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小語自輔教學中的課堂模式
在小語自輔教學中究竟運用什么樣的課堂模式為好?盧仲衡先生提出的“啟、讀、練、知、結”的課堂模 式在數(shù)學自輔教學中體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在小語自輔教學的實驗中,證實了將五要素靈活運用同樣也 是行之有效的。
“啟、讀、練、知、結”這五要素在小語自輔教學中是主要的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它的作用是:“啟”,即提 出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包含激起學生自學的心理動力,引起思維的渴望!白x”,把在啟這個環(huán)節(jié)上提出的中 心問題作為思維的對象和主體,學生獨立看書學習!熬殹,由看書閱讀轉入到做練習,是對各種語文能力的 訓練!爸,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的信息反饋過程!敖Y”指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或教學總體結束時進行的小結。
啟、讀、練、知、結這五要素,在小語自輔教學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單以要素角度看似乎不夠完整,如 從教學功能角度看,五要素已包含了其它諸要素。如,“啟”、“結”可以采取學生“議”的方式,又可以采 取教師講的方式,還可以采取“議”、“講”融為一體的方式。至于讀、練、知三要素在語文教學中更是離不 開議、講、寫等要素的貫穿與交融。再者每位教師都十分清楚“導”的重要性,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啟”和“結”是以導為主的,讀是導讀,練是導練,知是導知。在自輔教學中,離開導的教學,就從根本上 歪曲了自輔教學,從實質上背離了在教師引導、激發(fā)下訓練學生語言和思維這一學和導的關系。
啟、讀、練、知、結這五要素在小語自輔教學中,它們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作用的,同時 又是與其它諸要素密不可分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jù)教材內容、課型特點、訓練要求、學生差異等實際情 況,將五要素相互調整,隨時組合出許多不同形式的課堂模式。
下面舉例說明。小學語文第五冊《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第三件事,弟弟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是怎樣學習的 ?刹扇 皢ⅰx→練→知”的教學模式。也就是提出啟發(fā)問題,“啟”:“從哪些詞中可看出弟弟在獄中學 習條件很艱苦?哪句話寫出了弟弟學習很刻苦?”接著帶著問題安排“讀”。學生讀后教師以“啟”中的問題 ,向學生檢測,就是“知”。第一句中的答案,是“一支筆,一張紙,不容易,太珍貴”等。第二句中的重點 句是“不管夏天多么悶熱,冬天多么寒冷,他總是趴在牢房的地上寫著,算著。”完成這個環(huán)節(jié)之后,教師再 把理解引向深入,利用“啟—讀—練”的模式!皢ⅰ保骸蔼z中悶熱時會什么樣?寒冷時什么樣?弟弟是怎么 做的,為什么?”接著安排“讀”。“啟”是引導,“讀”是實踐,再安排“練”,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議論 ,在議論中學生更深刻地體會到弟弟小蘿卜頭在獄中學習條件是何等的艱苦,學習態(tài)度如何的刻苦。通過學生 之間的認識及情感的交流,達到閱讀從理解內容到體會思想的深入。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也培養(yǎng) 了學生的認識能力。
再如,小學語文低年級中的《歸類識字》教學部分。已往的生字教學,是教師一個個領教,學生一個個地 跟著學,反復進行音、形、義的大合唱,形成學生的機械識記,效果較差。經(jīng)過教改實驗可采取啟→讀→練→ 知→結的教學模式。首先利用前一組的生字,在教師的引導啟發(fā)下,提出本節(jié)課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即尋找利 用熟字學習生字的規(guī)律,引起學生思維的渴望,從而把教師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后面的幾組生字是學生 思維的渴望,從而把教師的教法轉化為學生的學法。后面的幾組生字是學生自己借助拼音,運用由熟字學習生 字的規(guī)律自己學習。要求讀的過程要達到兩個目的:一要借助熟字、字典掌握生字的音、形、義;二要通過觀 察比較找出書寫時的關鍵幾筆,這是讀—練的環(huán)節(jié),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還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小組討論學習 在前,個人學習在后的方式,同時每個環(huán)節(jié)中又有教師根據(jù)學生的反饋,進行適時的調節(jié),使學生知道對錯。 這是“知”的環(huán)節(jié)。最后教師的小結應是進一步掌握本課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它是思維深化的過程。 通過這種實驗我們明顯地感到,學生在自學的實踐中不但形成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而且形成了有意識記的思維 品質。
以上的例子可以說明“啟、讀、練、知、結”五要素組成的課堂模式的具體應用,可以使教師自覺地發(fā)揮 “導”的作用,而學生又能被引導進入學習的實踐。使用與不使用這個模式,其課堂結構是明顯不一樣的,使 用了這個模式,就可以改變教師一言堂的局面,從而使課堂教學能以訓練為主。
怎樣才能使教師使用好“五要素組合”模式呢?大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那種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片面追求分數(shù)第一的觀念,是不能培 養(yǎng)學生能力的。要培養(yǎng)跨世紀的一代新人,就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有學習的實踐。學生的 積極性主動性越強,其實踐的效果越好!拔逡亟M合”模式實質是“教”與“學”的組合,而教是在于導, 放是在于學,是以“教”去調動學生的學習實踐,調動學生的主體作用。
2.“五要素”是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教學方法,其中“啟”、“結”是以教師為主的活動,“讀、練、知” 是以學生為主的活動,同時既有學習活動(讀練),又有檢測活動(知),既有讀書活動(讀),又有解題活 動(練)。每一次組合都是教與學的相互聯(lián)系和相互作用,要合理搭配,調整五要素之間的聯(lián)系,要素之間具 有最佳聯(lián)系才能發(fā)揮最佳效益,才能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和其它素質得以明顯的提高。
3.組合起來的模式,一定要適應于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具體的教學內容。一定要適應“大綱”規(guī)定的年級重 點和教材的具體要求。要具有可行性。
4.教學過程要適應學生的心理特征,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特點,不同學生的心理品質,使操作“模式” 的過程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啟發(fā)學生進行思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探究性,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為主 動,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5.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準確、精練,講課用的時間不要超過學生學的時間,要教給學生掌握學習的規(guī)律,學 習的方法。提出的問題要具有思考的廣度與深度,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思維過程。
總之,“五要素組合”教學,其主要目的是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使學生運用方法進行學習實踐,在 實踐中形成閱讀能力!拔逡亟M合”教學既適應于課文及課文中各環(huán)節(jié)教學,也適應于單元中的教學。單元 教學中三類課文的“教—扶—放”,實質“教”是教中有啟,“啟”的比重大,啟發(fā)學生怎樣學習,啟發(fā)學生 學習方法;“扶”則是練,讓學生依據(jù)“教”中獲得的知識、方法,討論著學習,“放”是學生獨立的進行“ 讀”和“練”。“知、結”是隨著需要安排的要素。在小語教學中,由“五要素”組合成的教學模式,是把教 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思想落實得更具體,更明確。
[1] [2]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