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
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處于被動、從屬地位,還是處于主動、主體地位,這不僅是傳統(tǒng)教育觀與現(xiàn)代教育觀的一道分水嶺,而且是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一條分界線。在語文教學中要實施素質教育,就必須發(fā)揮主體性教育,把學生看作人,而不是看作物,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接受器,而應看作是知識的主人。 一、實施主體性教育,發(fā)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作用。 主體性教育就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變學生被動、從屬地位為主動、主體地位,學生不應僅僅是觀眾,也應走上“舞臺”當“演員”。主體性的詮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積極主動學習時表現(xiàn)出來的一各主觀能動性。主體性不是專屬于德智體美哪一“育”,而是綜合地表現(xiàn)出來。只有少年兒童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展,才能實現(xiàn)社會化、個性化的發(fā)展。 教語文歸根結蒂必須讓學生愛學語文,會學語文。其最關鍵的是要處理好教和學的矛盾,感動“學生”這個“上帝”,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能動性。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是否成功,是否有效,只能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學生只有主動學習,才能學到方法,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教師在組織領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致力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習的能力,掘發(fā)智力,加性學生學習的節(jié)奏,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例如《將相和》一課,由結構層次基本相同的三個故事組成,在講讀“完璧歸趙”時體現(xiàn)方法的指導;然后讓學生按老師提示的方法讀議“澠池之會”;最后設計作業(yè),讓學生獨立閱讀“負荊請罪”。采用“扶——半扶——放”的教學結構,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明確自己的身份,起好主導作用。 教師的教是學生順利獲得方法進而獲得知識的關鍵,是學生提高素質的前提。教師的教只是外因,學生的學才是內因,外因只有通過學生主動學習這個內因才能發(fā)揮作用。因此,教師必須千方百計啟發(fā)引導學生主動求知,積極探索,自覺鍛煉。 二、主體性教育,集中表現(xiàn)為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自主性表現(xiàn)為自尊自信、自我調控、獨立判斷、自覺處理;主動性表現(xiàn)為成就動機、競爭意識、興趣和求知欲、主動參與、社會適應力、動手實踐能力。主動參與、合作學習、尊重差異、體驗成功是主體性教育的基本特點。例如:我指導學生閱讀文章《我的心事》后,布置兩道作業(yè)題:1、把課文中描寫大林心理活動的句子劃出來,體會大林思想變化。2、說說大林是個怎樣的孩子。在這兩道題的基礎上,我又設計出五道有層次的作業(yè)題:1、摘錄描寫大林心理活動最精彩的三個句子。2、寫一段描寫心理活動的話。3、替大林給小姐弟倆寫封信。4、想象作文:大林和小姐弟倆第二次見面。5、讀后感:大林的啟示。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能力任選一題,使學生自主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得到訓練。 三、小組合作學習——主體性教育倡導和實施的基本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是對語文班組教學形式的補充和改進。它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以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成績?yōu)楠剟钜罁?jù)的教學策略體系。其形式多種多樣,現(xiàn)就“T”型小組的組成做以淺析。教師可將全班學生按學業(yè)成績、能力水平、個性特點、性別比例、家庭——社會背景等合理搭配,5人一組,形成數(shù)個小型的合作性異質學習團體,每個小組的排列方式都是 “T”型。由于小組成員的異質性,各小組總體水平一致。這樣,組內異質就為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礎,而組間同質又為保證在全班各小組間展開公平的競爭創(chuàng)造了條件。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其教學過程是單向交往,教和學的關系變成了講和聽的關系,禁止學生之間發(fā)生真正教學意義上的相互活動,從而使學生的活動人為地局限于面積課業(yè)的“自然活動”,使學生只是被動地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就是針對這各弊端,在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原則下采取的一各教學策略。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都可以交往,活動形式多樣化,使教學活動成為師生、生生相互合作的社會性活動。 小組合作學習的生生互動,把學生由傳統(tǒng)的班級教學中客體的旁觀者,轉變?yōu)榻虒W活動的主體參與者。學生在橫向交流中學會學習,敢于探索,主動合作,使學生變得更加自尊,充滿自信,促進了學生主體性的發(fā)展。 四、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 主體性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即啟發(f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如:我根據(jù)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獎勵小紅花的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育教學活動。一次教學公開課上,我在黑板上寫出“好”“學”“向”“心”四個字,讓學生組詞,每組成一個詞獎勵一朵小紅花。學生積極性非常高,很快就把四個字各組成十幾個詞,其中“心”字竟多達17個。 主體性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質疑、問難精神,四此,一種“建疑——析疑——解疑——質疑”的教學過程模式在語文教學中建立起來。而相應的教師的教學語言也都帶有保護學生自尊心和激勵性的。如“沒關系,大膽講”、“誰有不同的看法”、“你的見解很獨到”等。 在當前教育體制改革的浪潮中,教師慶認識到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只接受知識的客器。兒童都有極強的表現(xiàn)自我和渴求贊賞的欲望。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就應當順應少年兒童樂學好動的特點,給學生創(chuàng)造嘗試、表現(xiàn)的機會和條件,把學生引進主體參與的廣闊天地,讓他們在充滿興趣、獲得一次次成功的學習中學到方法,提高能力,進而獲得豐富生動的知識,成為高起點、強素質的新型人才。
【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主體性作用】相關文章:
芻議發(fā)揮學生主體性教學08-24
發(fā)揮學生在歷史教學中的主體作用08-20
發(fā)揮技能大賽在建筑CAD課程教學中的引領作用08-18
談網(wǎng)絡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8-21
結合案例淺談教學管理中教師的主導作用的發(fā)揮08-18
多媒體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作用08-17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