、康復、檢驗、影像等專業(yè))128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89人,經檢驗,男女生在年齡、年級、入學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保卜椒

  1.2.1調查工具及方法采用MHT進行調查。MHT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學科研究人員根據日本鈴木清等人編制的“不安傾向診斷測驗”進行修訂而成。本測驗按焦慮情緒所指向的對象和由焦慮情緒而產生的行為進行測定。量表由1個效度量表和8個分量表構成。8個分量表分別為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癥狀、沖動傾向、恐怖傾向。效度量表分大于7分者視為數據不可信。分量表標準分大于8分或總量表標準分大于64分者被認定為被試者在分量表因子或總體上存在心理障礙(即過度焦慮)。該測驗表的折半信度為0.91,在2周內進行重測,重測信度為0.85,效度為0.71。研究者利用自習時間在教室內向學生發(fā)放問卷,解釋調查目的和答題要求,問卷由學生自行填寫,不要求署名。問卷填寫完畢由班干部負責收回。1.2.2統(tǒng)計學方法將問卷編號,錄入Excel并整理數據,將原始分轉換為標準分,運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玻敝械嚷殬I(yè)醫(y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總體檢出率學習焦慮161人(65.98%),對人焦慮23人(9.43%),孤獨傾向9人(3.69%),自責傾向56人(22.95%),過敏傾向57人(23.36%),身體癥狀48人(19.67%),沖動傾向10人(4.10%),恐怖傾向14人(5.74%)?傮w上過度焦慮的學生檢出率為2.05%。

  3討論

 。常敝械嚷殬I(yè)醫(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本研究調查對象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本次調查結果顯示,中等職業(yè)醫(yī)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總體檢出率只有2.05%,低于周建國[1-4]調查結果;與張香云[5]調查結果(2.6%)相近,高于宮振宇等[6,7]的調查結果,有10%~3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8]。10年前,我國的一項大型調查研究發(fā)現我國高中生有異常及嚴重心理行為問題的.比例為17.3%[9],而近年的一項調查也發(fā)現,有15%左右的中等職業(yè)醫(yī)學生存在心理和行為問題[10]。因此,總體上來說,本組研究對象的心理健康水平良好。而不同研究的心理問題檢出率差異很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校類型和學生素質的差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情況的差異,專業(yè)類型的差異以及調查研究的方法和過程的差異,等等。本研究還發(fā)現,各因子中學習焦慮的檢出率最高,總體達到65.98%,尤其以護理專業(yè)學生更為突出(72.41%),而且主要發(fā)生在女生身上。有關學習焦慮問題,徐曉青[11]的調查結果為46.5%,趙建平[7]調查結果為44.2%,張香云[5]的調查結果為50.5%。說明中等職業(yè)醫(yī)學生存在嚴重的學習壓力和學習焦慮問題。究其原因:第一,從初中生到中職生,從初中的基礎學科學習到中職的專業(yè)學科學習,不少中職生對這一角色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不適應,導致學習困難。第二,中職生的學習課程涉及多個新的專業(yè)方向領域,對知識和技術具有較高的要求,某些專業(yè)課的學習難度較高,多數中職生的學習基礎比較差,導致學習困難,同時還面臨各種職業(yè)資格考試,學習壓力和考試壓力較大。第三,中職學校的管理依然延續(xù)初中的集中管理和封閉管理,導致學習和生活氣氛壓抑。第四,多數中職生本身學習成績就比較差,因對高中教育無望而來參加中職教育,因此初中時期的學習困難和厭學情緒一直延續(xù)到中職學校。

 。常仓新氠t(yī)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專業(yè)和性別差異

  本研究結顯示,護理專業(yè)學生在學習焦慮和恐怖傾向上高于非護理專業(yè)。張文靜[12]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某中專護理專業(yè)學校學生進行測查發(fā)現,除了軀體化因子外,其他9個因子護理專業(yè)學生均高于全國常模。晏志勇等[13]的調查也發(fā)現,中專學校護理專業(yè)學生SCL-90所有因子分及總分均高于全國常模。此外,尼春萍[14]的研究發(fā)現,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中專層次的護理專業(yè)學生比?啤⒈究茖哟螌W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更差。原因可能是護理專業(yè)學習和工作性質要求他們參加高強度的護理實習,同時,上課內容和實習接觸到一些病人健康和致命疾病等方面的內容,造成學習壓力和心理恐懼感。此外,護理專業(yè)還面臨護士職業(yè)資格考試方面的壓力。本研究還發(fā)現,男生孤獨傾向得分顯著高于女生,在學習焦慮、對人焦慮、自責傾向、恐怖傾向因子分女生高于男生。表明女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普遍比男生要差,這一結果與其他多個研究[15-17]結果一致。中職女生心理健康狀況比男生差的原因:首先,部分家庭還存在重男輕女現象,父母對男女孩子不同的教育方式決定了女生在自尊和社會支持方面不如男生;其次,中職女生正處于典型的青春期階段,女生的生理活動特點決定這一時期女生心理更容易出現波動和異常;再者,女生和男生的一些氣質性差異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相比于男生,女生更為敏感多疑。本研究還發(fā)現,男生孤獨傾向較女生更高,這可能與醫(yī)學類中職學校男生比例小,男生人際交往范圍較小有關,也可能與醫(yī)學類學校中女生已經形成自己的圈子導致男生難以融入有關。

  3.3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為提高中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學校相關部門需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同時針對學生遇到的心理問題及時開展個體心理咨詢與輔導。一些干預研究發(fā)現,在中學和中職學校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和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能夠明顯改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18,19]。此外,注意加強中職班主任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基本知識和心理輔導技能的提高,因為班主任是與學生聯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關系主體。學校管理部門還應積極和學生溝通,注意調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以及心理狀況,在教學管理、學生工作等方面及時做出調整和安排。

心理健康論文14

  1.中小學兒童適于做團體輔導的因素

  1.1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的相似性

  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單純,大部分中小學生產生的心理困擾都是相似的,家庭方面主要是與父母間的溝通問題,學校方面主要是人際交往與學習壓力等問題。這些問題普遍存在于中小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被這些類似的問題困擾,把學生普遍具有的心理困擾通過團體輔導加以疏導既可以降低學生單獨參與輔導的精神壓力也可以高效的對團體成員具有的心理困擾進行解決,能更有效率的為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

  1.2中小學生思維的簡單性

  中小學生相比于成年人思維更簡單、單純,并且樂于參加團體活動,這也使團體輔導的有效實施有了更多可能。在團體輔導開始后大部分兒童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團體輔導中,并能積極踴躍參與其中,不帶有過多的戒備之心,這也是中小學生適宜做團體輔導的原因之一。

  2.團體輔導的重要作用

  中小學生生活在學校這樣一個環(huán)境中,不可必免的存在于團體生活中,而團體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fā)展是有重要影響的。開展團體輔導不僅使學生間相互交流了解的機會增加,而且同伴的'正向積極地感染力也能通過有效的團體輔導傳遞給彼此,使正能量在團體中得到關注。除此之外,團體輔導過程使學生產生共性,找到被人接納的感覺。在無人交流、或單獨與教師的交流過程中,有問題困擾的學生本人會認為自己是怪異的與其他人不同的,因而情緒低落,自卑情緒很強烈。但在團體輔導過程中,大家會發(fā)現每個人都存在類似或完全相同的困擾因素,這樣就消除了學生的低落情緒,并能接受自己遇到的生活困擾,而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避免了因不理解這些困擾只是正,F象而自暴自棄的情況。在中小學生間同伴效應是很明顯的,同齡人間的交流更容易,提出的意見也更易于被接受,因此開展團體輔導增加了同齡人間的糾正與支持的可能性。讓完全受教師、家長教導的學生有機會接受更多同齡人的建議,并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3.團體輔導時的注意事項

  中小學生的團體輔導是很有價值的心理健康教育過程,開展有效的團體心理輔導需要我們在工作中對以下問題加以注意。

  3.1團體心理輔導應圍繞相應的主題展開

  在開展活動的過程中指導教師應把握好活動的主旨,并緊緊圍繞主題展開活動。讓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活動是很重要的,這也是活動能否給學生啟示,使團體輔導真正發(fā)揮作用的一個關鍵點。

  3.2指導教師在團體輔導中角色的界定要清晰

  指導教師在團體輔導過程中不是一個老師更不是一個心理治療師,要做一個傾聽者、指引者。傾聽同學們的困惑,然后能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親自發(fā)現問題并自己解決問題。

  3.3要做好時間的分配

  不可把前半程的活動堆積的很飽滿,而由于課程時間的限制后期活動戛然而止,同學們的看法與意見均未表達清晰團體輔導便結束了。團體輔導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便是學生的自我發(fā)現與醒悟過程,如果因為課程安排的不合理而達不到,那么輔導就是無意義的,也會使學生誤解團體輔導的真正目的。

  4.總結

  就目前我國心理健康現狀來說團體輔導確實是一種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開展以預防為主,面向全體學生的團體心理輔導,注重心理訓練和能力提高的團體訓練是很有價值的。需要不斷探究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來完善團體心理輔導、完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沒有終點的。

心理健康論文15

  一.網絡大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大學生作為網絡的主力軍,繽紛復雜的網絡世界極大豐富了大學生的校園生活,但同時也誘導著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頻發(fā)。網絡環(huán)境豐富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也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開展提出了新要求。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幫助大學生預防和緩解心理問題。幫助他們處理好環(huán)境適應、人際交往、交友戀愛、求職擇業(yè)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智體美等全面發(fā)展。[1]教育部近日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大力促進心理育人,按照師生比不低于1∶4000配備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教師,每校至少配備2名專業(yè)教師?梢娢覈鴮π睦斫】到逃o予著高度關注,網絡的快速發(fā)展,大學生的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也相應的給針對大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

  二.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受到的影響

  (一)情感影響

  網絡的虛擬性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使大學生有更大的平臺暢所欲言。他們無需顧忌別人的眼光,通過網絡社交平臺釋放心理的壓力,表達內心無法與現實中同學師長訴說的想法。

  網絡交流缺乏現實的肢體語言、語音語調以及面部表情。這也是為什么如今很多大學生在網絡上十分活躍,現實中卻不善交際的原因之一。但人是社會之人,需要與周圍的同學打交道,融入自己的班集體當中。長期沉迷于網絡的虛幻當中,忽視與周圍人的情感建立,必然會引起感情上的空虛與匱乏。以當代大學生為代表的眾多年輕人都有著某種程度上的“手機依賴癥”,離開手機或者說是離開網絡會感到無所適從,回到現實社會的人際交往中往往無所適從出現強烈的孤獨感,也即所謂的“網絡孤獨癥”。[2]

  (二)認知能力受到影響

  學生有時只需“百度”一下便可以得到所要的答案,但對所提供的信息卻不加以辨別,或者說是沒有能力辨別。需要承認的是,網絡擴寬了當代大學生的視野,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途徑。學生只需要每天通過瀏覽網頁便可知曉“天下事”。滿足了學生內心的求知欲與好奇心。

  大學生每天面對著海量未經過濾的信息,反映西方意識形態(tài)的內容大量存在。一方面我國網絡監(jiān)督立法尚不完善,另一方面大學生自身經驗以及辨別能力不足。綜合這兩方面因素,大學生面對網絡上大肆鼓吹的拜金主義、利己主義無法進行辨別,意志力薄弱的學生無法抵制誘惑,導致其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偏離正確的軌道。

  (三)人際關系受到影響

  由于互聯網人際關系的便利性、匿名性和逃避性的特點,即使在現實中不善言辭、羞于表達的學生,也能在網絡中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或群體。網絡打破了空間的限制,成為聯系遠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與朋友的利器。同時,網絡營造了私密的具有安全感的`私人天地,大學生在此可以暢所欲言,但也隔絕了與現實同學師長真正意義上的人際交往。

  (四)自我意識形成受到影響

  從心理學上講,人格是個體的文化心理結構,是個體賴以立身處世的一套心理、行為方式。[3]在網絡里中,不分尊卑貴賤、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每個人在網絡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在某種程度上,大學生在網絡中自我意識得到大大強化。

  大學生在網絡中獲得滿足感與被尊重的需要,但同時也導致了學生自我意識的膨脹以及集體意識的淡薄。網絡游戲中角色的扮演,使學生分不清現實與虛擬的界限,容易導致大學生人格的分裂和異化。網絡行為大多時候是單向的,落腳點多放在自身情緒體驗上,大學生在網絡上的行為不受監(jiān)管表現出極大的隨心所欲,這極大可能的導致了大學生情緒的失控,甚至出現雙重人格或多重人格的障礙。

  三.網絡環(huán)境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機遇

  網絡化教育的自身特點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更有利于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種心理問題。網絡時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臨著重要的機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網絡實現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點面結合

  網絡的隱蔽性以及匿名性,避免了面對面交流會產生的尷尬與緊張。網絡為一些顧及自身隱私以及羞于表達自身心理問題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平臺,學生只需通?^手機和電腦便可以向老師傾訴內心的想法。由于心理健康教育者工作量較大并且高校配備的專職教育者有限,教育者不可能及時的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心理咨詢。網絡的出現,實現了教育工作者的“一對多”,但對咨詢者來說又是“一對一”。教育工作者同時可以對多位學生提供網絡咨詢服務,更加及時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二)網絡整合了教育資源

  在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之前,心理教育方面的信息主要來源書籍以及長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累積的經驗。對于學生而言,心理健康知識主要來源于教師的口頭傳授。顯然這樣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廣大大學生日益增長的心理健康需求。網絡將全球范圍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現有的成果整合在一起。高校師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自己想要了解的有關信息,同時網絡將文字、圖片、視頻等結合起來,使得教育過程變得更加生動。

  (三)網絡突破了時空的限制

  傳統(tǒng)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時間空間之中,往往是通過大學課堂、心理咨詢講座或在心理咨詢室等方式進行。網絡的出現打破了這一限制,學生只需拿起手中的手機電腦等便可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咨詢,接受在線心理測試或輔導。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更好的向學生傳播知識,遠距離接受學生的在線咨詢,更加快捷及時的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對于現如今更加關注個人隱私秘密的大學生而言,網絡的優(yōu)越性更加突出。
四.網絡環(huán)境下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

  網絡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網絡的優(yōu)勢,結合當下我國大學生自身的特點,探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更好的引領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新風范。

  (一)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

  網絡心理健康檔案是高等院校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據。它的建立有利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更清晰全面把握學生心理變化軌跡;有利于心里咨詢中心與學工處進行及時的信息溝通與反饋;有利于學生正確、客觀、全面的認識自我,起到預防心理問題的作用。

  心理檔案建立應該由專門人員進行,不得隨意變更更改心理檔案中的內容,客觀真實記錄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檔案內容不僅要記錄學生的基本信息,更要深入了解到學生的家庭背景以及既往病史。心理檔案便于學校咨詢管理機構與學生之間建立高效快速的心理信息溝通與反饋機制,對于一些有潛在問題的學生給予及時關注,記錄不同時期學生心理測試數據與評價。

  (二)培育新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網絡發(fā)展打破了傳統(tǒng)教育的固有模式,使教師學生之間的地位更加趨于平等。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應當認識到這一地位的轉換,暫時放下教師的權威地位更加有助于師生間精神層面深層次的交流,心理健康教育也會得到更加顯著的成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專業(yè)的理論知識,更要與時俱進學習掌握互聯網技術增加教學效果,F如今,大學生大多會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發(fā)表“狀態(tài)”,這也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大學生在網絡上發(fā)表的言論,了解他們得精神面貌,把握他們基本的思想狀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之中,最有開發(fā)潛力、最有工作便利優(yōu)越性的是學生輔導員。他們往往能及時掌握大學生在校的基本狀態(tài)。要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必須要將高校輔導員納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隊伍之中。

  (三)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是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切入點,大多數大學生的心理問題是由自己“制造”出來的,只有通過自我協調以及在專業(yè)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幫助下才能達到理想效果。自我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提升自我、完善自身、最終超越自己、實現自我。它本身就是一個積極的、主動的、能動的教育過程。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就是提高自身對心理疾病的預防和抵抗能力,從而加強心理免疫力,最終達到心理健康。

  五.結語

  大學生處于網絡背景下,情緒、心理、人格等發(fā)生了多重變化,對新時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因此加大網絡環(huán)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是十分必要的。當前,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應當著重培養(yǎng)既具較高理論水平和綜合素質,又具有?^高計算機網絡基本技能的新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心理健康論文11-03

心理健康的論文11-10

心理健康論文10-22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2-24

心理健康論文【精品】10-23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05-27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07-18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精選]06-20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2-20

心理健康論文14篇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