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精選5篇)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那么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精選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說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chuàng)造性地復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xiàn)課文內(nèi)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聽說訓練,指導復述
1、先請同學們聽寫四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每組四個詞,同學們要認真聽、用心記,想想每組四個詞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
2、(老師依次念四組詞,每組只念一遍:(1)蟬悠閑自由自在(2)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3)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3、(4)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瞄準)同學們聽寫得很認真,老師獎勵大家一組詞(學生都開心地笑了):不堪設想隱伏著禍患恍然大悟
4、現(xiàn)在請同學們對照屏幕上出示的詞語,自己批閱,全對的打個“☆”。(學生對照出示的詞語,進行自我批改。教師將幾位同學的聽寫作業(yè)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出來,扼要地評點。)
5、春秋時期,吳王不聽從大臣的勸阻,執(zhí)意攻打楚國。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靈機一動,對吳王講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一聽便打消了伐楚的念頭。這是怎樣一件事呢?現(xiàn)在請同學們認真聽、用心記,待會兒請你來講這個故事。
6、(老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畫和剛才學生聽寫的五組詞語。)
7、花園里有一棵樹,樹上有一只蟬。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卻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有個侍奉吳王的少年拿著彈弓在瞄準它呢。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8、同學們聽得很專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內(nèi)容都記住了。不過,為了讓大家講得更好,老師還是請同學們根據(jù)這幅圖,自己來練講一遍,盡可能地用上剛才聽寫的幾組詞語。(學生大聲地練講故事。)
9、現(xiàn)在誰愿意來講這個故事?師:(驚喜地)你們聽出些什么來了嗎?
(師:對!用上了“唱歌、吮吸甘露”,故事就更動聽了?磥恚愫苡形膶W細胞。師:故事聽完了。誰來評評這位同學講得怎么樣?)
10這個故事就叫——
(齊)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二、讀文明理
1、那位少年是怎么利用這個故事勸說吳王的呢?讓同學們打開課本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來完整地讀一讀這個故事。(教師讓學生自由練習朗讀)
2、誰想把這個故事讀給大家聽,(指名讀)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少年的那句話給吳王的啟示最大。
出示: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這句話為什么能給吳王以啟示呢?(提示:再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誰像螳螂,什么是蟬,什么是黃雀。)
3、師:這句話讓吳王恍然大悟,恍然大悟的意思是(生說)
。ǔ鍪荆郝犃松倌甑囊环,吳王恍然大悟:)
是呀!吳王是個聰明的大王,他明白了
。▽W生齊讀句子)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這就是少年要告訴吳王的一個道理(齊讀)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這也是這則寓言故事要告訴人們的一個道理(齊讀)做事不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而忘記了身后隱伏的禍患。
三、質疑感悟人物形象
1、學到這兒,你還有什么問題?(提的問題能解決的讓學生自己解決)(老師現(xiàn)在想到這么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么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呢?)
2、師小結:少年表面上是講趣事,實際上是——暗勸吳王不要攻打楚國。暗示攻打楚國隱伏的禍患。所以,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一點不同。如果說大臣們的勸是“直勸”“力勸”的話,少年的勸稱得上是——智勸、巧勸。3、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shù)沫h(huán)境、恰當?shù)臅r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F(xiàn)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那好,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你們覺得應該怎樣演?(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在練臺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
三、演故事
四、拓展
同學們,學習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作業(yè)設計
1、課后請同學們把這個故事講給別人聽。
2、你還有什么方法可以勸動吳王嗎?請你談談你的想法。
3、再讀讀其他的寓言故事看看從中明白了什么。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2
教學過程:
一、了解歷史背景
師:公元前475年——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戰(zhàn)國時期,雖然這個時期距今天很久遠,已經(jīng)有2000多年的歷史,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卻可以常常接觸到表現(xiàn)戰(zhàn)國時期內(nèi)容的故事或成語。
1、請學生交流自己自己搜集的戰(zhàn)國時期故事、名人、成語。
2、結合學生的匯報,出示部分成語。(秦晉之好,圍魏救趙,竊符救趙,紙上談兵,退避三舍,負荊請罪,完璧歸趙,毛遂自薦,臥薪嘗膽,三令五申……)
3、比一比,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誰記得多,記得牢。
4、從這些成語中,你讀懂了什么,感受到戰(zhàn)國時期有什么特點?
談話:戰(zhàn)國時期,群雄逐鹿,諸侯爭霸。有許多諸侯王志在天下,他們把能通過戰(zhàn)爭,打敗周圍諸侯國,掠奪財富,侵吞土地,從而壯大自己,作為一生的目標(課件出示:戰(zhàn)國群雄地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天下大勢)。
二、初步了解故事內(nèi)容
過渡:吳王就是其中一位,這次吳王決定(出示文中句子,教師引讀)出兵攻打楚國,可吳國大臣卻紛紛表示反對。
1、請學生猜大臣反對的原因。(教師簡評)
2、出示補充材料:
戰(zhàn)國時期,群雄逐鹿,諸侯爭霸,大大小小的諸侯國多達上百個。有許多諸侯王志在天下,他們一心想著發(fā)動戰(zhàn)爭,打敗周圍諸侯國,掠奪財富,侵吞土地,從而壯大自己。為了更好地保護自己,諸侯國之間相互防范又相互拉攏,結交盟友,組成盟國。如此一來,形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大小諸侯國都不敢輕啟動戰(zhàn)端。一旦有國家挑起戰(zhàn)端,打破平衡,往往也不得不面對周圍其他諸侯國的攻擊。
3、學生閱讀補充材料,再說吳國大臣反對伐楚的原因。
過渡:既然吳王的決定是錯誤的,為了拯救千萬吳國百姓,作為正直的大臣就該勸說吳王打消念頭。
4、師生活動(大臣勸阻吳王)
一勸:學生勸說,教師對學生的勸說理由進行評價并對學生勸說時的語氣進行朗讀能力的指導。
二勸:教師引導分析吳王性格特點,體會吳王的固執(zhí)。
。ㄖT位大臣的勸說有禮有節(jié),語重心長,但我是吳王,我是一國之君,我一言九鼎,就是錯了也要錯到底,誰再勸就把他拉出去砍了。)
師:現(xiàn)在還有想勸我(吳王)的嗎?(學生舉手)
師:他還想勸?什么都不用說了,來人把他先拉出去砍了。(進一步感受吳王的固執(zhí))
三勸吳王:
師:現(xiàn)在還有誰敢勸的嗎?
師:你明知會死,為什么還要來勸?(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鼓勵學生堅持真理,堅持正義)
師:你很勇敢,也極具正義感,但是我是吳王,我的決定絕不更改。
小結:想著天下大勢,聽著吳王固執(zhí)的言語,此刻你的心情怎樣?此刻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引導學生說出周圍諸侯國乘虛而入,吳國兵敗的場景)
三、了解故事內(nèi)容,復述故事
過渡:(激趣設疑)一切似乎已不可更改,課時幾天后。(出示文中語句:吳王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1、讀了這句,你產(chǎn)生了怎樣的疑問?
2、學生瀏覽課文,思考究竟發(fā)生了什么事?是什么讓吳王改變了主意?(結合學生匯報,板書課題螳螂捕蟬)
3、以前你聽說過螳螂捕蟬的故事嗎?誰來講講。(教師評價。在肯定學生的同時,突出復述時存在的不足)
4、指導復述故事
(1)出示詞語:(悠閑自由自在高高在上拱著舉起啄食)
。2)正音,指導書寫其中難寫的生字。
。3)學生說這組詞語的規(guī)律。(這些是描寫文中動物動作的重點)
。4)請學生用上這些詞語,再來講故事。(教師評價)
。5)揭示學法。(抓住描寫文中人物的重點詞語進行復述,能使故事更精彩,更吸引人)
四、感悟故事道理
1、聽了故事,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文中四個人物之間有一種特別的關系?
2、用上“只知道……卻不知道……”描述故事中人物之間的關系。
小結:是啊它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3、固執(zhí)的吳王聽了這個故事就改變了決定,這個故事與吳國攻楚有什么聯(lián)系呢?
1、學生小組討論,交流。(吳國像故事中的螳螂,楚國像故事中的蟬,它們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2、朗讀指導,讀中體現(xiàn)吳王的恍然大悟(再次出示:吳王恍然大悟連聲說:“對!對!你講得太有道理了!”于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認識少年,學習智勸
過渡:面對固執(zhí)的吳王,大臣以死相勸,卻毫無用處;少年講述了一個故事,就拯救了千萬生命,少年真是了不起。
1、同樣勸說吳王,結果卻迥然不同,少年的`勸與大臣的勸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特別之處呢?
2、從文中描寫少年的語句中尋找少年的特別做法?(在花園轉了三個早晨;將勸說的理由藏在吸引人的故事里……)
3、少年的這些做法與他取得的成功之間存在怎樣的聯(lián)系?從中你有什么收獲?
小結:面對固執(zhí)的人,要懂得智勸。
4、學生交流生活中的智勸故事。(教師點評故事中人物的機靈之處,突出智勸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結:(結合板書)今天我們學習了螳螂捕蟬的故事,認識了一位聰明、愛國的少年,懂得了這樣一個道理:不能一心只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知道在勸阻別人時,如果直接勸不行,就換個方式,去智勸。
六、課外作業(yè)
古今文對照,試著理解。
吳王欲伐荊,告其左右曰:“敢有諫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諫不敢,則懷丸操彈,游于后園,露沾其衣,如是者再三。吳王曰:“子來,何苦沾衣如此!”,對曰:“園中有樹,其上有蟬,蟬高居悲鳴,飲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蟬,而不知黃雀在其傍也;黃雀延頸,欲啄螳螂,而不知彈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務欲得其前利,而不顧其后之有患也!眳峭踉唬骸吧圃眨 蹦肆T其兵。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3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理清課文脈絡。
一、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寓言故事,板書:寓言故事
2、請大家回憶一下,什么是寓言故事?
(通過一個小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3、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濫竽充數(shù)掩耳盜鈴自相矛盾揠苗助長
4、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的寓言故事,題目是——螳螂捕蟬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請大家?guī)е@個問題自學課文,要求:讀通課文,讀準字音。
三、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讀,正音
勸阻 瞄準 毫不介意 螳螂捕蟬 隱伏 不堪設想 乘虛而入
侍奉 固執(zhí) 恍然大悟 自由自在 諸侯
2、理解詞語意思
諸侯:古代帝王統(tǒng)轄下的列國君主的'統(tǒng)稱。
毫不介意:一點也不把不愉快的事記在心里。
不堪設想:事情的結果不能想象,指會向很壞、很危險的方向發(fā)展。
禍患:禍事;災難。
四、理清課文脈絡
1、再讀課文,按事情的起因、發(fā)展、結果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寫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固執(zhí)得不聽勸阻。
第二段(2—11):寫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講述“螳螂捕蟬”,巧妙地勸說吳王。
第三段(12):寫吳王終于明白過來了。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想想:你讀明白了什么?
2、交流:
(1)故事的起因是什么?
(2)大臣們的意見正確、考慮周到。
。3)吳王主觀、專橫。(說說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3、指導讀
4、齊讀
六、作業(yè)
1、描紅
2、家作:抄詞、默詞、朗讀課文。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借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圖片、動畫、
一、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都知道螳螂和蟬和兩種不同的昆蟲,它們之間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課文。
二、自讀課文
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師投影出示生字詞)
2、邊讀邊想,弄清上面的問題。
3、遇到比較難讀的句子,難懂的句子,多讀幾遍,實在不明白的一會兒可以提出來。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指名分段課文,注意糾正學生讀錯的字音。
2、檢查有關詞語的理解。
投影出示:如果其它諸侯國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1)指名讀句子,聯(lián)系句子理解詞義。
。2)指名說說,集體討論。(其實從這幾個句子這幾個詞語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把整個故事串連起來)
3、針對前面的幾個問題,說說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四、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這個故事中寫起因的是哪些自然段、經(jīng)過結果又是哪些?
2、組成小組分別交流討論。
3、集體交流,討論。
4、分段讀課文,爭取能利用剛才出示的詞語講清故事的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
五、指名書寫生字。
1、出示幾個比較難寫的生字:侯、稟。
2、指名讀。
3、說說這兩個字為什么容易出錯。
4、學生描紅,臨寫。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過程與方法:能聯(lián)系上下文說出“自由自在”、“恍然大悟”的意思,并能用這兩個詞語造句。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能憑借課文語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重點:理解語言文字,熟悉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的寓意。
教學難點:讓學生憑借課文內(nèi)容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后隱患的道理。
教學準備:圖片、動畫、
一、復習
1、齊讀課文。
2、簡要說說螳螂和蟬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
3、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走進這個故事,看看你又會有什么收獲?
二、指導精讀課文。
1、精讀課文第一段。
。1)精讀第一段,注意讀好吳王的話。
。2)你認為吳王應該出兵嗎?為什么?
。3)從文中哪些詞可以看出吳王考慮問題不太周全?
。4)如果你是大臣,會想什么方法勸阻?
2、精讀課文第二、三段。
。1)輕聲讀課文,自己復述故事。
。2)同桌互說。
。3)指名說,同學評議。
。4)討論:少年為什么要講這個故事?他的.故事為什么能打消吳王攻打楚國的念頭?
出示: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得如果其它諸侯乘虛而入,后果將不堪設想。
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顧到自己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你認為這兩句話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
3、運用詞語“自由自在”、“恍然大悟”說話。
相機出示: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
聽了少年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
三、復述練習。
1、指名復述,師出示復述用的關鍵詞語。
2、結合對學生的評議,指導學生掌握復述的基本要求,既要把起因、經(jīng)過和結果簡明扼要地交代清楚,又要能把關鍵的地方講生動。
四、學生質疑,結合質疑小結課文。
五、作業(yè):
1、補充習題第10課。
2、復述課文。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能聯(lián)系實踐和語言環(huán)境理解運用“乘虛而入”“不堪設想”“恍然大悟”“自由自在”“毫不介意”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并擬定小標題。
4、學習課文第一段,了解大王與大臣們看待問題的不同。
重難點: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給課文分段,并擬定小標題。
教學過程:
一、 由圖及文,導入新課。
1、 分別出示螳螂和蟬的圖片。生觀察:圖上畫的是什么動物?
2、 板書并簡介、認讀生字“螳螂” “蟬”(預習準備:了解螳螂和蟬)
3、 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整個故事可用八個字概括:螳螂捕蟬 黃雀在后 課文寫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呢?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nèi)容。
1、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邊讀邊想,理解詞語意思。
3、想想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2、檢查自學:
(1)文章中有些字一字多音,在下列詞語中,你能讀準嗎?
打著鳥 轉來轉去 稟報大王
彈弓 舉起前爪 乘虛而入
(2)想想下列詞語的意思,有感情地讀一讀。
乘虛而入 不堪設想 毫不介意 恍然大悟
(3)指名說一說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少年用“螳螂捕蟬”的故事讓吳王取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3、明明是一個歷史故事,卻為何用“螳螂捕蟬”作題?這是一個歷史故事中蘊含一個寓言故事,是一個大故事套小故事,我們把他稱為歷史寓言故事。
4、讓我們先走進寓言版的“螳螂捕蟬”。
三、了解故事
1、指句讀。出示語段,再指名讀,讀出“精彩”“有趣”
2、蟬、螳螂、黃雀有什么共同之處?(他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及到自己的身后正隱伏著禍患呢!)
蟬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螳螂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黃雀眼前的利益是: ,隱伏的禍患是:
3、可是為什么蟬、螳螂、黃雀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不知道自己身后隱伏的禍患呢?讓我們一起再來細讀這段文字。
4、交流
生:我覺得蟬非常悠然自得,只顧喝自己的露水,因為它自由自在,也就沒有意識到身后的危險。
師:不錯,你是從哪個詞看出蟬很悠然自得的?
生:“蟬高高在上,悠閑地叫著,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悠閑、自由自在”表明蟬很悠然自得。
生:那螳螂的眼里只有蟬,所以它一心只想如何把蟬捕到手。
師: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生:那螳螂拱著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只黃雀在它的身后。從這個“拱”字我感受到螳螂勢在必得的心態(tài)。
師:說得很好,有誰來說說黃雀的?
生: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螳螂,卻不知道我拿彈弓在瞄準它呢!吧扉L脖子”表明黃雀對螳螂的渴望,急切地想要吃到螳螂。
師:說得真好!因為黃雀對螳螂的渴望,所以黃雀也就對身后的危險放松了警惕。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歷史版的“螳螂捕蟬”。
5、齊讀第一自然段,。
(1)引讀: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大臣們勸阻的`理由是—— (師述:當時楚國國力確實較吳國弱,吳王又有稱霸的雄心?僧敃r的地理位置是吳國南面是越國,西邊是楚國且較遠,北方其他諸侯國還有很多,攻打楚國對吳國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大臣的反對是非常有道理的。)
(2)可是吳王呢?——這句話該怎么讀?(讀出吳王的固執(zhí)、權威)
(3)吳王為什么會如此固執(zhí)呢?難道他不明白如果其他國家乘虛而入偷襲吳國的慘重后果嗎?
生:吳王之所以執(zhí)迷不悟,是因為他利令智昏,在利益面前喪失了理智。
師:說得真好。如此看來,吳王之所以執(zhí)迷不悟,是因為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他只覺得勝券在握,因此下了死命令,這樣當然就不再有人敢冒死相諫了。
6、那么,少年是如何改變吳王的決定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繼續(xù)學習。
【螳螂捕蟬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校服設計教學設計11-02
《螳螂捕蟬》語文教案10-06
At the Zoo教學設計10-05
《絕招》的教學設計07-17
《荷花》的教學設計10-23
船長教學設計06-09
牧童教學設計11-03
泉水教學設計11-02
守株待兔教學設計06-07