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比例的基本性質》案例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二冊第10~11頁。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組中的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出示:
1/3∶1/4和12∶9; 1∶5和0.8∶4; 7∶4和5∶3; 80∶2和200∶5
學生根據比例的意義進行判斷,教師結合回答板書:
1/3∶1/4=12∶9 7∶4≠5∶3 1∶5=0.8∶4 80∶2=200∶5
師:組成比例的四個數,叫做比例的項。兩端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外項,中間的兩項叫做比例的內項(板書:外項、內項)。
師:剛才,你們是根據比例的意義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斷的。老師不是這樣想的,可很快就判斷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嗎?告訴你們,老師是運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進行判斷的。
同學們在竊竊私語: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好奇心一下子被激發(fā)了。
二、自主探究
師:同學們,比例中的兩個外項與兩個內項之間存在著一種關系,你能發(fā)現(xiàn)嗎?
大家默默地觀察著上面的幾個比例,不一會兒,一些學生臉上露出驚喜的神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開始轉身與周圍的同學交流,教室里的氣氛有點熱鬧起來。
師:請將你的發(fā)現(xiàn)告訴你的同伴。不過——,你先要好好想想,你所發(fā)現(xiàn)的是不是偶然現(xiàn)象?最好能舉些例子驗證一下,以免鬧出笑話,好嗎?
這下,學生們又靜了下來,認真地思考著老師的問題,許多學生在紙上寫著比例進行著驗證。
師:現(xiàn)在,請前后四人為組,將你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與同伴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著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并積極代表小組進行匯報。
生:我們發(fā)現(xiàn)了這樣一個規(guī)律,比例中的兩個外項的乘積與兩個內項的乘積是相等的。我們還自己寫了比例,發(fā)現(xiàn)這個規(guī)律是正確的。
教師將學生所舉比例故意寫成分數形式3/8=6/16,追問:哪兩個是內項,哪兩個是外項,讓學生算出積并結合回答板書:
師:老師也寫了一個比例(板書:3∶2=5∶4),怎么兩個外項的積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你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可能是有問題的。
教師的這一問,還真把一部分學生給嚇著了。不過,大家很快發(fā)現(xiàn)老師把比例寫錯了。
生:(機靈地)老師,你舉的例子從反面證明了我們發(fā)現(xiàn)的規(guī)律是正確的。因為3∶2和5∶4這兩個比是不能組成比例的。只有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
師:很有道理!同學們很會觀察,很會猜想,很會驗證,自己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
板書:在比例中,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質。
三、鞏固反思
師:現(xiàn)在,你們能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嗎?出示:6∶3和8∶5;0.2∶2.5和4∶50 ;6∶2和9∶3,
有學生回答“因為3與8兩個內項的積不等于6與5兩個外項的積,所以,這兩個比不能組成比例。教師對此引導學生展開嚴密的思考,假如6:3和8:5是能夠組成比例的,則兩個外項的積必定等于兩個內項的積,而現(xiàn)在3與8的積不等于6與5的積,所以,假設是錯的,也就是6∶3和8∶5這兩個比是不能夠組成比例的。
對于這一反例的判斷,教師沒有簡單地讓學生就事論事,而是不斷地讓學生就事論理,在說理的過程中不斷地加深對比例性質的理解,同時進行較為嚴格的邏輯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師:如果讓你根據“2×9=3×6”寫出比例,你行嗎?你能寫出多少個呢?
問題一提出,學生就積極地嘗試著寫比例,不一會兒,學生爭著要在投影上展示自己所寫的比例。有趣的是,學生將數字移來移去,有的比例重復出現(xiàn),有的比例則被遺漏,臺下的學生不停地為臺上的伙伴出主意,有些學生忍不住喊著“我來”,教室里氣氛熱烈……針對學生用嘗試的方法出現(xiàn)重復或遺漏的現(xiàn)象,教師激發(fā)引導說:同學們學習的熱情很高,但僅憑熱情往往還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象這樣一個一個舉例寫出,難免會有重復或遺漏,怎樣思考才能很快地一個不漏地寫出?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若把2放在內項的位置上,那么,9應該放在什么位置上?把2和9同時放在內項位置上,共能寫出幾個比例?2和9只有同時放在內項的位置上嗎?學生受到啟發(fā),寫出了所有的比例。在學生經歷這樣一番嘗試實踐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反思體驗:用嘗試的方法去一個一個地寫,還是從比例的基本性質出發(fā)進行有序思考,你們覺得哪種方法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學生自然體會到后者更好,并表示會這樣思考問題了。
師:你能用“3、4、5、8”這四個數組成比例嗎?若能,請把組成的比例寫出來。
結果,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仍是嘗試,終于發(fā)現(xiàn)這四個數是不能組成比例的。對此,教師問學生:你們都是先試著寫,然后發(fā)現(xiàn)不能組成比例的嗎?有學生回答:比例中兩個內項的積等于兩個外項的積,這四個數若能組成比例,其中必有兩個數的積等于另外兩個數的積,而且只可能是較大的兩個數的積等于中間兩個數的積,而現(xiàn)在3×8≠4×5,所以,這四個數一定不能組成比例。該生的回答,使學生再一次受到啟發(fā),教師對其從比例的
基本性質出發(fā)進行思考作出判斷給予充分肯定。
師:你能從3、4、5、8中換掉一個數,使之能組成比例嗎?
許多學生憑籍直覺很快把“5”換成“6”,教師在給學生肯定后繼續(xù)追問:若要換下其中的任意一個數,你行嗎?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經過獨立思考、集體討論,大家將要換上的數用字母x表示,由比例的基本性質建立多個不同的方程,求出各方程的解,有效地解決了問題。
師:同學們真行!不僅探索發(fā)現(xiàn)了比例的基本性質,還能自覺地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去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去求比例中的未知項。
……
【成功點擊】
1.重視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對于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師沒有直接讓學生去計算兩個內項的積和兩個外項的積,很快讓學生歸納出比例的基本性質。而是設計問題情境,在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判斷出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后,教師告訴學生自己是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也很快作出了判斷。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被激發(fā)了。接著,就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尋找比例中內項與外項的關系,提出自己的猜想,舉例(包括反例)進行檢驗,與同伴合作交流,自己揭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質,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觀察比例、歸納猜想、舉例驗證、交流表達的活動過程,不僅獲得了比例的基本性質,更重要的是在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
2.注重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小學生解數學題,往往關心問題的答案而不太關心自己的解題過程,更很難自覺地從基本概念出發(fā)去思考問題,教學中如何去培養(yǎng)學生從概念出發(f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呢?在上面的教學中,教師精心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1)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2)請你根據“2×9=3×6”寫出比例,能寫出多少呢?(3)用“3、4、5、8”這四個數能組成比例嗎?若不能,請從3、4、5、8中換掉一個數,使之能組成比例。每個層次的練習,都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進行嘗試,再引導學生交流想法,促進學生進行反思,使學生獲得切身的體驗,感悟到從比例的基本性質出發(fā)思考問題,則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樣的練習,才能使學生在鞏固和加深對數學基本概念理解的同時,逐漸養(yǎng)成從基本概念出發(fā)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培養(yǎng)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比例的基本性質》案例】相關文章: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8-23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08-16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03-28
數學《比例的基本性質》教案01-21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08-16
《比例意義和基本性質》說課稿08-24
小六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08-16
《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教學設計08-16
《比例的基本性質》教學反思(精選12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