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從可汗號到皇帝尊號
什么是皇帝尊號?從秦始皇自稱皇帝以來,皇帝早就由某種名號變成了一種官職,雖然史料中常見以“稱尊號”代指稱帝(即擔(dān)任皇帝職務(wù)),但這種“尊號”與本文所說的皇帝尊號是不同的。唐代以前,皇帝在世時除了本人姓名和“皇帝”職務(wù),別無名號,死后乃有廟號與謚號。比如《隋書》卷一《高祖紀》的第一句話,是“高祖文皇帝姓楊氏,諱堅,弘農(nóng)郡華陰人也”[1]。楊堅是姓名,高祖是廟號,文皇帝是謚號。而《舊唐書》卷八《玄宗紀上》的第一句話,是“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諱隆基”[2]。隆基是名,玄宗是廟號,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是謚號。表面上,除了玄宗的謚號比較繁復(fù)以外,隋、唐皇帝制度的形式并無不同?墒鞘聦嵣,唐玄宗在世的時候,有過五次“上尊號”和“加尊號”的事情:先天二年(開元元年,713)十一月戊子,“上加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開元二十七年(739)二月己巳,“加尊號開元圣文神武皇帝”;天寶元年(742)二月丁亥,“加尊號為開元天寶圣文神武皇帝”;天寶八載(749)閏月丁卯,“上皇帝尊號為開元天寶圣文神武應(yīng)道皇帝”;天寶十三載(754)二月乙亥,“上尊號為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肅宗乾元元年(758),“肅宗與群臣奉上皇尊號曰太上至道圣皇帝”。[3]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間的開元十八年(730),“百僚及華州父老累表請上尊號內(nèi)請加‘圣文’兩字”,玄宗沒有同意[4]。類似唐玄宗這樣,皇帝在任期間發(fā)生的所謂“上尊號”和“加尊號”,在皇帝稱謂前面附加制度化的修飾語的情況,兩漢至隋的皇帝制度中,是不存在的。這種制度化的修飾語,就是皇帝尊號。
皇帝尊號又稱皇帝徽號。唐宋尊號與徽號并用,無所區(qū)別。如柳宗元于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上《禮部賀冊尊號表》,一邊說“陛下膺受尊號,率土臣子慶抃無窮”,一邊說“唯有徽號,是彰中興,所以上探天心,下極人欲”。[5]元代以后,尊號多施之于皇帝,徽號多施之于母后,不過也經(jīng)常混用,難作嚴格分別。尊號或徽號,強調(diào)的都是陸贄所說的“美名”,只不過這種美名已經(jīng)制度化了,成為皇帝制度的一部分。
《舊唐書》卷一三九《陸贄傳》記陸贄答唐德宗問尊號之言曰:“尊號之興,本非古制。行于安泰之日,已累謙沖;襲乎喪亂之時,尤傷事體!豢山鼜哪┳h,重益美名!盵6]胡三省說:“上尊號,事始于開元元年!盵7]胡三省所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十二月改元開元)十一月戊子,“上加尊號為開元神武皇帝”。顯然胡三省把唐玄宗這一次“加尊號”看作皇帝尊號制度的開端?墒顷戀椪J為尊號制度的起源要早得多, “古之人君稱號,或稱皇、稱帝,或稱王,但一字而已;至暴秦,乃兼皇帝二字,后代因之,及昏僻之君,乃有圣劉、天元之號”[8]。圣劉指西漢哀帝建平二年(前6)“號曰陳圣劉太平皇帝”[9];天元指北周宣帝于大象元年(579)“自稱天元皇帝”[10]。漢哀帝改號,周宣帝稱天元皇帝,無疑都是反傳統(tǒng)行為,雖然文化背景各不相同,但都被后來人否定,被視為離奇怪異之舉,沒有后繼者。而唐代大多數(shù)皇帝都采行皇帝尊號,儼然奉為故事和傳統(tǒng)?梢哉f,皇帝加尊號,是從唐代開始的。當然,正如本文將要論述的,唐代皇帝加尊號,始于唐高宗,盛于武則天,由唐玄宗確立并制度化,進而形成皇帝制度的新傳統(tǒng)。制度化的皇帝尊號,是唐代政治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影響后世既深且遠。
制度化的皇帝尊號為什么出現(xiàn)在唐代呢?我認為,唐代皇帝尊號的制度淵源,在于北亞草原部族、特別是突厥族的可汗號制度。唐代發(fā)端的皇帝尊號制度,正是突厥等北方民族政治文化強烈影響下的產(chǎn)物,是唐代政治文化深受外來文化影響的又一個證據(jù)。
什么是可汗號?從柔然社崘稱丘豆伐可汗開始,柔然、高車、突厥、吐谷渾、鐵勒諸部等等北亞民族所建立的汗國,其政治首領(lǐng)皆稱可汗,可汗在任期間,其可汗稱謂前面,都各有一個修飾性名號,這個名號就是可汗號。比如,丘豆伐是社崘的可汗號,沙缽略是攝圖的可汗號[11]。我在《可汗號之性質(zhì)》一文中已經(jīng)論證過,早期社會的政治組織,是從名號的分化展開其制度形式的,名號分化為官職與官號,官號與官職相依相伴,而可汗號是官號的最高形態(tài),每個可汗都有可汗號,二者不可分離。這是早期社會的政治體(polity)共有的特征,而在古代北亞游牧社會的政治體中,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因此我把可汗號看作北亞草原部族政治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此傳統(tǒng)之下,每一個新任可汗經(jīng)過就職儀式,都會獲得一個專門為他準備的可汗號?珊固栍靡员碚每珊固赜械钠返屡c能力,因此每一個可汗都有只屬于他個人的可汗號。雖然后任可汗也可能采用曾經(jīng)使用過的可汗號,但這是個別的和偶然的行為,理論上可汗號是不能繼承的,可汗號本質(zhì)上就是為了使擔(dān)任可汗的人具備全新的身份,這種身份既是至高無上的,又是唯一的和獨特的。[12]
歷史上,由于漢族中原王朝及其優(yōu)勢文明的存在,北亞草原部族的發(fā)育與進化,不可能避開這一無比強大的文化與政治力量的持續(xù)作用,而使北亞部族融合與發(fā)展的歷史方向,受到某種命定意味的影響。一波又一波的草原部族進入長城以南的農(nóng)耕地區(qū),經(jīng)歷種種歷史運動,最終失去部族面貌,而獲得與農(nóng)耕地區(qū)居民毫無分別的身份(Identity),此乃中國歷史的特征之一,可謂老生常談。但是,問題還存在著另外一面。在中原王朝的政治和文化持續(xù)而強烈地作用于北亞部族時,北亞部族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也會在適當?shù)臅r候,由于某種機緣,而反方向地作用于中原王朝,使中原王朝的政治文化受到影響,由此生發(fā)出新的因素,進而形成新的傳統(tǒng)。就本文所討論的可汗號問題而言,我認為,唐代開始的所謂皇帝尊號的制度形式,其歷史淵源,就是北亞部族特別是突厥族的可汗號傳統(tǒng)。試論證如次。
'p>
朱熹說:“尊號始于唐德宗,后來只管循襲。”[13]據(jù)前引胡三省語,早在唐玄宗時,已屢次加上尊號,唐德宗不過因循故事而已,并非創(chuàng)始人。甚至連唐玄宗也不是創(chuàng)始人。封演《封氏聞見記》卷四“尊號”條:“秦漢已來。天子但稱皇帝,無別徽號!瓌t天以女主臨朝,茍順臣子一時之請,受尊崇之號,自后因為故事。”[14]封演把皇帝加尊號的起始時間上推到武則天時期,無疑是有充分理由的。武則天在“革唐命”稱帝之前,就已經(jīng)由皇太后的身份“加尊號曰圣母神皇”[15],稱帝后立即“加尊號曰圣神皇帝”[16],此后又連續(xù)加上尊號“金輪圣神皇帝”、“越古金輪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輪圣神皇帝”、“天冊金輪圣神皇帝”。[17]到神龍元年(705)唐中宗逼武則天傳位后,還“上尊號曰則天大圣皇帝”[18]。雖然武則天臨死時“令去帝號”,改為“則天大圣皇后”,但她的確開創(chuàng)了在位期間一再加上尊號的傳統(tǒng),對唐代皇帝尊號制度的形成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她之后,唐中宗先“加皇帝尊號曰應(yīng)天,皇后尊號曰順天”,又“上皇帝尊號曰應(yīng)天神龍,皇后尊號曰順天翊圣”。[19]唐睿宗雖然沒有加尊號,但在位短暫,唐玄宗即位后,立即恢復(fù)了加尊號的傳統(tǒng),并且經(jīng)他多次加上尊號的實踐之后,皇帝尊號制度便被后來者視為不可置疑的傳統(tǒng)與故事了。宋敏求編《唐大詔令集》,其帝王部列有“尊號批答”、“尊號冊文”和“冊尊號赦”等幾個門類[20]?梢娂由献鹛柺翘拼实壅紊钪邢喈斨匾囊粋方面。論文從可汗號到皇帝尊號來自WWW.66WEN.COM免費論文網(wǎng)'p>
可是,在史事中對皇帝尊號循流窮源,就還要繼續(xù)向前追尋。唐高宗上元元年(674),有一個重新確定祖宗謚號的“追尊”事件:“秋八月壬辰,追尊宣簡公為宣皇帝,懿王為光皇帝,太祖武皇帝為高祖神堯皇帝,太宗文皇帝為文武圣皇帝,太穆皇后為太穆神皇后,文德皇后為文德圣皇后!薄21]這在中國皇帝制度的歷史上是一個重要變化,歷來簡潔的皇帝謚號就此變得十分繁復(fù)。后來高宗謚曰“天皇大帝”,應(yīng)當是由武則天決定的。不過,在武則天之后,中宗謚曰“孝和皇帝”,頗有復(fù)古的意味。不久,在玄宗主持下,睿宗謚曰“大圣貞皇帝”,又回到高宗和武則天的老路上了。事實上唐玄宗走得更遠,天寶十三載(754)二月甲戌,玄宗也重新給歷代祖宗尊上謚號:“上高祖謚曰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太宗謚曰太宗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高宗謚曰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宗謚曰中宗太和大圣大昭孝皇帝,睿宗謚曰睿宗玄真大圣大興孝皇帝!盵22]這是使后來皇帝謚號變得繁復(fù)冗長的一個關(guān)鍵步驟。唐玄宗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原來,他是為了先予后取。就在追尊祖宗的第二天,他給自己加上了更加輝煌的“開元天地大寶圣文神武孝德證道皇帝”的尊號。從《唐大詔令集》所載玄宗答蔣慶緒等上尊號表及答裴光庭等上尊號三表,可知他對自用“圣文”二字感到不合適,因為太宗睿宗的謚號里已經(jīng)用了這兩個字[23]?梢娮纷鹱孀,不惜改變古制,其實只是為自己道地。和唐玄宗一樣,唐高宗追尊祖宗,也是要先予后取。就在追尊的同一天,他給自己和皇后武氏改變了稱號:“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彪m然改變稱號與后來的皇帝加尊號究有不同,但這一改動從性質(zhì)上看是為了提高高宗夫婦的名望地位,與后來皇帝所加尊號實際上同一軌轍,因此可以說,唐代皇帝加尊號,實以唐高宗改稱天皇為最早。bqQ'PLm^F9T9%o]F)~x:QYabn_[8Re人力資源論文OI)@)k=enB} djOvb}hl$i-9_
唐高宗尊為皇帝,天下已無人可與抗禮,為什么還要改稱“天皇”而畫蛇添足呢?顯然,這次“改稱”,對高宗意義不大。從這次“改稱”中受益的人是武則天。武則天雖然早在永徽六年(655)立為皇后,并且在顯慶四年(659)逼逐長孫無忌,“自是政歸中宮”[24],“權(quán)與人主侔矣”[25],但她畢竟只是皇后,她的權(quán)力來自高宗,是臨時的和非制度性的,所以得不到制度的保障。麟德元年(664)殺上官儀之后,“上每視朝,天后垂簾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預(yù)聞之,內(nèi)外稱為‘二圣’”[26]。武則天這時已經(jīng)在行使皇權(quán),與皇帝無異?墒瞧錂(quán)位的臨時性和非制度性的性質(zhì),并沒有改變。從理論上說,一旦高宗去世,長君即位,武則天就自動失去對皇權(quán)的占有。因此,她必須發(fā)動某種制度變革,給自己占有皇權(quán)尋求制度保障。上元元年八月的追尊祖宗和改稱天皇、天后,就是這一意圖的體現(xiàn)。不把祖宗提拔上去,高宗夫婦就不好給自己加上“天”這樣的神圣美名;不把高宗推為“天皇”,武后自己的“天后”就沒有著落。天后既是裝飾性美稱,又是超越和凌駕歷代皇后的新的職位,在這個新的稱號下,武后獲得了超越皇后職位的地位和權(quán)力,為進一步控制皇權(quán)準備了制度的基礎(chǔ)。《資治通鑒》記上元元年這次變革,有“皇帝稱天皇,皇后稱天后,以避先帝、先后之稱”[27],似是唐高宗的詔冊原文。胡三省注曰:“實欲自尊,而以避先帝、先后之稱為言,武后之意也!盵28]可謂得其確解。高宗死后,中宗即位,武則天的權(quán)力絲毫不損,還給自己加上超越于皇帝職位的“圣母神皇”的尊號,就因為她獲得“天后”稱號已經(jīng)很多年了,她的權(quán)力早已獲得制度的保障。
【從可汗號到皇帝尊號】相關(guān)文章:
《皇帝的新裝》08-16
皇帝的新裝08-16
(蘇教版)《皇帝的新裝》08-16
26 皇帝的新裝08-16
《皇帝的新裝》(方案A)08-16
《皇帝的新裝》 設(shè)計08-16
《皇帝的新裝》教與學(xué)08-16
《皇帝的新裝》練習(xí)08-16
《皇帝的新裝》 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